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想象 培养创新思维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tao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认知世界,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描述事物,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孩子们常常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一般未参加过美术训练的儿童,绘画作品往往标新立异,充满个性化的想象。反过来,美术训练如果不注意把握尺度,就容易使儿童的想象力日益枯竭,甚至使儿童对美术兴趣索然。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怎样才能张弛有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呢?
  重视指导,但不包办代替。美术活动是儿童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美术教育就是要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感悟美、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在观察思考中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增长其知识,开拓其视野。以我的孩子为例,放学回到家里她都会非常快乐地拿起画笔绘画,时不时地我会按常规对她的绘画进行干预。如,这间房子的瓦片要涂黑,这个人的鞋子怎么没画,应该给小人画上鼻子等等。她会这样回答我:“妈妈,我不想涂黑色的瓦片,我要涂五彩色,我可以让他不穿鞋子吗?我有自己的想法。”
  “有自己的想法”。一个五岁的孩子把我说得心灵一颤,我们的教育不正是要寻求一种创造力吗?不是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感悟的能力吗?再后来,孩子画画时,我就只给予一些引导。记得她第一次在一张八开纸上画画,她画的主体物很小,这在美术绘画里就是构图失衡,画出的画不成比例,我说:“孩子,这些人物画小了,看看妈妈是怎么画的。”说完我用同样大的纸张,按照正确的构图,同时把她在画画时出现的一些需要改的地方不动声色地画出来,使画面更漂亮。看了我的绘画过程,重新绘画,效果截然不同。可见,耳濡目染不失为引导孩子学习绘画的好方法。
  近几年来,许多家长送孩子去美术班学习,这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美术对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性。但如果教师执教无方,便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小学生的模仿力强,为了捕捉孩子与众不同的思维、独特的创造性,教师必须注意观察和思考,尊重孩子的创意和意趣,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和修正。在教学中,我注意尽可能不让学生的画面失去童趣,更不能因急功近利而使儿童的画沾染太多的成人色彩,折断孩子想象的翅膀。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我辅导的学生作品每年都会获得州级、省级、国家级的各种奖励。
  重技法训练,更重创意启发。技法固然重要,但对小学生来说,不能过分强调技法。教学中,我发现,多次上过美术班的学生,常常受到太多成人模式的束缚,缺乏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一旦面对写生,就束手无策。而那些不曾专门学过绘画的儿童则大有可塑性,他们虽无临摹之技,但一经启发指点,茅塞顿开,进步很快。有一次我带学生去摘西瓜,孩子们在西瓜地里触摸西瓜藤,观察西瓜叶子,高兴极了。回到学校,孩子们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可以画画吗?”孩子们把西瓜蒂画得有点像毛毛虫,我觉得奇怪,而孩子给我的回答却是:“瓜蒂上有绒毛。”我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就是让儿童在美术环境中游戏,在游戏中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绘画技法,会把儿童思维局限于框框套套,这既不利于儿童绘画技能的提高,也不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甚至会从根本上失去学校美术教育的核心——审美教育。
  引导孩子体验物象,积累绘画素材。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美术教学的关键,对儿童而言,没有生活感受是缺憾,有了生活感受无法表达更是遗憾。为了增强儿童的想象力,教师应重视儿童速写教学。一个常见的静物、一种简单的工具、一个新的环境,都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在速写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仔细观察,合理安排画面,尽量做到有主有次,层次清楚,克服千人一面的弊病。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注意积累绘画素材,以利于孩子展开想象,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画。
  对于不理解美术的人来说,画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画得“像不像”。美术教师当然不会这样判断孩子的画,但在美术教学中,成人却容易在不经意间用自己的标准和情趣束缚儿童的思维,总是要填补儿童画作中的缺憾,去除画作中的稚嫩。这样的做法在短期内可能使儿童的画“成熟”了、“圆满”了,遗憾的是,这样的美术教育只能使孩子成为“匠”,而不可能成为“师”。
  作者单位
  文山州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黄云刚◇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呢?这是语文教学在走过“分析——理解——运用”的弯路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是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本质回归,也是为学生寻求的一条语文学习的有效路径。过去,我们也让学生做许多作业,进行大量的习题操练。这种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写”的要求主要是:书写姿势、方法正确,斜体规范书写,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其中最基础的是字母的书写。《英语(PEP)》三年级下册开始,课文就有字母书写的要求,但在经历三年的教学之后,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书写英语字母很不规范,甚至出现部分六年级学生字母大小写仍然混淆不清的情况。本文结合教师自身的反思及学生实际,分析小学英语书写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的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社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30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设计理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的开始。从学习平面图形扩展到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学生在低年级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因此,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物体,为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做准备,接着通过例1的教学
期刊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由此可见,有效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为了促使学生的有效学习“发生”,教师的教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准学生认知的实际起点,并顺应学生的思路,有针对性地灵活施教,摒弃教师僵硬死板的灌输和学生机械被动的接受,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是一个学生认知活动“动态发生”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具有以下四个“发生性”
期刊
【主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以“我们怎样去爱别人”为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其中《掌声》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讲故事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正是在这次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感人的故事之中,表现了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文章闪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我是什么》是一篇科学短文,作者以拟人的手法,第一人称的叙述,生动地讲述了最常见的水的变化,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害。文章充满情趣,读来亲切自然。为此,教学应抓住“变”字,从激趣入手,加强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明学问,在读中悟道理,在读中增语感。  1.提示课题,激趣导入。课文标题是个设问句。“我是什么”,全篇读完,即知答案:“我”是水。教学伊始,提示学
期刊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  二、教学目标  1?郾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小数单位及进率。  2?郾学生通过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郾教学中渗透“实践第一”和“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小数的意义,认识其计数单位和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联系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下面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鸡兔同笼”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情境激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遵循学生学习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1?郾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中心、方向和角度。  2?郾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并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郾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和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图形变化的兴趣,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旋转的三要素:中心、方向和角度。  教学难点: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期刊
教材简析:《借生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小云一只布熊。因为小云的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文章语言动人,情感真挚,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练习朗读,讲行人文熏陶的好素材。  设计理念:  1.认识“放、布、熊”等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偏旁“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