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在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既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与人交往能力,又可以合理利用课堂上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资源,不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也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示个性的舞台。笔者从事信息技术教学以来,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应采取哪些有效策略呢?
一、创设情境,营造愉快的合作氛围
在当代的教育教学为理想框架下,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愉悦的过程,一个自觉投入学习体验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对心智有不同程度提高的过程。所以创设情境是首要问题。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广播课前花不少时间精心制作好配有音乐、图片的学生人人能诵的唐诗宋词。学生看后,都念了起来,纷纷问道:“真漂亮!”“怎么做出来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然后汇报。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合理分组,明确合作小组的责任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或团队为主体形式,小组主要以异质小组为主。即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民族等各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要具体斟酌,小组人数太少,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太少,不利于开拓视野;小组人数太多,会忽略某些害羞的、交际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可能有个别学生会躲避任务,且分工太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四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两名中等生,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全班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应具有同质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真正地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品尝成功的感觉和互助的快乐。在小组合作中,难免会出现个别学生承揽了大部分工作,而有些人却无所事事,或觉得自已没有多大作用,不愿意参加的现象,所以在合作中应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责任到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在合作中要鼓励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优点,而不是依赖其他成员完成任务。每个小组成员“积极互赖”,建立起休戚与共、同舟共济的关系,使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得到发展。如在《网页制作》这节课中,笔者安排学生分组做班级主页。每组四人,一人负责文字的整理(上网搜索),一人负责写稿录入,一人负责图片的收集(包括照片的拍摄、扫描和制作),一人负责设计网页版面,最后四人再细分每人应完成哪几个网页。信息技术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工具软件Groove,它可以为小组成员提供共享学习空间,小组成员通过这个共享空间可以交换文件,围绕某一主题开展讨论,异步甚至同步编辑同一文件或浏览同一网页等。另外,小组成员间还可以进行及时的语音信息交换或发送文字消息。
三、小组交流,增强思维创新的能力
交流是小组讨论的拓展与延伸。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小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成果展示等,通过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并能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互相调整,使合作得以滋润和优化,还可以提高交流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创新。例如“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窗口操作”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笔者经验如下:我先简单介绍Windows中常见的“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画笔”、“游戏”、“娱乐”等窗口,接着由我随机选择一种窗口操作讲授,如窗口的打开、退出、大小变化、位置移动等等。那么,其他几个窗口的操作是怎样的?对此,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对于小组讨论的共同智慧,在交流中我都给予充分地分析和积极地赞许。结果,每个学习小组在协作操作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各自都发现了新的研究课题,得出了不少的经验和结论。就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我已经讲过的窗口操作知识,通过对几个窗口的比较、操作、总结,从而掌握了窗口的通用操作方法。如此,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自觉地运用合作去探求新知。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还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提高了解题的技能技巧,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四、适时评价,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
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教师要做到: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很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忙。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并开拓学生的思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起到解惑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说就说,说不清楚的允许补充,说错了允许改正,有不同见解的允许坚持,保留看法。必要时,可按观点不同设立小小的辩论台,教师要相机引导,适当评判,使辩论既有序,又能不断走向深入。总之,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杠杆,使每个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但要有效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并非易事,还需教师付出相当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营造愉快的合作氛围
在当代的教育教学为理想框架下,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愉悦的过程,一个自觉投入学习体验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对心智有不同程度提高的过程。所以创设情境是首要问题。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广播课前花不少时间精心制作好配有音乐、图片的学生人人能诵的唐诗宋词。学生看后,都念了起来,纷纷问道:“真漂亮!”“怎么做出来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然后汇报。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合理分组,明确合作小组的责任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或团队为主体形式,小组主要以异质小组为主。即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民族等各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要具体斟酌,小组人数太少,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太少,不利于开拓视野;小组人数太多,会忽略某些害羞的、交际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可能有个别学生会躲避任务,且分工太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四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两名中等生,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全班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应具有同质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真正地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品尝成功的感觉和互助的快乐。在小组合作中,难免会出现个别学生承揽了大部分工作,而有些人却无所事事,或觉得自已没有多大作用,不愿意参加的现象,所以在合作中应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责任到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在合作中要鼓励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优点,而不是依赖其他成员完成任务。每个小组成员“积极互赖”,建立起休戚与共、同舟共济的关系,使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得到发展。如在《网页制作》这节课中,笔者安排学生分组做班级主页。每组四人,一人负责文字的整理(上网搜索),一人负责写稿录入,一人负责图片的收集(包括照片的拍摄、扫描和制作),一人负责设计网页版面,最后四人再细分每人应完成哪几个网页。信息技术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工具软件Groove,它可以为小组成员提供共享学习空间,小组成员通过这个共享空间可以交换文件,围绕某一主题开展讨论,异步甚至同步编辑同一文件或浏览同一网页等。另外,小组成员间还可以进行及时的语音信息交换或发送文字消息。
三、小组交流,增强思维创新的能力
交流是小组讨论的拓展与延伸。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小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成果展示等,通过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并能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互相调整,使合作得以滋润和优化,还可以提高交流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创新。例如“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窗口操作”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笔者经验如下:我先简单介绍Windows中常见的“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画笔”、“游戏”、“娱乐”等窗口,接着由我随机选择一种窗口操作讲授,如窗口的打开、退出、大小变化、位置移动等等。那么,其他几个窗口的操作是怎样的?对此,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对于小组讨论的共同智慧,在交流中我都给予充分地分析和积极地赞许。结果,每个学习小组在协作操作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各自都发现了新的研究课题,得出了不少的经验和结论。就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我已经讲过的窗口操作知识,通过对几个窗口的比较、操作、总结,从而掌握了窗口的通用操作方法。如此,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自觉地运用合作去探求新知。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还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提高了解题的技能技巧,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四、适时评价,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
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教师要做到: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很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忙。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并开拓学生的思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起到解惑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说就说,说不清楚的允许补充,说错了允许改正,有不同见解的允许坚持,保留看法。必要时,可按观点不同设立小小的辩论台,教师要相机引导,适当评判,使辩论既有序,又能不断走向深入。总之,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杠杆,使每个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但要有效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并非易事,还需教师付出相当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