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十大文化品牌(文化会在类)”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fer_hf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跤王争霸赛是以我省历史悠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挠羊跤为载体,组织广大群众开展摔跤活动,参加摔跤比赛,共享摔跤文化,开创了我省体育竞赛的新纪元,极大地扩大了体育影响,普及了摔跤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我省全民健身的品牌项目和社会体育事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山西省跤王争霸赛已连续举办二届,今年第三届跤王争霸赛正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两年来经过全省各赛区、各承办单位以及协办单位的共同努力,山西省跤王争霸赛已经成为山西历史上覆盖地区最广、参赛人数最多、赛期跨度最长、电视转播时间最长的群众性体育比赛。
  
  一、坚持创新精神,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挠羊跤
  
  山西省跤王争霸赛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挠羊跤为载体,继承和发展了挠羊赛的组织形式、比赛规则和奖励办法等。
  挠羊跤,在我省忻州、定襄、原平一带久已存在,世代传承,是当地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南宋民族英雄岳飞为了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在军中开展了相扑训练项目,其部下有一位将士名叫程效婴,祖籍今忻州人氏,相扑技艺极高。岳飞蒙冤屈死后,程效婴看到依靠朝廷抗金无望,满腔悲愤回到故乡,组织敌后斗争,将自己的相扑本领传给了家乡的年轻人,就形成了后来的挠羊跤。
  “挠”在乡间解释为“扛”,“挠羊”就是扛羊,把羊拉走了。所以说,“挠羊赛”,就是赢或者输羊的比赛。摔跤比赛,一般都要穿跤衣上场,而传统的挠羊赛,跤手不分体重级别,不分年龄大小,不穿跤衣的。他们赤背上阵,下身穿长穿短各随其便。挠羊赛的跤手都是以一跤见胜负,除跤手脚板原本就站在地面上外,身上其它部位只要一沾地就算输,不作循环赛,输者淘汰,赢者继续与新手赛。跤手连胜五人便为好汉,连胜六人便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同时,这位胜利者的大名,就会被载入史册,留芳后世。
  忻州一带的城乡,但凡有庙会,必然要搞挠羊赛,挠羊赛的进行,无疑为庙会增光添彩,招徕了四方的许多观众。挠羊跤手不但有高超的技艺,而且双方都有场外指导,出谋用智,往往在跤手不差上下的情况下,出现通宵达旦相抗衡的局面。
  跤王争霸赛借鉴吸收了传统挠羊赛之精华,又根据现代体育比赛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创新与发展。跤王争霸赛参赛选手也可以赤膊上阵,不穿跤衣;跤手除双脚之外,身体其它部位倒地就算输一跤;跤王争霸赛尊重当地的民俗民情,在庙会期间举办比赛,让更多的老百姓欣赏到高水平的摔跤比赛,跤王争霸赛借鉴和继承这些传统挠羊赛的精华。
  同时,为了保证竞技体育的公平性,跤王争霸赛根据选手的体重分轻量级和重量级,66公斤以下(含66公斤)为轻量级,66公斤以上为重量级;挠羊赛一跤见胜负,比赛偶然大,跤王争霸赛三跤二胜;挠羊跤手对决,不限时间经常通宵达旦,不能适应体育比赛电视转播的潮流。跤王争霸赛六分钟内见分晓,六分钟内不见跤加赛二分钟,再平则在直径三米的圆圈内比赛,先出圈者负。
  如此详细的规则是现代体育公平竞赛的需要,更是现代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需要,因为运用电视的手段、借助电视的力量,可以让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欣赏到跤手的精彩表现。
  挠羊赛只流传于忻定原一带,有一定局限性。山西省跤王争霸赛将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推广到全省各地,从雁门关外到莺莺塔下、从新农村建设的先进村镇到现代化的大型企业、从风景旅游区到城市的广场,无不分布着跤王争霸的赛场,传统的挠羊文化与现代的摔跤文化相互借鉴、和谐发展,正在三晋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全民健身的品牌项目,社会体育事业亮丽的风景线
  
  摔跤是我省的传统优势项目,同时也是我省在奥运会和全运会上取得最好成绩的项目,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如何保持我省体育项目的传统优势而长盛不衰,如何进一步普及摔跤运动、传承摔跤文化,在这种新形势下,山西省跤王争霸赛孕育而生。经过两年来的努力,跤王争霸赛已经成为山西历史上覆盖地区最广、参赛人数最多、赛期跨度最长、电视转播时间最长的群众性体育比赛。
  第一、覆盖地区最广
  山西省跤王争霸赛在省内八个地市设有分赛区,包括太原、大同、忻州、吕梁、晋中、长治、临汾和运城等地市,同时比赛深入到大同的阳高县、城区、南郊区;忻州的忻府区、定襄县和原平市;太原的尖草坪区和小店区;吕梁的离石区;晋中的榆次区、祁县;长治的潞城市、长治县、临汾的尧都区、霍州市、洪洞县、侯马市;运城的稷山县、河津市、永济市等二十个市、县(区)。
  第二、参赛人数最多
  山西省跤王争霸赛竞赛规程规定,凡年龄在16-50岁之间的山西省公民均可报名参加比赛,吸引了许多的摔跤爱好者、农民朋友参加比赛,达到了全民健身的目的。
  2008年和2009年山西省跤王争霸赛共举办139场比赛,累计参赛人数5000多人(次),观众总数达50万人(次)。
  第三、赛期跨度最大
  山西省跤王争霸赛为初赛、复赛和总决赛三个阶段。
  初赛,也称为海选。在全省八大赛区同时展开,各赛区分别举办八场比赛,共计64场。凡报名的选手都可参加比赛,每场的冠军晋级下一阶段比赛;复赛,称为南赛区决赛和北赛区决赛。分别在运城市、忻州市举办。晋级选手捉对厮杀,争夺南跤王、北跤王的称号。同时前八名的选手晋级总决赛;总决赛是巅峰之战。晋级决赛的选手都是省内顶尖跤手,他们将为山西跤王、山西跤花的最高荣誉而战。
  山西省跤王争霸赛从每年的5月初开始,经过初赛、复赛和总决赛,历时三、四个月,是我省赛期跨度最长的体育比赛。
  第四、电视转播时间最长
  电视传媒与体育比赛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有人甚至将体育比赛按照是否适应电视转播需要来分类,适应电视转播的体育比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反之,不能适应电视转播需要的体育比赛,今后将变得难以生存。山西省跤王争霸赛从赛点选择、赛场设计、竞赛规则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到电视转播的需要。
  2008年第一届跤王争霸赛山西电视台对二场复赛和总决赛进行了电视转播,累计播出时间200多分钟。2009年第二届跤王争霸赛黄河电视台先后录制了23场初赛、南赛区决赛、北赛区决赛和总决赛,累计播出时间达到了1200分钟。超过了我省以往所有体育活动的电视转播时间之和,这在山西省体育比赛电视转播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同样,黄河电视台的收视率也屡创新高,达到了1.3%,是同期黄河电视台各栏目收视率之最。体育与电视的结合达到了双 赢结果。跤王争霸赛通过电视传媒迅速扩大社会影响,迅速树立品牌形象;电视台通过高强度,高密度转播跤王争霸赛,锁定目标观众、提升收视率。为此,今年黄河电视台将跤王争霸赛的转播场次增加到30场,播出时间将超过1500分钟。
  
  三、送赛下乡,促进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
  
  近年来我省新农村建设成绩突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善。广大农民朋友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就愈发显得迫切。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就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了促进我省新农村文化建设,山西省跤王争霸赛创造性地采取“送赛下乡”的独特组织形式,把比赛举办到最需要体育赛事的基层,贴近人民群众,走进千家万户。
  几年来,山西省跤王争霸赛已经走进了晋中榆次区东阳镇、张庆乡演武村、霍州市白龙镇、洪洞县甘亭镇羊獬村、原平市班村、定襄县镇安寨、忻州奇村、大同市高庄村、阳高县龙泉新区、长治县东庄村、潞城侯家庄、河津南方平村、稷山太杜村等地,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新农村文化建设。2010年新赛季,山西省跤王争霸赛继续坚持深入农村、深入乡镇、服务农民的办赛精神,继续为全省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朋友奉献出一席精彩的体育盛宴。
  
  跤王争霸赛之最
  
  最古老的比赛
  跤王争霸赛继承发展了我省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挠羊跤。挠羊跤流传于我省的忻、定、原地区,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此,跤王争霸赛是一项“最古老的比赛”。
  
  最时尚的比赛
  跤王争霸赛创作了赛事主题歌《跤王争霸之歌》。主题歌热切、豪迈,极具地域民族特色。为单项体育比赛创作主题歌,在我省尚属首次。
  
  最深入的比赛
  送赛下乡、贴近群众是跤王争霸赛的办赛宗旨,本届比赛共有30场比赛深入到村镇,丰富了当地体育文化生活,深受当地群众的喜欢。
  
  最宽松的比赛
  报名条件最为宽松。只要喜爱摔跤、敢于上场一试身手,就可以报名参赛。本届比赛累计参赛人数达创纪录的3378人(次)。
  
  电视转播时间最长的比赛
  本届跤王争霸赛电视转播时间再创新高,黄河电视台共录制30场比赛,累计播出时间超过1500分钟。
其他文献
王东,男,1979年出生,江苏宿迁市人。自幼爱好武术,后拜镇江
期刊
高金华,祖籍山东无棣县,1945年生于天津。  现为中国武术七段,刘凤彩嫡传弟子,八卦掌五世传人,程派高式八卦掌名家。  1954年开始随父高文才(高义盛嫡传弟子)研习八卦掌。1962年拜在刘凤彩门下,全面系统继承了程派高式八卦掌体系,深得真髓。为当代程派高式八卦掌主要传承人之一。  曾参与《程派高式八卦掌谱》第二版重校,是《程派高式八卦掌谱》(2010年版)重修主笔之一,为继承、传播、弘扬八卦掌
期刊
武术文化是流传至今的一宗深厚的文化遗存,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情感凝聚的纽带,其中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天津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漕运的发达使各地方的武术文化汇集于此,也为各地各具特色的武术文化提供了栖息与融合创新的场所,其中就包括程派高式八卦掌这一流传了百余年的津门特色武术拳种,其生于斯,长于斯,与天津这片文化土壤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期刊
明清时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轴心期”。此时,中国武术完成了由器械划分门派到以徒手分门别类的演变历程。而清末出现的八卦掌一改以往直来直去的套路结构布局为“以转为走”的演练方式,更是标志着传统武术的成熟与完善。  八卦掌的奠基者董海川善于因材施教,为此,后世出现了程派八卦掌、尹派八卦掌、史派八卦掌、梁派八卦掌、张派八卦掌等诸多练习样式。涌现出程廷华、尹福、史计栋、梁振蒲、张占魁等多位八卦掌大师。  在
期刊
(据刘凤彩先生讲述,刘树行先生回忆)    1935年春夏之交,年近古稀的八卦掌三世传人、程派高式八卦掌创编宗师高义盛先生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连续九年传艺的故乡,完成了最后一次赴山东传艺的历程,应友人之约来天津设场传艺。离别时与亲传九年的爱徒刘凤彩彻夜长谈并相约:刘凤彩想方设法学到“夜战刀”后,天津相见。转年即1936年刘凤彩带着所学“夜战刀”也来天津谋生,成为高师在天津的助教。高义盛传艺场地设在当时
期刊
预备势:两脚并步直立,右手抱刀,手心向上,食指和中指夹住刀柄,指尖贴靠刀护盘部,刀刃朝前,刀尖向上,刀背贴靠大臂外侧,右手五指并拢成掌,垂于身体右侧,目视正前方(图1)。  1、持刀礼:右脚向后退一步,同时右掌撩起同肩高(图2),上动不停,左脚向后退至右脚内侧并步,右掌向下向后上抡摆至头上方时向下按掌于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朝左,目视左侧(图3—4),上动不停,左脚向前迈一步,右脚跟进成并步,同时
期刊
张守昆,1957年生于天津。  中国武术六段,刘凤彩再传弟子,八卦掌六世传人,程派高式八卦掌名家。  自幼嗜武,曾习少林拳术。1987年始跟从刘树行研习程派高式八卦掌,后正式拜其门下,为刘树行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全面系统继承了程派高式八卦掌体系,基本功扎实,尊崇中华传统文化,注重武学传承,坚持习武修身健体。为程派高式八卦掌重要传承人之一。  曾参与《程派高式八卦掌谱》第二版重校,重修《程派高式八卦
期刊
天津是程派高式八卦掌的发祥地,程派高式八卦掌的源头在天津武清,因高义盛先生在山东传艺多年后,70岁方在天津没场传授八卦掌。解放前天津武术界最初称高师所传为“山东”八卦。经高义盛、刘凤彩等几代人在天津百年传承,目前程派高式八卦掌已成为具有鲜明天津地域特色、在天津传人最多、影响最大、群众最喜爱的八卦掌流派之一。  八卦掌是以易理说拳理,借八卦命名于拳术的中国传统武术拳种之一;是一种把攻防技法和导引养生
期刊
一、八卦掌练艺规矩十条    八卦掌历代大师都十分讲究武德,高义盛所传《练艺规矩十条》集中一体现了“练艺德为先”的宗旨,习练八卦掌者应知之,遵之。  第一条:孝敬父母。父母者生身之本也,无父母焉能有我乎?为人不孝,禽兽不如,既不可教,亦不可交也,更不准入八卦掌之门。  第二条:和睦乡里。乡里者,共井比邻而居者是也,和睦看,互相尊重,互相谦让,有难相助,疾病相扶之意也。  第三条:尊长济弱。长者,蓟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