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86-02
胫骨骨干骨折是最常见的长骨骨折,笔者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干骨折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19-6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摔伤15例,高处坠落伤5例,压砸伤6例。闭合性骨折22例,开放性骨折16例,按Gustilo分型[1]:一型12例,二型4例。多段骨折3例。合并股骨骨折2例,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1例。入院后均给予跟骨牵引,闭合性骨折5-10天手术,开放性骨折10-14天手术。
1.2 手术方法 术前测量健侧胫骨长度及患侧胫骨髓腔狭窄处直径,预估要选用的带锁髓内钉的型号(钛合金、空心)。患者取仰卧位,于髌骨下缘至胫骨结节上缘之间作长约4cm前正中纵形切口,纵形剖开髌韧带,显露胫骨平台前方皮质,于胫骨平台前缘与胫骨结节连线中点处平行胫骨嵴开口作为进针点,助手协助下使患肢尽量屈膝,足掌抵于手术床上,闭合整复骨折端,如闭合复位困难,于骨折处作小切口辅助复位,自上述进针点将导针放入胫骨髓腔,经骨折端达胫骨远端髓腔,确定导针在髓腔内,沿导针适当扩髓,选用比扩髓器小1号的髓内钉击入胫骨髓腔,拔出导针,胫骨远端作皮肤小切口,电钻钻孔至髓内钉,安装定位杆及远端锁钉瞄准器,利用瞄准器,根据骨折部位及稳定性,胫骨远端可拧入2-4枚锁钉(冠状面及矢状面各有2个钉孔),需要注意的是胫骨远端内侧锁钉时尽量避免损伤大隐静脉,作皮肤切口时仅切到皮下,然后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达骨膜,利用套筒推开保护大隐静脉。拆除远端瞄准器,如为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可适当回拔髓内钉使骨折端加压。利用近端瞄准器,拧入锁钉2-4枚,置入尾帽,冲洗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次日即指导患者逐渐行膝踝关节被动或主动屈伸活动练习,逐渐行增强肌力锻炼。对骨折相对稳定患者,术后2周可扶拐部分负重行走锻炼,6周内逐渐达到完全负重。对骨折不稳定患者,术后4-6周开始扶拐部分负重行走锻炼,摄X线片有骨痂生长表现后可完全负重。定期复查X线片,骨折完全愈合后可行内固定物取出术。如骨折延迟愈合或骨折断端骨质吸收不愈合,则取出离骨折端较远的锁钉,使静力固定变为动力固定,骨折端加压,促进骨折愈合。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8-24个月,按Johner-Wruh评分标准[2]评定疗效,优26例,良2例。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周(10-26周)。无内固定物松动、退出及断裂情况,无畸形愈合,无术后感染、皮肤坏死及脂肪栓塞综合征等并发症。
3 讨论
3.1 胫骨的生理解剖特点 胫骨前内侧面绝大部分位于皮下,无肌肉组织覆盖,故血供较其它长管状骨差,称为“穷骨头”,受伤后易发生开放性骨折,常并发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感染。胫骨位置表浅,皮外就能触及骨折端,,大部分骨折均可成功闭合复位,减少软组织剥离,术中出血少,促进骨折愈合。膝、踝关节均为铰链式关节,术中骨折复位时需注意矫正旋转、短缩及成角畸形,否则会改变相邻关节的正常载荷,可加速膝、踝关节创伤后关节炎的发生[3]。
3.2 内固定机制 本术式通过髓内钉的主钉与远近两端的锁钉形成中轴线固定,可有效地控制骨折端旋转,并能保持肢体长度,允许临近关节早期活动。骨折端均匀承受轴向压力,,应力分散,属三维固定,同时髓内钉固定可保留骨折周围的软组织覆盖,对骨折端血运及生物力学干扰较小。髓内钉与锁钉、髓内钉与骨内膜之间的微动可刺激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拔除远离骨折端一侧的锁钉,则静力固定变为动力弹性固定,增加骨折端应力刺激,减少应力遮挡,促进后期骨痂塑形。而髓外固定中,骨折周围软组织剥离范围较广,因胫骨为“穷骨头”的生理解剖特点,易出现伤口软组织坏死、感染,甚至发生胫骨、内固定物外露及骨不连,需再次手术处理。髓外固定为偏心固定,不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产生应力集中和偏心性应力分布现象,易导致骨质疏松及再骨折发生。如有C臂X线透视,术中则尽量采用闭合复位穿钉,以减少软组织及骨外膜损伤,促进骨折愈合。
3.3 手术适应症 本手术方式,适合于骨骺已完全闭合的成年人,无明显解剖畸形,进钉点皮肤正常,距关节面5cm以上的各型胫骨干骨折,如长螺旋型、粉碎型及多段骨折等,特别适用于多段骨折。
3.4 有关扩髓的问题 对是否扩髓目前尚有争议[4],本人认为扩髓后髓内钉与髓腔匹配程度增加,能打入更粗的髓内钉,增加抗旋转力和强度,使得骨折端的稳定性增加。同时扩髓过程中产生的骨屑散布于骨折处,相当于自体植骨,有利于骨折愈合。如不扩髓,所选用髓内钉直径较小,断钉率相对较高,髓腔不规则,髓内钉与骨髓腔接触面积小,插入髓内钉时可出现髓腔狭窄处卡住,进退两难。基于以上观点,本人主张扩髓,但对开放性骨折或有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倾向者尽量不扩髓,以免加重加重损伤,可能使污染或感染扩散。
目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坚强牢靠,骨折愈合率高,能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大多数胫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Gustilo RB,Merkow RL,Templeman D.Current concepts review:the management of open fractures[J].J Bone Joint Surg Am,1990;72(2):299-300
[2] Johner R,Wruh SO.Classification tibial shaft fractures and correlation with results after rigid fixation[J].Clin Orthop,1983;(178):7-25
[3][4]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2011,第3卷:2446-2451
胫骨骨干骨折是最常见的长骨骨折,笔者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干骨折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19-6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摔伤15例,高处坠落伤5例,压砸伤6例。闭合性骨折22例,开放性骨折16例,按Gustilo分型[1]:一型12例,二型4例。多段骨折3例。合并股骨骨折2例,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1例。入院后均给予跟骨牵引,闭合性骨折5-10天手术,开放性骨折10-14天手术。
1.2 手术方法 术前测量健侧胫骨长度及患侧胫骨髓腔狭窄处直径,预估要选用的带锁髓内钉的型号(钛合金、空心)。患者取仰卧位,于髌骨下缘至胫骨结节上缘之间作长约4cm前正中纵形切口,纵形剖开髌韧带,显露胫骨平台前方皮质,于胫骨平台前缘与胫骨结节连线中点处平行胫骨嵴开口作为进针点,助手协助下使患肢尽量屈膝,足掌抵于手术床上,闭合整复骨折端,如闭合复位困难,于骨折处作小切口辅助复位,自上述进针点将导针放入胫骨髓腔,经骨折端达胫骨远端髓腔,确定导针在髓腔内,沿导针适当扩髓,选用比扩髓器小1号的髓内钉击入胫骨髓腔,拔出导针,胫骨远端作皮肤小切口,电钻钻孔至髓内钉,安装定位杆及远端锁钉瞄准器,利用瞄准器,根据骨折部位及稳定性,胫骨远端可拧入2-4枚锁钉(冠状面及矢状面各有2个钉孔),需要注意的是胫骨远端内侧锁钉时尽量避免损伤大隐静脉,作皮肤切口时仅切到皮下,然后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达骨膜,利用套筒推开保护大隐静脉。拆除远端瞄准器,如为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可适当回拔髓内钉使骨折端加压。利用近端瞄准器,拧入锁钉2-4枚,置入尾帽,冲洗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次日即指导患者逐渐行膝踝关节被动或主动屈伸活动练习,逐渐行增强肌力锻炼。对骨折相对稳定患者,术后2周可扶拐部分负重行走锻炼,6周内逐渐达到完全负重。对骨折不稳定患者,术后4-6周开始扶拐部分负重行走锻炼,摄X线片有骨痂生长表现后可完全负重。定期复查X线片,骨折完全愈合后可行内固定物取出术。如骨折延迟愈合或骨折断端骨质吸收不愈合,则取出离骨折端较远的锁钉,使静力固定变为动力固定,骨折端加压,促进骨折愈合。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8-24个月,按Johner-Wruh评分标准[2]评定疗效,优26例,良2例。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周(10-26周)。无内固定物松动、退出及断裂情况,无畸形愈合,无术后感染、皮肤坏死及脂肪栓塞综合征等并发症。
3 讨论
3.1 胫骨的生理解剖特点 胫骨前内侧面绝大部分位于皮下,无肌肉组织覆盖,故血供较其它长管状骨差,称为“穷骨头”,受伤后易发生开放性骨折,常并发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感染。胫骨位置表浅,皮外就能触及骨折端,,大部分骨折均可成功闭合复位,减少软组织剥离,术中出血少,促进骨折愈合。膝、踝关节均为铰链式关节,术中骨折复位时需注意矫正旋转、短缩及成角畸形,否则会改变相邻关节的正常载荷,可加速膝、踝关节创伤后关节炎的发生[3]。
3.2 内固定机制 本术式通过髓内钉的主钉与远近两端的锁钉形成中轴线固定,可有效地控制骨折端旋转,并能保持肢体长度,允许临近关节早期活动。骨折端均匀承受轴向压力,,应力分散,属三维固定,同时髓内钉固定可保留骨折周围的软组织覆盖,对骨折端血运及生物力学干扰较小。髓内钉与锁钉、髓内钉与骨内膜之间的微动可刺激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拔除远离骨折端一侧的锁钉,则静力固定变为动力弹性固定,增加骨折端应力刺激,减少应力遮挡,促进后期骨痂塑形。而髓外固定中,骨折周围软组织剥离范围较广,因胫骨为“穷骨头”的生理解剖特点,易出现伤口软组织坏死、感染,甚至发生胫骨、内固定物外露及骨不连,需再次手术处理。髓外固定为偏心固定,不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产生应力集中和偏心性应力分布现象,易导致骨质疏松及再骨折发生。如有C臂X线透视,术中则尽量采用闭合复位穿钉,以减少软组织及骨外膜损伤,促进骨折愈合。
3.3 手术适应症 本手术方式,适合于骨骺已完全闭合的成年人,无明显解剖畸形,进钉点皮肤正常,距关节面5cm以上的各型胫骨干骨折,如长螺旋型、粉碎型及多段骨折等,特别适用于多段骨折。
3.4 有关扩髓的问题 对是否扩髓目前尚有争议[4],本人认为扩髓后髓内钉与髓腔匹配程度增加,能打入更粗的髓内钉,增加抗旋转力和强度,使得骨折端的稳定性增加。同时扩髓过程中产生的骨屑散布于骨折处,相当于自体植骨,有利于骨折愈合。如不扩髓,所选用髓内钉直径较小,断钉率相对较高,髓腔不规则,髓内钉与骨髓腔接触面积小,插入髓内钉时可出现髓腔狭窄处卡住,进退两难。基于以上观点,本人主张扩髓,但对开放性骨折或有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倾向者尽量不扩髓,以免加重加重损伤,可能使污染或感染扩散。
目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坚强牢靠,骨折愈合率高,能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大多数胫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Gustilo RB,Merkow RL,Templeman D.Current concepts review:the management of open fractures[J].J Bone Joint Surg Am,1990;72(2):299-300
[2] Johner R,Wruh SO.Classification tibial shaft fractures and correlation with results after rigid fixation[J].Clin Orthop,1983;(178):7-25
[3][4]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2011,第3卷:2446-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