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本文阐述了化学教师如何践行新课程理念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教师;新课程理念;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86-2
2005年秋季江苏省全面进入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历程,至今,我省新课改之路已走了近六个年头。作为处于中学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切体会到了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各方面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具体到化学学科,“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那么,化学教师如何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呢?
一、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过去高中化学教学有着注重高考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应试教育的烙印很重。因而传统教学缺乏创造性、主体性、情感性,学生厌学的情况很严重。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据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摈弃灌输式的应试教育,明白化学课堂教学不是为了学生会多做几道题或是在考试中多得点分,而是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1.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化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重视学生认识化学的价值和实际用途,深刻理解化学与社会的联系等。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如2008年9月16日新闻联播报道,中国质检部门检测出“三鹿”婴幼儿奶粉中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造成许多婴儿尿路结石。笔者在进行《化学与生活》中蛋白质一节内容教学时,抓住时机使学生了解了三聚氰胺的结构和性质,知道用其冒充蛋白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从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2.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主要任务。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教师可以组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化学教学“应试印记”深入人心,过重的学业负担、偏难的知识体系导致学生不堪重负,只能机械地识记、背诵条条框框的知识点,学生无法在探究的氛围中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与成就感。因此化学教师应该顺应课程结构的变化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备课方式,多研究学生,多倾听学生,消除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畏难情绪。
顺应新课程理念,我校在改变传统教学和学习方式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与探索。目前,全校上下正大力推行“以导学案为载体,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导学案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案相比,导学案通过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前置性补偿、新课导学、形成性检测、学习反思等栏目的设置有效地促使学生亲历学习的全过程。因而学生的学习指向性更加明晰,教师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在课堂中进行集中展示,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师生共同释疑、得出结论,最后对涉及重点知识和内容的学习任务的达成情况进行课堂检测。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导学案“导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勇于实践新课程理念,创造生命性的课堂
课堂不是单向的传授知识的封闭性系统,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才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实施新课程,创造具有生命性的课堂,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修养,设计好每一节课:三维目标有机结合、教学程序设计合理、学生学习主动有效。
1.明确、有机整合三维学习目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力求体现:教学性目标——让学生学会些什么;教育性目标——向学生渗透些什么;发展性目标——如果学生忘记这堂课所学的知识,最后还剩下些什么,即要努力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教学容易倾向于完成目标的第一方面即教学性目标,往往会忽视第二、三方面。但是现在有些教师会走进另一个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将三维目标分裂开来,分散进行:先讲授相关知识落实知识点,再总结归纳相应方法,最后留一点时间来介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新课程理念时也曾犯过这种片面理解三维学习目标的错误。三维目标是有机整合为一体、相互渗透的,是同一课题的3个方面。
【案例】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应用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这一课题的学习目标确立为:
① 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②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新课改背景下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改变了以往知识显得“繁、难、偏、旧”的局面,打破了以学科体系编排知识顺序的传统,扭转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为本位的偏向,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但是三维目标的提出并不是要否定或是削弱“双基”,将“双基”与其它2个维度有机结合,以此为基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课程要求是简约而不简单,教师要将之置于三维目标的背景下实施。
①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②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O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教师要善于揭开教材严谨抽象的面纱,让学生亲身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在实验探究中经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①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②了解SO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
③培养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情感目标是隐性的,只能依靠创设情境和氛围,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来实现。依据本课三维目标笔者从关注与人生存关系最为密切的食品安全及加工这一热点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二氧化硫的性质,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作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逐步树立合理应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
2.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
教学设计是系统工程,要围绕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展开。首先,课堂引入时要设置真实有效的情境,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溶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课堂的活力和生命。其次,教学结构的安排要科学有序,理想的教学结构应该是三序结合的结果即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教学顺序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最后,选择教学方式时应注重方法的多元融合。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它只是一种学习价值取向,教师适时的讲授同样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学习
衡量课堂是否具有生命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主动性体现在学生课堂参与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参与的广度是全体性的参与;参与的深度是行为、认知、情感的全方位参与。有效性体现在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真谛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而且在于能力获得了多大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提高,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毕华林.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刘成坤.走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认识误区. 化学教育,2010(6).
关键词:教师;新课程理念;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86-2
2005年秋季江苏省全面进入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历程,至今,我省新课改之路已走了近六个年头。作为处于中学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切体会到了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各方面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具体到化学学科,“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那么,化学教师如何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呢?
一、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过去高中化学教学有着注重高考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应试教育的烙印很重。因而传统教学缺乏创造性、主体性、情感性,学生厌学的情况很严重。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据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摈弃灌输式的应试教育,明白化学课堂教学不是为了学生会多做几道题或是在考试中多得点分,而是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1.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化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重视学生认识化学的价值和实际用途,深刻理解化学与社会的联系等。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如2008年9月16日新闻联播报道,中国质检部门检测出“三鹿”婴幼儿奶粉中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造成许多婴儿尿路结石。笔者在进行《化学与生活》中蛋白质一节内容教学时,抓住时机使学生了解了三聚氰胺的结构和性质,知道用其冒充蛋白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从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2.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主要任务。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教师可以组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化学教学“应试印记”深入人心,过重的学业负担、偏难的知识体系导致学生不堪重负,只能机械地识记、背诵条条框框的知识点,学生无法在探究的氛围中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与成就感。因此化学教师应该顺应课程结构的变化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备课方式,多研究学生,多倾听学生,消除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畏难情绪。
顺应新课程理念,我校在改变传统教学和学习方式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与探索。目前,全校上下正大力推行“以导学案为载体,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导学案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案相比,导学案通过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前置性补偿、新课导学、形成性检测、学习反思等栏目的设置有效地促使学生亲历学习的全过程。因而学生的学习指向性更加明晰,教师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在课堂中进行集中展示,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师生共同释疑、得出结论,最后对涉及重点知识和内容的学习任务的达成情况进行课堂检测。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导学案“导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勇于实践新课程理念,创造生命性的课堂
课堂不是单向的传授知识的封闭性系统,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才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实施新课程,创造具有生命性的课堂,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修养,设计好每一节课:三维目标有机结合、教学程序设计合理、学生学习主动有效。
1.明确、有机整合三维学习目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力求体现:教学性目标——让学生学会些什么;教育性目标——向学生渗透些什么;发展性目标——如果学生忘记这堂课所学的知识,最后还剩下些什么,即要努力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教学容易倾向于完成目标的第一方面即教学性目标,往往会忽视第二、三方面。但是现在有些教师会走进另一个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将三维目标分裂开来,分散进行:先讲授相关知识落实知识点,再总结归纳相应方法,最后留一点时间来介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新课程理念时也曾犯过这种片面理解三维学习目标的错误。三维目标是有机整合为一体、相互渗透的,是同一课题的3个方面。
【案例】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应用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这一课题的学习目标确立为:
① 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②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新课改背景下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改变了以往知识显得“繁、难、偏、旧”的局面,打破了以学科体系编排知识顺序的传统,扭转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为本位的偏向,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但是三维目标的提出并不是要否定或是削弱“双基”,将“双基”与其它2个维度有机结合,以此为基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课程要求是简约而不简单,教师要将之置于三维目标的背景下实施。
①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②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O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教师要善于揭开教材严谨抽象的面纱,让学生亲身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在实验探究中经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①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②了解SO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
③培养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情感目标是隐性的,只能依靠创设情境和氛围,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来实现。依据本课三维目标笔者从关注与人生存关系最为密切的食品安全及加工这一热点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二氧化硫的性质,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作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逐步树立合理应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
2.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
教学设计是系统工程,要围绕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展开。首先,课堂引入时要设置真实有效的情境,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溶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课堂的活力和生命。其次,教学结构的安排要科学有序,理想的教学结构应该是三序结合的结果即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教学顺序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最后,选择教学方式时应注重方法的多元融合。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它只是一种学习价值取向,教师适时的讲授同样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学习
衡量课堂是否具有生命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主动性体现在学生课堂参与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参与的广度是全体性的参与;参与的深度是行为、认知、情感的全方位参与。有效性体现在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真谛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而且在于能力获得了多大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提高,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毕华林.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刘成坤.走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认识误区. 化学教育,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