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有朋印象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p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和都市里的大多数人一样,生活在谣言缤纷的花花世界里,但他并不浮躁,他也会沉下来审视自己的生命,他也并不消极,他认真的面对每一份工作并且不分昼夜的努力付出。
  他可以跳得很高,也可以沉得很低。他为自己的理想要求一个“完美的句号”,他为这个句号每天都在追求着,从15岁到35岁,一晃就是20年。
  
  青苹果乐园里尽情摇摆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那个留着蘑菇头的青涩男孩,天真无邪的眼睛里充满童话般的美好。的确,对于苏有朋的“记忆拼图”来说,春晚无疑是最隆重的拆封。似乎从小虎队解散之后,他便开始沉寂,换句话来说,他似乎更专注于自己的成长。
  1993年单飞之后,苏有朋发行了《我只要你爱我》和《等到那一天》,之后又陆续发行了 《珍惜的背包》、《擦肩而过》、《风声雨声听苏声》、《你快不快乐》等多张专辑,匆匆忙忙的奔走中,昙花一现后所有的努力似乎都销声匿迹了。可如果你仔细听过《你快不快乐》,就不难发现苏有朋在新专辑里想要长大的声音。这种声音在体内郁积着,寻找着迸发的那一刻。
  直到在《还珠格格》中扮演的“五阿哥永琪”,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哎呀,乖乖虎确实长大了!那张青春英俊的脸时而多情,时而哀愁,时而蹙眉,又时而有着小小的欢喜。也正是因为他出色的表演,让苏有朋成为继钟镇涛和费翔之后,第三个在“琼瑶剧”里由歌手变成演员的艺人。之后,《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老房有喜》中帅气的“苏小朋”,《情深深雨蒙蒙》中的“杜飞”,《小鱼儿与花无缺》中冷峻的“花无缺”,苏有朋在大家的眼前频频亮相,那些角色中见证着他的青春轨迹。
  2009年,弹指一挥间,苏有朋终以《风声》中的白小年这一角色获得观众对他演技的肯定。再看看他在春晚上尽情摇摆,蓦然回首,青葱岁月中那个男孩已经渐行渐远,如今陪伴我们的是那个散发着成熟魅力的男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就是那个最IN的雅皮型男。“雅皮”是指都市里追求时尚、思想前卫、懂得享受又善于思考的男士。就像生活里的苏有朋一样,把自己晒得黑黑的,衣着很时尚,发型很养眼。他随身带了一个最新款的iPod Touch,以及一对小音箱,放着他下载的音乐。在这里,你丝毫看不到稚嫩,更多的是一个男人的魅力,是经过岁月的打磨之后沉淀的成熟和洒脱。
  
  等到那一天我只要你爱我
  相比吴奇隆轰轰烈烈的爱情和婚姻,苏有朋的恋情一直是神秘兮兮。自从1997年拍了 《还珠格格》后,苏有朋曾经在媒体面前承认喜欢赵薇,并表示如果赵薇没有男朋友,自己就追她了,就在人们揣测久无答案之时,苏有朋又跟林心如“好上了”,并被人看到“牵手密会”,但两人一直称对方是“好友”。
  这个好友起起伏伏,让人们琢磨不定,苏有朋却大大咧咧地对大家说,他曾经喜欢过一个餐厅的女店员,因为拍戏忙不能回去,就渐渐地淡掉。说此话的时候,眼神里有一些无奈和迷茫,他说很困惑,觉得感情很难兼顾到。女孩子需要一直被关注,被照顾,他很难做到。
  于是拍拖就成了一件复杂冗长的事情,断断续续,时有时无,那些或浅或浓或真或假的感情伴随着他的青春痕迹也一点点淡忘了。
  最近,有人发现苏有朋与一神秘女子在香港购物,揽腰玩自拍被逮个正着,两人把臂搂腰,又喁喁细语,表现亲密,旁若无人。这个神秘女子不是他人,正是与苏有朋合作了五年多的经理人Amy,苏有朋和女友逛完表铺再走星光大道,兴起之时,苏有朋充当摄影师,替女友拍下最美的一刻,非常温馨浪漫。无数个瞬间表明着爱情的来临,可是,却不见苏有朋的公开爱情宣言,也许不必,也许不需,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相爱就可以,总可以等到那一天等你来说爱我。不是吗?
  
  每一次蜕变都是倔强的花朵
  还记得《风声》里苏有朋演绎的片段吗?那个翘着兰花指唱昆曲的小白脸,为了那个很娘的纯爷们他修炼了十多年。影片中的白小年,背后有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他曾是一名戏子,傍上了军机处长金生火,但是对方为了讨好自己的上司,拱手把白小年送给司令“享用”,这令白小年从此恨上了金生火,所以在“捉老鬼”的时候,他不断揭发金生火,推他就是“老鬼”。
  为了演绎好这一个同性恋形象,苏有朋一扫当年的阳光气质,不仅油头粉面,还翘着兰花指,就连声音也是不阴不阳。他唱昆曲,对着镜子拔白头发,在饭桌上说金生火“我看你就是硬不起来”等情节,都让观众印象深刻。
  苏有朋曾经说过,“每一部戏都不是我。”他不是那种可以用角色来填满生命的人,他有自己独立的,谁也不能假设的空间。其实他真正的状态是这样的,活得更加自由,随心,享受每一个时刻。
  我想大家应该还没有忘记,几年前苏有朋半夜被媒体拍到在夜总会里唱歌的情形:半个小时的歌唱中,他被那些穿着性感的小姐们揩油。被受冷落的惆怅里,让人心疼又辛酸,也许正是因了这样的经历让他更加坚毅,也更加从容。
  我还记得他曾经把90%的时间抛给工作,留给自己的寥寥无几。可是《风声》之前大概一年多的时间,他居然一年多没有接过戏了。在诧异的闲暇里,苏有朋淡淡一笑,他说,只有做喜欢的事情,才会有感觉。这个跟散漫是两回事。说完,他深深一笑。那个笑容,忽然让人想起了他在《倚天屠龙记》里,那个在孤岛长大的张无忌回到中原第一眼看到殷六叔,当下的百感交集。
  就像,他15岁就加入小虎队,好像一辈子都活在众人的视线下。那种巨大的压力让他无法喘息,他休学一年去英国“流浪”,身心畅快的享受第一次可以在街上抽烟。他背上背包,去自助旅行。“那个过程足以告诉你很多东西。让你变得清澈和顿悟。”
  其实他离大家很近,近到一转身,说不定就能看到他。其实他也和我们一样,倾其所有、竭尽所能,只为寻求片刻或者长久的心灵的舒适;甚至,他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梦想,努力赚够钱然后做一个“悠闲”的人。其实他也和我们一样善良,有着柔软而博爱的心,2005年9月17日,苏有朋与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合作,在北京成立“苏有朋爱心基金”,同时和中国邮政合作发行了3000套苏有朋个性邮册,所获款项纳入“苏有朋爱心基金”,以修建希望小学。在河南郑州,看到那些夹道欢迎他的人们,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他潸然泪下,生活与梦想,无非如此!“朋”程万里,他每天都在飞翔,而那个“完美的句号”也在一点一点的靠近着!
  
其他文献
潜规则是指那些看不见的,没有明文规定,但却得到广泛认同、起实际作用的,人们在某些场合必须“遵循”的规则。  提到这个词,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娱乐圈那些是是非非,事实上,不论在哪一个行业,哪一个领域,都有潜规则的影子。既然如此,遵循一定的潜规则,就成为了处世之道,否则,就有可能时常碰壁。  比如像王亚梅这样——  王亚梅是一位职场新人,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工作,她豪气干云,总想干一番大事
期刊
教养是女人的第一妆容。一个端庄得体的女人,总是让人心情愉悦的。她可以不漂亮,甚至脸上还有小雀斑;她可以穿着普通,甚至出身卑微;她可以有不幸的生活,伤心的过往……但只要这个女人有教养,她的人生便是成功的,因为教养能让女人赢得尊重。  有教养的女人,都不乏智慧。她们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取舍,懂得与人为善,适时提升自己;有教养的女人,是雅致的,与她相处,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安静美,她们不叫嚣,却在不知不觉中占了
期刊
婆媳之间也是有缘分的,跟朋友没什么两样,只要你付出真心,就一定会收获对方的真情,之所以针尖对麦芒,是因为我们都没有好好爱对方。    (一)  跟伟德相处时,我就知道,我们不能像其他恋人那样轻松。他是二婚,有一个女儿。  对此,伟德的说法是,不怕,只要我们登记,生米做成熟饭,就没人能说什么。  可是,走进伟德家门的刹那,我看到了两道很不友好的目光,一道是伟德的妈妈,我的准婆婆,另一道是伟德的女儿,
期刊
我从2002年开始阅读安妮宝贝的作品,她的作品给了我崭新而深刻的阅读体验。   安妮的文字清净、淡定、美至诡异,她本人一直在行走、行走、行走,在自由的漂泊中寻找爱、幻觉和宿命,有对生死的澄澈觉悟。世事无常,情缘如风,安妮似乎从不相信人间有真的爱情存在,更不认可天长地久、天荒地老。她的有关爱的文字,字字忧伤挣扎,给人以一种尖锐哑默的绝望,她的狂野孤独无声地将人淹没。   生活中的安妮,极其低调。作为
期刊
一、  按照她的计划,徐然喝了她加了安定片的橙汁,起码在两小时候后才能醒来。两小时,足够她从容地离开。  她已经有过两次失败的逃跑经历。每一次都被徐然捉住,他抓住她的手说,不许再想逃跑,不许离开我。不许……  西叶的手被他的手紧紧握着,疼痛从手间蔓延到心间。她知道她还是会逃离的。  这是第三次。  二、  他们是在一个攀岩的发烧友论坛上认识的。徐然是版主,而她还是小虾米辈,经常提出一些别人不屑于回
期刊
合上书时,已是凌晨4点,再过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到晨光破晓,而我却再无丝毫睡意,依然沉浸在精彩的故事里,沉浸在自己的岛中。  无疑,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处女作《岛》是成功的。它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情节,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的三个女人,伊莲妮,玛丽娅和安娜,三个女人在与麻风病的纠缠中,命运因此沉浮,除却疾病的残酷,更多的体会到温暖和美好,这也正是作者的超脱所在。   岛,是斯皮纳龙格岛;病,是麻
期刊
第一眼看到黄新华,我的脑海中就迸出一个名字——卡尔·克洛黛尔,闻名于世的女艺术家,罗丹曾经深爱的女人。“一副绝代佳人的前额,一双清秀美丽的深蓝色眼睛……身披美丽和天才交织成的灿烂光芒,带着那种经常出现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残酷的巨大力量。”这是克洛黛尔的弟弟对姐姐的描述。我没有见过克洛黛尔,但直觉告诉我,她们是相像的,也许是气质相像吧。站在北京大学校门口的黄新华宛若画中人:头发在脑后盘成一个芭蕾舞发
期刊
这是一个“不能爱”的故事。这是铭刻我心的影片。这是经年之后我再见到的美丽面庞。喜欢它,最初是因为凯特温斯莱特,因为当年《泰坦尼克号》不能割舍的情怀。可是,当影片的前五十分钟里,一直用各种直白的镜头来展现Hanna与Michael之间的交往,因为裸露的身体几乎贯穿了他们的每一次见面,这不禁让我怀疑导演是否刻意营造这种效果,多少有点哗众取宠之嫌。随着情节的进展,我渐渐融入了剧情,也开始理解导演的用心。
期刊
1969年春天,我离家远行。   在我的行装中,有10袋特大号的牙膏、5公斤糖果和一大箱书。糖果后来在亚热带的草舍中迅速融化,引来大群的蚂蚁。我把糖果放进杯子,冲进开水,我知道这涉嫌杀生,可我的健康需要继续喝这糖水。   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有大批城市青少年在多数不自愿又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以军事动员的方式被送到偏远的乡村。   对于这场运动,说痛苦、说悲壮、说忧伤、说升华的都有,没有定论。牵扯的
期刊
小桃自从生完孩子后,就一直在家当全职太太,家里赚钱的人少了,花钱的人多了,经济压力自然也就大了,一向大手大脚的小桃开始琢磨居家过日子的门道。小桃先仔细研究了一下家里的财政情况:先生月入8000元,家庭生活费每月需要1800元,孩子奶粉每月1800元,房子按揭每月2000元,水电煤气物管1000元,电话费300元,杂支1000元,算下来,家里每月都捉襟见肘,最可怕的是没有安全感,万一先生失业或者遇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