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眼眶受侵一例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郎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由Langerhans细胞的异常增生所致的一组病变,是一种非典型的细胞增殖性疾病[1],介于良恶性之间。

其他文献
患者 男 67岁 主诉:双眼视力下降5~6d.2m前开始患者感体乏、体热、持续咳嗽.内科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口服抗菌素治疗.症状有所缓解.否认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史.视力:Vod:0.1 Vos:0.04;双眼前段正常,眼压右12mmHg、左13mmHg.玻璃体正常.视盘边界欠清,后极部及中周部沿血管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梭形、线形、圆形,不规则形视网膜内出血,左眼黄斑区有网膜前出血,较典型的为含白色中
期刊
目的 评估新生儿泪囊炎最佳手术探通时机,探讨手术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眼科门诊2004年4月至2006年2月2448例2~60个月新生儿泪囊炎病例.根据儿童年龄分为2m~4m,5m~12m,13m~60m三组分别观察.对保守治疗2周无效的患儿采用一体式泪道冲洗探通针一次性完成泪道探通手术,手术前后连续使用妥布霉素,生理盐水,氟美松行泪道冲洗3d-5d,对于术后泪道不通患儿手术后1w复行泪道
《学界动态》专栏以提供全国眼科同道、相关领域工作者以及本刊广大读者和订阅者更多的学界信息为宗旨,欢迎广大同道和相关领域同仁积极提供与本学科有关之各种会议、书籍、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标准、学术人事组织等方面的信息,本刊将免费刊出。但因版面有限,本刊有视内容决定是否刊出及对内容进行删改之全部权力。同时,本刊对所刊出的信息仅提供消息,具体内容的准确情况必须自行再次确认,本刊不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期刊
患者 男 32岁 因右眼视力下降20年,视物不见1年,于2007年1月7日来我院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曾在当地医院治疗,但未明确诊断,治疗情况不详.近1年来右眼视力下降明显,但无眼红、眼胀、疼痛症状.眼科检查:右眼视力手动仅眼前,左眼视力1.0。
期刊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中瞳孔不能散大或伴有虹膜后粘连的手术对策.方法 术中先用粘弹剂或用器械分离;对伴有瞳孔闭锁/膜闭可作剪切分离;对小瞳孔可作推拉扩张或行瞳孔切开等手法.然后完成Phaco手术.结果 (1)术后眼内反应、眼压(IOP)均有明显波动,但经用药物后很快即被控制并趋向稳定;(2)术后矫正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对小瞳孔或瞳孔闭锁/膜闭等并发白内障,术前须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期刊
目的 描述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眼内异物伴黄斑部铁锈症眼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特点和效果.方法 眼内异物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发现黄斑部有铁锈和异常物质附着5眼,行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前视力光感~0.05.追踪观察6m~38m.结果 采用内界膜剥离很易彻底除去在黄斑前形成的铁锈抑或炎性沉着物.术后3眼获解剖和功能成功;2眼病程较长者术后反复PVR形成,最终1眼硅油不能取出,但视功能明显改善.术后矫正视力0
目的 探讨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矫正视力低于0.5的患眼的矫治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48例65眼行LASIK手术的患者,全部病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均小于或等于0.5.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02~1.0,平均0.52±0.25,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t=3.092,P=0.003);特别是19眼占29.2%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后裸眼视力亦明显提
我院自2002年始,应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对角膜损伤极轻,术后恢复快,效果良好.手术方法:应用Technolas217准分子激光机.0.4%倍诺喜滴眼表麻。
期刊
目的 研究连续性外斜视的发病因素及手术治疗.方法 对在我市眼科医院眼肌科住院的28例连续性外斜视的病人施行手术治疗,并就其发病因素及手术疗效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结果 内斜视的发病年龄、伴垂直性眼位偏斜、弱视、调节性集合功能减弱和双眼视功能不良等是形成连续性外斜视的重要因素.外斜视矫正的效果与术中手术量大小、术前斜视角、手术方式、术中眼位矫正情况等因素有关.术后双眼视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 1.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