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探究

来源 :下一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j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迅速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定位,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现状,从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强化“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搭建校地、校企合作平台,改革“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在此基础上推动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师团队
  当前,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逐渐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剧,高职教育的发展也进入到高质量、大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双师型”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这不仅要求“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比重,而且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探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打造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推动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值得深思的問题。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定位
  “双师型”教师,字面意思理解,双职称教师或双证教师,既具备教师教育职业资格,又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如农技师、会计师、工程师等,这样才能满足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相较于传统教学要求,师资队伍的目标定位也需要相应改变。
  1、由单一教学向教学、实践、研发三位一体转变
  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只需具备基础专业教育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但教师直接由“学生到老师”,由“学校到学校”的身份转变,必然导致大部分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教材内容,而对于学生岗位所需要的技术知识缺少了解,缺乏经验,教师的实践技能有待提高。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确立,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进行深层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教”的目的是服务于“产”。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自身定位,注重实践技能的提高,同时还有对产业问题、经济问题有着深刻的了解,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策略,统筹组织和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完成职业教育。另外高职院校的研发能力也是推动产教融合的关键因素,如何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是高职院校社会功能的一部分,教师也需积极地参与其中。
  2、由个体向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转变
  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师资队伍的发展不能单靠校内教师,拓宽校外途径,注重成员在专业结构上布局合理。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专业教师不再只是从事教育教学与实践指导,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等工作,而且还承担着相关行业发展、技术推广等责任,这些工作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需要团队协作才可实现。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并不是简单排列组合,一定要形成优势互补,互帮互助,资源共享的专业团队。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现状
  1、从教师队伍的来源来看,缺乏企业实践经历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招聘途径主要是校园招聘,多数为应届毕业生,虽然具有较深入的理论知识水平,但专业实践技能不足。虽然校方组织岗前培训,但多数培训缺乏企业参与,技能培养不够,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后续发展。
  2、从教师自身来看,缺乏专业发展意识
  与本科院校教师重视科研的情况不同,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更加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但由于大部分教师直接“学生”向“老师”身份的转变,导致他们自身定位不清晰,发展实践技能意识薄弱,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主动性不强,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从教师培训体系来看,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个人时间精力有限,加上学校经费不足,导致企业专业实践受限,特别到一线培训锻炼的机会较少。随着目前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程度提高,学校与企业签订教师培养框架协议,但具体实施程度不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于一体的合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1、构建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
  高职院校既要在宏观层面把握人才培养规划,又要在微观层面上制订出一系列具体可行的培养方案。构建全面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
  第一,构建校地融合的培养模式。青年教师因教学经验较少,教学方法单一,同时对地方人才需求了解不够,导致教学能力发展不足。基于此,可充分发挥学校与地方的优势,最大程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地方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地方培训可针对地方产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校内可组织“以老带新传帮带”培训机制,综合提升青年教师素质。
  第二,搭建校企合作培训平台。目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政策,保障措施还在探索阶段,但只有校企双方主动作为、深度参与才能迎来职业教育更美的春天。就教师培养机制而言,平时可以把企业专家请进来,培训前沿职业技能;教师可利用节假日时间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真正实际操作,强化动手能力,满足教学需求。同时还可在学校课程改革、企业技术研发、社会生产服务等方面校企深入合作,实施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更多价值。
  2、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以专业为单位的教学团队,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多数团队成员基本上都各行其是,交流不多。同时,教师团队也多以专职教师为主,少有引进企业技术骨干的现象,造成个人、团队的发展受限,双师素质难以提高。针对此种情况,构建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已成为必然。   第一,扩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主动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高学历的专业技能人才到校开展教学活动,还可依据本专业技能需求,聘请外校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兼职教学工作,或者从各个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授课或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这些兼职教师的引进可以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生产技能方面的不足,使得“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做到优势互补,打造成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特色。
  第二,建立团队成员职能融合机制。“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构建不再简单以专业为单位,可依据产业链对应的专业群建立,使产业链中的各专业能够有机融合,团队成员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实现互补,而且在小跨界的基础上实现了专业思想、培养目标等的融合,真正形成团队共同愿望,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学研”一体。团队成员可依据自己的特长和专业领域去发展,保持自己的个性,不强求掌握全部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但可鼓励理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师素质。同时可建立专业群内定期研讨和人才流动制度,将团队成员的学识、经验、技能等信息汇集,实现知识共享,最大程度激发教师个体和团队潜能,凝集团队力量。
  3、构建多层次的教师评价体系
  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引导教师自身更好的专业发展,同时也能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推动教师在完善个体的发展基础上发展“双师型”团队。无论是针对个体还是团队的评价,尽可能吸纳企业、行业作为参评主体,建立多元评价考核体系。
  第一,对于个体,将专业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纳入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尤其可以向职业素养、生产实践经验、技能大赛等方面倾斜和激励。将评定结果纳入崗位津贴、岗位晋升、绩效分配等方面,实现优绩优酬,转变教师思路,激发教师热情,营造良好氛围,引导教师职业发展。
  第二,对于团体,将团队教育业绩和团队在研发、社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纳入团队考核体系,同时也要对团队成员在其中的贡献给予一定肯定和鼓励,激励教师积极加入团队建设,各凭特长,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应用性的高技能人才为其培养目标,“双师型”教师就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是一项意义非凡的系统工程,需要高职院校不断探索和实践,学校与政府、企业、行业多方协作共建培育体系,共助“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参考文献:
  [1]楼世洲,岑建.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创新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03):7-11.
  [2]田红磊,蒋金伟,纪海玲,陈松,董艳娇.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构建策略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18(01):102-104.
  [3]方耀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及多元化保障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06):61-64.
  [4]丁馨.从1+X证书制度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1(01):78-8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幼儿的生长环境中,家和幼儿园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对幼儿的教育要注重家庭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现今,互联网广泛普及,幼儿园和家园通过互联网合作的新模式的出现提高的幼儿教育的效果,这比传统模式优势更加明显,能够使幼儿在新模式的教育下比同龄人更加优秀。在网络的辅助下,幼儿园不再是以前那种封闭式教育。与互联网下新模式教育相比,传统的幼儿园更像是托儿所,而现今的幼儿园更像是一所教学育人的学校
期刊
摘 要:多元读写理论对于英语语言学来说,是一个使之脱离枯燥,结合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中的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训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运用英语语言学知识来应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次多元读写理论为基础,来对英语语言学的课堂教学提出参考建议。  關键词:多元读写理论;英语语言学;教学策略  对于一个课堂好坏的评判标准,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效果来体现,教师的教学目标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在幼教的渗透,幼儿大班创客活动,教师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思维,利用超轻粘土材料为载体,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DIY微景观,让孩子的艺术创作活动增加幼儿的学习特性,同时家长与幼儿的配合思维,也使幼儿能够在新的基础上更全面成长。因此,本文将就DIY微型景观引入大班创客活动的应用研究展开讨论。阐述大班创客微景观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教师指导大班创客黏土背景观课程方面的理论,并分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激励理论的探究研究,并结合我国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关措施,在具体做法上:首先,做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其次,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聘任制度;再次,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最后,注重中青年教师的知识积累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寄希望于逐步达到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最终达到教师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的共同提高。  关键词:教师;激励机制;创新;工作热情  一、激励理论在教育管理的研究現状
期刊
摘 要:当前,社会进入信息化,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之所以能够得以快速发展,这离不开自主的驱动。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要想让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不断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就必须要不断重视对于学生自主的培养,从而来保证教学课堂与实际应用的接轨。这篇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信息技术提高策略。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高质;构建  在初中信
期刊
摘 要:農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迫切要求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向专业化发展。加强小学班主任自身素质提升自我发展是核心;学校要为小学班主任搭建平台,交流沟通促进自我完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是保障;建立班主任成长的机制,体制建设是前提;班主任工作要勤反思,使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有的放矢;工作创新,使班级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这是班主任走向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小学班主任;
期刊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所形成的数学思维主要是算术思维,学生只需要简单的套用运算法则对算式进行计算即可,但是到了中高年级出现了方程后,需要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灵活应用运算法则,以及思考和探究问题解决思路,这个时候就体现学生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思维方式从算术思维转向代数思维。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方程教学探索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方程式;能力  由于學生在低年级学习的过程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积极践行和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这也是党和国家育人思想和理念的一大重要体现。立德树人是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共同任务,同时也是一项具有系统性任务,在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的过程中,学校的学科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学科教学的效果对实现立德树人任务有重要作用,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学科教学与立德树人的实践和研究。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影响除了可以随时随地查找信息之外,也更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网络渐渐成为很多社会事件的舆论主战场,发挥着非常大的影响。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群体,学业和经济压力较小,又正处于热血年少的时期,大量汲取和输出着自己的想法思考。但是网络毕竟不同于现实世界,很多未经管理虚虚假假的信息充斥其间,大学生思想心智尚未十分成熟
期刊
摘 要: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国家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各行业、各地区将继续教育纳入总体发展规划,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为继续教育事业尤其是依托高校为平台的继续教育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高校继续教育业务的发展研究,探讨的建立和完善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内部管理体系,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