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预防乙型肝炎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x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乙型肝炎;传播;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7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89-01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我国,属于法定的乙类管理的传染病之一。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近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全国普及预防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知识,能降低乙型肝炎发生率,本文旨在介绍一些乙型肝炎常识,并提出了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的基本措施。
  1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那些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
  1.1 围产、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1.2 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1.3 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1.4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2 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措施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44.62%的成年人无保护性抗体。因此,必须加强乙肝疫苗接种,以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1]。
  2.1 那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而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等群体特别需要进行免疫。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2.2 接种乙肝疫苗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μg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对成人建议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
  2.3 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不能因为已接种乙肝疫苗就对肝炎掉以轻心,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10mIU/ml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预防作用的。同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完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与病毒携带者接触时,也应注意采用公筷、分食等问题。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应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每个接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有高有低,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2.4 肝功正常的HBV携带者如何预防乙型肝炎发生 众所周知,乙肝病毒是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元凶。为什么很多人感染乙肝病毒后没有发病,又不能将它清除呢?因为人体内存在免疫耐受。在中国,母婴垂直感染是乙肝病毒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绝大多数携带者是从婴幼儿时期感染的,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对它没有识别和清除的能力,于是病毒就潜伏下来,在人体的肝细胞内生存,这种专门针对一种病原体的免疫缺陷叫做免疫耐受。这时人体免疫系统不对病毒所在的细胞进行攻击,二者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尽管检测HBV—DNA定量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但肝功正常,人体没有任何症状。进入青状年后,HBV携带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成熟了,有可能对包含HBV的细胞发起攻击,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这时人体就有可能发病了。在HBV携带人群中,有的免疫功能增强,能将病毒彻底清除,于是自愈,还有的一生也不发病。因此肝功能正常的HBV携带者不需要治疗但应注意以下事项:
  2.4.1 定期检查 HBV携带者虽然没有任何症状,肝功正常,但仍要注意生活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3-6个月去正规医院检查肝功,七项指标及腹部B超,如果有乏力,纳差等症状,应及时来院诊治。
  2.4.2 不能献血 口杯专用,做到分餐饮食,严禁大量饮酒;牙刷、洗具、毛巾独用。
  2.4.3 分娩及人流注意防护 HBV携带者不管男女均可以结婚、生育。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重要的传染途径之一。分娩后应及时清除新生儿的口腔及咽部的内容物,并于24小时内给婴儿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
  2.4.4 外伤出血要妥善处理 乙肝的传播,除了通过消化道传染外,还可能通过注射方式经血传播。例如输血,用不洁针头和针筒注射,针炙针、外科及牙科器械未经彻底消毒等,都会传播乙肝。又如蚊子、臭虫等吸血动物也可能传播乙肝。感染了乙肝的孕妇,在产前、产时和产后,都可能直接把乙肝病毒传给婴儿。婴幼儿时期感染了乙肝,容易形成慢性乙肝、肝硬化,最后可能发展成为肝癌。预防措施有:①注射用品及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仅用75%酒精浸泡[2],擦抹是杀灭不了乙肝病毒的。②把好输血、血液制品质量关。用最灵敏的检查方法过筛输血的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乙肝病毒,防止输入人体;要随时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乙肝感染标志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献血。③切断唾液传播。在50-80%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抓到乙型炎病毒,给孩子嘴对嘴地喂食物是个坏习惯,应该制止。④阻断母婴传播。如果能完全防止母婴传播,就可以使我国乙肝表面抗携带者人数减少1/3[3]。目前全国有1亿多表面抗原携带者。防止母婴传播的最好方法是新生儿出生后马上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如果没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单纯注射乙肝疫苗效果也很好,方法是在出生时,生后1个月、2个月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⑤防止乙肝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要点与甲肝基本相同。⑥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传播乙型肝炎,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⑦及时隔离、治疗病人。乙肝病人隔离期要比甲肝病人隔离期长。
  参考文献
  [1] 何建文,何丽芳,姚忻,等.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研究的新方法.中华传染病杂志,1998,16:70-73.
  [2] 王永忠,周国平,李夏亭,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临床应用研究.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2,16(4):367-9.
  [3] 孙伟,李静,李娅娟.慢性肝炎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中国药房,2002,13(5):308.
其他文献
【摘要】 切眉术兴起于90年代中期。其最大的动因就是风行于90年代初的纹眉和洗眉术为许多人留下了非常难看的“蜈蚣眉”和眉部疤痕。切眉美容术就是将眉毛及周围的皮肤部分切除,去除纹绣失败眉,提升外眼角,改善下垂,去除鱼尾纹,年轻5-10岁。切眉手术优点:眉部手术后不会留下明显的疤痕;同时,通过手术适当切除过剩的皮肤,也可矫治轻度上睑下垂、眼角外形不佳、轻度额纹。可以算作一项“一举多得”的小手术。由于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
【摘 要】目的:对CT、MRI检测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差异性进行具体分析,研究CT、MRI检测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临床意义。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鼻咽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CT检测患者颅底骨质侵犯发生率,实验组行MRI检测患者颅底骨质侵犯发生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颅底骨质侵犯发生率的检测结果。结果:经两种方法检测后,实验组MRI檢测出鼻咽癌
期刊
在当前特定的新形势下,做好流动人口计生药具工作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份,同时也成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从分析流动人口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人工流产人数居高不下,尤其是如上海、北京等大型城市,人流、重复流产的发生率均较高。进行人工流产以后,不但会在生理上对妇女造成伤害,容易发生手术并发症,同时也会对其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流产后的女性由于不注意休养、保健,从而给自身身体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做好流产后保健,对于加快流产妇女身体康复进程,避免再次意外怀孕,提高女性身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人工流产的危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降低人群生活质量的常见病.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150/10万,死亡率120/10万,为死亡的第二大因素,更是致残的首要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
【关键词】急性溴氰菊酯;中毒;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27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89-01  2012年8月3日我院收治1例急性溴氰菊酯中毒患者,经治疗恢复,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5岁,因“头痛、头晕、乏力,四肢末端红色斑丘疹伴疼痛2天,加重伴疼痛1天”入院。患者2天前在自家花园中喷洒溴氰菊酯防虫
腎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肾脏和心血管系统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但在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态和水电解质的平衡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 [1]。长期以来,研究者致力于研究AngII 及其受体AT1,因为AngII 在心血管组织的病理性改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了RAS系统新的成员,包括AT2受体、ACE2、Ang(1-7)及其G蛋白耦联受体Mas。Ang(1-7)是R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