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中的真实拉贝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lan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题材一直都是票房毒药,只要想到与历史、战争有关的电影,难免就会认为乏味,好像是条件反射。但是近日上映和引起了巨大轰动的两部电影,都涉及到一个德国人——约翰·拉贝,这个德国人在南京大屠杀时拯救25万中国人的事迹再次震撼了国人。在商业大片泛滥的时代,战争、历史题材电影的出现振奋人心,张艺谋也将拍摄《金陵十三钗》。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抹不去的伤痛,在生灵涂炭的年代拯救国人的国际友人成为中国电影新热点。
  
  还原拉贝
  
  
  在《南京!南京!》中的拉贝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但实际上,他在56岁时回国,怎么会是老态龙钟的形象?拉贝在南京为中国人所做的一切被一笔带过,电影站在日本军人的角度思考这次战争,对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英雄轻描淡写,在整部电影中浓墨重彩的是拉贝身边的工作人员如何努力,拉贝只是徒有其名,无疑对拉贝的功劳是一种埋没。
  在《拉贝日记》中约翰·拉贝是一个热爱中国的德国人,但是实际上他在中国20多年都不会讲中文,他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对中国人的拯救不是出于民族的利益,而是在战争面前人性的表现。
  《南京!南京!》掩盖了拉贝的功劳,《拉贝日记》又把人物的光辉扩大化,并且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细节化处理,那么真实的拉贝是怎么样的呢?
  
  纳粹的身份
  
  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的约翰·拉贝,在20年代就已经加入了纳粹党的前身德国社会工人党,在纳粹分子中属于元老级的人物,一度很受尊敬。他于1908年就来到了中国,1919年甚至还数次遭到了中国政府的驱逐,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也对德宣战,而他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商务代表的身份则异常尴尬,才被迫回国休整。被遣返回国的第二年,拉贝回到中国,打着某中国外资公司高级顾问的名义做着掩护,直至西门子洋行中国总部在上海获准正式开张。这段时间他受到重点监视,怀疑他多次来访中国有着其他的隐藏目的,到国民政府在南京扎根并认可了西门子公司在华的权益之后,他才告别了“黑名单”,不再是“行迹特殊的人”。
  拉贝与大多从事情报工作的机构以及要员们都有着极为特别的关系,除了军界人员之外,还经常接洽德国驻南京的军事顾问团要员,以及以纳粹党徒身份潜入日本军界的远东第一间谍佐尔格。日本人在历史书上给他扣了个纳粹间谍的帽子。
  也正是这些复杂的身份与经历,才使得拉贝的日记以及保护下来的大量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被莫名质疑,很多文字资料都没有得到更高的重视。原因在于,日本人在国际法庭辩称:“一个纳粹党徒的话,毫无说服力,不该被公信。”
  
  救世主再现
  
  1937年的冬天,国民政府败退并撤离,南京宣告沦陷。一时间,大量的日本军队蜂拥至南京城内,开始了疯狂的烧杀抢掠,顷刻间,南京城尸横遍野。
  拉贝是在南京沦陷前匆匆从秦皇岛结束休假赶回南京。很多人认为跑都来不及呢,回去趟这个浑水干什么。但拉贝认为,自己在中国生存了几十年,这个国家的命运与自己已经无法再分割,没理由在这种时候充当一个外籍身份的懦夫,所以,他坚持留下。在日本飞机整天疯狂轰炸南京城内每一处目标时,大量平民丧失了庇护。拉贝偶然间发现,西门子公司一直所悬挂着的纳粹党旗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他当即打开公司大门让街上的上千百姓涌入,在纳粹旗下保全了性命。
  在拉贝以德国纳粹党员以及多重政治身份的威慑下,他逼原本对安全区实行运输封锁的日军开闸放行,让粮食与药品能成功运抵,拯救数十万人的性命。而且,他自己带头捐出存款,与众人一起凑钱去向军队套购高价军粮,以保证更多的人不被饿死、冻死。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拉贝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糖尿病每天都发作,几乎打光了所有的胰岛素。他说,如果上帝非要结束他的生命的话,那务必先拯救下这难民营中仍在苦苦挣扎的20多万无辜百姓。
  拉贝在南京的家中,密密麻麻地收容了600多名中国难民,而他则自己掏钱养活了他们,让每人都能在这个死亡了的城市里尽情咀嚼着生命的味道。他的行为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他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洋菩萨”,他成了这个无比黑暗的城市里最后一盏仍旧燃亮着的明灯。
  在1937年底至1938年初那段血腥恐怖的日子里,拉贝为了救护中国难民而日夜奔忙,竭尽心力,两次累得昏倒。他的一些事迹并没有在日记中记载,如他带着助手冒着生命的危险跑遍南京街头,用照相机拍摄下大量日军屠杀的照片,也搜集到了大量的屠城血证,并在1937年12月26日时,将这些重要的资料交到了德国驻日大使馆情报分析员佐尔格的手上,希望能够通过他的关系将这些文件交给德国政府高层以及日本朝野,以求得重视,对这种残酷的暴行予以制止。虽然,他的目的并没有达成,无论是德国政府还是日本政府都对此不屑一顾,但是身为苏联秘密特工的佐尔格还是将这些资料复制了几份,交给了德国战时最高统帅机构以及苏联政府。
  
  凄惨的晚年
  
  1938年2月份,拉贝的糖尿病已经开始恶化,而且,由于拉贝对日军的不断施压,以及他对日本暴行的不断指责与控诉,激怒了日本军界的要员们,强行要把他驱逐出南京。德国政府在接到日本方面的通报后,决定召回拉贝,进行质讯。拉贝最终将难民营托付给马洛、沃特琳等十几位外国人士,安排妥当后便回了国。
  在回国之后的不久,拉贝被党部的人调查,并封锁了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而拉贝没有接受警告,陆续在德国汉堡、墓尼黑、汉诺威等市多次发表演讲作了数场关于日本人残酷非人的战争行径的报告,在遭到军警驱逐后仍旧坚持抗争,因而被盖世太保逮捕,并被限制人身自由。在确认无太多罪名可立之后,他又在家中被软禁,被特工监视。后来,拉贝被捕的事件影响逐渐扩大化,纳粹分子将他列到了黑名单之上,随时可能被秘密处决,拉贝没有屈服,反而是一再抗争,不断地喊着要回中国,回南京。
  在纳粹政府被推翻之后,拉贝也没有因此而重获自由,居然又因自己的纳粹党元老的身份被逮捕,重新被投入监狱。借助来自中国方面的担保信件以及大量的证据,拉贝被暂时释放,但仍被列为重点观察对象。万万没有想到,在英国方面拘禁并审查他之后,苏联方面又再度把他丢进监狱,在最后一次离开监狱之前,拉贝的糖尿病已经严重到了极为危机的地步,随时会终结他的生命,也正是因此他才会被释放。但他入狱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南京还是掀起了一个不小的捐款热潮,人们倾囊相助凑齐了几千美元,才将他赎出监狱,恢复了半自由的身份。
  拉贝的晚年十分凄凉。在1950年,也就是抗战胜利的第五个年头他就逝世了。当时无人知晓,没有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他的墓碑上也仅书写下“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约翰·拉贝”。他所做的、所写的、所成就的,几乎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部分,但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个英雄。(摘自凤凰网)
其他文献
在中国这个向来缺少正确性教育的国家,避孕药的合理使用也同样疏于引导,使整个避孕药界“误入歧途”:该推广的被妖魔化,不该滥用的被捧上天。    Pill——避孕药!它是在1960年5月9日被美国政府批准使用的,距离今天,已经整整50年。这种小而神奇的药丸的出现,曾引起西方社会关于道德和性解放的激烈辩论,其安全隐患在诞生之初也一直为反对人士所诟病。但回顾过去这半个世纪,避孕药为女性带来的,早已超越了避
一位记者在调查北京开放外地生学籍时写了这样一段话:“歧视与偏见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权贵歧视平民,普通市民歧视外地人,有钱的外地人歧视那些引车贩浆人的后代,这样的教育会为我们的民族带来一个怎样的未来?”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因此成为了社会矛盾的又一个映射点,改革的呼声迫在眉睫。  在中山大学小礼堂内,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中山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主办、信孚教育集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近来“维基解密”一拨拨披露的美国“在台协会”(AIT)电文,似乎是这句话最好的批注。这些美国机密文件,让台湾朝野幕后的政治操作和个人盘算成了民众幕前的好戏。许多被“维基解密”点名的台湾政治人物随后纷纷出面“灭火”,或否认,或辩解,或避重就轻。但是岛内人的态度大多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但是,撇开调侃和看戏的心态,掀开这些政治幕布,台湾民众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政治
感恩月,父母罹患眼病的孩子们注意啦!北京心灵之窗“感恩月·送温暖”活动开启,机会不容错过!  感恩月·送温暖 为眼病父母“送光明”  彭程/文  感恩节来临,妈妈的青光眼却加重了  11月27日是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小张最近却有点发愁的事。随着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变大,妈妈的青光眼又严重了,计划了半年的全家出国游也被打破了。自从妈妈患上青光眼,症状时好时坏,妈妈很痛苦,自己却无力分担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推出的首部电影《伊马德·阿克勒》7月在加沙上映。这部纪念哈马斯军事派别“卡桑旅”高级领导人的影片,只有激烈的枪战镜头,没有任何浪漫情节。男女观众分开观看。  哈马斯高官法特希·哈马德说,这部影片旨在展示“伊斯兰高雅艺术和反抗精神”。哈马斯希望,《伊马德·阿克勒》能成为他们打造“加沙好莱坞”的起点。    影片中的英雄人物    哈马斯高级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等高官
台军不仅自己偷偷研究和演练攻击航母的最佳方法,还利用各种机会向美国海军官员求教对付航母的战术。    大陆航母尚在怀孕之中,就引得万人瞩目,其中对岸的台湾评估说,大陆航母最快2015年投入实战,为了对付这个未来的大块头,台湾已经开始了“追风”演练。      “航母杀手”  台湾《自由时报》日前披露了台海军研发的新型近岸巡逻舰原型图。据台海军官员透露,该舰采用最先进的双船体结构,具有匿踪与高耐波性
编者按    晚清以来,因为西方列强的强势侵扰,中西方文明发生了规模空前的碰撞,于是,“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处在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的局势下,西方人对中国关注的热度与强度前所未有,西方媒体和文献对中国的记录也因此空前丰富。西方人怎么看中国,西方人如何评说这一巨变时期中国发生的事情?他们的眼光与视野和我们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发现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这一切,相信是作为
不寻常的部落    为了打工,布姆巴离开了他的家。  那座屋子在非洲的博茨瓦纳弗朗西斯敦市以北的一座山谷里,这个村落房子都是用泥巴制成的。如果有外界陌生人来这里,就会给这个小小的部落造成一点骚动,这里的居民都会谨慎地与陌生人交谈。在没有外人进入之前,他们的日子安逸而平常,尽管他们的脚不是五个趾头,而只有两个脚趾,并且整个脚的开头看上去像鸵鸟的脚爪。  布姆巴是山谷中第一个出外谋生的多玛族人,每到温
四月,注定是“小甜甜”龚如心的凶月。17年前,丈夫王德辉被绑架生死未卜;5年前,因遗产官司,龚如心与公公撕破脸皮互揭丑闻;今年,美国《纽约时报》讣文版以“淘气的女人”作为标题,宣告了她的谢幕。  这一生,龚如心成就了香港两大奇案,但它们均构筑在她的痛苦之上。当离奇的绑架案令丈夫生死不明时,龚如心强忍泪水,反而光大了丈夫的事业;当金钱与亲情互相扭打的时候,龚如心惨胜完结,但一年后却抱病身亡,真是“官
大陆高校往往有学生会,社团是最底层的组织。但由于学生会的示范作用,社团的运作方式在自由度和创意上一般都做得比较乏力,社员也缺乏认同感。社团受学校扶持的力度也远小于学生会。从总体上看,大陆高校的很多社团都是“为活动而活动”。  台湾高校的社团则是另外一番景象,社团在学校里的影响力比学生会还大。社员可以加入一个以上的社团,但他们求精不求多,往往会有其中一个社团作为课外生活的重心。  社团,一所另类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