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heng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综合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综合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鉴于此,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研究及实践活动。
  【关键词】综合素养;高中德育;实践活动
  一、研究背景
  (一)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当前社会高度智能化、信息化、全球化,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高知识储备的专门人才向具备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学校教育对人的培养也应该随之变化,要把学生塑造成一个立体的、全面发展的人,一个个性鲜明的、兴趣广泛的人,一个视野开阔、气质优雅的人,而不是一台应试机器。
  (二)国家政策的引领
  新高考方案指出:“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综合素质评价将纳入高校录取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
  (三)均安(顺德)独特的教育资源
  均安中学地处佛山市顺德区西南部水乡名镇——均安镇,是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的故乡、中国曲艺之乡、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其文化魅力成为均安中学办学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得天独厚的资源;均安镇的家长普遍重视学生的学习和素质的提升,有“家校共育”的浓厚氛围,为均安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外部基础;均安镇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教育体系连贯,教育水平较好,为高中阶段综合素养得提升打下良好学情基础。
  二、解读“综合素养”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人的素养是生命力量、人文熏陶和知识习得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价值、态度、知识、能力等要素,是它们组合而成的有机结构体系,外在表现为整体素养的高低分别,学生通过教育影响和实践训练,不同学科、不同种类的素养之间不断磨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成为具有增值效应的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是人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与教育共同作用下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综合性的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在评判个体接受文化教育水平时,会用人文素养或科学素养;衡量道德水平时,有道德素养;还有衡量职业的态度、技能、责任感等方面的职业素养,这些素养之间的融合、促进,形成综合素养。
  笔者认为,学生综合素养包括八个方面:科技思维、国学基础、曲艺爱好、体育特长、书法通技、家园情怀、国际视野、领袖气质。具体内涵如下:
  1.科技思维:对自然和科技具有敏锐的感知和探索意识及创造、发明之精神。
  2.国学基础: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涉猎一定的经、史、子、集和优秀古诗。
  3.曲艺爱好:了解均安曲艺文化,知晓曲艺基本常识,能唱一两首著名曲子。
  4.体育特长:三年内至少练就一项体育特长作为未来的健身运动之爱好。
  5.书法通技:硬笔书法合格作为均中学生的基本要求而其它书法技艺由自我拔高。
  6.家园情怀:具有或培育朴素而真挚的爱家、爱校、爱故园并上升到爱祖国的情怀。
  7.国际视野:能感知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并及时了解国内国际之局势大事。
  8.领袖气质:学识智慧、视野格局、胸怀气度、责任感、思维表达等诸方面有过人之处。
  三、高中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实践活动
  上述八个素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学科特性。因此,在研究中要注意分學科、分年级、分阶段进行培养。
  1.科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校学生在顺德区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第三届教育创客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等科创类活动多次获奖。校级的科技创新类活动也异彩纷呈,在12届科技体艺节期间,学校开展了“水火箭”制作比赛,自制远距离输电演示仪比赛,细胞模型制作大赛等。
  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科学思维的训练,加强了对团队合作、创新共赢理念的认识,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新高考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2.国学基础的培养
  我校开设《论语》等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朗读者”等电视节目,以及邀请专家来我校开展讲座,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如,课本剧、吟诵国学经典、名著手抄报比赛、创作古诗词比赛等。另外,我校开发了《演讲与口才》《君玉太极操》《生命的阳光》《古韵新声》古诗词写作等一系列校本教材,丰富了均安中学的课程体系。
  我校“君玉文化”当中包含着国学基础。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成立了古诗词学社。校园里200米长的诗歌长廊、160米长的抗疫诗歌文化墙,以及饭堂的诗歌精选,皆为我校学子的作品。2019年,笔者亲自担任古诗词校本课程首席导师并开设古诗词写作系列校本课程,古诗词学社教师彭晓波开展了诗词写作校本课程区级展示课。目前,校本课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了校本教材、《生命的阳光》抗疫诗歌集,学校获得佛山市顺德区作家协会颁发的“校园文学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学校特色创建的古诗词文化项目被评为“佛山市第三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3.曲艺爱好的培养
  我校通过开设多种乐器专业课,招收音乐专业学生,为高校输送了较多的音乐人才。另外,在非艺术班级开设音乐课,成立街舞等艺术社团,带领学生进入当地的曲艺社团,聆听传统曲艺,演绎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区文艺活动。我校还开展了太极拳活动,教师和音乐生们参与填词、编曲、录制了“君玉当自强”的课间太极拳配乐。   均安是曲艺之乡,借助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们对家乡曲艺的了解,更好地传承了传统文化,提高了学生们对曲艺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艺术修养。
  4.家园情怀的培养
  我校注重在历史地理课堂渗透家园情怀素养,鼓励学生们开展关于均安工农业发展的调查。另外,鼓励学生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开展了一系列的乡土文化研学活动,撰写了《均安镇公路交通拥堵情况研究报告》《浅谈均安旅游业》《万家灯火万家弦——水乡艺韵》《南沙岛探秘》《新冠疫情对均安主导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以均安牛仔和灯饰产业为例》等作品,反映出学子们深深的家园情怀。
  通过组织理论学习活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明确提高家园情怀素养的重要性,适应新高考和课改潮流,落实知识本位向综合素质本位教育目标的转变,完善学校教学改革。
  5.体育特长的培养
  我校在学生入学之初便对其体质及体育特长进行了调查。结合均安“李小龙故乡”特色、我校体育运动设备情况、学生身体素质现况等层面,制定出“体育特长培养三年计划”。在我校推行“体育特长培养三年计划”,并做好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组织及记录工作。通过对三年内“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数据分析和三年内我校学生在顺德区各大体育竞赛情况,完善评价体系。
  学校层面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完善学校器材和场地等基础设施配置,积极向学生灌输学生“快乐运动、健康成长”的理念,加强对在校生的锻炼监督力度,保证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学生的耐力素质训练,体育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进行耐力素质练习的趣味,促进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体能和提高身体素质。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本学期实行“520”行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得到适当锻炼的时间。
  6.书法通技的培养
  我校成立了“君玉挥扬书法室”,成立了书法俱乐部,开设了书法课堂,举办了多次师生书法比赛,并进行了优秀作品展。
  通过合理课程设计,将学生书写水平提升了一个高度,同时整合社会资源、校内资源、体育艺术节等活动,大力促进了校园书法文化氛围,提高了学生艺术表现修养。
  7.国际视野的培养
  外语科组与政治科组在日常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了相关的比赛活动。为了保证学生开展群体的广泛性,我们与本地区的高中学校积极主动进行校际交流,形成了区级以及省级多级别的“模联”活动。其中,“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联合国大会或者安理会等多边议事机构的运作模式,熟悉思想政治學科中提及的基础国际关系和外交知识,并通过主动了解国际大事以及世界历史,了解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挥的作用,意识到未来的国际环境下自身的角色。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仅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是对政治核心素养的巩固。
  8.领袖气质的培养
  我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例如,管乐队、舞蹈队、心理社等,通过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了培养。学生参与了多项竞赛活动,如,模联大赛、演讲与朗诵大赛、主持人大赛等,在活动中锻炼人的胆识、魄力、表达力,提高领袖气质。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融合了多个学科,提高了学科的核心素养,增强了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社团活动、模联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领袖气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四、活动反思
  关于高中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实践活动,笔者尚有几点困惑:
  1.每一次的德育活动看似热闹,但是否真的达到活动目的,或者说活动中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能达到哪一个层次,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评价方式。通过访谈和观察,学生能初步感知德育活动的基本效果,但还是缺乏科学理性的评价方案。因此,如何给德育活动的效果找到更加准确的定性和定量评价,目前还在寻找答案。
  2.各项活动对八大素养的覆盖还不够全面,已有的活动主要侧重了语文学科,之后还要继续深入挖掘其它学科的素材,将八大素养不断渗透到所有学科当中,让学生不仅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八大素养,在课堂教学中也能不断提升。
  这些新的思考来源于我们前期的实践,也是我们今后要继续思考的问题,也指明了我们今后工作的新方向。
  责任编辑  李  源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试图探讨如何更好地领会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统编教材的特色。在确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解读语文要素并将之具体化,从而在教学中有效地落实,并着力探讨语文教学的核心功能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发挥教材的最大功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体观照;巧借抓手;聚焦语用;发挥创意  2019年秋季,在全国铺开使用的统编教材, 结束了一纲多本、百花齐
期刊
【摘要】课后作业既是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检测和巩固,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初中英语课后作业布置的基本现状,结合《英语新课程标准》,探究如何设计新型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以便更好地促进初中英语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型作业设计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是英语课程的重要课程目标。”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根据初中生实际
期刊
【摘要】红色基因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既能从思想的高度树立数学学科精神指导数学学习,又能超越数学逻辑而在数学育人上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本文从可行性、方法两方面阐述了红色基因与数据分析观念融合的探究,并以小学四年级寒假数学实践作业为例,展示了学生在实践研究中的融合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红色基因;数据分析观念;实践探究  一、核心概念  1.红色基因的内涵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给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理解、运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三要素,三要素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若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阅读教学就会“低效”,甚至“无效”。笔者现就如何通过落实语文阅读教学的三要素,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最重要的因素。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
期刊
【摘要】新高考数学试卷里多项选择题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2个正确选项,所选答案中有错误选项,得零分;全选对得5分;没有错误选项,但正确选项未全部选出,则得2分。相比单选题,多选题更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更能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区分,要求学生具备完整、细致、全面的思维品质,真正体现了“破定势,考真功”的命题理念。为了使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多项选择题,很有必要谈谈多选题的一些解题策略
期刊
【摘要】在农村小学数学课教学中,笔者深深体验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设置梯度学习,旨在人人参与、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用心善待每一位学生,尤为重要。因此,可以让学生们在教师爱的启迪下,在散发着时代活力的数学课堂内外自主认知数学、感知数学,从而喜欢上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探析  每当笔者捧起数学课本走进数学课堂,讲着枯燥的例题,念着冰冷的数字时,顿觉味同嚼
期刊
【摘要】“互联网+”理念的提出,给学校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也给学校德育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给了学校教育一盏明灯,也给我们带来科学的德育,让我校“三五德育”体系变得更加系统。结合“互联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德育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借助微信等通信工具,建立高速、便捷的德育育人模式,打破德育过去单一保守的形式以及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让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的阅读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本理解的难度。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可见插图对教材与教学的重要作用。依据儿童心理发展在不同学段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巧用插图开展有效教学。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有效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周剑清、曾鑫在《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考量》中提到:部编版的教材加入了更多元素的插
期刊
【摘要】错误是用来学习的最好资源。部分小学生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影响,往往存在缺乏良好写作习惯、词汇量不足、语法掌握不够牢固、缺乏纠错主观意识等情况,而出现语言运用错误的现象,导致英语写作能力受限。为帮助学生摆脱以上困扰,笔者在错误分析理论的启示下,正确看待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学生出现错误的类型、原因,汇编英语学科改错题集、写作指导手册,形成纠错型写作课堂模式和英语写作教学
期刊
【摘要】考生作文要具备写作的逻辑性和形成思维界限,写作的逻辑性是指考生在审题时能做到切合预设,与命题人达到一致的判断标准与推理过程,突出公理式表达,完成写作时的一般任务;思维界限是指在完成一般写作逻辑的基础上合理发挥与拓展个性,进行推论和突破,完成情境下的具体任务。考生有了一定写作逻辑和形成明显的思维界限,那么,考生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上都会有较高的提高。  【关键词】命题材料;基本思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