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女儿阴艳芳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采油工做起
  采访阴艳芳,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是她工作非常忙。“很少能在办公室找到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会主席高静说。其次,当我翻看她的简历的时候,更加迷茫:她从事的工作太专业了,不花点功夫,根本弄不懂她在做啥。


  “没啥好说的。我觉得自己除了工作,就不会别的。高中同学聚会,大家说我是穿越来的。”联系上阴艳芳,电话那一头传来温柔安詳的声音。
  石油工人,从哪个时代穿越来的呢?记者马上想起王进喜。总有那么几个人、几件事点燃了一种时代的激情,总有那么一种情感在人们心弦上引起强烈的共鸣,王进喜就是。在人们的印象中,石油工人就是像王进喜那样“头戴铝盔走天涯”,一身泥浆,登上井架,大喊“天不怕地不怕”,俯瞰草原的时代英雄,是住绿色军用帐篷,走草原泥路,在大雨中奋不顾身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为国家献石油的好汉。
  实际上在油田像王进喜那样的钻井工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开钻前,科研人员要做大量工作,确定油田是否具有开采价值、怎样采能采出更多的油。如果说石油工人是冲锋在前的战士的话,那么科研人员就是指挥若定的将军,阴艳芳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且看油田工会对她的描述:
  阴艳芳,女,中共党员。1973年出生,199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油藏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辽河油田公司技术专家,现任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稀油开发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从事稀油高凝油开发工作20年,先后负责完成产能建设、油藏描述、二次开发等科研生产项目60余项,汇报或直接参与产能建设井位近500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市、局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8项、获实用新型专利4项,并荣获股份公司“油田开发基础年”先进个人、油田公司“开发地质系统突出贡献者”等多项荣誉……
  人的理想多种多样,追求理想的过程是充实的,实现了理想则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幸运。阴艳芳就是一个“只会工作”的人,在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我确实很幸运,总能遇到好的同事和领导。”阴艳芳说。1997年,大学毕业的阴艳芳来到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采油三大队,做了采油工,每天奔走于泵房、油井间,做着计量原油、井上察看等工作。当时她有些失落,觉得大材小用了,但师傅改变了她的想法:“我师傅是个严谨的人,对所有数据总是反复求证、修改,并要求我也这样做。他说地质开发需要严谨,让我在平凡岗位上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使我受益终生。”而且那段时间的基础资料录取工作对她后来从事的科研工作有很大帮助,“知道哪些数据是有效的,可直接用,哪些是要辨证用的。”阴艳芳说。
  一年后,作业区区长看出了阴艳芳的工作潜力,说:“大学生就该做大学生的事——研究油井生产规律,挖出更多的油才是你该做的。”这样,她来到锦州采油厂地质大队,成了一名科研工作者,并一步步成长为辽河油田技术专家。
  令人敬佩的技术专家
  盘锦这个城市因油而生,同时由于闻名遐迩的红海滩和河蟹,又成了旅游城市。在盘锦的辽河油田总部,当衣着朴素、短发、戴着眼镜的阴艳芳从你对面走过来,你会以为她就是一个平凡的上班族,然而,如果你了解到她的工作,就会发现她的魅力所在。以她2014年被聘为“精细注水油藏工程研究岗位”油田公司技术专家工作为例:指导老油田精细调整,老油田二次开发及方式转换,精细油藏描述,低渗油藏产能建设,难采储量井位部署,地层能量补充问题……这就是她的工作,女中豪杰!
  走进研究院油田开发室,聊起阴艳芳,同事们说的最多的,是她在工作和生活中,透出的科研人的突出气质:“细致、朴实、乐观、勤恳”,这些正是科研工作者难能可贵的财富。阴艳芳自己总结说:“我的工作经验其实很简单,就是学习、细致、创新和执著,只要在日常工作中贯穿这四条,什么重大科研任务都会顺利完成。”虽然她说得轻描淡写,但了解她的人都知道,那些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坚持。
  比如,注水开发是油田最经济有效的开发方式,如何提高注水利用率,减缓水驱油藏递减、实现注水油田产量基本稳定是注水工作的核心问题。阴艳芳和她的团队针对辽河复杂断块不同类型油藏特征,围绕影响注水效果的主要因素,开展了四大类22项研究工作,实施了10项矿场试验,逐步形成了符合辽河复杂地质特点的多元化注水技术。
  每一项技术的创新,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的自我否定,不断的反复论证,“有四五年时间,我白天黑夜地翻看各种资料,跑其他油田取经,在现场跟踪调控,脑子里被各种数据和场景塞满了。”阴艳芳回忆说。辛勤的汗水换来丰硕的成果:该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项,在国家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篇,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短短时间内即增加经济效益6.34亿元,节约勘探投资4.73亿元……
  阴艳芳从来没有节假日和周末的概念,加班是常态。今年夏天女儿考上外地的大学,同事们开玩笑说:“阴书记,你终于可以随便加班了。”他们都知道这是阴艳芳一直盼望的事。
  “有一个周六,院长忽然通知让我去塔里木参加一个研讨会,是关于注水技术的。我们油田从1974年就开始这项工作,技术比较成熟。我迅速订机票、准备材料做汇报课件,周日经沈阳赶到塔里木,周一站在讲台上,压力好大!”但所有压力,在阴艳芳这里都是动力,半小时的多媒体汇报十分成功,得到油田内外领导和专家的好评与赞赏。后来她多次代表油田公司到塔里木、青海、延长等兄弟油田做技术交流,推介辽河油田复杂断块油藏特色开发技术。台上的阴艳芳,总是自信、沉着、睿智,令人肃然起敬。
  工作着,是美丽的
  问起业余爱好,阴艳芳说好像没啥。“我一逛街就头晕,有限的衣服都是网购的,不化妆,所以也不懂化妆品,如果学习算业余爱好,那就是这个了。”阴艳芳笑着说。“其实爱学习也是逼出来的。当年本科毕业时,老师劝我读研,我没读,就想工作。工作后,发现自己知识真贫乏,得不断地学习,每做一个项目,都有新知识点,若想做好了,不拼命学习是不行的。”从采油工到技术专家,阴艳芳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心里纯净,人际关系也简单。提起同事和领导,阴艳芳话语间都是温暖。
  问起怎样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阴艳芳想了想,说“很平常,从未想过刻意平衡”。她是油田的女儿——父母都是油田的老员工,住得离她不远,“我每周至少去父母家待半天,陪他们聊聊天,梳理他们攒了一周的情绪,经常跟他们聊天,他们就不会感到孤独,不孤独就少得病。”阴艳芳说,她爱人也在研究院工作,和她是同行,一对理科夫妻看似不浪漫,但互相理解支持。“我忙时他照顾家,他忙时我做得多一些,从没有鸡飞狗跳的时候。”阴艳芳说。孩子高考前,阴艳芳每天六点起床,做好女儿的早饭,女儿上学后,她再预备一份砂锅、一份炒菜,以便中午回来迅速做好。晚九点,夫妻俩一起散步、接女儿。有时间时,三口人也会一起看看央视的“诗词大会”节目,让唐诗宋词陪伴片刻的闲暇。
  工作忙累,但工资不算高,对此阴艳芳没有怨言,“大家都这样,外边有到油田挖技术成手的,一般都挖不走。钱很重要,但确实有许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归属感,职业尊严,安定感,等等。”阴艳芳说,“院领导理解科研人员,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我喜欢这份工作,踏实。”
  如今,不少人追求心安、心净而不得,而阴艳芳们,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活出了这种境界。我想起著名作家陈学昭的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这篇小说的名字比内容更深地打动了读者,成了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工作着是美丽的——忙碌的身影,专注的神情,纯净的心地,是女性最美丽的装扮!
  (感谢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各级工会协助采访)
其他文献
唐嫣的齐刘海短发遮住了她的大脑门,白T恤和背带裙的搭配十足校园风,再配上一双百搭的小白鞋……喂!这位同学你几岁?袁珊珊也换上了蓬蓬头短发,亚麻系发色把她衬托的格外温柔;戛纳红毯上的王珞丹成为摄影师的焦点,一头短发的她显得知性又干练;范冰冰的短发性感又魅惑,透露着妩媚的气息;陈妍希的肉肉脸配上剪短的中长发让她看起来多了一份成熟感。    女星们纷纷换上了俏丽短发,她们都有专属的私人造型师团队,当然可
期刊
《新周刊》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一个人人想过好日子、追求理想生活方式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物质丰盛、诗意寡淡的时代,一个盛产富翁、欠缺生活家的时代,更是一个集体沉迷于高速工作、酷爱名牌消费的时代。  对大多数人来说,得到意味着更加快乐和满足,得到足够多的东西,就会带来安全感、成就感和优越感。而绝大多数的痛苦都是因为得到的不够:房子不够大,职位不够高,钱不够多等等。欲望本身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某种程度它
期刊
我是从朋友圈里意识到自己终究是老去了。  眼睁睁地看着当年晒作业和烤串的,变成了晒婚纱与钻戒的,再变成晒巴厘岛和马尔代夫的,最后变成霸着整个屏幕的一群群哭哭笑笑的孩子,和他们的进口奶粉,尿不湿,贵死人的玩具熊和代步车。  大概百分之九十的妈妈都这样认为,“有趣是要花钱的。”我看到朋友圈一个妈妈的更新,在一个周末的晚上,她晒出了两个孩子的笑脸和他们的纸箱子城堡。  纸箱子城堡有模有样,一扇门两个窗均
期刊
我在奥克兰见到了多年未见的朋友王先生,一个台湾人。他父亲是圆山饭店创办时的财务总监。他们家的产业做得非常大,但是人非常低调。他有一个习惯和爱好,就是跟任何人见面,包括吃饭和会谈,手里永远不离的是一部摄像机。一开始我有点不自在,我说:“你就不能好好坐下来和我们吃点东西吗?”他笑笑,就不拍了。后来才知道,在告别前,他会连夜不睡觉,把所有的片断剪辑好编成一个小短片,甚至还配上一段音乐,给你刻一张光盘。我
期刊
星期天一大早,提子把我从学校叫出来陪她去商场买空调。  在一家专卖店门口,销售人员迎上来为我们推销产品。“这台是今年的新款,既环保又智能。除了除菌和氧吧功能,还有许多互动功能,可以将空调和手机进行绑定播放MP3,也可以当闹钟……”  听完销售的介绍,提子却说:“请帮我找台小一匹的,只要有制冷功能就行。”  销售大哥几次想要让提子回心转意,尽管他把新机型说得天花乱坠,但提子仍旧决定要买那台小一匹。她
期刊
梭罗曾说:“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或许,这便是“极限民”在人群中越来越流行的真正原因。  “极限民”,源自英文“Minimalist”,意为“极简主义者”。“极限民”的精髓在于舍弃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只保留极小限的生活物品。他们推崇“最小限的物品,最大限的幸福”。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极限民”涌现。不过“极限民”并不是让自己过上无欲则刚的贫苦日
期刊
为农民父母在城里安个家  2007年6月,闫学晶被中国海政文工团特招入伍,丈夫林越、儿子及继女,跟随她一道进京。在北京安定下来后,闫学晶格外牵挂远在吉林东辽农村的父母。此时闫家父母都年过六旬,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常见老年病;两个弟弟常年在哈尔滨工作,平时父母身边没有亲人,闫学晶放心不下。与丈夫商量后,她给父亲打电话:“爸,你和妈来北京生活吧。”父亲闫怀忠婉拒道:“闺女,以前你的婚姻一直是我和你妈的
期刊
“我又不是孔融,为什么每次非得我让梨?”好友十岁的女儿果儿歇斯底里地对妈妈喊出这句话。果儿的尖叫瞬间吸引了正在用餐的顾客,大家纷纷好奇看过来。  妈妈觉得很尴尬,瞪着她,压低声音说“你是姐姐,不应该让着弟弟吗?”然后准备伸手拿走果儿手上的冰淇淋。“弟弟自己不小心把冰淇淋掉地上,这是我的,为什么每次都要我让给他,你好偏心!”果儿转过身背对着妈妈,死死护着冰淇淋,整个人像只刺猬抗拒着妈妈的靠近。我赶紧
期刊
奇葩规定让她想辞职  刘桂霞今年38岁,来自河南安阳滑县。为了让两个孩子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刘桂霞和丈夫用攒下来的钱,并四处筹借了一部分,在县城买了套房。  2017年春节后,刘桂霞把两个孩子托付给公婆照管,和丈夫来到郑州打工。刘桂霞做过裁缝,又在制衣厂干过。很快,她应聘到了当地的一家制衣厂。  应聘那天,负责业务的副厂长黄天成与刘桂霞达成口头协议,与刘桂霞约定试用期为三个月,工资每月2500元
期刊
公益电影《一辈子的姐弟》感动了很多人,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如今已有亿万身家的何荣峰,他说自己永远也忘不了那段往事,还有那个被他称为“神仙姐姐”的戴杏芬……  一次流浪,得遇善缘  何荣峰与戴杏芬的结缘,源于他少年时的一次流浪。1995年,家住重庆市酉阳县宜居乡元丰村的何荣峰,由于父亲不慎把乡亲们的卖猪款丢失,导致家里债台高筑。父母担心儿子何荣峰会受到连累,决定让他远走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