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不应忽视对作物土传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农作物种植由于管理不善、单一农作物连续种植以及秸秆还田等因素的影响,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针对土传病害,我国一般采用农药治理,对农药的过分依赖又继而导致农作物农药超标,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以及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土壤学不应忽视对作物土传病原微生物的研究,深入认识土传病原微生物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有针对性的对作物土传病原微生物生长进行防控,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但是在实际研究中,土壤学几乎忽视了这一土壤学范畴的研究领域。因此,土壤学要把解决作物土传病害当成一种责任和义务,从而推动土壤学的发展。
  关键词:土壤学;作物土传病原微生物;研究
  一、土传病害发病原因分析
  近几年,我国土传病害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大宗农作物、瓜果、蔬菜的种植者频繁大量使用农药,依赖农药防治土传病害,导致农作物中农药大量残留,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近几年,因农药残留导致的农药中毒事件频有发生,而且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土传病害发病率是最高的,面积最广的。土传病害发病原因到底是什么?
  1.秸秆还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先作为农村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秸秆,很多已经不需要了,生活燃料、家禽家畜饲料以及建筑用料都已经有了更好的替代品。其次,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规定秸秆不能就地燃烧,而是科学工作者大力倡导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就如同化肥和农药一样,都具有两面性,在增加土壤有机碳贮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部分归还作物养分,但同时,秸秆携带的大量植物病原菌和虫卵,增加了土传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作物发病率。虽然如此,但是科学工作者由于其专业的局限性,对此并没有深刻的认识。
  2.作物种植强度太大
  土传病原微生物主要寄生在作物上,作物的生长促进了土传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当作物收获后,土传病原微生物失去了寄主,其數量就会下降,在传统的作物种植过程中,符合生态规律,土传病原微生物会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而现代作物种植强度大,生长周期短且产量大幅提高,种植者往往掌握有限的作物种植技术,通常采用连作的方式种植,追求经济利益,这种连作的行为最终导致病原微生物数量最终超过发病临界值,发生作物土传病害。
  3.土壤退化
  在瓜果、蔬菜的大棚种植中,大量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养分供应失衡现象极为突出。土壤理化性质退化胁迫作物生长,导致作物生长缓慢、抗病、抗虫能力下降,感染土传病原微生物的机率增加。
  4.集约化种植管理不到位
  大棚种植迅速发展,种植者往往对大棚种植中防止土传病原微生物传播和扩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带病的作物残体随意丢弃现象极为普遍。在传统种植中,水分循环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流失到地表水体中的养分再利用的有效手段,但在大棚生产中,水分循环利用可能成为土传病原微生物传播、扩散的重要途径。
  二、土壤学应该在防治土传病害中发挥主导作用
  当土传植物病原微生物还生活在土壤中时,能够采取一些措施对土传病害进行防治,一旦土传病原微生物寄生到作物维管束时,一般的用药方式就很难使农药进入维管束杀灭病原微生物。所以,作物一旦发生土传病害几乎很难控制。目前常用的防控作物土传病害的方法:一是土壤灭菌,在作物种植之前,将土传病原微生物数量降低到安全水平;二是在土壤中接种有益微生物,抑制土传病原微生物的活性,甚至杀灭土传病原微生物;三是大量施用有机肥或作物促生素,提高作物抵抗土传病原微生物侵染的能力;四是嫁接或选育抗病品种,抵御土传病原菌的侵害。土壤灭菌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强还原方法。物理方法如高温闷棚、蒸汽灭菌、太阳辐射灭菌等。蒸汽灭菌较彻底,但需要较高的成本。高温闷棚和太阳辐射灭菌的成本较低,但效果较差,处理的持续时间长。化学灭菌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在作物种植之前,使用农药熏蒸土壤,杀灭土传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真菌、细菌和线虫,灭菌效果因使用的农药而异。溴甲烷是高效的土壤熏蒸灭菌农药,但由于其破坏大气臭氧层而被《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列入禁止使用的农药。强还原土壤灭菌是替代农药熏蒸灭菌而发展起来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具有杀灭病原真菌、细菌和线虫的作用,而且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等的作用。
  三、研究土传病原微生物促进土壤学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程中,土壤学不断研究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问题相关的问题,使土壤学不断应用于生产中,从而推动了土壤学的发展,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广阔。集约化种植中出现的土传病害已经严重地威胁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解决集约化种植中的土传病害问题,不仅可以极大地发展适应于集约化农业生产的现代土壤学,特别是现代土壤生物学,而且可以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到2020年我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做出重大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土壤学对作物土传病原微生物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我国作物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还能够维持我国生态平衡以及促进土壤学的发展。所以土壤学对作物土传病原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黄新琦,蔡祖聪.土壤微生物与作物土传病害控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6).
  [2]李天来,杨丽娟.作物连作障碍的克服——难解的问题.中国农业科学,2016.
  [3]李世东,缪作清,高卫东.我国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初中数学一定要改变单向、沉闷和呆板的教学生态,迈向清新、朴实和生机盎然的理想境界。在新的课程视角下,数学课程内容不再是静态或单线条的复制,而是多样化的探究和延伸。
期刊
初步研究了低盐处理对罗非鱼片的热风干燥的影响,并对干燥过程中鱼片的挥发性盐基氮及收缩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一、临床症状    猪患异食癖表现为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特别是喜食鸡粪、食尿、拱地、啃木棍,有闹圈、跳栏等现象。相互咬斗是异食癖中较为严重的一种,表现为猪对外部刺激敏感,举止不安,食欲减弱,目光凶狠。起初只有几只互相咬斗,逐步由多头参与,主要是咬尾,少数也有咬耳,被咬猪尾部脱毛出血,猪群进而对血液产生异嗜癖,危害逐步扩大。被咬猪常出现尾部皮肤和皮毛脱落,影响增重,严重时可继发感染骨髓炎和脓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