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kenn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情感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语文学习。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各种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那么应怎样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呢?
  一、注重教师自身对学生的情感影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优秀的教师往往是影响学生学习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学生心中有着崇高、神圣的地位。这除了优秀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正确的教学方法外,还因为这些教师能正确运用自己的情感影响力,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亲近、信任,从而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首先,教师不要歧视学生,对所有学生都要有爱心。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绝不能体罚学生,对学生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和恒心。体罚是一种发泄式的“教育”。具有专制主义思想的教师,总希望令行禁止,最难容忍的就是学生对自己期望的违背。语文学习中教师任何一点对学生的粗暴,愤怒都可能丧送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从而使学生彻底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体罚是教师对学生极不正确的情感影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大忌。
  再次,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
  最后,教师要抛弃在教学过程中主宰一切决定一切的旧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思维出现障碍或错误时,更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自己完成学习过程,使其充分享受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能重新认识自我,也会更加佩服教师,从而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二、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抓好课堂教学的开头,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情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在教学中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讲出形象,讲出趣味,讲出感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境界。
  其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
  三、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导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导情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导引,并要设法上升为理性思维。
其他文献
课改之风已吹遍祖国各地,它也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必须彻底改变。那么,就语文课而言,怎样上才算一节好课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儿体会,与同行们探讨。  一、重兴趣,引导探究学习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句充分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所以,笔者认为: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兴趣最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兴趣
期刊
我国教育家钱梦龙先生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提出“学生为主体”这一观点,即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教学中处于客体位置,对教学起着主导作用。该观点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师的肯定。但通过对当前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体,其表现为以“教师爷”的方式来设计和进行课堂教学,课堂上看似留给学生许多自主的活动和思维的空间,也设计了诸如学生自问自答、自我学习等教学环节,但仍未摆
期刊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弘扬中华之传统文化,中考中出现了古诗词积累与运用,很多教师在应对这一题型时往往投入很多,为此浪费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却不尽好。怎样做才能事半功倍,做到快又准呢?笔者尝试了如下做法。  一、关注平时积累,吟读知诗味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是积累和内化,因此,我极为赞同孙立权先生提出的“三年积累300首诗”的构想,让古诗的积累与运用在每天都能体
期刊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所谓人文素养,指的是: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具备开阔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这一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靠语文课本、语文课堂,它更应贯穿于我们日常的生活,融于我们的人际交际之中。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也是“大语文”的迫切需求。语文教学改革喊了许多年,在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领域也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在这改革形势下,如何改变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讲授与听讲的关系,彻底改变“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的问题就日益突出。  那么在现实条件下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我们教师首先就必须转变固有的教学思维,把课堂上传统的讲转向新式的问,以问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以问来带动学生思考,以问来启发学生智慧。  那
期刊
一、语文基础知识地位的变化  1990年前后,语文教学界有人提出“语法教学内容要简化,要求要降低,考试时少考或不考”的主张。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2011年语文课程新标准注重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笔者正是根据这一要求,在平时的课堂作文教学中,没有停留在“学生写作文,老师批作文”的老方法上,而是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对学生进行了“独立写作,小组互评,反复修改”的系列作文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作文训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实践中笔者主要是按以下几个步骤来操作:  一、独立写作  
期刊
一、阴阳关系与“象”“数”“理”的基本知识  中国人通常是同时讲两句话的人,我们讲话经常是阴阳同时讲。嘴上说的这句话叫做阳,因为听得见,心里说的那句话叫做阴,是听不见的。嘴上讲“不以成败论英雄,”心里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嘴上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心里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最妙的就是,嘴上讲着“礼让为先”,心里说的却是“当仁不让”,到底要不要让呢?只有一个答案:看着办。  这在日常生活
期刊
正如文学作品中所写,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就是班主任。而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班主任这个官职虽小,但却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职责。由此可见,手下管理着几十号人的班主任,对我们的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多么的大。  当一个普通的班主任容易,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带出一个朝气蓬勃 、积极进取且富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呢?这是摆在每位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难题。作为一个常年担任班主任的人,我认为,只有在做班务工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际,我认为语文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情感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