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困境中的诗性演绎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ieche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爱米丽的悲剧集中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变迁中,对南方历史文化等传统观念与价值存有的复杂心态,在生存困境下的生活方式和自我观念的冲突和撞击,体现了人们试图冲破这种生存困境的张力而又无力冲破这种张力的社会悲剧的审美机制。
  关键词:爱米丽生存困境冲突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者,他的作品无论是在题材构思,艺术风格还是人物创作上都有其独创性。他创作了一套“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规模庞大,人物纷杂,时代漫长,是美国南方社会两百多年的缩影。《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的叙述者——“我们”,即是当地人又是事件的当事者,从旁观者的角度用时序颠倒的方式,穿越事件的迷宫描述了爱米丽一生。前半生在父亲的桎梏下生活,后半生毒杀心上人,与世隔绝,伴尸四十载。
  小说以其深邃的主题,精巧的构思,哥特式的情节和极富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吸引了无数读者并引起广泛的评议。爱米丽用悲惨而执著的一生完成了对于爱情顽强的坚守,她作为一个害人者和受害者兼而有之的悲剧人物形象,引发人们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惋惜。但文学的悲剧并非是生活悲剧的机械照相,而是作家经过对生活悲剧的原始素材的梳理,选取有价值的东西以更集中、更典型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福克纳生活和创作的时期,正是美国南方经历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变革的时期,他的思想因而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特有的时代烙印。
  爱米丽出身于南方贵族世家,深受种族主义和清教思想的奴役和教化。在蓄奴制经济为基础的父权社会下,女性仅仅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属品,毫无选择的自由。爱米丽的父亲为了格里尔生家族的高贵和尊严,“手执一根马鞭”赶走了所有的青年男子,让她在阴深沉闷的黑屋里寂寞地度过了自己美丽的青春。
  荷默的出现打乱了她的生活,虽然只是一个拿日工资的北方佬,但他健康开朗、快乐幽默,在他身上没有历史与家族的沉重包袱。他与爱米丽完全是两种世界的人:他代表着朝气十足、及时行乐的北方新兴文化,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爱米丽与荷默的亲密接触令她有一种犯罪感,秉持传统道德观念的她始终处于内心的彷徨中,因为南方旧传统的规矩是女人只能有丈夫而不能有情人。虽然她想打破这种生存困境的张力,内心却始终处于这样一种即自豪又矛盾的心态之中。消除这种心态的唯一办法就是把这个情人变为丈夫。但是她的所爱却是一个情感骗子,他“无意成家”。为了维护格里尔生家族后裔的尊严,她不惜采取扼杀情欲,向精神献祭这一悲壮的举动来捍卫的实际上是一种已经成为过去的“荣耀与光荣”。
  与爱米丽发生冲突的小镇居民,也展示出了在这种新旧传统斗争的生存困境下的复杂矛盾的双重情感。一方面,人们对昔日的南方生活有着深深的怀念和眷恋,爱米丽在他们眼中是“传统的化身”。另一方面,人们对昔日旧传统中的腐朽和衰败又充满厌恶,努力试图去改造甚至去消除它。人们要求她纳税,安装门牌号码和邮箱,去给她的房子消除异味。从这个角度上看,处于生存困境中的小镇居民在情感与价值观上仍然深深地依附着旧传统和社会秩序,同时又在追求希望,想摒弃旧传统中的腐朽与没落。在依依不舍中注视着社会的变迁。正如爱米丽的房子尽管撑着它衰败的风姿,还是不可避免地湮没于日渐扩展的洗车修配车和轧棉作坊中。透过艾米丽和小镇居民的冲突事件这一表层能指的薄纱中,我们能充分认识到在新旧传统交织中所指的深层含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爱米丽的生存困境体现在三重人格的失衡上。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指出:人的精神世界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是人类的原始欲念,它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人类精神出口的把门人,即来自于自我,又是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它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以道德为标准,按照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自我。三者处于平衡协调的状态。
  而自私的父亲赶走了爱米丽身边所有的青年男子,使孤傲的爱米丽单身独处。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盲目的、本能的原始冲动。爱米丽外表的平静并不能掩盖其内心欲望的冲动。荷默的到来,使压抑许久的本我力量豁然释放。最终,本我战胜了超我,自我在本我的驱动下冲破了超我的束缚。与荷默成双结对公然出入众人面前。可是荷默的负心,邻里的阻挠,还有心中深入骨髓的传统观念,使可怜的自我在痛苦中挣扎。她以极端的方式毒死心上。在本我的驱使下,虽然爱米丽的自我战胜了超我,但是超我的强大力量使爱米丽处于道德良心的谴责中。超我的力量使她知道自己犯下了不赦之罪。她只能更加封闭自我,藏尸于卧室,通过凝固时间,采取幻想的方式来保持自我。
  从某种意义上讲,爱米丽的生存困境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是人的本体论上的生存困境。人的自由与幸福,只有走出人本体生存的困境才最终可以获得,然而人永远无法逃脱这生存困境,人更无法最终走出人本体的生存困境。这是人在本体论上的二律背反。在这层意义上说,悲剧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是虚无,还是硬汉?——再论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 任生名:《西方现代悲剧论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3] 姜晓梅:《英语小说名篇赏析》,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10月。
  [4] 威廉·福克纳,杨岂深译:《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世界文学》编部编:《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
  
  作者简介:张清东,男,1975—,吉林省蛟河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单位: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室。
其他文献
摘要石评梅是20世纪初中国现代文坛上颇具影响的女作家。研究者普遍认为她的作品有着浓重的个人情绪化的色彩。但在生命的最后两三年间,石评梅的创作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呈现出一种飞跃,充分展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过人的才情,在革命思想和社会斗争形势影响下逐渐成熟起来的石评梅后期创作大多激昂文字,同时个体与社会的对立,情感与理智的分裂,现实与理想的背离,使得其慷慨激昂的文字之间始终藏着一缕关于社会、前途
期刊
摘要 20世纪的女性主义者将《简·爱》解读为女性反抗父权制压迫的胜利,颂扬简·爱充满了“反抗的女性主义”精神。玛格丽特·奥丽芬特甚至把《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称作一个“新的罗马女战神”,称她带来了“最令时代惊慌的革命”。本文在文本研读的基础上,阐述女性自我意识、自我身份和地位是怎样在“话语力量”的推动下逐步演变并最终确立的。  关键词:女性主义话语力量演变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笔者对勃朗特三姐妹的代表作《简·爱》、《呼啸山庄》、《怀尔德菲尔山庄的房客》进行解读,意在阐述这三位女性作家共同关注的话题:爱情与婚姻。她们对这个问题都有着鲜明的叛逆精神,在思想观念上都有着独特的超前意识,并通过女主人公的言行挑战父权制,解构父权制。她们的努力为女性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父权制爱情婚姻观平等自主女权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父权制是人类社会在
期刊
摘要美国小说《回家》(Going Home)堪称经典之作!本文将在剖析作品通过情景矛盾所构建的张力结构的同时,对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冲突所体现的人物特性及其深层含义进行分析,从而展现作品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回家新批评理论隐喻家庭关爱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一小说简介和情境矛盾中的张力构成    皮特·哈米尔(PeteHamill)的短篇小说《回家》,讲述了长途车
期刊
摘要马洛遵循出发、领悟、回归的追寻模式,深入黑暗的原始非洲腹地探险,获得了对黑暗的认识——黑暗不仅存在于原始野蛮的非洲,也存在与人的内心,存在于欧洲文明的核心。当外界的约束不复存在时,人很容易屈服于内心的黑暗;面对原始荒野的巨大诱惑,欧洲文明不堪一击。  关键词:英雄非洲黑暗追寻内心世界欧洲文明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
期刊
摘要狄更斯运用独特的技巧,使其作品中人物命名具备了深刻的批判内涵、丰富的象征意义、强烈的讽刺色彩和幽默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狄更斯命名批判讽刺幽默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狄更斯是我国读者非常熟悉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远大前程》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狄更斯在他的十五部长篇小说中共塑造了近620个性格、外貌和行
期刊
摘要斯蒂芬·克莱恩是美国早期富有天赋的自然主义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街头女郎梅季》显示了其自然主义创作思想,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自然主义作品。他通过小说的主人公梅季的成长历程来探索主体的社会化过程,最终寻找促使梅季走向毁灭的“现实”。本文旨在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该部作品,进而挖掘其小说的社会心理表征。  关键词:克莱恩自然主义社会表征社会现实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街头女
期刊
摘要查尔斯·兰姆是英国18世纪著名的随笔散文作家,虽历经磨难,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伦敦生活乐观轻松的描述。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兰姆拥有抵御人生荆棘的三块盾牌:一是不谈论敏感的政治,只是委婉讽喻;二是怀着博大的同情心在人群中过活;三是趋旧避新。凭着精神上的三块盾牌,兰姆在人生的荆棘丛中跳跃奔驰、快乐淡定。  关键词:人生荆棘乐观盾牌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提
期刊
摘要弗吉妮亚·伍尔夫以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胸襟和视野,积极探索女性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实践。其女性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品《自己的一间屋子》,阐述了女性的生存状态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双性共体”理论,认为这既是女性创作的最佳状态,也是消除男女差别的最好途径。伍尔夫开启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先河,也为其后各女权主义流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权主义话语权双性共体  中图分类号:I109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本文从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时代背景入手,结合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社会矛盾,以具体实例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小说主人公发生悲剧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性格特点环境社会矛盾冲突社会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品,小说主要有三个人物,他们是苔丝、克莱尔、亚历克。在他们中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故事,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而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