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课的情境教学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zxc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要求下,高中历史教学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无不体现出新课程带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教育专家认为:把抽象的内容个性化、具体化,适时制造一些紧张气氛,或制造悬念诱发好奇心,让学生对课程投入热情,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而历史情境教学正具有这种特点和作用,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正被广泛应用,成为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1 历史情境教学的特点
  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大纲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实物、图示、音像等传递输出 ,使学生通过视听器官的接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思维,完成知识的内在过程。
  2 历史情境教学的策略
  鉴于历史历史学科的特点,在课堂实践中,历史情感教学常用的策略可以归纳为物具情境、角色情境、问题情境等几种。
  利用物具,再现历史情境。历史叙述的是过去的社会生活的现象,教师的叙述无论怎样形象生动,如果学生没有视觉上的感受,就会印象不深。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再现历史现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利用物具,再现历史情境,不仅可以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形象直观,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经久不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角色扮演,模拟历史情境。角色扮演的教学,要求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由学生扮演某一历史或社会角色,或模拟以往社会中的历史人物,或模拟现实社会中的人物,通过学生亲身的情感体验来加深对社会的观察、对历史的了解与认识。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与社会观,增加学生的学史兴趣,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精心设问,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教学是综合借鉴目标教学、结构教学、图示教学、程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模式、理论,运用投影、录音、录相、电影、电视和计算机CAI技术等最新的教学技术手段,通过问题的展示和学生的质疑问难,形成教学教程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精心设问,创设历史情境,是激发学习动机,启迪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火花,追求真知灼见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有疑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成为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3 历史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实践证明,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情境教学,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增加了学生的学史兴趣。情景教学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从而感悟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断明确这种主体地位的学习责任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了锻炼能力的环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多种能力得以提高。这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其他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缺乏明确的目标,情境的创设流于形式。在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当时中央台正在热播《大国崛起》,尽管课题不尽相同,但十位开课教师中,八位采用了《大国崛起》的影像资料创设物具情境,导入新课。而长达三至四分钟的播放时间只为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是某国的某次事件,此外这些影像资料几乎与本课内容无关。这样的历史情境设计对后面的学习没有任何意义,这一课堂环节就是无效的教学。情境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要有明确的目标。让情境教学为完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服务,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
  没有严格的筛选,情境的再现过于烦杂。为了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教师往往需要一定数量的史料,甚至借助一些影视作品。有的课堂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教师运用大量的实物、图片等史料来创设历史情境,这样的情境教学课堂信息量过大,学生无法及时阅读或辨别材料,更谈不上据此来分析、理解历史问题、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能力了。再者,虽然一些影视作品反映的是历史题材,但与历史史实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不加筛选,随意使用,就会造成学生对历史的错误认识。
  缺乏教师的点拨,情境的模拟收效甚微。在角色扮演,模拟历史情境时,确实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能的舞台,明确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但在实施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教学时,教师往往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任务。课堂上的表演非常热闹,一片欢声笑语,可是课后却发现教学的效果竟不尽人意,特别是当观众的学生,几乎只是一个旁观者,成果甚微。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历史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只要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再加上教师的精心设计,历史情境教学定是促进学生学好历史,并促进其各方面发展,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一条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政治经济学课程在本科教学中日益被边缘化,根源于课程体系僵化、方法单一、观点陈旧等原因。为了焕发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生命力,其本科教学的课程改革应以现代化为导向,实现课程体系的现代化、方法的现代化和观点的现代化的“三位一体”。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现代化;课程改革  1 政治经济学本科教学的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重要理论基础课,在我国高校中开设得
期刊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学科,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极其重要。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 引言  物理实验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使物理现象再现,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观测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学理论的唯一标
期刊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及其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英语写作水平同时也是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体现。然而写作教学一直是我国当前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在英语整体教学中严重滞后。学生的写作普遍存在词汇贫乏、搭配不当、句型误用、语法不通、审题不清、表达不得体、通篇布局不合理等现象,以致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写作教师头疼”的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教育行业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从传统意义上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渐渐朝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演进。而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作为陶冶学生情操,促进艺术培养,加强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采取科学、合理、用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也尤为关键。本文就针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展开讨论,以供相关人员参考所用。  【关键词】新
期刊
美院附中素描基础教学基于它与学院本科教学上的链接关系,同时又是造型艺术基础之基础这一认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操的培养,乃是附中阶段素描教学的根本所在。  附中专业的基础教学是沿袭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立足于传统具象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规律,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引导学生以对客观物象的研究作为素描入门之本。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
期刊
【摘 要】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可以有效地提升高等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本文在估价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和谐社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快教育、早教育、成功教育,必须努力矫正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现象,促进中医药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文素质;创新教育  1 引言  人文素质,泛指通过
期刊
普通高中新课程多样化、多层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是终生学习必要的基础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紧密,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程设置的“探究实验”和“思考与交流”,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探究性学习上 ,培养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和使用,我对科学探究和探究式教学有了一些浅薄认识,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将目光投注到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课堂教学。通过对各级别新课程观摩课、精品设计课的分析,以及对优秀教学案例的研究,人们不难发现成功的教学的确有其内在的共性,而这些共性正是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以致用,是同行们转变教学观念后的生动体现,更是当前推进新课程所着力提倡的。就此,笔者来谈些粗浅的体会,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1 激发兴趣  普通高中《
期刊
【摘 要】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入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导入得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尽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集中精力学习新的内容。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导入设计;方法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入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导入得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尽快进入良好的学习
期刊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更新的多少不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当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新时期学习的主流。其中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是变革方式中最有特色的一种途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社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