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熙和毛泽东的师生情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wug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锦熙先生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并且主要从事师范教育。他15岁时考中秀才,不久考入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22岁毕业。1913~1914年先后任湖南省立第四、第一师范历史教员,与杨昌济、徐特立同事,毛泽东、蔡和森等则是他的学生。
  黎锦熙和毛泽东不仅是师生,还是朋友。
  黎锦熙一生没有参加过多少实际的革命斗争,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时间也比较晚。但他却在许多大事上立场鲜明,在关键时刻主张正义。辛亥革命以后,他在长沙办过《湖南公报》和《公言》等报刊,宣传民治思想,发表公正言论。就在这短期办报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一些有进步思想、革命思想的青年。黎先生请他们抄写稿件,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后来,黎先生欣慰地说:“我在湖南办报时有三个青年帮我抄写文稿,一个是不问文稿的内容,什么都照抄;一个是见到文稿中有问题总要提出来,并有代为润色的时候;一个是看到他不同意的文稿干脆就不抄。”黎先生还说:这三个青年对待抄写文稿的态度不同,后来各自的成就也不一样。第二位后来成了著名作家,是田汉;第三位成了伟大人物,那就是毛泽东同志;第一位默默无闻,他没有说出名字来。
  但在思想上,黎先生不由自主地受毛泽东这位学生的影响。我们只要看过黎锦熙多年珍藏,现已交由中央档案馆印行的毛泽东同志写给黎先生的几封信,就知道当年毛泽东同黎先生绝不是一般的师生和朋友关系,而是有“可与商量学问,言天下国家大计”的交情。在这些信中,毛泽东对黎先生不仅仅是崇敬,更多的是亲切之情与关心之情。他还直言规劝黎先生不可久留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请他“急归!勿恋”。1919年9月的信中毛泽东曾称赞黎先生发表在《民铎》6号上的《国语学之研究》一文与《俄罗斯文学思潮一瞥》“同可谓近数年来不多见的大文章”。
  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黎锦熙拒绝国民党政府派专机接他南下的请求,坚决留在北平,迎接全国解放。北平解放后,毛泽东同志到京不久,就亲临北京师大尚志学会宿舍去看望黎锦熙,并且备了饭菜宴请他们,经战争洗礼后的那份友谊更加让人觉得意味深长。不久,毛泽东就指定黎锦熙和吴玉章、范文澜、成仿吾、马叙伦、郭沫若、沈雁冰七人筹组了“中国文字改革协会”,研究并开展文字改革工作,于是在解放后的晴空里,他们又找到了友谊飞翔的新支点。
  黎锦熙先生与毛泽东同志之间的友谊不仅仅体现在严肃的学识上。1953年的一个早晨,毛泽东主席去黎先生家看望他,但去了之后,黎先生却还在被窝里呼呼大睡。伟人来访,家人惊诧不知所措,急着想叫醒黎先生,但却被毛主席制止了。毛主席一直耐心等待,直到黎先生睡意殆尽,起床发现他为止。这就是友谊,没有丝毫的渲染,更没有丝毫的涂抹。
  (选编自《西北师大逸事》一书,李天英、徐兆寿整理)
其他文献
西北军旅作家杨闻宇,是近年来活跃于文坛的、很有影响的散文作家。他的许多散文作品,已被收录于多种散文选本、散文读本和名作文库之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具有较高的赏读价值。  我过去曾零星地读过一些杨闻宇的散文,印象是文风质朴,文笔优美,文章韵味悠长。最近,季成家教授将杨闻宇同志去年新出的散文集《风来浪也白头》推荐给我,较集中地读了他的一些散文之后,这种印象更深刻了。特别是那些怀乡忆旧的朴素文字,浸
期刊
沿着丝绸之路古道,有时你会看到一群这样的人:他们中的男人,身穿长袍和肥裆长裤,打着裹腿,挎着鸟笼,吹着竹笛,缓缓而行。那笛声,忽高忽低,断断续续,如泣如诉。他们中的女人,穿着过膝的大襟长袄,长方形的绣花鞋,高高的发髻向前翘起,背着鼓鼓囊囊的布袋,不时四下观望。如果你向他们注目,他们就会走过来,给你看相算命。让你心动的语言,会从他们的嘴中一串一串地蹦出来……  这就是被人们称为中国“吉普赛人”的神秘
期刊
2002年3月下旬,甘肃省文化交流考察团一行九人赴新西兰、澳大利亚考察。  我们旅程的第一站,是新西兰的最大城市奥克兰。  奥克兰是滨海城市,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绿色尽染,安静清新。站在市中心的伊甸山顶往下望去,市区尽现眼底。海面上布满大大小小的游艇,难怪有人把它称为“游艇之都”。沿海的平地和丘陵布满形式各异的欧式小楼,这些小楼连上了天边的白云,仅百万人口的城市竟一望无际。在树木、草地组成的绿色海洋
期刊
本月丝路脉动的监测时间从2020年8月1日到8月31日。国际层面,在中美、中印关系趋紧,日本首相安倍辞职的态势下,我国继续推动“一带一路”海外项目建设,王毅应邀访问意、荷、挪、法、德欧洲五国,开启“后疫情时期”的中欧外交合作。国内层面,海南密集出台政策,助力自贸港建设。央企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医疗、法律、文化领域推动民心相通。  整体舆情态势  腾讯数据显示,2020年8月共监测到涉“一带一路”舆
期刊
起床号唤醒了睡梦中的太阳  集合哨召集女兵列队操场  清一色的花季少女  清一色的花般模样  齐眉短发  红黑脸庞  绿色胶鞋  迷彩束装    队列像刀切一样整齐  身姿如高原挺拔的白杨  挺起的前胸是绿色连绵的山峦  秀发一甩激起一道青春的波浪  动作似大河流水  脚跟拖起的是铁打的身躯钢铸的脊梁  两颊与彩云一起沐浴清风  明眸和露珠一同映现霞光  曦悄悄阅读这动人的诗篇  阴柔的美更透出男
期刊
去年10月中旬,我随陕西文联的同志去陕北延安市的延川县开会,目睹了一次陕北秧歌的壮美与热烈。  那天我们会议人员到达延川县,天已黑了,同志们大都饿了,下车后即吃饭休息。第二天,省文联的同志告诉我们,昨天晚上,延川县本是要用秧歌迎接会议人员的,只因为下雨,才改到今天晚上。  天未黑,我看见延川县的街道上,有辆卡车的车厢里站着头顶系着羊肚手巾的汉子——陕北的汉子,他们很是剽悍,黝黑的脸盘,一身白色布
期刊
古老的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划时代的发明,这是人类第一次通过化学和物理变化来改变物质性能的创造性活动。  最早的过着定居生活的农人,用水拌和酥松的泥土,塑筑成特定造型的土器,又经火的沥炼,改变了泥土柔软的性能,升华为坚硬的陶器。后来还在陶上绘制和烧结出彩色的装饰纹样,产生了彩绘纹样和立体造型相结合的彩陶。  古代的文明大多由大河的滋养而繁衍。古代东方,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
期刊
我和袁先生的认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我们初次见面,他就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身体细高,学者风度,目光有神,思维敏锐,说话果断,态度从容。  他是闻名的体育专家、教育家,有威望的教授。在全国体育界和教育界,很少有人不知道他。当时,袁敦礼、董守义、马约翰、吴蕴瑞和郝更生等,被人称为体育界的五大泰斗。全国解放时,据说只有郝更生一人跑到台湾去了,其余都留在国内。  1950年底,我到兰州西北师院工作
期刊
孔宪武,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曾任西北师范学院博物系主任、生物系主任、教务长和副校长。  在世界植物史上,人们不会忘记他,因为翻开植物分类学的史册,上面记载着一个以其姓氏命名的忍冬科品种——“孔氏忍冬”!  《辞海》解释:“‘忍冬’,又名‘金银花’、‘二花’。忍冬科。多年生半长绿缠绕灌木。花开时分黄白两种颜色,花、茎性寒味甘,功能清热解毒,可做饮料、入药。我国各地都有分布。”说起中国忍冬科研究
期刊
1927年秋,李蒸从美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北平师大、南京中央大学等校任教。1929年任南京大学区民众教育院主任,后又应聘到江苏无锡民众教育院任教授暨实验部主任。他为实验部制订了三年计划大纲草案,明确规定其目的是为研究民众教育的实际问题,创造系统的实施方法,并对三年内学生的课业与实习做了细致具体的安排。实验部首先成立了无锡黄巷民众教育实验区,全区住户约200家,民众近800人,实验之主旨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