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226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校园的构建关系着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从和谐校园的内涵入手,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 和谐校园 构建
  
  高等学校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承担着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高校校园和谐与否,对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因此,如何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结合高校工作的实际和特点来建设和谐校园,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和谐校园的内涵
  
  和谐校园是一种素质教育模式下,以学生为主体,各种要素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校园,是学校中各种教育要素全面整合、文化氛围浓郁、育人环境优化的校园,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教育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的校园,是以学生发展、成才为出发点和归结点的校园。这种和谐,并非是压抑个性与差异、掩盖矛盾、搁置问题的表象和谐,而是基于沟通、理解、协调和配合的学校各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
  (一)和谐校园应当是稳定法治、公平有序的校园。稳定法治,是校园和谐的前提;公平有序,是校园和谐的基础。和谐校园能够确立广大教职工在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引领学生激荡青春理想和追求公平公正,倡导师生依法办事,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在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上,坚持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保障教职工在政治、机会、权利和分配上的公平,追求机会均等,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营造法治、公平的发展环境。
  (二)和谐校园应当是文明向上,求新活跃的校园。和谐校园能够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以崭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开阔视野迎接新的变革;和谐校园能够提高各级领导者的执政能力和现代化教育管理水平,有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师生员工的创造活力,出人才、出成果;和谐校园能够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摩擦、内耗和冲突,消除不和谐之音,除旧布新,努力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发展氛围。
  (三)和谐校园应当是宽松体恤、协调包容的校园。和谐校园,必然是一个有共同情感和共同价值的校园。和谐校园,能化解矛盾,能理顺情绪,能克服人际关系紧张,促成心和气顺、和谐共事、和谐创业的境界。和谐校园注重人文关怀,倡导“师道”精神,健全“师德”意识,建立“师行”规范,创设和睦相助、竞争合作的良好氛围。
   (四) 高校和谐校园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校园。营造整洁美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好的设施和条件,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整洁的校园会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高等学校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将校园绿化、园林化、植物園化、艺术化。要让整个校园幽雅和谐,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使学生在散步赏景之余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二、建设和谐高校校园的路径
  
  (一)以发展促进校园和谐。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高校兴校强校的第一要务。发展可以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良好的环境。要强化全局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明确发展目标,拓宽发展思路,用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破解难题,用发展检验工作,使广大教职工和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在发展中得以实现。发展是和谐的根基。只有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从而做到规模与结构最优、质量与效益最高。高等学校讲发展,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发展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二)“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 一个健康而有序的和谐大学,不仅是一个凸显教职员工和学生价值与权利的民主大学,更是一个倡导广大师生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的大学。相互尊重,对他人持宽容之心,用公认的行为准则去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做到利己和利人的和谐统一,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相处、人人自律的高等学府氛围,这也应当是和谐校园对每位师生职工提出的起码要求。学校教育效果与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的状况高度相关。学校中干部与干部、干部与群众、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中的每一个人。其中,尤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学校师生员工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爱,以诚意善待他人,努力构建文明、诚信、祥和、向上的人际关系,把校园建成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工作学习的乐园。学校要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帮助贫困师生员工的工作,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学校倡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即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社会服务。要换位思考,处处为全体学生着想,为广大教师着想。
  (三)实现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和谐统一。高校的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高校的科研主要是发展和创新知识。教学与科研,是“源”与“流”的关系,科研是“源”,教学是“流”,两者是协调统一的。科研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而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推动着科研的开展。但是,部分高校并没能很好地实现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和谐统一。长期以来,普遍存在教学与科研相割裂的现象,部分教师要么是过于强调科研,忽视了教学,要么过于强调教学,没有科研作底蕴,教学过于肤浅。结果导致学生难以学到较新和较深的知识,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构建和谐校园,要解决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基,科研是一所大学的强校之路。一所发展和谐的大学,应该是教学与科研统一。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来进行。因此,无论何时,教学都不能放松,这是大学的立校之基。但只抓教学也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科研。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科优势,学科的特色和优势要依赖于科研。同时,科研本身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的培养更是依赖于科研,一所学校能招收多少研究生,很大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力量、科研项目的数量与层次。学校科研课题多、层次高,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衡量教师队伍水平的重要标志,创新精神和能力仍然要靠科研。离开科技创新,谈不上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建设高水平学科梯队,培养高水平人才。科研为教学提供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激励学习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构建和谐大学,一定要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
  (四)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制度,以科学运行机制确保校园和谐、稳定发展。第一,建立健全完善的领导体制。以学校领导班子为核心,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顺各部门和单位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形成相互理解、信任、支持与配合的和谐格局。第二,建立公开透明的校务运行机制。强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程序,对事关学校发展或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情况,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通报。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明确决策机构的议事规则和程序,使校务工作有规可循、公开透明。第三,建立群众组织参与管理的工作制度。群众组织既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又是学校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强党对包括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支持、引导群众组织,主动为群众组织的工作提供一切有利条件。同时,群众组织应增强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积极为学校的发展进言献策。第四,建立充分表达社情民意的沟通机制。要使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顺畅地传递到决策层,并且能够尽快得到妥善处理。学校的各级干部都要把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作为首要的工作职责,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五)优化校园文化,建立校园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和谐”必然要求校园文化的和谐。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从校园文化的内涵入手,有机结合、共同建设,才能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辐射功能,加强教育净化功能,陶冶塑造功能,凝聚激励功能,约束规范功能,调适调节功能。具体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把引导和净化结合起来。加强网络建设,扩大校园文化建设覆盖面,增加网络的正面引导效应并净化不良影响。二是要把熏陶创新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技学术活动和高雅文化艺术的激励和熏陶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及校园文化的品位。同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三是要把沟通和交流结合起来。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窗口。要通过各种形式与社会文化进行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中抵制和改造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使校园文化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有效地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N].中国青年报,2005-1-19.
  [2]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0.
其他文献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寻找生存之路,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伟的目标,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劳动保障部门做为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摘 要 在引领中国改革方向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赫然在列,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中国的社会转型及经济腾飞意义非凡。本文从政府治理的现实困境入手,分析政府、市场、社会的盘根错节的关系,为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治理理论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作者簡介:王周宾,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中图分类号:D609.9 文献标识码:A
知识型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起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知识型员工不被流失,企业也在本身内部采取了一些策略:企业文化措施、管理措施,激励措施,他们都在不同的程度
摘 要 进入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给城市政府实现职能、角色和行为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实现政府职能、角色和行为的转变,其基础在于详细拆解城市政府过程,分析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政府过程每一环节的特征,从而了解城市化对城市政府行政的要求,并按照这些要求进行高水平的转变。基于这样的假设,本文从城市化对城市政府的影响入手,以城市政府决策过程为例,详细分析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政府决策过程的特
不同行业领域的研究与进展情况,学术界通常的做法是选择性的对近期发表的一些研究论文情况归纳总结,用作引导行业规划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烟花爆竹的研究与进展情况关
[摘 要]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比重增大,高校勤工助学活动可以解决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使之安心完成学业。本文就勤工助学活动的意义、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校 勤工助学 贫困生    回顾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当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现状,理性思考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勤工助
网络技术为政府高效、阳光的服务提供了技术平台,同时也给人们的隐私权保护形成了新的挑战。虽然我国已经施行《侵权责任法》,学术界也关注到了电子政务隐私权保护的相关问题
五地联合开发西江流域旅游走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西江流域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提出广东应发挥西江旅游走廊龙头作用,建立西江流域旅游协调机构,加强西江旅游景点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