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莲之我见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方文化从彼此独立到后来渐渐有所交流、互动,再到互相吸收、借鉴,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尽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较大,但人类共有的情感是相同的。以来自西方传统绘画中的油画为例,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来品评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油画作品。这两种相隔甚远的的文化背景,也有其共同之处,这是我在欣赏西方印象派油画大师莫奈晚年时期的《睡莲》系列作品时所感受到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包含了“气韵、心象、体悟”等艺术情感和感受,在这种艺术精神的启发和引导下,对西方油画大师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进行审美再创造。
  一、《睡莲》系列作品的创作背景
  《睡莲》系列组画是莫奈在其晚年创作的。莫奈15岁时,在教师布丹的引导下开始进行专业绘画知识的学习,而布丹所推崇的“自然纯朴的美”、“描绘客观对象的第一印象”等观点,都深深地影响了少年的莫奈,这种观点,也为后来印象派的诞生埋下了伏笔。印象派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因为莫奈扬名于世的《日出·印象》而得名。其特点是注重描绘客观对象的第一印象,捕捉光与色瞬间变化的美。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的启发下,表现客观对象时不再像传统西方绘画那样注重造型,而更注重外光和色彩变化的表现和研究。印象派的这种忽略形体而又用光和色彩写实的手法,与中国传统绘画中写意的表现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莫奈一生坚持自己的印象主义画风,从未改变过,先后完成了《绿衣女》、《庭院里的女人们》、《日出·印象》、《穿和服的女人》等为人所熟知的优秀绘画作品。晚年时期,形单影只的莫奈以睡莲为伴,就这样完成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惊世之作《睡莲》系列组画。在画家85岁高龄时,完成了他的遗作,大型壁画《睡莲》,目前此作品被收藏于法国卢浮宫旁,原法王亨利一世之后土伊勒宫的桔园中,作为永久性陈列品。
  二、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莫奈《睡莲》的概述
  莫奈也曾受到东方美术的影响,惯于淡化客观对象的造型,而着重把所看到事物的颜色和光感真实地记录下来。这种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象”,也就是“象寓于作者心中”,情感也宣泄于画中。简约写意的画风与中国传统绘画中写意的手法不谋而合,所以用与他作品文化背景所不同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去品读其作品中传达的情感,并不是空穴来风的。
  三、从“气韵、心象、体悟”三方面分析莫奈的《睡莲》
  (一)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气韵”,我把它理解为艺术作品的生命之所在,灵魂之所在。“气韵”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语在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中表现在整个画面要传达的情感之中。莫奈在画面中注重描绘外光对事物色彩的改变,在外光的笼罩下,画面的整体色调会发生变化。而在外光变化的瞬间,忽视形的色块,展示出客观对象的生命性。睡莲在外光的作用下,每一个生长变化的瞬间都被莫奈记录下来,表达了莫奈对生命的珍视。
  (二)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心象”一语,我理解之为“象于心中”,“物我合一”。莫奈晚年的《睡莲》系列作品中,描绘的多为同一个视角不同时段的睡莲光和色的变化,而其较莫奈早期的绘画作品也更加抽象、简约。晚年视力极度下降的莫奈,仅凭着自己微弱的视力把“象于心中”的安静开放着的“睡莲”描绘于跳跃丰富的色块中。在外光瞬间的变化中捕捉到了它的“形”、“色”,并将自己心中的“象”复制于画面之中。我们所看到的《睡莲》系列组画早已形成于莫奈的心中,画面中抽象模糊的“形”就是莫奈真实看到的“睡莲”,这种抽象的“形”可能已经超越了水中开放着的睡莲,而升华成为一抹颜色,一种情感。
  (三)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体悟”一词,我将其理解为解放身心,卸下重负,全身心地去体会和感受,也是一种超然的自由的感悟。《睡莲》系列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就是莫奈晚年时期的心灵归属。画家将心归于宁静,卸下所有的负担和痛苦,泰然地面对和感悟身边的一切,全身心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体悟所剩无几的人生。就像他所画的睡莲一样,淡定从容地开在水里,仰望着自由的天空。莫奈曾经说过,“当你在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块蓝色,这是一长条粉红色,这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的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的最初印象为止。”这也许就是莫奈所要给世人传达的情感,也是他对人生的一种“体悟”,以及自己内心情感的宣泄。
  四、小结
  在没有界限的艺术语言中,用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去感受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也会读出相同的感受。莫奈晚年时期所创作的《睡莲》系列作品,用“气韵、心象、体悟”透过画面去解读它们,是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的交融、碰撞,它启发我们在学习西方油画的过程中,与本民族传统的艺术语言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在创作一幅油画作品时,要把握一幅作品的“气韵生动”,“体悟”客观对象的光感和色彩,也就是对所描绘对象的直观感受,从而使所描绘的对象“象于心中”,形成于我们的脑海之中,将我们所看到的画面,体会到的情感全部真实地表现于绘画作品中。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法]帕坦,莫奈 捕捉光与色彩的瞬间.张容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甄巍,向莫奈学习色彩.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
  [5][美]约翰·霍华德.印象派绘画史.平野,李家壁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王才勇.印象派与东亚美术,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很多的因素要考虑:比如当地的自然环境、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安全、良好的施工团队、带来的社会收益等等。但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不可忽略的,那就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人文元素。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人文元素;河南省  水利工程对一方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历史悠久,从古代漕运时期水利工程建设就长期的为人服务着。河南省地处中原,水利工程建设对水运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
期刊
在这个时代,广告设计越来越注重文化,越来越注重意境的营造。到底意境对一个广告作品有什么作用?在中国的现代广告设计中经常用水墨这种手法来营造一种意境,那选用水墨手法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更好的应用水墨文化?  一、意境及现代广告设计的概述和水墨营造意境的方法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在欣赏同一件艺术作品时,得到的感受却是千差万别的,但这些不同也是建立在这
期刊
摘要:随着农民在乡村与城市间自由流动的开始,农民投奔城市似乎已成必然趋势,新世纪尤甚。乡土小说也将一部分视野转向了城市空间下的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重点之一的农民身份问题已成为作家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农民身份认同和主体建构的理想进行了揭示和阐述,并以此为切口重新审视当下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在对城市和现代性进行批判的同时,试图指引出农民身份建构的新出口,这亦是对农民书写的内涵的扩大。  关键词:城市
期刊
摘要:本文以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商业模式为研究对象,讨论这一重要传统商业模式在新疆现代城市进程中存在的意义,结合笔者所做的调研,针对其在当前城市发展进程中所引起的相关争论,分别从保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将其保留的观点。  关键词:维吾尔族传统商业模式;城市化;保留  一、维吾尔族传统商业模式  根据笔者所做调研及文献资料的记载,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商业模式主要由户外巴扎、沿街叫卖和家
期刊
其实已经是很久之前看过的电影,不止看过一遍。第一次看时没能看全,身边一直有人有事打扰,干脆关掉电脑决定再找时间好好看过。第二次是在去年秋天,天气特别好的一天,准备好心情,准备好一切将《花与爱丽丝》完整的感受了。  感觉岩井俊二对于校园,有着一种超乎常人的眷恋。每隔一段时日,他的目光或者说他的摄影机都要转回来照一下这里:《烟花》、《情书》、《四月物语》、《青春电幻物语》,再到《花与爱丽丝》,均是他或
期刊
摘要:要避免城市建设中的千篇一律,拯救差异是非常重要的。拯救差异就是强调在城市建设中要把现代性与本地性有机地创造性地融合起来,用“生物生态系统模式”来代替“机器城市模式”,以彰显不同城市的不同个性。  关键词:城市建设;淮安市;生物生态系统模式  随着城市化(urbanization)进程的加快,现今我国大、中、小城市都把城市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然而,正像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会长帕金逊在访华时所指出
期刊
摘要:“包豪斯”这个充斥在各类设计专业考试中的的名词,被众人所熟稔。创造并成就了包豪斯的那些伟大的现代设计巨子们,如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他们为现代设计史谱写了一篇篇华丽的乐章。本文将通过追溯这段设计历史从而反思当代设计师的培养,指出激发当代设计师的创意性思维是“未来设计之路”的保障。  关键词:包豪斯;设计师;创意性思维  一、引 言  20世纪初,包豪斯学校的成立标新立异
期刊
摘要:随着旅游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传统旅游景区逐渐向科技旅游、数字化旅游景区转变,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旅游景区中,对于旅游景区的优化开发、资源整合、景点创新、营销宣传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旅游景区龙门石窟为例,论述数字媒体技术在景区中的具体应用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旅游;龙门石窟  一、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大到
期刊
摘要:漆器在中国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时至今日,漆器的概念已经在艺术与工艺之间徘徊,并想要寻找合适的落脚点。本文采用古今对比的方式来解读漆器造型的演变,从而发现两者的的造型差异以及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漆器;现代漆器;造型;实用性;审美性  漆器艺术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术,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漆器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时期出土的朱漆碗。漆器以它独特的材
期刊
一座城,一个人。车水马龙的表面,是城市光鲜亮丽的外表,略显浮躁。而人的记忆容易停留在生命之中某一时段中。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是爱情,对于中年人来说,也许是一场人生的赴宴,而对于垂暮之年的人来说,可能只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一、C城初印象  06年,我来到这个城市上学。踏上C城土地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它的脉搏。那种血脉喷张让人窒息的喧嚣以及浮华。一个刚成年的人来说,第一次来到异地,会从此将它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