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新教学模式--“对分课堂”,迅速走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目前已覆盖上千所高校,成为了中国原创新型教学模式热门话题,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本文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对分课堂的讲授、吸收内化和讨论三个环节进行研究,探索高校《市场营销学》对分课堂应用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字:市场营销学;对分课堂;教学改革
一、引言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老师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并迅速扩展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对分课堂强调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时间对分,课堂时间一半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教学流程为先由教师介绍基本框架、基本概念,着重讲授重难点,再由学生课后内化吸收,最后回到课堂进行交互式讨论学习;二是师生对分,重视师生作为教学中对立统一的两个主体,改变传统教学中课堂完全由教师掌控的局面,师生权责对分,共同主宰课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体性,自我规划、自我掌握。
当下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质量,重视向社会输出各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面对高校对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兼具综合性与应用性的商科课程,在授课形式和授课内容上也应有更高的要求,对分课堂的引入正好提供了新模式,教师能够从讲授、内化和讨论三个环节对《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流程、教学知识点更新、教学任务模块化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二、市场营销学教改研究现状
目前针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课”、SPOC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模式。如潘晔华[1]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市场营销学“金课”建设研究;蔡双双[2]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翻转课堂”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研究;张耕堂[3]、毛凌琳[4]等学者提出项目任务驱动下打造SPOC课堂的案例式、研讨式的教学改革。以上研究各有侧重,但基本没有从对分课堂的视角出发,重新设计《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流程,因此,研究对分课堂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对分课堂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组织与安排
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对分课堂包括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教师的课堂授课[5]。在这项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来设置课堂教学的内容框架,整理、总结章节的重难点内容。第二个环节是学生的内化过程,根据教师整理提供的内容框架、重难点等教学材料,学生需要在课后积极主动搜集参考资料,完成对教材内容更为全面的学习与理解,并完成项目课题,内化吸收相关知识。第三个环节是隔堂的小组讨论,在此环节中各个小组进行学习分享与问题交流,讨论结束后整理汇报。未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新一轮讨论,若仍未达成共识,这时则需要教师出面解答,并进行最后总结。
(二)具体实施方法
1、对分
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需要进行课堂对分,应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来设置。例如,每一章节的概述性、了解性、总结性知识内容,以及重点、难点内容,只需教师在课堂上导入讲解即可。而要求深入学习理解的知识内容,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STP营销战略、4P营销理论”等核心知识,则设置课堂对分教学模式。
2、分组
小组人数6-8人为宜,分组标准较多:学号、性别平衡、宿舍等,择一即可,但小组长需轮流担任,使小组内每一位成员都能有机会进行统筹组织,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主动性,避免少数同学独占课堂的现象。在课堂讨论前,教师应就具体要求、评分标准等进行说明。
在分组讨论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随机指派一个小组或要求所有小组进行汇报,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提出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其他小组在聆听观摩的同时也可以对该小组进行提问,沟通交流经验,共同解决问题,组间互评,给反馈意见,最后由教师对所有问题进行总结和延伸,促使学生开拓思维,对知识点进行升华与深入思考。
3、考核方式
在市场营销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应注重过程性,聚焦于学生在对分课堂实施过程中的表现。课程考核包含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终结性评价主要在期末进行,考查学生对市场营销学的整体掌握情况与实践应用能力,而过程性评价则主要将学生在对分课堂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分依据。过程性考核指标中,课堂讲授环节评价指标如课堂出勤率、课堂互动情况等,课外内化评价环节指标如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学习报告提交率、学习成果累计等,小组讨论环节评价指标如组织协作能力、讨论与汇报表现等。应注意的是,教师需提前建立好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向学生做出说明,最终才能得出公平公正、合理的成绩。
四、结语
对分课堂改变了传统“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的有效结合,促进了师生交流沟通,为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提供了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众多实践表明,对分课堂确是适合大部分课程的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学的对分课堂应用研究探索过程中,教师有了更多的机会设计课堂,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开发自我,较之传统课堂,学生表现出了更高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但也出现了如何根据学生差异性合理设计课后作业、如何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提高对分课堂讨论有效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具体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潘晔华.线上线下混合式市场营销学“金课”建设研究[J].电子商务,2020(4):95-96.
[2]蔡双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翻转课堂”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5):179-182.
[3]張耕堂.研讨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Z2):94-97.
[4]毛凌琳,何鑫.信息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市场营销学”SPOC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2):63-65.
[5]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作者简介
李玉(1995—),女,汉族,四川巴中,助教,硕士研究生,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市场营销。
关键字:市场营销学;对分课堂;教学改革
一、引言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老师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并迅速扩展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对分课堂强调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时间对分,课堂时间一半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教学流程为先由教师介绍基本框架、基本概念,着重讲授重难点,再由学生课后内化吸收,最后回到课堂进行交互式讨论学习;二是师生对分,重视师生作为教学中对立统一的两个主体,改变传统教学中课堂完全由教师掌控的局面,师生权责对分,共同主宰课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体性,自我规划、自我掌握。
当下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质量,重视向社会输出各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面对高校对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兼具综合性与应用性的商科课程,在授课形式和授课内容上也应有更高的要求,对分课堂的引入正好提供了新模式,教师能够从讲授、内化和讨论三个环节对《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流程、教学知识点更新、教学任务模块化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二、市场营销学教改研究现状
目前针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课”、SPOC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模式。如潘晔华[1]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市场营销学“金课”建设研究;蔡双双[2]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翻转课堂”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研究;张耕堂[3]、毛凌琳[4]等学者提出项目任务驱动下打造SPOC课堂的案例式、研讨式的教学改革。以上研究各有侧重,但基本没有从对分课堂的视角出发,重新设计《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流程,因此,研究对分课堂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对分课堂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组织与安排
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对分课堂包括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教师的课堂授课[5]。在这项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来设置课堂教学的内容框架,整理、总结章节的重难点内容。第二个环节是学生的内化过程,根据教师整理提供的内容框架、重难点等教学材料,学生需要在课后积极主动搜集参考资料,完成对教材内容更为全面的学习与理解,并完成项目课题,内化吸收相关知识。第三个环节是隔堂的小组讨论,在此环节中各个小组进行学习分享与问题交流,讨论结束后整理汇报。未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新一轮讨论,若仍未达成共识,这时则需要教师出面解答,并进行最后总结。
(二)具体实施方法
1、对分
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需要进行课堂对分,应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来设置。例如,每一章节的概述性、了解性、总结性知识内容,以及重点、难点内容,只需教师在课堂上导入讲解即可。而要求深入学习理解的知识内容,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STP营销战略、4P营销理论”等核心知识,则设置课堂对分教学模式。
2、分组
小组人数6-8人为宜,分组标准较多:学号、性别平衡、宿舍等,择一即可,但小组长需轮流担任,使小组内每一位成员都能有机会进行统筹组织,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主动性,避免少数同学独占课堂的现象。在课堂讨论前,教师应就具体要求、评分标准等进行说明。
在分组讨论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随机指派一个小组或要求所有小组进行汇报,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提出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其他小组在聆听观摩的同时也可以对该小组进行提问,沟通交流经验,共同解决问题,组间互评,给反馈意见,最后由教师对所有问题进行总结和延伸,促使学生开拓思维,对知识点进行升华与深入思考。
3、考核方式
在市场营销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应注重过程性,聚焦于学生在对分课堂实施过程中的表现。课程考核包含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终结性评价主要在期末进行,考查学生对市场营销学的整体掌握情况与实践应用能力,而过程性评价则主要将学生在对分课堂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分依据。过程性考核指标中,课堂讲授环节评价指标如课堂出勤率、课堂互动情况等,课外内化评价环节指标如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学习报告提交率、学习成果累计等,小组讨论环节评价指标如组织协作能力、讨论与汇报表现等。应注意的是,教师需提前建立好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向学生做出说明,最终才能得出公平公正、合理的成绩。
四、结语
对分课堂改变了传统“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的有效结合,促进了师生交流沟通,为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提供了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众多实践表明,对分课堂确是适合大部分课程的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学的对分课堂应用研究探索过程中,教师有了更多的机会设计课堂,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开发自我,较之传统课堂,学生表现出了更高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但也出现了如何根据学生差异性合理设计课后作业、如何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提高对分课堂讨论有效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具体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潘晔华.线上线下混合式市场营销学“金课”建设研究[J].电子商务,2020(4):95-96.
[2]蔡双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翻转课堂”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5):179-182.
[3]張耕堂.研讨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Z2):94-97.
[4]毛凌琳,何鑫.信息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市场营销学”SPOC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2):63-65.
[5]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作者简介
李玉(1995—),女,汉族,四川巴中,助教,硕士研究生,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