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多种形式传授给受教育者,并配合环境熏陶,使其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它强调的是一种基础,一种素养,一种做人和做学问成功的功底。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以及如何使学生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素养得以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教学论的特征之一, 是培养一种完善的人的教育。
爱因斯坦说:“学校教育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专家。”当代教学论不再认为教学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训练他们的知识能力,教学的任务还包括使学生“人化”,即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成为社会合格的或优秀的公民。当今时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回归生活即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使受教育者去感受并建构生活世界中那种生动的充满“人格主义”态度的交往。
二、教師在教学中应围绕新《标准》,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如何将新《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转化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课程改革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而且要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以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流行音乐也比较受欢迎。学生都比较喜欢流行歌曲,欣赏课对于他们来说很枯燥,不太愿意上,没有多媒体教室,在教室上课也是最大的难点。学生对音乐课兴趣程度不浓。教学资源短缺,教学条件差。首先,缺少音乐专用教室。在高中,学生上音乐课没有音乐教室也给课堂造成的影响很大,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学多样化不能实行。其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虽然学校有电脑、多媒体、影碟机、投影仪等设备,但极少用在音乐教学上。由于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也就使得音乐教学的设备缺少独立性,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需要指出的是,音响、音像资料也需要不断地丰富,特别是有些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使得音乐欣赏无法进行。
音乐学习是表现个性、开发思维,注重情感体验的过程,由于音乐的形象是模糊的、非语义的,在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没有标准的答案。教师要与学生形成交流式教育,不仅是学生从老师那学到知识,老师也从学生那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都获得一些在他们身上都不曾拥有的东西,当老师和学生离开教室时,他们都得到了一些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
音乐艺术所涉及的内容繁多,教材提供的内容是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内容也并不一定能够适应学生的审美需求。作为音乐教师,要大胆改革与创新,不要被教材所束缚,寻找学生喜欢的内容与形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收集、去探索,寻找到 “心平气定”、“轻微淡远”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通乎杳渺”、“物我两忘”的音乐至美境界。
三、让音乐课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许多的音乐磁带,买过许多的音乐书籍,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我们的音乐教育离生活太远了。一为哲人说过,“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时不在”。音乐既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音乐。音乐教育该有一种开放的态势,强调应用和生活。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的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那么,无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达到教育目的。音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内容,学会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教学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捕捉音乐的美;让生活溶入音乐教学,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带领学生走出封闭教室,把大自然与社会作为音乐课堂,不拒绝社会,不脱离时代,设计出开放的、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音乐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在创造中理解音乐。音乐教育生活化,必然使音乐教学充满活力。让音乐教学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使孩子们真真切切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必顾及“五音不全”,打开音响,充满生机的一切就开始了,因为音乐的一切在你的身上都是早已存在的,开放自己,慢慢去发现它、体验它。
总之,培养人文精神,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是新《标准》的特色, 是时代的呼唤, 也是深化音乐教学的基点。我们作为音乐教学工作者,要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挖掘音乐中的文化内涵、情感因素等, 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高品位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 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多种形式传授给受教育者,并配合环境熏陶,使其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它强调的是一种基础,一种素养,一种做人和做学问成功的功底。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以及如何使学生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素养得以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教学论的特征之一, 是培养一种完善的人的教育。
爱因斯坦说:“学校教育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专家。”当代教学论不再认为教学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训练他们的知识能力,教学的任务还包括使学生“人化”,即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成为社会合格的或优秀的公民。当今时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回归生活即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使受教育者去感受并建构生活世界中那种生动的充满“人格主义”态度的交往。
二、教師在教学中应围绕新《标准》,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如何将新《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转化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课程改革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而且要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以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流行音乐也比较受欢迎。学生都比较喜欢流行歌曲,欣赏课对于他们来说很枯燥,不太愿意上,没有多媒体教室,在教室上课也是最大的难点。学生对音乐课兴趣程度不浓。教学资源短缺,教学条件差。首先,缺少音乐专用教室。在高中,学生上音乐课没有音乐教室也给课堂造成的影响很大,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学多样化不能实行。其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虽然学校有电脑、多媒体、影碟机、投影仪等设备,但极少用在音乐教学上。由于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也就使得音乐教学的设备缺少独立性,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需要指出的是,音响、音像资料也需要不断地丰富,特别是有些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使得音乐欣赏无法进行。
音乐学习是表现个性、开发思维,注重情感体验的过程,由于音乐的形象是模糊的、非语义的,在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没有标准的答案。教师要与学生形成交流式教育,不仅是学生从老师那学到知识,老师也从学生那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都获得一些在他们身上都不曾拥有的东西,当老师和学生离开教室时,他们都得到了一些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
音乐艺术所涉及的内容繁多,教材提供的内容是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内容也并不一定能够适应学生的审美需求。作为音乐教师,要大胆改革与创新,不要被教材所束缚,寻找学生喜欢的内容与形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收集、去探索,寻找到 “心平气定”、“轻微淡远”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通乎杳渺”、“物我两忘”的音乐至美境界。
三、让音乐课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许多的音乐磁带,买过许多的音乐书籍,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我们的音乐教育离生活太远了。一为哲人说过,“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时不在”。音乐既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音乐。音乐教育该有一种开放的态势,强调应用和生活。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的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那么,无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达到教育目的。音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内容,学会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教学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捕捉音乐的美;让生活溶入音乐教学,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带领学生走出封闭教室,把大自然与社会作为音乐课堂,不拒绝社会,不脱离时代,设计出开放的、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音乐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在创造中理解音乐。音乐教育生活化,必然使音乐教学充满活力。让音乐教学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使孩子们真真切切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必顾及“五音不全”,打开音响,充满生机的一切就开始了,因为音乐的一切在你的身上都是早已存在的,开放自己,慢慢去发现它、体验它。
总之,培养人文精神,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是新《标准》的特色, 是时代的呼唤, 也是深化音乐教学的基点。我们作为音乐教学工作者,要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挖掘音乐中的文化内涵、情感因素等, 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高品位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 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