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怎么成为孙中山“接班人”的

来源 :民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uj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政府成立之时,适值国内革命运动高潮之际,这是一次以国共合作为主要标志、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目标、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伟大政治运动。孙中山所主张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体现了这次革命的根本特点。当孙中山在世时,可以凭藉他的崇高威望,排除干扰,领导革命运动按预定的方向发展。可是随着孙中山的逝世,国民党内部左中右三派的分化日益明显,原来反对三大政策的右派分子重新抬头,反共活动日趋嚣张。此时的国民政府面临严重挑战,对外必须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斗争,对内必须加强统一战线,维护党内团结。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最需要的是一位既能保持三大政策的连续性,又能调和国民党内各派政治势力的关系和稳住政局的首脑人物。
  在国民政府委员中,可以出任国民政府主席的人选还有胡汉民。胡汉民是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胜利后就一直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在国民政府成立前,他是广州大元帅府的代理大元帅。在国共合作酝酿时期,胡汉民基本上是站在孙中山这边,支持改组国民党和“联俄联共”决策的。在孙中山逝世后,自认为是国民党正统派的胡汉民,看到许多共产党员担任了国民党的领导职务,以及共产党依靠严密的组织机构和崇高的理想,越来越赢得民心,这将对要掌握国民革命运动领导权的国民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联共”政策日渐怀疑,由对苏联和共产党的利用防范转为反对。加上胡汉民素与苏联顾问鲍罗廷不和,与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冲突也逐渐激化,所以若是由正在向右靠拢的胡汉民主持了国民政府的话,势必不利国共合作的坚持和三大政策的执行。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曾宣告不做官吏、当时在政府中没有担任实际职务、“唯国民党与三民主义是奉”的汪精卫。受到了各方势力的重视。汪精卫政治活动的一大特点,是具有过人的应变能力,善于“相机而变”。对孙中山的联共政策,他一开始是持反对态度的,认为共产党如果加入国民党,“本党的生命就危险了,譬如《西游记》上说,孙行者跳入猪精的腹内翻跟斗,使金箍棒,猪精如何受得了”。凭借他多年追随孙中山的经历,知道国民党的改组势在必行,才抛弃自己的观点,转而支持孙中山的主张,投入改组的准备活动中。在一段时间内,他开口就是国民党改组精神,言必称拥护农工运动,文必举国民革命大旗。一时间他不仅得到了国民党左派的信任,得到了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也博得了广大工农民众的好感。另一方面,汪精卫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以能透彻地揣摩孙中山的思路而著称,他多次根据孙中山的口授由自己代拟的各项文件,孙中山极为中意,故后来成了孙中山遗嘱的执笔人,这一切均使他在国民党内也具有一定的威望和政治资本。再加上在左右派斗争中他所做出的“无所偏颇”的超然姿态,亦争取到国民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最终成为能为各派势力同时接受的主要人选。
  另外,在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在改组国民政府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幕后活动,为自己当选国民政府主席费尽心机。首先是政治上急剧左转,事事向鲍罗廷请示,在各种场合做出坚决执行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姿态,俨然是总理遗志的继承者、捍卫者;其次是排挤自己昔日的战友、现今的竞争对手胡汉民,私下改动胡汉民主持国民中政会的政府人选,交给报纸发表,却不让胡知道,以此架空胡汉民;第三是亲自到潮汕去见军方实力人物许崇智。为自己的当选拉住关键的一票。更让人诟病的是,在投票选举时,汪精卫自己投了自己一票。虽然这一票不是他当选的主要因素,但一向自命清高的汪精卫急于上台的迫切之情却也由此可见一斑。
  与汪精卫相比,胡汉民就显得书生气十足。在当时的形势下,胡汉民不是没有顺势出任国民党领袖的欲望,可他不愿为此而挖空心思使手腕,只想让别人捧他,做众望所归的领袖。另外,胡汉民的个人素质也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国民党领袖。由于人缘太差,造成人们对胡汉民“恶感多而好感少”,转而拥护善于蛊惑人心的汪精卫。
  
  (摘自《炎黄春秋》)
其他文献
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是一件稀世珍品,价值连城。该瓶2006年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朱拣墓出土,朱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  这件元青花瓷瓶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由于瓶口很小,只能插进梅花枝,所以称为“梅瓶”。瓶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梅瓶腹部饰人物“四爱图”,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足部饰仰覆莲纹。整件器物
期刊
新中国建立前,苏联对于派遣专家来华的待遇要求是很低的。刘少奇指示陈云和薄一波,“苏联专家临时薪资暂订最高标准为2500斤小米”,另外,适当规定食堂伙食价格并设特别商店,对专家给予照顾。  后来,当苏联意识到专家来华必须做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专家,而不同于安插在东欧国家的“顾问”时,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苏方提出,在支付专家工资之外,中国还应支付一笔费用,作为补偿专家原所在企业所蒙受的损失,为此,中国政府
期刊
在中国,负责新闻检查的部门,是南京政府某部。它拥有大权,可以对全体中国人民的言论、写作和行为进行“检查”。它与盖世太保相似,对思想实施控制,并自定规则,频繁剥夺记者使用电报的权利,没收和销毁报纸、杂志和书籍。对冒犯了国民党一党独裁的中国人,它可以下令逮捕和处死。对思想独立与写作独立的迫害,最臭名昭著的例子,要算对胡适博士的迫害。胡适博士后来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大使。他常说,是《纽约时报》救了他的命,此
期刊
在西安事变中,杨虎城是张学良的亲密合作者。我在美国阅读张学良的口述史及其相关档案资料时,杨虎城是注意的重点之一。我发现部分新资料有助于西安事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陪衬?主角?    1956年12月,蒋命张学良回忆西安事变时,曾特别指问杨的情。况。当时,张学良的回答是:“平心而论,西安之变,杨虎城乃受良之牵累,彼不过陪衬而已。”但是,上世纪90年代,在回答张之丙姐妹的访谈时,张学良却说:“那
期刊
1966年12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在北京大学红卫兵总部值班的同学何本方接到了“北京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简称“校文革”)副主任姜同光老师的一个奇怪电话。电话里说有一伙小流氓在聂元梓家里捣乱,让北大红卫兵去一些人把他们赶走。何本方为了解情况,自告奋勇先去聂家侦察。  过了大约一个小时,何本方回来了。一进办公室就说:“老牛啊,帮助老聂去撵人的事可不能干哪!”接着他讲述了自己的侦察结果。第一,这是一伙大
期刊
1943年7月4日,朱德明电胡宗南,称:“自驾抵洛川,边境忽呈战争景象。道路纷传,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我兄已将河防大军向西调动,弹粮运输,络绎于途,内战危机,有一触即发之势。当此抗战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必致兵连祸结,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而使日寇坐收渔利,陷国家民族于危亡之境,并极大妨碍英美苏各盟邦之作战任务。”  收到这份电报,我心里一惊,送给胡宗南。他看了两遍
期刊
1976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也是历史大转折的开始。这一年的元旦,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新年,而邓小平则处在与“四人帮”斗争的政治漩涡中。    毛泽东发表旧词    元旦当天,全国各大报刊都刊载了毛泽东十年前写的两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标题下方,印着笔迹颤抖的“毛泽东”签名。  同时发表的经过毛泽东圈阅的“两报一刊”元旦社论写道:发表这两首词“具有重大的政
期刊
1959年3月17日零点,达赖化装后逃离拉萨,前往叛乱武装根据地山南地区。达赖出走后,人民解放军用两天时间平息了拉萨地区的叛乱。3月26日,达赖喇嘛及其追随者宣布“西藏独立”,成立了“西藏临时政府”。之后,他们逃往印度。    达赖喇嘛的无理诉求    叛逃到印度后,达赖喇嘛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驻印使馆将“达赖记者招待会情况”电传北京。档案详细地记录了记者会的情况。  记录显示,达赖要求成立“大
期刊
我们常说大智若愚,这句话可以用在一直被我们小看的阿斗身上。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刘禅被俘虏到洛阳后,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
期刊
不少人怀疑中国史料的真实性。确实,很多史料都有不少错误,但如果通过对几种史料的对比分析,很多错误都是可以被纠正的。如果只看《明史》《清史稿》,得出的结论自然是明朝有如人间地狱,清朝跟天堂似的;如果只看《元史》,南宋简直弱得没边了。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评价:大概是秦始皇在阿房宫那边的工作太忙,把这事给忘了吧。  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