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七年级学生鉴赏古代诗歌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cey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诗歌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在浩如烟海的文学长河中,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如何引导七年级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本人通过实践进行了一些尝试,现浅谈几点引导七年级学生鉴赏古诗歌的教学体会:
  一、通过形象把握诗歌的情感
  1、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罄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钟罄音”这一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禅院” 的幽静。
  3、注意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
  如: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
  4、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1)借景抒情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人教版七下 王维《山居秋瞑》)
  (2)托物言志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人教版七上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感物伤怀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上夜雨时” (人教版七上 李商隐《夜雨寄北》)
  (4)情景交融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人教版七上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
  二、抓住词句把握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诗歌表达的载体,分析诗歌的语言,要从词句入手,理解诗歌语言的意蕴,体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1、 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炼字”(“ 诗眼”),如: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秋”一词,不但有点明季节的作用,还有着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3、注意 “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的运用
  如: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中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对偶等修辞
  如: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中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运用互文见义)
  C、倒装句子的使用
  如: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中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三、正确评价把握诗歌的思想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诗歌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要做到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比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来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
  在浩瀚的中国文化中,古代诗歌作为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从古至今一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把诗歌鉴赏放到教育的首要地位,重视古代诗歌教学,是我们一线的教师的使命,培养学生具备古诗词的素养是我们的责任,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代诗歌对推动中学语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智育目标的实现有着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一、让建立相对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思维。学生提问有三怕:怕羞,怕嘲笑,怕训斥。教师要在班内积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敢问的和谐氛围。和谐的基础是建立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的关系。另外,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即使有的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问
期刊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班级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班级教室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文化的建设,如果仅仅依靠常规的说教去开展,其效果并不突出,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环境熏陶人、感染人,从而自觉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让墙壁说话,把班级文化“贴”出来  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是规范行
期刊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方法很多,有时可以在教学中信手拈来。比如学习《陋室铭》一文讲到“往来无白丁”一句时,这个“白丁”到底是指“没有学问的人”,还是指“平民百姓”呢?学生争论起来。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讲了“目不识丁”,原来古人常用“白”“丁”等字表示最简单的字。连最简单的字也不认识,当然就不可能
期刊
【案例】  我所从教的学校以前是一所企办子弟学校(七0二学校), 学校位于国营企业家属小区里,学校一小部分学生是企业职工子弟和教师子弟,大部分来自厂区周围岐山和陈仓区农村。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子弟学校的特点,厂子弟和教师子弟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虽然这部分厂子弟和教师子弟在每个班所占比例不大,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人,可他们却享受着这个学校的“国民待遇”,选班干部班主任得先考虑他们,排座位要照
期刊
雷军,IT企业家、小米创始人,他是一个善于坚持的人,是他的坚持,最终带领金山团队帮助金山公司完成上市,并成为如今最大的多元化民族软件企业;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从前作为天使投人帮助了无数创业者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今重走创业路,实现了自己建立一个受世界尊敬的企业的梦想。  当凡客发展遇到的瓶颈,作为好友的雷军对CEO陈年说:“不够专注、不够极致是凡客遇到问题的原因。”雷军直言不讳,说未来的企业会像小米一
期刊
阅读让生活更丰富,要问是谁用一部作品改变了我的精神世界甚至生活轨迹,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路遥,是他的《平凡的世界》。在生活充满挫折与艰辛的时候,他给了我心灵抚慰和激励,使我感受到了战胜饥饿、屈辱和苦难的勇气,让我认识到了爱情、亲情和友情的价值和意义。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是如此的弥足珍贵,如此的打动人心。  《平凡的世界》让我看到了生命中为信仰而执著、为尊严而不屈的一面:少安
期刊
近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华夏神州逐级开展。5月6日,随着李克强总理赴人社部视察指导工作,人社系统也掀起了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新高潮。人社工作有其自己的规律。新经济常态下,在县级人社系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着深刻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上来  党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央、省、市、县相继召
期刊
当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进行语文学习,在小学阶段,以词汇语句作为积累的学习过程需要在初中阶段,逐步的向文章篇章的积累进行转换。在这个转换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则能够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学习效果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面对学生具体实际,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  在农村中学学生的数目众多,而学好语文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文化沉淀。课堂是他们学习语文的主要知识来源,也是因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的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道德,促成能力好思维的发展。它不是培养“小科学家”,也不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而是所有中学生都能经历的一种学习活动。  一、主动参与是探究性学习的保证  初中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有一个转变与适用期,也对新的学习充满了渴望与新奇感,教师必须抓住时机,设法使学生改变原先对语
期刊
高中的文言文比初中的文言文无论是语言本身还是内容都明显难了,许多学生一下子适应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  一、重视知识积累,养成良好习惯  九尺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文言文学习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教学上,宜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比如引导学生每天掌握三个字,翻译两句话,字词和翻译的语句要以出自课内为主。比如,我们在会考前把课文中重点句子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