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k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虽然“GDP”得到高速增长,但是也为此付出较为沉重的代价。水土流失、饮水单一、水生态差、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挫伤了人们的幸福感。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求一时的高速发展,是竭泽而渔的短视行为,唯有“GDP”与“生态美”齐头并进,才是长久发展的正确道路。首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要加快“水生态转型”。 其次,要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水生态福利”。再次,要形成“生态文明的绿色导向”。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  水生态转型  水生态福利  水生态导向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人水和谐、科学发展,坚持保护为主、防治结合,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坚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是未来城市水利发展的重点工作。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国内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基础之上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起航点和推进器。建设生态文明与河流的关系非常密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多年来粗放型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一些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并引起了很多社会问题。虽然“GDP”得到高速增长,但是也为此付出较为沉重的代价。水土流失、饮水单一、水生态差、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挫伤了人们的幸福感。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求一时的高速发展,是竭泽而渔的短视行为,唯有“GDP”与“生态美”齐头并进,才是长久发展的正确道路。
  2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2.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较集中的体现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上,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对立统一的整体,构成了其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可以看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创新,不断与时俱进,并将成果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2.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和升华。在改革开放以前,对于生态环境的理解仅仅局限在简单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层面。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从无到有,从提出到付诸实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对社会主义事业顶层设计的科学完善,对执政兴国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2.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自然、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和途径。古今中外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只有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才能提高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只有走生态文明路子,才能突破种种瓶颈制约,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尽快消除因过度开发而造成的生态环境危机,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努力建设以天蓝、地绿、水净为主要标志的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3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对策与措施
  3.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要加快“水生态转型”。水生态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应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既要在发展中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导向,又要加快培育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走集约发展之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2要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水生态福利”。要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突出抓好綠化造林,构建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生态文明,说到底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3.3要形成“生态文明的绿色导向”。无论开发区还是各乡镇,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生态文明建设良好风气。
  3.4强化工业用水大户节水减排监管与服务。以年超过100万m3的工业用水大户为重点,要求其编制企业节水减排方案,并切实加强对上述企业的取用水和排污的监控,开展水平衡测试与分析,主动为上述提供节水减排的技术服务,对于节水减排工作突出的企业基于表彰和政策和税收的优惠,对达到“零排放”的企业减免一定的水资源费和排污费。
  3.4严格工业与城市点源污染防控。 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和工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力度。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生产项目,淘汰或关停 “(土)小”企业,推广氮肥生产超低废水排放技术,严格控制COD、氨氮入河排放量。加强排放重金属及其它有毒物质企业监管,对特征污染物实施自动监测。
  3.6大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健全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推广和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产业,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控害等控肥控药关键技术推广力度;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和配套收集管网,在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方式收集处理;推广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提高禽养粪便综合利用率和污水处理率,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4 丰县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取得初步成效
  丰县水资源从“十一五”以来,就逐步完善了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了县、镇管理体制,完成了水功能区划报告,河道纳污能力分析,节水型社会规划,城乡饮用水安全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推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了开发项目用水水资源论证制度,有效地遏制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对地下水资源采取了“双控”管理,开展了水质量通报制度,建立了重点污染源排放许可制度。水生态方面:丰县加大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对国控沙庄断面涉及到的重点河流沿岸的企业、码头、养殖等进行了搬迁;新建开发区2万吨污水处理厂,改造提高老城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标准,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十二个,提升全县污水处理能力,实施了太行堤河、白衣河、南支河、丰沛河、复新河、大沙河等累计350公里的河道治理,全县水生态得到不断改善,大沙河风景区被省厅评为水利风景区。特别是近两年来,丰县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县政府关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落实;大力推进了水利现代化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等工作,先后获“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宜居宜业典范城市”,“全省水利工作先单位”,“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编制完成了《丰县水利现化化建设规划》、《丰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丰县水资源保护规划》、《丰县水生态水利建设规划》、《丰县区域供水规划》、《丰县二坝湿地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体系;建立了水生态文明建设资金保障机制,明确了资金保障方案和责任落实;实施了“水更清”行动计划:重点实施控源截污、清淤贯通、水质提升、生态修复、尾水资源化利用及导流五大工程。“河长制”管护制度:按照建立管护机构,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资金,统一管护标准,严格管护考核的要求。逐步形成“三水成环绕凤城,四河八湖润丰邑”的新生态格局:重点实施了六大重大工程:一是老城区“一河二湖”生态建设工程;二是新城区“一河一湖” 生态建设工程;三是复新河、白衣河、丰沛河生态建设工程;四是凤凰湖生态建设工程;五是二坝湿地、黄河故道、梁寨水库生态建设工程;六是汉文化历史风貌区生态建设工程,及大沙河百里观光带生态提升工程,打造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人居环境。
  丰县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丰县重要河道的沟通、扩宽、疏浚,优化水网结构,形成“三水成环绕凤城,四河八湖润丰邑”的水系格局,改善水系防洪排涝、调水配水功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三产”用水保证率。通过对各级河道和库湖的全面整治,提高水域自净能力和生物稳定性,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通过开发以汉皇文化和道教文化为底蕴的水景观,彰显“历史与现实交会,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水文化。
  具体目标为:到2015年,城区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复新河流域县城西、南片区及大沙河流域、黄河故道流域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复新河流域湖西片区防洪标准基本达到20年一遇;农业用水保证率达70%,工业用水保证率达90%,生活用水保证率达90%,初步保障生态用水。全县主要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与规划基准年基本持平,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0%;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域面积率达到6.3%,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5%,河湖岸坡生态化建设比例不低于40%。骨干河湖管理达标率85%。到2020年,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复新河流域县城西、南片区及大沙河流域、黄河故道流域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复新河流域湖西片区防洪标准全面达到20年一遇;农业用水保证率达80%,工业用水保证率达95%,生活用水保证率达97%,生态用水保证率达70%。全县主要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与规划基准年减少5%,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5%;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域面积率达到6.8%,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0%,河湖岸坡生态化建设比例不低于60%。骨干河湖管理达标率90%。
  5 总结
  生态是后劲,更是底线。守住底线,发展规划才有的放矢。丰县将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促进丰县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增进水安全保障水平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形成可以借鉴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影响并带动周边地区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升。
  参考文献:《丰县水生态建设规划》、《丰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丰县“水更清”行动方案》、《丰县“河长制”实施意见》
其他文献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在未来的水利建设中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分析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有关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首先简单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钢筋、混凝土以及模板施工技术,之后重点探讨了在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和其相应的处理解决技术方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处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期刊
摘要:目前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期长、面广、环境特殊等各方面因素,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有关施工单位、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并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为顺利进行安全管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
期刊
摘要:随着水利水电工程量的增大,国家对水利水电方面的建设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和管理者在建设中重视工程的质量,加强对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监督。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水利水电工程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与矛盾,这不仅是水利水电建设者的问题,同时也成了社会的关注点。  关键字:水利水电工程管理 质量监控 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特点  水利水电是一项复杂的工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基础工程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多,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国民建设发展中的一项基础工程,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施工技术进行综述,以期更好的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促进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而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反过来会大大的促进经济
期刊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的作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水利水电工程的结构类型日趋多样化。所以一定要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提高建设水利水电工程质量, 必须积极探索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 努力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建立以规范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
期刊
摘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采用钻爆法,这就需要对超欠挖进行控制,由于超欠挖的控制不仅影响到施工质量,还影响到工程的成本,因此,对超欠挖的控制要求需不断提高,本文将从隧道超欠挖原因及控制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超欠挖;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 A  众所周知, 只要是采用钻爆法施工的隧道, 超欠挖就不可避免。隧道施工以成败论英雄,最终是以成本和质量两大目标来体现。而超欠挖控制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塔机安拆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具体分析了塔吊的安装施工要点和塔吊的拆卸施工要点,最后探讨了塔吊安装拆卸必须抓住的几个主要环节。  关键词:塔吊;安装;拆卸施工要点  中图分类号:S776文献标识码: A   当今随着建筑用地日趋紧张,建筑空间不断向高空和地下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塔式起重机作为垂直运输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1塔机安拆前的准备工作  1.1施工流程  基础架→标准节→顶升架→
期刊
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的目的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费用提供一种与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并能承受预期的交通荷载作用,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的路面结构。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破坏的主要因素。本文重点分析动荷载影响因素,通过对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的研究,结合实际,讨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力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机械加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使用频率也是越来越高。数控机床已经在机械结构、伺服驱动以及控制系统等方面较普通机床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并不能完全控制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因此,需要对影响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继而找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才能彻底发挥出数控机床的优异性能。  关键词:数控机床;加工精度;问题;控制  中图分类号: TG659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主要提出了创新铁路用地管理模式,对铁路用地实行资产化管理,并强化铁路用地管理力度、加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铁路土地管理部门协同机制等加强铁路用地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铁路 用地 管理 特性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 A   铁路用地特性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量大,点多、线长、面广等。铁路用地的管理方式是由铁路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铁路用地管理具有鲜明行业特性,并且直接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