网络社交媒体在高校学生心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d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方法相对传统,微信等社交媒体正对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就业和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笔者提出高校工作者应利用微信手段的便捷性、微信公众号的公共性和引导性,通过微信手段建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预警、干预机制,探索高校未来心理健康工作的“微”对策。
  关键词 微信;高校;心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1-0029-02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成长的关键阶段。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但是传统的心理健康工作方法在发现问题中存在不足。社交媒体日新月异,功能强大,符合当下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备受大学生的喜爱。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了大学生智能手机的标配。高校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微信中体现,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动态。微信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最直接的手段。
  1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基本方法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以预防、宣传和辅导为主要的工作方法。心理健康的预防机制主要包括新生入学的心理普测、在校生开学初心理危机排查和每月的学生心理动态排查。心理健康的宣传机制主要包括“320”心理健康周、“520”心理健康月和“125”心理健康周的主题宣传活动,主题心理班会、心理测试、心理讲座、心理剧大赛、趣味运动会以及同伴教育都是主要的活动形式。心理健康的辅导机制主要以高校心理辅导员和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组成的辅导团队,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是心理健康辅导机制中重要的机构。
  2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方法的不足
  预防、宣传和辅导机制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方法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2.1 心理测试普及率不高
  除了新生入学的三项基本测试《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问卷(UP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学校不会组织在校生参与其他心理测试,而学生也没有途径参与到正规的《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是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测试效果反馈较好的一种心理工作方法。
  2.2 心理预警系统存在隐患
  高校心理安全一般建立四级信息网络:宿舍长即心理信息员,心理委员,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宿舍长发现心理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给心理委员,由心理委员权衡上报辅导员,情况严重的推荐至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如果其中有环节出现问题,信息反馈脱节特别是心理信息员或者心理委员信息滞后,会阻碍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
  2.3 心理活动的普及率不高
  “320”心理健康周、“520”心理健康月和“125”心理健康周的主题宣传活动虽然形式多样,但是真正参与到活动中的学生却较少。高校心理工作者意图利用心理活动契机带动学生整体心理健康工作的效果不好。
  2.4 心理宣传工作的更新缺乏连贯性
  心理宣传工作主要依赖于“320”心理健康周、“520”心理健康月和“125”心理健康周的主题宣传活动,但是在其他的月份,学校却缺少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导致心理宣传工作缺乏连贯性,让学生误认为心理工作开展有特定月份限制。
  2.5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中心距离感强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过于官方,大学生存在心理误解,认为大学生健康中心都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设置的,因此对该部门存在恐惧心理;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官方网站缺少吸引力,学生鲜少浏览大学生心理健康官方网站,而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预约方式如电话、邮箱和QQ预约等信息,均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上公布,因此限制了心理辅导工作的正常开展。日常的高校心理工作普遍是由辅导员介绍到心理健康中心进行心理
  辅导。
  3 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展中的优势
  3.1 微信深入大学生生活
  社交媒体已经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娱乐、社交、学习等各个方面,而微信是其中的翘楚。根据笔者的调查问卷分析,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使用微信软件,而且微信使用史不短、微信使用的日平均时间长,频率高。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都在使用微信。微信记录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动态。微信也是现在大学生的主要人际交往平台,大学生原有的朋友圈在微信中得以巩固,通过微信平台还可以结交到新的朋友,打开自己的人际交往圈。有的学生甚至利用微信进行微商创业,开辟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之路。微信已经从各个方面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大学生对微信的依赖,可以成为高校心理工作开展的契机。
  3.2 微信公众号吸引学生
  主题鲜明的微信公众号是微信的一大特色,极大地满足了高校学生的求知欲。这些公众号的主题从技能学习、美食旅游、心灵鸡汤、新闻要点到娱乐明星、穿衣搭配、游戏论坛等,涉猎范围广泛。另外,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内容充实,始终保证了公众号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公众号借助文字编辑、图片设计、视频剪辑、音频播放以及综合性的功能,将新媒体对信息的包装功能发挥到极致,吸引了学生的關注和讨论。
  3.3 高校官方微信在学生中公信力高
  高校公信力指的是高校因赢得学生、教师等民众的普遍信任而拥有的权威性资源,是高校维护权威性和信服力的源泉,是信用与信任的统一[1]。区别于高校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官方的平台,微信公众号以其独特的亲民性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喜爱。调查显示,学生对于高校官方微信的浏览量远远大于高校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语言有趣,亲切,所以同样的新闻和内容,学生也会更偏向于查看微信公众号。微博作为各种社会舆论产生的重要载体,以一种“裂变式”的信息传播模式,加速和放大了社会舆论,舆论引导难度明显增大[2]。与微博相比,微信公众号具有留言审核功能,便于高校在开展工作时的舆论引导。微信公众号是当下学生最没有距离感的媒介。   4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微”对策
  4.1 建立微信公众号,搭建“微”平台
  利用微信公众号亲民的特点,建立高校心理健康主题官方微信公众号。目前高校普遍设立了官方的微信公众号,但是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还是比较少。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还是依靠官方网站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以及活动的举办。建立微信公众号,吸引学生的关注度,能够搭建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与学生的“微”平台,学生利用浏览微信的间隙,就可以浏览到心理健康中心的微信公众号,拉近学生与心理健康工作的“微”距离,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心理健康中心的畏惧感。
  4.2 丰富微信公众号,培育“微”口碑
  利用学校的公共平台,推广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并不困难,但是要留住学生对公众号的关注度,必须要丰富公众號内容,打造公众号的品牌项目。笔者对苏州S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其中30%的学生认为心理就是做心理测试,35%的学生觉得心理就是读心术,15%的学生认为心理是一门科学,20%的学生认为心理就是研究心理异常。笔者在调查学生对心理主题公众号关注的倾向性时,92%的学生选择愿意关注。对心理微信公众号的期待调查,35%的学生希望能够有一些心理测试或者心理游戏,25%的学生希望有心理健康的科学指导,20%的学生希望有心理专家后台互动,10%的学生希望有心理解密专题的信息,10%的学生希望有其他的内容。
  4.3 定期更新公众号,做好“微”宣传
  微信公众号要保持热度,必须定期进行更新。很多大学的心理健康中心官方网站都是由于不定期更新内容,而被学生放弃。心理主题微信公众号的更新一方面可以保持该公众号的热度,同时也可以解决心理活动的时间不连贯的缺点,将心理健康工作的宣传落实到学生生活的每一天。定期更新公众号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设置主题栏目板块,设置板块更新时间;其次,紧跟学生思潮,关注网络热点;第三,培养微信小编。
  4.4 引入心理咨询,培养“微”服务
  心理咨询是专业性的工作,将心理咨询引入心理微信公众号,有助于更好的开展心理帮扶工作。借用微信平台引入心理咨询,需要做好两方面的服务。第一,初级心理咨询。这一项服务可以考虑设置心情驿站,通过在线心晴助手或者留言的方式,初步对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干预。这一项服务需要加强高校心理委员的队伍建设。第二,高级心理咨询。这一项服务可以借用医院专家在线值班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形成线上线下全方位咨询模式。在线咨询环节支持语音系统,通过微信公众号学生可以轻松地找到心理困惑的解决途径,进一步也改变着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恐惧心理。
  5 结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手机移动客户端的新社交媒体浪潮正席卷着中国互联网的未来[3]。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方法也受到新兴社交媒体的影响。借助于微信和微信公众号,可以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亲和力,增进与学生的距离,从观念上改变学生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恐惧感和抗拒感;其次,善于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开辟主题专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自我调适心理,培养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调整机制;最后,利用微信的便捷性,建立心理咨询的初高级体系,打造心理咨询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机制。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要以微信为契机,不断梳理大数据时代的心理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李炯标.我国高校公信力下降的制度原因浅析[J].科教导刊,2011,(6).
  [2]栾盛磊.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研究——以微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3(3):126-128.
  [3]张晶,陈丽.新社交媒体对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影响——以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为例[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665-668.
其他文献
摘 要 建设国家文化中心,是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定位。而这一中心的建构离不开大众传媒的文化传播力。文章立足于北京卫视的社会关注度,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天津卫视这五家省级卫视作为对比,通过对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章进行统计分析,来反映北京卫视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考察其中体现出来的文化传播力的状况和问题。  关键词 北京卫视;社会关注度;省级卫视;文化传播力  
期刊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成为大众传播的新平台、新利器。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从战略布局上确立了新媒体的相关主流地位,新媒体逐渐发展成我国传媒产业领域的新发之力。笔者以洛阳中信重工新媒体运营实践与探索为例,表达新媒体在企业宣传工作中实践应用的观点。  关键词 新媒体;企业宣传;信息时代;实践应用  1构建新媒体传播大格局,塑好“企业品牌形象代言人”  近年来,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
摘 要 近两年,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小,建立微信公众号无疑增加了一个新的信息发布渠道,是传统媒体逐渐融入新媒体建设的一个很好的尝试。2014年11月,丹东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第一传媒》正式开通微信公众号,经过三年多的运营,笔者就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了研究,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了做好民生新闻微信公众号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 民生新闻;第一传媒;公众号;同质化;互动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给高校品牌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下,高校生源竞争激烈,民办高校更是面临着巨大压力。民办高校需要创新发展思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实力赢得更多生源。文章以安徽新华学院微信公众平台为例,探析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民办高校品牌建设工作。  关键词 新媒体;民办高校;品牌建设;安徽新华学院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
期刊
摘 要 女性性别歧视一直是社会一项引人注目的议题。它在网络世界中出现的频率及发展的态势令人深思。网络信息语境下,女性性别歧视呈现出新的特点。文章以女性“裸条”借贷事件为例,对网络信息传播中女性性别歧视的具体表现和成因进行观照,以期对我国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女性性别歧视研究起“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 网络;信息传播;女性;性别歧视;裸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
期刊
摘 要 如今传统影视媒体的广告发展空间日益饱和,广告传播形式单一化。新媒体下的视频网站在近年来逐渐把发展重心放在自制剧上,以腾讯视频为代表的视频网站依靠其独特的广告传播方式不仅获得丰厚的利润,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文章通过着重分析腾讯视频网络自制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独特的广告传播方式和效果,以期给其他视频网站提供广告传播的新思路。  关键词 腾讯视频;网络自制剧;鹅式广告  中图分类号 G2 文
期刊
摘 要 随着微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由微信公众平台获取信息,而高校作为有着最为广阔的受众体如何借助这一平台进行教育工作的辅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新媒体;使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0-0017-02  1 对于
期刊
摘 要 聚焦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归纳总结公众号推送内容,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研究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成效和传播效果,探究其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我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和舆论引导工作。  关键词 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0
期刊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初,多媒体已含蓄地呈现出向全媒体迈进的趋势,以办公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为例,这台装置上可插接计算机、扩音设备、投影设备等多种样式类别的媒体组件,而全媒体则是在這个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其不再停留于在原有装置基础上组接,而是从本身出发,由外“叠加”式转向融合,这无非是在完成一项“减法”操作,在设备性能上和带来的社会收益上却是在做“乘法”,真正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各项需
期刊
摘 要 虛拟现实技术是让人们能够通过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和交互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其在新闻业的应用近年来愈加引人注意。而笔者认为,它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前景就目前的趋势看来或许不止于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因此,以《丰收的变化》《饥饿的洛杉矶》《流离失所》三部虚拟现实报道作品为例,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分析这一报道形式的优点与不足,并就其发展趋势提出看法。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