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必须将人才置于首要位置,解决人才问题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问题。为深入了解乳山市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摸清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走访调研,调查情况如下:
一、现状问题
(一)增量缓慢,“招引难”。乡村人才流入缓慢,招才引才难度较大。乳山市近5年引进的大学生中走进乡村的仅占约2%。徐家镇的两家骨干企业华隆食品和中鲁果汁非常希望相关领域的实用人才加盟,但近年来招到的大学生寥寥无几。白沙滩镇近5年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当地农村创业就业的屈指可数。
(二)存量流失,“留人难”。当前,乡村人才的流动状态一直是从农村到乡镇到城市这种单向状态。比如,对乡村振兴发展至关重要、对其他人才服务保障也至关重要的医生教师队伍,普遍的现象是“好的教师、医生基本上都会考虑走,没有机会离开的,渐渐将积极性磨为惰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不稳定状态。
(三)“头雁”难觅,“接班难”。当前,農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平均年龄偏高,加之受年代、学历、经历等因素影响,思维、视野与时代发展的节奏,与乡村振兴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虽然近年来组织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等,但是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
二、主要原因
(一)产业层次不够高,难以“价值实现”。从调研来看,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低使得农业产业链较短,农村产业范围较窄,产业附加值不高,带来的一个结果是,对人才来说既“提供不了高额的薪水”,又“没办法施展拳脚”,很难有吸引力。
(二)公共服务不完善,难以“安心扎根”。从走访情况来看,各类人才最关注的是能够方便、有效地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如果要进一步在当地安家立业,更多地是考虑子女的就学、就医等问题,这目前恰恰是乡村的一大短板。
(三)环境配套跟不上,难以“高效社交”。从交通看,乡村往往与城市相距较远,有时一来一回路上就要半天时间,造成进城难。从休闲购物娱乐看,绝大多数农村相关场所几乎没有,即便是集镇,休闲购物娱乐的场所也严重缺乏,久而久之,出现的结果就是人才逃离乡村。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人才下乡”提供更有质量的创业就业空间。产业是基础,只有先把乡村产业发展起来,才能让“下乡”有吸引力。一是规模化园区化发展。要以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家庭农场等为载体,进一步加大农村土地整合流转力度,改变原有土地的低效无效供给,实现效率变革,以满足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需求,为人才进入乡村、“施展拳脚”腾好空间。二是一体化融合化发展。一方面,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工业化、数字化、城镇化,有效串联城镇村,尽量让各类人才感到创业就业“入乡不离城”;另一方面,要合理布局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从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规范用地管理出发,进一步完善规范农业设施用地政策,积极推动农旅、农文、农体、农会、农展相结合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幅提高农业产业的人才吸纳能力。
(二)加快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为“人才下乡”提供更高品质的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关键,因此,要聚焦当前乡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问题,把基本公共服务提上去,让各类人才放心下乡。一是着力打造乡村美好教育。优化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把乡村任教经历作为职称评审的必需条件等措施增强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分地域、分学科实施“名校名师进乡村”行动,有效提升村镇教育质量和水平。二是着力深化健康乡村建设。推进“万名医师下基层”等活动,持续解决基层医疗人员总量不足、人才流失问题。积极构建“小病”不出乡镇的医疗卫生服务圈。加快推动“智慧医疗”向农村延伸,建立全市统一的互联网诊疗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三是着力优化住房保障体系。在商品房、农居房保障的基础上,扩大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在区位条件好、人口集中度高、市场需求旺盛的区域建设“乡村人才公寓”,并在全镇或周边范围内统一供应、统筹使用,帮助破解乡村人才“住房不方便”问题。
(三)加快推动乡村“头雁”建设,为“人才下乡”提供更为坚实的基层组织保障。党的领导是统领,因此,要着力破解村级基层组织“缺乏新鲜血液”的问题,深入开展“头雁培育工程”,促进乡村基层组织有机更新,发挥村支部书记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头雁”作用,推动人才和组织同步振兴。一是加大储备力度。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优先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挑选有能力、有意愿,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才,纳入组织培养,充实壮大村党组织带头人的后备力量。二是加大培养力度。探索推行村级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一肩挑”,进一步压实“头雁”担子。加大农村党员培养力度,选优训强基层带头人,通过村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村书记工作交流会等载体,大力提升基层党员的能力素质。
(作者单位:山东省乳山市委党校)
一、现状问题
(一)增量缓慢,“招引难”。乡村人才流入缓慢,招才引才难度较大。乳山市近5年引进的大学生中走进乡村的仅占约2%。徐家镇的两家骨干企业华隆食品和中鲁果汁非常希望相关领域的实用人才加盟,但近年来招到的大学生寥寥无几。白沙滩镇近5年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当地农村创业就业的屈指可数。
(二)存量流失,“留人难”。当前,乡村人才的流动状态一直是从农村到乡镇到城市这种单向状态。比如,对乡村振兴发展至关重要、对其他人才服务保障也至关重要的医生教师队伍,普遍的现象是“好的教师、医生基本上都会考虑走,没有机会离开的,渐渐将积极性磨为惰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不稳定状态。
(三)“头雁”难觅,“接班难”。当前,農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平均年龄偏高,加之受年代、学历、经历等因素影响,思维、视野与时代发展的节奏,与乡村振兴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虽然近年来组织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等,但是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
二、主要原因
(一)产业层次不够高,难以“价值实现”。从调研来看,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低使得农业产业链较短,农村产业范围较窄,产业附加值不高,带来的一个结果是,对人才来说既“提供不了高额的薪水”,又“没办法施展拳脚”,很难有吸引力。
(二)公共服务不完善,难以“安心扎根”。从走访情况来看,各类人才最关注的是能够方便、有效地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如果要进一步在当地安家立业,更多地是考虑子女的就学、就医等问题,这目前恰恰是乡村的一大短板。
(三)环境配套跟不上,难以“高效社交”。从交通看,乡村往往与城市相距较远,有时一来一回路上就要半天时间,造成进城难。从休闲购物娱乐看,绝大多数农村相关场所几乎没有,即便是集镇,休闲购物娱乐的场所也严重缺乏,久而久之,出现的结果就是人才逃离乡村。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人才下乡”提供更有质量的创业就业空间。产业是基础,只有先把乡村产业发展起来,才能让“下乡”有吸引力。一是规模化园区化发展。要以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家庭农场等为载体,进一步加大农村土地整合流转力度,改变原有土地的低效无效供给,实现效率变革,以满足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需求,为人才进入乡村、“施展拳脚”腾好空间。二是一体化融合化发展。一方面,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工业化、数字化、城镇化,有效串联城镇村,尽量让各类人才感到创业就业“入乡不离城”;另一方面,要合理布局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从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规范用地管理出发,进一步完善规范农业设施用地政策,积极推动农旅、农文、农体、农会、农展相结合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幅提高农业产业的人才吸纳能力。
(二)加快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为“人才下乡”提供更高品质的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关键,因此,要聚焦当前乡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问题,把基本公共服务提上去,让各类人才放心下乡。一是着力打造乡村美好教育。优化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把乡村任教经历作为职称评审的必需条件等措施增强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分地域、分学科实施“名校名师进乡村”行动,有效提升村镇教育质量和水平。二是着力深化健康乡村建设。推进“万名医师下基层”等活动,持续解决基层医疗人员总量不足、人才流失问题。积极构建“小病”不出乡镇的医疗卫生服务圈。加快推动“智慧医疗”向农村延伸,建立全市统一的互联网诊疗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三是着力优化住房保障体系。在商品房、农居房保障的基础上,扩大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在区位条件好、人口集中度高、市场需求旺盛的区域建设“乡村人才公寓”,并在全镇或周边范围内统一供应、统筹使用,帮助破解乡村人才“住房不方便”问题。
(三)加快推动乡村“头雁”建设,为“人才下乡”提供更为坚实的基层组织保障。党的领导是统领,因此,要着力破解村级基层组织“缺乏新鲜血液”的问题,深入开展“头雁培育工程”,促进乡村基层组织有机更新,发挥村支部书记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头雁”作用,推动人才和组织同步振兴。一是加大储备力度。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优先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挑选有能力、有意愿,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才,纳入组织培养,充实壮大村党组织带头人的后备力量。二是加大培养力度。探索推行村级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一肩挑”,进一步压实“头雁”担子。加大农村党员培养力度,选优训强基层带头人,通过村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村书记工作交流会等载体,大力提升基层党员的能力素质。
(作者单位:山东省乳山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