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提高自身整合信息的能力,对教材知识进行挖掘分解、调整编排;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对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现有知识水平能力进行了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对社会热点进行综合筛选利用,才能找到教材、学生、社会的巧妙结合点,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关键词】整合运用信息 有效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32-01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计划性,也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还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那什么样的课才叫一节好课、一节有效的课呢?我认为,一节实现预设目标,符合学生学习情绪、行为发展规律,能促进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所学的东西并能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能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产生愿意学的愿望的课就是一节有效的课。为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整合信息的能力,对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分解,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对学生实际、社会热点进行综合了解,从而找到教材、学生、社会的巧妙结合点,设计一节有效的课。
一、充分挖掘教材,调整编排,整合教材信息
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的载体,是众多课程资源中最基础最核心的资源。整合各种信息首先要着眼于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明确教材的内涵与外延,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信息。新课程强调,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顺序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编写的,但具体到各个学校和课堂教学,有时不一定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选取的案例也是具有普遍性案例,有时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二、充分分析学生学情信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十几岁的初中生,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心理特点是依赖性和独立性共存。他们遇事开始独立思考,但这种“独立意识”却带有与生俱来的幼稚性和片面性,需要在保护他们自主性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例如:同样是在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新课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课前根据南宁某校曾经发生的一起学生被敲诈勒索的真实案例摄制的情景剧视频,把中学生中存在的不注重规范自身行为,花钱大手大脚,乱交朋友等等的现象集中展现出来,并设计三个问题(1)女生被敲诈勒索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前一个视频《网络背后的激情陷阱》和这个女生的遭遇,谈谈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被不法分子侵害?(3)生活中我们还要在哪些问题上提高警惕?然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抽取代表发言。在这个环节里,我要引导学生了解:只有规范自己言行,提高警惕,才能避免被不法分子侵害。这是本课的重点。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考虑到中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特点,容易产生好奇、好胜、片面、虚荣、攀比的心理和是非曲直的模糊心理,我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并设计有梯度的三个问题,层层推进,使学生在体验、交流、讨论中反思自己的不当心理和言行,提高警惕,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师长的引导教育。
又例如:在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第四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新课教学中,我展示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反映我国教育投资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知识相对滞后不能很好与国际接轨),并提出两个问题:
(1)这个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2)有人认为:“经济要上,教育要让,先把经济搞上去,再来发展经济”对此你怎么看?
材料二:大眼睛女孩苏明娟从小生活在贫困山区,因贫困而失学。后来通过希望工程接受教育,2005年从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毕业,成为银行白领,摆脱贫困落后的命运。提出问题:是什么改变了大眼睛女孩的命运?
我的设计意图是用材料一和相应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用材料二和相应的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
“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要利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要求之间的矛盾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正是了解到不少学生容易对经济建设和发展教育的地位认识混淆,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意味着应该优先发展经济。我还了解到有部分中学生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思考问题容易偏激、走极端,犯片面性的错误。所以,才采用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在讨论和反思中认识到我国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但只有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收集社会信息,丰富课堂教学
新课程强调的是要使教材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要搭建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的桥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中比较抽象或学生缺少生活经验的内容,教师可以搜集社会中可支持教材的信息,如:图片、影视资料等,补充丰富到教学中来,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在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第四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新课教学中,我运用《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在南宁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这一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国家举办活动的目的导入新课。心理学家说: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由于本课某些内容比较枯燥,更多是理论性的表述,使得某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我运用发生在南宁本地的事件,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激发他们崇尚科学,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感受的过程中开启学习的大门。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过程中只有坚持备教材、备学生、备社会时政,才能整合各种信息为课堂服务,才能更符合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实现课堂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吴松年.《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
[2]李国华.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方式与途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11-12).
[3]姚敬华.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纬度、原则[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10).
[4]徐红宇.谈谈如何丰富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1).
[5]张永红.浅谈思想品德课教材资源的挖掘.2010-5-17.
【关键词】整合运用信息 有效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32-01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计划性,也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还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那什么样的课才叫一节好课、一节有效的课呢?我认为,一节实现预设目标,符合学生学习情绪、行为发展规律,能促进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所学的东西并能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能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产生愿意学的愿望的课就是一节有效的课。为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整合信息的能力,对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分解,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对学生实际、社会热点进行综合了解,从而找到教材、学生、社会的巧妙结合点,设计一节有效的课。
一、充分挖掘教材,调整编排,整合教材信息
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的载体,是众多课程资源中最基础最核心的资源。整合各种信息首先要着眼于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明确教材的内涵与外延,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信息。新课程强调,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顺序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编写的,但具体到各个学校和课堂教学,有时不一定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选取的案例也是具有普遍性案例,有时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二、充分分析学生学情信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十几岁的初中生,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心理特点是依赖性和独立性共存。他们遇事开始独立思考,但这种“独立意识”却带有与生俱来的幼稚性和片面性,需要在保护他们自主性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例如:同样是在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新课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课前根据南宁某校曾经发生的一起学生被敲诈勒索的真实案例摄制的情景剧视频,把中学生中存在的不注重规范自身行为,花钱大手大脚,乱交朋友等等的现象集中展现出来,并设计三个问题(1)女生被敲诈勒索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前一个视频《网络背后的激情陷阱》和这个女生的遭遇,谈谈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被不法分子侵害?(3)生活中我们还要在哪些问题上提高警惕?然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抽取代表发言。在这个环节里,我要引导学生了解:只有规范自己言行,提高警惕,才能避免被不法分子侵害。这是本课的重点。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考虑到中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特点,容易产生好奇、好胜、片面、虚荣、攀比的心理和是非曲直的模糊心理,我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并设计有梯度的三个问题,层层推进,使学生在体验、交流、讨论中反思自己的不当心理和言行,提高警惕,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师长的引导教育。
又例如:在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第四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新课教学中,我展示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反映我国教育投资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知识相对滞后不能很好与国际接轨),并提出两个问题:
(1)这个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2)有人认为:“经济要上,教育要让,先把经济搞上去,再来发展经济”对此你怎么看?
材料二:大眼睛女孩苏明娟从小生活在贫困山区,因贫困而失学。后来通过希望工程接受教育,2005年从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毕业,成为银行白领,摆脱贫困落后的命运。提出问题:是什么改变了大眼睛女孩的命运?
我的设计意图是用材料一和相应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用材料二和相应的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
“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要利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要求之间的矛盾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正是了解到不少学生容易对经济建设和发展教育的地位认识混淆,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意味着应该优先发展经济。我还了解到有部分中学生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思考问题容易偏激、走极端,犯片面性的错误。所以,才采用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在讨论和反思中认识到我国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但只有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收集社会信息,丰富课堂教学
新课程强调的是要使教材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要搭建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的桥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中比较抽象或学生缺少生活经验的内容,教师可以搜集社会中可支持教材的信息,如:图片、影视资料等,补充丰富到教学中来,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在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第四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新课教学中,我运用《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在南宁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这一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国家举办活动的目的导入新课。心理学家说: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由于本课某些内容比较枯燥,更多是理论性的表述,使得某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我运用发生在南宁本地的事件,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激发他们崇尚科学,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感受的过程中开启学习的大门。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过程中只有坚持备教材、备学生、备社会时政,才能整合各种信息为课堂服务,才能更符合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实现课堂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吴松年.《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
[2]李国华.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方式与途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11-12).
[3]姚敬华.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纬度、原则[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10).
[4]徐红宇.谈谈如何丰富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1).
[5]张永红.浅谈思想品德课教材资源的挖掘.20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