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操作实践,培养逻辑思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yy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正因为手和脑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加强动手操作,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有动作思维的成分。儿童的思维特点表明,他们的心智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他们思维常常要依赖具体的事物,通过直观操作,使问题形象化。
  如一位数除两位数“52÷2”的教学。教师可借助小棒进行演示,先平均分整捆,每份2捆,然后拆开余下的1捆,与另外2根合并一起组成12根;再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最后得出结论52÷2=26。学生的思维由小棒的分、并、分而形成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把竖式与小棒演示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先除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除什么,完成整个运算过程。这样不仅用生动的演示吸引学生,而且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机。
  二、动手与表述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也是思维的外壳,一个人若语言发展受阻,就会减缓思维活动,影响思维的发展,有序的操作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在操作中形成的表象,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如教学“求比6多2的数?”时,先让学生用圆片动手摆一摆,接着让学生表述摆的过程:“先摆与6个同样多的部分,再摆多的2个,一共摆了8个。”这样通过有序的操作,表达等活动,便学生体会到较大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与较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较小数多的。从而使学生不仅理解较大数与较小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操作中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观察是人们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如为了让学生区别“圆的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在教学时我出示一个用红线镶了边的圆,再让学生指出这个圆的周长、面积,最后把红线弄下来拉直。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知道圆的周长展开后是线段,有长度,而圆的面积是面的大小。这样在操作中观察比较,学生就能清楚地区别这两个概念的不同,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
  四、在操作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在操作活动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形成强烈的求知欲,自己提出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导入,课前让学生准备5根小棒,长度分别是6cm,8cm,10cm,14cm,15cm。问:是否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大多数学生马上回答:“能。”有小部分学生不敢肯定。这时让学生用自己准备好的任意三根小棒去摆三角形,通过这一简便的操作活动,学生大为震惊: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具备什么条件的三条线段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而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这时学生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极为强烈。现在可以让学生从刚才的操作中概括出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学生豁然开朗。这样,就使学生轻松地了解了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并顺利地推出“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结论
  五、有计划、有次序地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初步抽象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小学数学所研究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概括,因此教学中的操作活动要有计划有次序,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发展逻辑思维的环境。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都配有老师事先准备的实验器材:圆锥容器、圆柱容器和足够的沙子。然后提出问题:“把圆锥里装满的沙子圆柱里装,直至装满为止,你们会发现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兴趣很浓。在分组汇报时,第一、二、四组报告了相同的结果:“装了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这时,第三组提出不同的意见:“我们装了6次才装满。”他们还进行了演示。同学们顿生疑问,这时我因势利导:“请你们把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分别比较一下,会发现什么?”学生再一次动手,发现只有第二小组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都分别比圆锥大,其他小组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然后老师问:什么情况下,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对“等底、等高”这个关键词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下,通过有序操作,不仅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抽象概括、分析推理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以数学知识的艺术魅力抓住每位孩子的心,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长期的、有目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能动学习知识的内在潜能。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树立,对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推进有着积极影响。作者根据新课标要求,抓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方面有了兴趣,就能专心致志地运用和发展某方面的能力。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后,就能激发求知欲,专心地探索其中的数学知识,学习事半功倍。那么数学老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
双曲正切函数和反双曲正弦函数是光滑的连续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是单调递增函数.文章利用双曲正切函数和反双曲正弦函数共同构造了二阶非线性跟踪微分器的加速度函数,证明了跟踪
一、背景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如何面对新教材呢?教材不应成为限制教学的框框,教材虽然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我们应结合"情境"(生活环境资源)和"人才"(学
摘要: 作者依据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立足中学数学新教材,并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方法与途径,从潜心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细心锤炼教学语言、真心运筹情感交流等几个方面作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 中学数学 高效课堂 建构方法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都学有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数学,体现了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而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生生之间“合作”的过程。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肩负着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任务。数学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健康地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
(第一轮)为加强基层部队医疗机构学术建设,拟于2014年10月20日~11月20日之间,组织召开“2014年全军基层部队医疗机构学术交流会”(具体地点和时间待定)。现将征文事项通知如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网络技术进步,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得到普及,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主要工具,而社交软件的应用主体为年轻的学生群体,这为教学模式改革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文通过介绍"线段图"的作用,分析在各年级段应该怎样循序渐进地掌握这一方法,帮助各年级段的学生轻松掌握解答复杂应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数学教学领域又经历了一次洗礼,适应时代与课改的需要,自主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应运而生。自主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学生作为自主研究性学习的主人,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研究的目标,思考研究的问题,掌握研究的方法,敞开研究的思路,交流研究的内容,总结研究的结果。由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