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公共部门舆情治理研究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n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政务微信的传播特点与舆情的传播模式,分析政务微信在舆情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面临的困境,探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如何利用政务微信对舆情进行良性引导和有效治理。
  关键词 政务微信;舆情;传播特点;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2-0066-02
  自2011年以来,微信对公众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凭借其强大的社交功能提高了公众对社会热点话题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参与度。越来越多的公共部门注意到政务微信在促进政务公开、反映民情民意、提供公共服务、缓解负面舆论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当前,全国经认证的政务微信已超过50万家,在舆情应对中,公共部门通过政务微信进行相关回应的比例也有所提高①。政务微信正在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社会舆论格局,成为舆情治理的主阵地之一。
  1 政务微信的基本概念
  政务微信是党政机关单位及其有关部门、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开设的用于处理行政性事务的官方微信账号。按照功能不同,政务微信可划分为公共服务型和资讯共享型两类②。前者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即订阅用户可通过点击下方功能菜单或回复关键字的方式查询所需信息。后者致力于共享政务资讯,即通過微信公众平台向订阅用户推送公共部门的重要新闻和重大决策。政务微信的运营主体是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产生之初便有普通微信账号所没有的公共性和权威性。政务微信发布的信息准确可靠,发表的观点直接代表官方的立场和态度。可以说,政务微信是政府舆情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 舆情的基本概念
  舆情是公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包括公众对于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的看法、信念、意见、态度和情绪,是社会的皮肤,具有重要的感知功能。对于公共部门来说,舆情是社会转型时期用来调整社会政策和改善社会管理的重要参照物③。在移动互联高速发展的今天,媒介接近权被不断下放,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传播环境已经形成,社会舆论能够通过多种信息载体,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大范围地高速传播,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共部门舆论管理工作的难度。舆情治理越来越成为建设透明政府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
  3 政务微信在舆情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微信与传统媒体相比,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舆情作用力愈发凸显。各级公共部门根据微信的传播特点建立了本部门的微信公众号,将政务微信作为舆情治理的重要窗口。
  1)主动推进信息公开,预防舆情事件形成。舆情具有鲜明的指向性,通常与国家公职人员行为、国家利益、结构性社会问题等密不可分。移动互联时代,公众回归舆论的主体,对于某一公共事件发表公开评价时并不止于就事论事,或多或少地将矛头对准相关部门或制度,对涉事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产生误解,对相关政策制度进行误读,具有非理性化的特征。公共部门与其承担公共事件突发引来社会舆论质疑的风险,不如主动利用政务微信推进其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保障公众对政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减少公众的不满情绪,从源头上预防舆情事件形成。
  2)充分展开舆论纠偏,遏制舆情事态发酵。社交平台上,网民发布信息前缺乏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过程,容易发布情绪化的言论和观点,再加上各类平台的把关能力较弱,情绪化的内容一经发布便很难控制,极易导致舆情向着非理性的方向发展,给公共部门的舆情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公共部门可以通过政务微信对社会舆论进行即时回应,客观地揭示和披露公共事件背后的真相,必要时向公众公开相关依据,充分表现出对事件的高度重视和能够处理好该事件的能力和决心,从而及时遏制舆情的发酵。自媒体也为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事件真相在网络上经过几轮“添油加醋”被无限放大,个别网民以偏概全的观点混淆视听,网络谣言往往成为大规模舆情爆发的导火索。公共部门可以将政务微信作为专门的辟谣平台,主动发布公共事件的发展态势,官方的正规传播渠道越畅通,网络谣言越容易不攻自破,公共部门也就越容易赢得公众的信任。
  3)高扬国家主流文化,塑造和引领社会舆论。微信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社会舆论最为集中的平台之一。公共部门恰好可以利用微信舆论集中、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的优势,宣传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国家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助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4 公共部门利用政务微信进行舆情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政务微信的运营和发展已初具规模,公共部门在利用政务微信进行舆情治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其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公共部门重视力度不够,政务微信功能定位不准。部分公共部门没有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对政务微信的重视远远不够,在使用政务微信时较为被动,甚至对于政务微信的功能定位都模糊不清,阻碍了公共部门与公众直接“对话”的通道,使微信本身的互动性和多载体性被埋没,违背了政务微信开通的初衷。部分政务微信由于长期疏于运营,文章更新速度慢、更新中断的情况经常发生,造成订阅用户少、影响力弱的情况,当重大舆情事件发生时,难以发挥出回应质疑、取信于民的作用。
  2)运营人员媒介素养不高,舆情处置适得其反。政务微信是公共部门在网络上的延伸,必须承担起引导舆情走向的任务。然而,个别公共部门没有成立专业的政务微信运营团队,负责微信运营的工作人员一方面缺乏媒介素养,难以保证微信推送内容的质量,另一方面,他们缺乏公共事件舆情应对能力,面对舆情事件,容易出现处置不及时、不得当的状况,给公共部门的公信力和公众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效果适得其反。
  5 公共部门借助政务微信开展舆情治理的策略
  公共部门利用政务微信进行舆情治理的核心在于积极寻求公共部门与公众的对话,增加双方的互动互信。公共部门应及时通过政务微信对公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质疑进行回应,在舆情治理过程中获得主动权。   1)提高政务微信的专业化水平,保证推送的质量和数量。微信公众号的订阅用户越多,其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就越大,相应地,舆情作用力也就越明显。政务微信要想吸引大量用户订阅,就必须保证推送内容的质量、数量和更新周期。目前已存在的大部分政务微信的内容均为转载,还有一部分政务微信的内容大多是官话套话,这样的内容对公众的吸引力并不大。优秀的政务微信要在内容方面达到原创、丰富、即时的要求,在形式上具有亲切感。政务微信的内容应围绕公众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当前的舆论环境恰当表述,不能为了热度设置争议性话题。
  2)制定政务微信舆情应急机制,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当舆情危机发生时,公共部门的处置方式较为滞后和保守,往往容易错过舆情治理的最佳时机。公共部门应制定科学的政务微信舆情应急机制,及时监测微信公众平台上的舆情变化,利用政务微信疏导公众的情绪,及时通过政务微信公开事件的调查进度和调查结果,主动回应公众的质疑。完善的政务微信舆情应急机制能够有效地杜绝不实信息和谣言的产生,增强政民互动互信,提高公共部门的舆情应对能力,降低公共部门舆情治理的成本。
  6 结束语
  政务微信是公共部门发布要闻、进行舆论引导和管理的重要渠道补充,为公共部门与广大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正面舆论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即时发出,负面舆论可以借助这一平台迅速得到缓解。政务微信的出现,有效降低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舆情治理的风险和成本,为公共部门舆情治理帶来了机遇。然而,如何运营和维护好政务微信使其更好地发挥舆情治理作用,也是技术发展为社会治理提出的又一道难题。
  注释
  ①网络舆情分析师.舆情分析师解读:新时代如何做好政务新媒体,http://mp.weixin.qq.com/s/UkMfVedtLDiadk-kFbHmZQ,2017-11-23。
  ②周祎:《政务微信功能研究——以成都市政务微信为例》,西南交通大学,2017。
  ③喻国明:《网络舆情治理的基本逻辑与规制构建》,《探索与争鸣》,2016第10期。
  参考文献
  [1]李慧.新媒体政务传播的效能与风险[D].长沙:湖南大学,2016.
  [2]谢中起,冀旭妍.政务微博在网络舆情治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2).
  [3]高峰.政务微博的社会舆论引导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葛 淼,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经济飞速发展,国家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涉外危机事件除了具备事件新闻性的特点之外,又涉及外交层面。相对而言,涉外危机事件与国内的危机事件既有相同点,也有较大的差异,因其特殊性,故形成了媒体传播的一个新的方向。“萨德”事件是近年来我国遭遇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涉外危机事件之一,分析媒体行为在涉外危机事件中尤其是“萨德”系统在韩部署的行为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涉外危机;媒
期刊
摘 要 为把握后真相时代微博谣言的传播特征、规律和治理策略,以“河南眼癌女童事件”为例进行研究,就后真相时代微博谣言传播的“真相似乎触手可及,谣言却甚嚣尘上”悖论,传播过程中少数微博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社会矛盾驱动下微博用户主体性的建构与博弈的传播机制,以及构建多维平衡的微博谣言治理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微博谣言;谣言治理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期刊
摘 要 “长文章”是《好奇心日报》主要的一个栏目,主要向读者提供商业、新闻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度文章。文章以其中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章为例,归纳总结《好奇心日报》作为移动互联网原生新闻媒体典型代表的写作特点。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原生新聞媒体;好奇心日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2-0128-02  《好奇心日报》在原生互联网新媒体中是一股清流,没有采
期刊
摘 要 随着受众视觉消费需求的增强和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图像逐渐取代文字成 为视觉传播的主流,图像霸权现象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结合学界有关图像霸权研究的理论成果,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呈现形式变化,探究图像霸权现象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并着眼于新媒体时代语境,进行相关批判性思考,提出应对图像霸权困境的相关意见。  关键词 视觉传播;图像霸权;《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
摘 要 全息投影技术与舞台的融合,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连接,营造出震撼的感官体验,突破传统舞台限制,构筑出一个具有无限性、空间感、戏剧性、感染力、创造性、沉浸感、互动性、艺术情境的全新舞台。文章从全息投影技术与舞台融合营造的沉浸式感观体验入手,结合偶像认同行为中的感官接触需求,综合分析全息投影技术应用于舞台所产生的效果和变革,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关键词 全息投影;感官沉浸;偶像认同;舞台;
期刊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能终端的普及,为移动短视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抖音”作为时下较为热门的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其平台运营商的议程设置、去中心化的算法、简化的操作界面;“抖音”短视频制作者的“快”剪辑、话题性跟随塑造了同质化内容重复生产和传播的媒体环境,也使得媒介使用者在使用与满足中重复观看更加依赖媒介,引起了一系列不良影响的现实行为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移动短视频;“抖音”;重复观看 
期刊
摘 要 21世纪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不仅影响了计算机、金融业等行业,也给传媒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诞生了数据新闻。数据新闻为新闻的呈现和叙事方式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渠道。数据新闻的报道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文本为主的新闻叙事方式,这也是文章研究的意义所在。  关键詞 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2-0032-02  2012年
期刊
摘 要 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指负载教育功能的微信公众平台。借助微信传播指数(WCI),分析了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使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从客户一体化营销传播(CIMC)模型中所述的消费者接收信息的三阶段理论入手,为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相应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 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客户一体化营销传播模型;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内容型新媒体营销作为新媒体渠道中一类重要的营销类型,从出现伊始就一直在发挥着营销主力军的作用。从图文营销,到视频营销,再到如今元素繁多的富媒体营销,新媒体始终在技术力量的支持下不断发挥着影响消费者认知和消费行为的积极作用。文章主要撷取内容型新媒体力量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微信公众号营销,作为研究范本,意图梳理其营销特点,分析其营销策略。  关键词 内容营销;新媒体营销;微信营销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受众的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并对信息传播产生影响,舆论事件中的受众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在共同利益与心理原因下形成的巨大的网络舆情场。文章以中国#MeToo#这一话题事件为例,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微博上受众话语的分析,研究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舆情场是如何受到受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关键词 新媒体;舆情场;性骚扰;受众心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