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sa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脑出血(ICH)患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进行移植治疗ICH大鼠模型,探讨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胶原酶注入法制作ICH大鼠模型。将制作成功的ICH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及iPSCs组,观察iPSCs在大鼠脑内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通过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及改良肢体放置试验(MLPT)评分来动态观察ICH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法监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

结果

PSCs组的mNSS评分在14 d(2.60±0.70)和28 d(1.20±0.48)均较PBS组14 d(4.50±0.71)和28 d(3.00±0.52)明显改善(P< 0.05)。iPSCs组的MLPT评分在14 d(2.00±0.92)和28 d(1.20±0.85)均较PBS组14 d(2.60±0.91)和28 d(1.80±0.89)明显改善(P< 0.05)。iPSCs组血肿周围组织中的VEGF(140.76±1.58)与LN(140.22±0.67)的表达水平较PBS组明显增高(P< 0.05)。

结论

iPSCs移植能促进ICH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肿周围组织中的VEGF和LN的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异丙酚对人肝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时自噬的影响。方法HL-7702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接种于培养板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组(OGD/R组)和异丙酚+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组(P+OGD/R组)。C组正常培养;OGD/R组和P+OGD/R组氧糖剥夺6 h,复氧复糖12 h制备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模型;P+OGD/R组于缺氧缺糖前10 m
期刊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用于小儿膝关节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单侧膝关节手术患儿60例,年龄3~12岁,ASA分级Ⅰ或Ⅱ,体重12~3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n=30):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组(ACB组)和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组(FNB组)。麻醉诱导完成后,行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或股神经阻滞,注射0.3%罗哌卡因1 ml/kg。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维持麻醉,维持BIS值40~6
目的探讨浅低温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小泛素样修饰蛋白特异性蛋白酶3(SENP3)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6只,10~12周龄,体重2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32):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浅低温组(H组)。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15 min再灌注的方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组于松开动脉夹即刻向小鼠全身喷洒酒精行体表降温,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时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40只,8~10周龄,体重18~2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I/R组、NS组和D组采用夹闭左肺门30 min,再灌注3 h的方法制备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仅开胸不夹闭
目的对比2种改良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5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拇指指腹缺损患者15例,创面大小2.5 cm×1.5 cm~4.0 cm×3.0 cm。携带指掌侧固有神经段的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7例患指,皮瓣面积为3.0 cm×1.8 cm~4.6 cm×3.2 cm;携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8例患指,皮瓣面积为3.2 cm×1.9 cm~4.8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3种移植物与正常前臂骨间膜比较限制桡骨向近端移位的能力。方法12具新鲜冷冻尸体前臂标本制成生物力学模型,腕、肘关节中立位固定于生物材料实验机上加载恒定100 N的轴向负荷,测量桡骨相对于肱骨小头向近端移位的距离。首先测试桡骨头切除骨间膜完整的标本,然后切断骨间膜,分别利用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同种异体跟腱重建每具标本的骨间膜中央束。每种测试状态重复加载10次,第1次至第10次桡骨向近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