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冬瓜山大型铜矿:海底喷流-沉积与矽卡岩化叠加复合成矿过程

来源 :地质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sgh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的一个大型铜矿。该矿床被惯称为矽卡岩型矿床,但具明显的层控特征。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碳酸盐建造与下伏上泥盆统砂岩建造的接触带附近,主要由一系列层控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含铜矽卡岩透镜体、磁铁矿矿囊以及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组成。主矿体的底部为根植于上泥盆统砂岩建造内的层控脉状-网脉状矿,下部为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主体为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与上覆硬石膏层构成的三个硫化物-硫酸盐韵律单元。该“双层结构”特征总体类似于VMS和SEDEX型矿床,但矿石结构构造表明,这些硫化物-硫酸盐沉积均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后期热液-变质作用叠加改造。层控含铜矽卡岩通常发育于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之上,小型磁铁矿矿体或矿囊通常围绕陡倾的闪长岩株零星分布。这两类矿化均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约137Ma)和石英二长闪长岩株侵位密切相关。矿区可见两种蚀变作用:石英-绢云母蚀变与矽卡岩蚀变。前者在下盘砂岩中形成似整合蚀变带,包裹层控网脉状矿,其成因可解释为晚石炭世热液流体在海底之下砂岩透水层内发生侧向迁移、弥散排泄及金属卸载;后者由燕山期石英二长闪长岩侵位引起,形成两类矽卡岩,其中,镁质矽卡岩发育在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钙质矽卡岩形成层控含铜矽卡岩透镜体。冬瓜山矿床80件硫化物样品的硫同位素δ34S组成介于0.5‰~8.8‰之间,伴生的硬石膏δ34S介于14.8‰~20.5‰之间,暗示两者的热液S有不同的来源:弱变质的细粒层纹状硬石膏,硫同位素δ34S为20.5‰,表明S来源于晚石炭世海水硫酸盐;弱变质的胶状细粒黄铁矿,δ34S变化于1.3‰~5.5‰之间,反映了热液S来自于海水硫酸盐的生物还原;热变质的晶质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随结晶程度和颗粒大小的增加而升高(平均δ34S:4.4‰→5.3‰→5.7‰),暗示热液S可能部分来自矽卡岩-岩浆热液系统。冬瓜山矿床的矿化结构、矿体形态、结构构造、流体包裹体特征以及热液蚀变带与铜矿体的空间分布表明,冬瓜山铜矿是两期成矿叠加复合的产物:晚石炭世海底喷流-沉积作用,形成块状含铜硫化物矿化体,晚侏罗世岩浆侵位诱发矽卡岩-热液系统,叠加改造早期块状含铜硫化物和硫酸盐,形成以矽卡岩铜矿为主体的叠合型矿床。
其他文献
研究了三个分子量区间(0.45μm~100kDa,100~5kDa和<5kDa)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在不同光源辐照下的光解行为。溶解有机碳(DOC)和UV254的测试结果表明,光解可以有效地减少所有分
本论文利用金刚石对顶砧(DAC)以及相关的高压原位物理量测量方法,系统研究了LiCr0.35Mn0.65O2、Zn系硫化物(ZnX,X=S、Se、Te)高压结构相变过程中的电学性质和载流子行为的变
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对当前
报纸
手术室总务护士应全面掌握整个手术室的动态,消除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统筹安排各种资源,确保各科手术顺利进行。通过设立手术室总务护士这一岗位,对优化手术流程缩短手术患者
我同北京大学的因缘——《北京大学学报》开办“韩国汉学研究”专栏感言金俊烨《北京大学学报》本着促进中韩两国学术交流之宗旨,特辟“韩国汉学研究”专栏,主编龙协涛教授特致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建筑外墙上大多都开始采用天然的石材幕墙。石材幕墙以其自身高雅、独特的造型风格,在很大程度上美化了城市的景观,提高了城市的美
提起威廉&#183;福克纳,人们总会联想到美国的南方。他的南方传奇故事,推动了新南方文学的兴起,使这个曾被门肯贬斥为&#39;文学沙漠&#39;的地区,出现了被称之为&#39;南方文艺
期刊
受多项式型迭代方程研究的影响,利用Schauder不动点定理和Banach压缩映像原理,探讨了一类较一般的迭代方程的非单调解和递减解,给出了存在解的条件,并讨论了解的唯一性和稳定性。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