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铸就数学课堂精彩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也是课堂教学语言的智慧所在,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帮助课堂建构完整的思维关系,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还能非常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思维增长. 让数学知识与规律在问题的引领下进阶达成,让数学方法和思想在问题的递进下慢慢渗透和领悟,是真正对接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构建、促进素养提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提问;课堂;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是一项逻辑性严谨的学科.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不仅是教师课堂语言的智慧所在,也是教育艺术的完美体现. 问题从设计到呈现,经历了问题目标的锁定,问题呈现的表述,问题价值的达成等多个环节. 基于学生思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探索. 基于学生生成的问题可以将学生的困惑层层解开,在问题的驱动下,让学生学会思考. 在问题逐一解决的过程中,其艺术价值不仅是问题的解决,更是思想与方法的建构,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担当、健康成长.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成了课堂中的重中之重,这种设计将成为问题价值达成的前锋部队,是决定课堂价值达成、核心素养对接的关键. 结合多年的经验和实践研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课堂提问设计,先分享经验如下,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充满趣味的问,激发学生的学
  习意识
  无论学什么,怎么学,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 在核心素养的建构达成之下,我们同样需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研究表明,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自主地对这个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 可以说,兴趣就是学生背后的力量,推动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进步.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而言,也是如此. 如果在提问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就会变得事半功倍. 提问,要充满趣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问出兴趣、问出高效.
  教师在开展“因式分解”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上列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3队青年志愿者向沙漠宣战,组织了一次植树造林活动. 每队都种树37行,其中一队种树102列,二队种树93列,三队种树105列,完成这次植树活动共需多少棵树苗?教师在板书上列基本算式:37×102 37×93 37×105,并向同学们提问:有没有什么简便算法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算出答案?在学生没有头绪的时候,教师说:同学们,老师能够在5秒之内算出答案,你们相信吗?此话一出,学生们都觉得很震惊,这个算式中的数字并不小,老师如何在5秒内算出答案?于是,学生的好奇心就被调动了起来,教师顺势向学生讲解:在解题过程中,把37换成m,102换成a,93换成b,105换成c,于是m·a m·b m·c= m (a b c),这个算式可以写成37×(102 93 105).
  课堂上通过提问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地开展教学,这也是提问艺术中实用性的一种方式.
  创设情境的问,引领学生学以
  致用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感氛围.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话强调了启发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课堂提问环节,如果能够与教学情境相结合,那么其实效性会提高很多. 生活式问题情境、质疑式问题情境、开放式问题情境等,都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问题情境模式,这些提问不仅能启发学生对情境进行分析与思考,还能开启社会实践与数学学习的巧遇,将数学与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相融合,真正引领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在课堂伊始就向同学们进行讲解和提问:三角尺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学习工具,我们会频繁地使用三角尺画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仔细研究过三角尺呢?三角尺不仅是一种教学工具,它的形状更是三角形中独特的一种,即直角三角形. 大家对直角三角形有什么了解呢?通过对学习生活的实物——三角尺进行讨论,可以引申到教材内容中的三角形知识,这就是问题情境的创设. 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尺画出一个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的三角形,并测量它的斜边长度;再画一个直角边分别为5厘米和12厘米的三角形,测量其斜边的长度. 随后,让学生对这两组数据进行研究,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当教学情境创设好之后,学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探究,解决问题. 久而久之,就转换为社会实践中真实问题的探索与解决.
  开门见山的问,启迪学生思维
  方向
  所谓“开门见山的问”,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是最简单的方式,它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并以最快的速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适用于课前对所学知识的回顾. 快问快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巩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方向,引领学生思维生长.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因此,使用这种提问方式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智力,且通过问题层次性地推进而达成“学会学习”这一素养的渐进性达成.
  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所学的与平行四边形相关的知识进行回顾,此时就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提问方式. ①什么叫矩形?②矩形有哪些性质?③矩形的判定方法有几种?这些知识都是上节课学过的,学生对其印象较为深刻,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回答出. 在数学中,将矩形定义为四个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即是说所有内角均为直角. 矩形的性质,從角看,矩形的四个内角都是直角;从对角线看,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矩形的判定方法: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经过几个简单的提问,学生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将掌握得更加牢固.   这就是开门见山提问的作用和效果. 在回顾所学知识时,利用开门见山的提问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达到快速回忆知识的效果.
  穷追不舍的问,启发学生渐进
  突破
  问题的解决本身就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在学生直面这种深度和广度时,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分解,将难度降低,将思维断点和盲点显性化,逐一突破,从而达成方法的渗透. 其实穷追不舍的问,是一种引导作用极强的提问方式. 简单来说,穷追不舍的问可以理解为递进式提问,即通过几个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突破、克服困难,延伸学生的数学思维,指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逐个击破,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这样的提问方式下,学生经过不断思考、思维碰撞,能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理解. 通过一个个小问题的突破,最终解决整体的大问题,通过问题达成渐进式突破.
  如学习“数据的波动程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这样一个案例:某农科院为了选出适合某地种植的甜玉米种子,对甲、乙两个品种的甜玉米各用10块试验田进行试验,得到这两个品种甜玉米每公顷产量的两组数据(如图1). 根据这个问题,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农科院应该选择哪种种子?此时学生想到计算两种种子数据的平均数进行比较. 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种子的选择需要关注其产量. 随后教师又追问:怎样估计这两种种子的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如果相同,能说明这两种种子一样好吗?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思考在平均产量相差不大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玉米种子. 此时,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会想到考虑产量的稳定性,即通过比较方差的大小来进行合理选择.
  教师在课堂上将一个复杂的大问题进行化解,然后对学生进行追问,引导学生解决一个又一个小问题,于是,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层次分明的问,引导学生归纳
  整理
  层次分明的问,与前面所提到的穷追不舍的问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层次分明的问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系统地掌握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歸纳所学知识,能够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 提问时,教师要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针对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行问题设计,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数学水平.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教学的重点,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分别求出方程x2 3x 2=0,x2 8x 9=0的两个根与两根之和、两根之积,观察方程的根与系数有什么关系. (2)分别求出方程2x2-5x-3=0,3x2 20x-7=0的两个根与两根之和、两根之积,观察方程的根与系数有什么关系. (3)你能猜想出方程ax2 bx c=0(a≠0)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是多少吗?观察方程的根与系数有什么关系. (4)这个规律对于任意的一元二次方程都成立吗?如方程x2 x 1=0,它的根也符合这个规律吗?(5)请你用数学语言表达上述规律. 这5个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学生对“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重点理解.
  在提问的过程中,注重设计层次,能够使学生更加严谨地进行知识探究,从而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课堂提问有诸多的方式,提问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数学知识. 提问是一种策略,有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提问更是一门艺术,它的存在启发了学生思维、引领着学生成长,真正通过以问启智、以智启思、以思明智,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问题的优化下落地生根、生根发芽.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初中几何证明教学中引入交互白板,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几何证明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生生课堂交互,引发积极思维. 文章以“全等三角形的拓展练习”教学为例,探究了基于交互白板的初中几何证明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 初中几何证明;交互白板;教学设计;全等三角形  交互白板(Interactive Whiteboard)又被称之为交互式电子白板,其主要由感应笔、电子感应交互白板、计算机和投
[摘 要] 生本课堂,就要真正激活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性和思维性,而主动性和思维性的达成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课堂将变教为学,变传授变探索.  [关键词] 主动学习;思维;课堂教学;变教为学  在提倡变教为学的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教师教学的关注点,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转变成新型课堂中学生的“学”,打造高效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夙愿. 课改在我国已实施多年,在全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短轴长为,离心率e=的椭圆两焦点为F1,F2,过F1作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则△ABF2的周长为( )  A. 3 B. 6 C. 12 D. 24  2. 对于常数m,n,“mn>0”是“方程mx2 ny2=1的曲线是椭圆”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摘 要] “不等式的性质”是学生学习有理数大小比较、等式、数轴等基础上的知识深化,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把握大纲要求,结合教学重点设计主线,采用合理的方式完成新知教授. 文章将深入分析“不等式的性质”内容,开展教学环节的设计探讨与反思.  [关键词] 不等式;性质;类比;应用  “不等式的性质”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的重要教学内容,其中的性质定理是基本数量关系学习的基础,也为后续的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
[摘 要] 解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解题错误十分常见,如何利用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更好的教学是一线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初中数学“分式”习题教学为例,主要从“纠错”“思错”两大方面进行探讨,阐述“错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源,“错误”可以“化作春泥更护花”,进而体现“错误”其实也可以很“精彩”.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资源;错误;精彩  习题教学是数学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摘 要] “学材再建构”是指师生根据学习任务,为了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对各种主客观性学材进行主动加工、重构的过程,包括教师独立建构、学生独立建构和师生共同建构三种.  [关键词] 独立建构;自主建构;共同建构;自主生成  “学材再建构”是指师生根据学习任务,为了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对各种主客观性学材进行主动加工、重构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教师独立地对学材进行建构;二是学生在教
[摘 要] 分析表明,学生运算能力的下降正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许多能在中考压轴题获得满分的考生,常常在基础的计算题上出现失分. 本文通过分析一道习题的典型错误,反思运算教学策略,探寻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运算教学;运算能力;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
[摘 要] 数学课本是知识的载体,呈现的不仅是单纯知识点和习题,还包含数学思维,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教学中一种方向的指引. 教师精读课本,能更好地在数学思想下引领教学,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 文章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因式分解”第一课时为例阐述如何精读课本内涵,开展学法指导.  [关键词] 精读课本;因式分解;学法指导  近年来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地优化整合、开发后,逐渐形成各具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优秀品质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数学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知难而进、勇于探究的精神,优化教学指导,教会学生思维方法,让学生形成“能学,会学,愿学”的优秀学习品质,从而推进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品质;以学为乐  优秀学习品质指的是学生在数学学科上表现出来的“愿学、能学、会学,以学为乐,学有所获”,体现在学习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师在章节起始概念课的教学中,应因势利导地设计概念引入、概念内化、概念应用三个环节,在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调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关键词] 主动;概念引入;概念内化;概念应用  章节起始概念课能够在新知识学习初期帮助学生梳理章节脉络,进而对全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概念的获得主要有概念同化与概念形成两种形式. 在实际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