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生长点”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教师应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通过巧设疑问、激发兴趣、酝酿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学生的情感点化出来,利用好一节课的前几分钟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把握好“导课”的艺术,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新知识之中。
  【关键词】课堂教学;能动性;创造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重要。把握好“导课”的艺术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能萌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新知识之中。
  1导课艺术之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富于想象、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教学中,从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疑,巧妙地設置悬念,把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演化成一个悬而未解的“谜团”,“抛”给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定能激活他们的进一步探索欲望。
  案例1:《圆的认识》导入片段案例2:《圆的认识》导入片段师:一至五年级我们
  研究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1: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生2:还有圆形。
  师:圆我们有学习过吗?
  生齐答:没有。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说说它们都是有什么围成的平面图形。
  生:都是有线段围成的。课件出示硬币、钟面、圆桌等实物。
  师:屏幕中物体的表面是什么图形。
  生:圆。
  师:刚才我们知道一至五年级研究过的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围成。圆是不是也是由线段围成呢?
  生:不是,是由曲线围成的。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圆。
  师:向你们提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的,车轮是什么形?全班同学都笑着回答:圆形。
  (有个别同学还在小声的咕嘟着,还用问,这谁都知道。)
  师: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如果是别的形状行不行?
  教室顿时静思了一会就纷纷说出理由:别的形状不行,因为无法滚动。只有圆形是无棱无角的好滚动。
  师问:这么说,你们都认为无棱无角是圆形车轮滚动起来平稳的原因了?
  生(异口同声):对。
  教师随即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
  再反问:"椭圆也没棱没角的,可以做车轮吗?"
  生:不行,这也会忽高忽低不平稳的。教师环视了一下大家,问道:显然,没棱没角不是圆形车轮行走平稳的原因。
  那么圆形车轮行走平稳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这时候学生沉默了。教师静静的等待了片刻,
  接着说道:"车轮是圆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为什么是圆的?却是大家不知道的,看来这个问题还真值得我们研究呢!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上完这节课,相信你们就可以解释刚才的问题了。
  "说完教师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透析与感悟:巧设疑问,激活思维的火花
  案例1采取了常规的教学方法,看起来能很快区别清圆跟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点,但由于缺乏学习主体的情感参与,学生获得的只是在教师的牵引下步步前进,其认知结构也只是随知识的叠加而扩充了的储备,其他的可持续发展因素却很少得到发展。案例2以一个学生司空见惯的问题“车轮是圆的”为开始,然后把“可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巧设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处于求解心切、欲罢不能的境界中,这样的导入就让这节课的学习自然的成为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建立在学生内在需求基础上的数学活动,才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3导课艺术之二: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于兴趣的激发。通过激趣可以让学生启动思维的闸门,处于最佳学习状态。然而兴趣不应该只是课堂情绪的添加剂,只为学生浅层的快乐而存在。数学知识本身就蕴藏着一定的吸引力,教材本身就存在着趣味因素,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寻找教学素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致的兴趣点,寻找和学生心智水平相吻合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方式,用数学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有趣味地导入课堂,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触发学习的激情和热情,从而展开高效的学习。
  案例1《两位数的除法估算》导入片段案例2《平移与旋转》导入片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神州7号吗?
  生:知道。
  师:神州7号圆了我国多年的飞天之梦,你们想再看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吗?
  生热情高涨的大声回答:想。教师播放网上下载的经过精心剪辑的《神州七号发射、太空漫步》视频,说:我们一起倒数好不好?
  生:好。伴随着大屏幕里的准备发射场面,师生一齐高呼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让旁人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4分钟多钟的视频经过精心剪辑有发射过程、有飞行过程,有宇航员迈步在太空的过程。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只见学生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认真的观赏着。
  录像放完了,画面定格在翟志刚出舱在太空迈步的一幕。学生久久还沉浸在刚才的发射过程中。
  师:你知道他是谁吗?
  生:翟志刚。
  师:你知道他身上的宇航服叫什么名称吗?生摇头。   师把屏幕上的画面换成了一套宇航服,接着用约1分钟的时间向学生介绍宇航服。然后再出示信息:宇航服的重量大约有120千克。接着师又出示本班一位同学的相片问:这是谁?
  生笑道齐说:某某同学。
  师:你知道他有多重吗?
  生:不知道。
  师:请某某同学你来说一说,你有多重?某某同学站起来报出了体重,教师点击鼠标,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两组信息,一是宇航服约重120千克,二是某某同学约重35千克。
  师:要求宇航服重量约是某某同学重量的几倍你会列式吗?
  生:会,120÷35
  师在黑板上板书算式:120÷35
  师:怎样估算它的结果呢?今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估算。(板书课题——两位数的除法估算)这时听课的老师才知道,原来这节课是学习除法估算。
  师:上课前, 我们先做个小小的调查。玩过电脑游戏的同学请举手。
  (生一下子全举手)
  师:玩过电脑游戏"俄罗斯方块"的同学请举手。(生又一下子全舉手)
  师:谁能说说"俄罗斯方块"是怎么玩的?生回答了玩法。
  师:谁有胆量上来试一试?
  ( 师打开电脑游戏"俄罗斯方块")
  ( 生纷纷举手)
  师:我们请这位同学玩玩看。
  大家就在下面一起给他出谋划策,好不好?( 师请一位学生上台,简单向他介绍4个控制键后走下讲台。学生玩起了"俄罗斯方块"游戏)
  师:我们一块来快帮他想想,
  放在哪儿合适好吗?( 老师的话音刚落,有的学生就大呼"那边,那边"其手往左或往右挥舞;另一些学生则大呼"转""变形""往下",
  教室一时喧嚣不止。
  玩着游戏的学生则极熟练地利用方向键控制方块不断向左、向右或向下平移,或旋转后再平移到合适的位置)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游戏还真是很熟悉。那同学们想过没有,游戏中方块向下、向左、向右的运动方式叫什么呢?
  生:移动生:滑动生:平移师:对了。
  我们以前学过有关平移的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
  学习有关平移的知识。
  4透析与感悟:激发兴趣,点燃求知的欲望
  在案例1和案例2中,教师所设计的导入方式都能深深的吸引住每一位上课的学生,然而案例1只是为吸引学生而设计,除法的估算跟整个神州7号发射的过程没什么关联,整个导入过程很牵强更是没有什么思维含量。案例2则天衣无缝的把“平移”的知识融入游戏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学习状态,从游戏中发现了数学并点燃起求知的欲望。数学的激趣导入中所创设的情境,所采用的方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数学思维的发展。所采用的方式是要为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5导课艺术之三:情
  情意教育派代表温斯坦指出:“一个教师如果认识到学习者的情感和企求,他能够影响学习者行为的机会就会增多。”在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快乐的课堂环境,用激励的话语、动听的言辞、真挚的情怀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数学课堂之中,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心情去学习,享受学习数学的融融乐趣。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学得快乐、学得投入、学得自信、学得轻松。
  案例1:五年级学生案例2:三年级学生离上课还有5分钟,教师手捧
  作业本,急匆匆的走进教室。一进教室就让班里的同学赶紧把作业本发下去。作业本发下去后,接下来上课铃也响了,教师拿出作业批改记录本开始这一节课。
  师:某某同学错了那几道,某某同学缺做了几道,某某同学不该这样错……一顿点名批评后,教师再用了好几分钟去评讲作业中出现较为严重的错题。评讲完了教师让学生把作业本放到抽屉里,让学生坐端正,自己也调整了一下情绪就开始讲授新课《体积的意义》。屏幕先出示了一个很生动的动画:《乌鸦喝水》,原来教师用《乌鸦喝水》故事来引入课题。故事讲完了师问:"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教师把问题抛出去了,本想着用这一"石"去激起"千层浪"的,可这时候学生却是心不在焉的,那生动的演示,那动听的故事,仿佛也只有老师在唱独角戏。接近上课了,天暗了下来,突然下起了大雨,还打起了雷。
  上课铃打响了,课室里还是闹哄哄的,
  同学们的注意力还在这一场突与其来的暴风雨中。师环视了一下教室,温和的说:同学们,刚才打雷了,你们怕不怕?生:不怕。师:你们真勇敢,老师刚才就被雷声吓了一大跳,现在心
  还怦怦的跳过不停。(教师用手捂住胸口作一个夸张的表情)学生纷纷笑了起来。师:不过现在就是打雷,老师也不怕了,我们班的同学都这么勇敢了,老师也要向你们学习呢。(学生脸上露出了自豪的表情。)师:下面我们就开始讲课了,老师呀,希望同学们能做得更好。同学能不能做到不被外面的雷声、雨声影响,专心听课的呢?生齐说:能。这时老师就用动听的温和的语言开始了这节课: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数学王国里突然传来了阵阵争吵的声音……(外面依然有雨声,有雷声,可学生的注意力已转向课堂学习去了)
  6透析与感悟:点化情感,点亮学海的航灯
  案例1中的教师以批评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使学生有了一种惧怕心理,这是一种教学氛围的自我破坏的不良行为。案例2中的教师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的用几句话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学习上。学生的学习是情感与知识对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若没有了情感,就如同大海没有了波澜,学得枯燥、无味。也就没了学习的欲望、激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信任、鼓励,创设和气融融的情感气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作为教师就是要努力的创造好情境,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起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提问一直存在这这样的问题:教师更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不断地抛出一个个问题,再让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当教师手中的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也就“顺利”完成了,提问好象永远是教师的专利。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优化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的问题意识,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
期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①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②学生主体性原则;③参与性原则;④民主性原则;⑤差异性原则;⑥多样性原则;⑦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  因此,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
期刊
【摘要】自古以来,都有“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感恩名言。启示感恩不但是美德,也是一个人所以为的基本条件,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年轻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应当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以及在此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①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内容,感恩教育要荣誉到日常教学中;②感恩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③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作用;④要创设并利用好各种
期刊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在当今显得日益重要和普遍,这就给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颇具挑战性的任务,英语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用于交流。在教育教学中,就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兴趣盎然,生动活泼的气氛,调动其学习兴趣,激发积极主动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情带学,以境激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中职阶段是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其思想政治教材中有非常丰富的法律内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要坚持知、情、行统一的原则,还要针对学生的情况,灵活选择阅读讲授法、案例教育法、挖潜归纳法、活动深化法等教学方法,突出法律知识的地位。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法律意识培养;知情行统一;教学方法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我们的小学、中学都要进行
期刊
【摘要】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剖析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及影响其教学的因素,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自身特征,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对体育教学的作用及其关键要素。研究发现,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得以往无法实现的教学手段更为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有利于构建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
期刊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
期刊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它无论对于教研人员还是一线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生事物。至今这门课应该怎么上,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许多一线教师还很困惑,要教好这门课的确不容易。下面笔者就近期在听课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问题,谈几点本人的思考。  1正确认识和使用教材  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正确认识和使用教材,是教学效果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也带
期刊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中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中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
期刊
我们赞赏许多美德:勇毅、勤奋、坦诚、谦逊。闪烁这种种美德光辉的行为都不止一次让我们的青春热血沸腾。但若静心思忖,“最赞赏同学什么品质”?我们的确会工工整整地写上“乐于助人”四个大字。  是啊,当我们还在妈妈怀抱的时候,就谙熟了司马光砸开水缸救助同伴的故事。我们羡慕那位古代少年的机智,更赞美他助人的美德。这之后,从金庸笔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胡斐大侠,到《悲惨世界》里悲天悯人的米里哀主教,都熏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