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绘画角度浅析杜甫诗歌中的审美观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杜甫被称为“诗圣”,一生创作了上千首诗歌,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诗歌窥探他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他的诗歌和思想也对后世的诗人、画家、文学家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从绘画的角度,以杜甫的题画诗歌为研究对象,感受杜甫诗歌中所描绘出唐代绘画的精神面貌,概括总结他在绘画理论方面的见解,进而分析杜甫通过诗歌所传递出的审美观。
  【关键词】 杜甫题画诗唐代绘画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5-0033-02
  杜甫作为古代中国诗歌的集大成者,在各种诗歌题材上都有所涉猎,其中他所创作的题画诗尤为突出,杜甫虽不曾是画家,但他爱看画和评画,他品评画作不仅仅是表达他对绘画作品的审美观,也通过品评画作阐明对朝政时事的意见,可以从他的题画诗中感受到他对于唐代绘画的鉴赏能力以及他的美学思想。
  一、杜甫生平与绘画的联系及其历史背景
  唐朝经济文化强盛,各民族关系融洽,对关交流活跃,社会思想比较开放。因此唐代的艺术氛围浓厚,诞生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画家。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期的作品多以表现他的理想抱负,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安史之乱以后,杜甫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弃官入川后也依旧心系苍生,关心国事,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其中他的题画诗自成一体,将他的美学理念与政治态度、人生理想融合在他的题画诗中,杜甫的题画诗流传至今的有大约22首,例如《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画鹰》《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天育骠图歌》《画鹘行》等皆是名篇,从他的题画诗中我们能够窥探当时唐代绘画的盛况。
  魏晋以来人们开始逐渐关注起自身,“人的觉醒”促使哲学、艺术、文学开始把目光放到人身上,诗人画家们除了直抒胸臆,也逐渐借自然山水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文人画家,他们诗书画都十分擅长。例如,被北宋苏轼、明朝董其昌称赞的王维,他早已确立了文人画“先祖”的地位,“诗中有画,诗中有画”便是指他。他的学识和才华自然可以看作是唐代文人画家的典范。他以画入诗,使山水诗歌具有了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而王维作为杜甫的朋友,自然对杜甫的影响很深。再例如郑虔,他被称为“诗书画”三绝,他虽比杜甫大上许多,杜甫和他却是和他关系密切,对于杜甫来说,郑虔可谓亦师亦友。特别是在安史之乱以后,杜甫对郑虔这位挚友的怀念多次反应在诗中。除了王维、郑虔,在这一时期杜甫与许多画家朋友交往密切,如曹霸、王宰、韩干等。晚年的杜甫,想念他的老友,在他的诗《存殁口号》其二提及郑虔与曹霸二位:“ 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当时杜甫的忘年之交郑虔已经去世,他惋惜到郑公的画,渐渐都要被人遗忘;而曹霸虽然还尚在人间,却也是憔悴的老者,所剩时间不会太多。他感叹郑公去世以后没有真正的山水画,惋惜世人不会看重曹霸所画的马,由此看出这些画家都与杜甫私交甚好,在与画家的交往过程中也会影响着杜甫的绘画审美观,不少他们的画作也在杜甫的题画诗中有所提及。
  唐朝宽松自由的社会氛围也对诗歌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一时期的绘画也有了新的发展,据唐代画论家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记载,唐代的山水画和花鸟画也日益兴盛起来,并成为独立的画科并逐渐走向成熟,在这期间对于绘画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探讨,例如唐代画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明了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虽然唐朝的传世画作非常少,但能够透过绘画史或文学作品一探风貌,在这其中杜甫的题画诗便记述了唐代不少画家的作品,这对我们领略唐代绘画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二、从杜甫题画诗中分析其审美态度
  杜甫的题画诗在描绘和点评画作的同时, 也在绘画相关理论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艺术主张, 这些艺术主张代表着他的审美态度。对于作画,杜甫虽不擅长,但品评画作却有着自己的审美态度并不随波逐流。他以诗表达画意,品评绘画优劣,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把深刻的现实主义情感通过画作又折射到诗歌中,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丹青不知老将至, 富贵于我如浮云。” 这是杜甫写给画家曹霸的《丹青引》,这首诗主要借曹霸的生平际遇写出安史之乱前后大唐由盛转衰的运道,其中夹杂着他对曹霸作品的独特解读鉴赏,曹霸画作未流传后世,唯有透过杜甫诗作,才能领略其风采。杜甫欣赏曹霸,同情这位好友的经历,在写给曹霸的诗中也表达出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态度,通過品评画作阐明对朝政时事的意见。
  构图在中国画论“六法”中的被称为“经营位置”,出自谢赫的著作《画品》,作画的过程是逐步通过用构图、笔墨来组织塑造具体的形象,从而表达画者的思想理念。“诏谓将军拂绢素, 意匠惨澹经营中。”在杜甫眼中曹霸绘画时像工匠那样运用心思去布局,他深刻的了解绘画的布局构图是对于画作的成功与否是非常重要的。
  “斯须九重真龙出, 一洗万古凡马空。”诗中以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曹霸所画的马与他人的不一般,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杜甫这句谈到韩干画马只画外表画不出内在精神,而曹霸是“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他的画美在画中有神韵。从唐代流行的形象以圆润、肥硕为美,韩干的“肉马”,大概是为适应宫廷的需要而作的吧。但在杜甫看来,这样却丧失了马的精气神。所以他一方面赞扬韩干,一方面又批评他画“肉马”的俗气。杜甫这种审美观,不趋时,不附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杜甫以对比的手法,以韩干和曹霸的绘画品评展现了他自己的艺术主张,其理念与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相似,绘画不应只追求外形的逼真相似,还应该追求其内在精神。南齐谢赫在《画品》里提出品评绘画优劣的“六法”,其中位居首位的便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次之。“气韵生动”便是讲究作品中刻画的形象要富有生命力和精气神。   杜甫是卓越的鉴赏家,他不但能感受画中乐趣,知晓绘画理论,而且还懂得许多绘画技法。《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前八句勾出了全幅屏障的大势,从“野亭春还杂花远”开始便描绘了画中的细节,先概括画面大轮廓,再描绘细节,这样的顺序,也是和一幅山水画的创作过程是一致的,随着杜甫的视点转移,这幅山水画仿佛就在眼前呈现。
  三、杜甫的审美观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题画诗”中的名句如:“十日畫一水,五日画一石。”“咫尺应须论万里”“元气淋漓障犹湿”等,这些诗句不仅是对画家技艺水平的赞誉肯定,也已经成为后来中国画坛一致推崇的最高创作境界。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诗中首句便是谈论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只有在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从容不迫地画出心中的感受。例如郑板桥他一生大部分时光都在为画好竹子而努力着,正是因为他孜孜不倦地练习画竹,将竹子的神韵体现得淋漓尽致,后世提到画竹图必最先想到郑板桥。文学和绘画一样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充分的时间去沉淀,好的作品并非一日就能完成,杜甫深谙此道理,即便他不曾绘画,但也知道拥有绝妙的画艺除了天赋还在于反复的练习。
  《山水诀》云:“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唐代王维在《山水诀》中提出“水墨最为上”这一观念,水墨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元素,而山水画也最能体现水墨的审美特性。杜甫在诗中以“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来描述画上水墨的渲淡变幻,让人联想到了神话传说,诗中这两句将笔墨形容得酣畅淋漓,他知其笔墨的重要性在山水画中不言而喻。
  山水画除了笔墨至关重要,在构图上讲究“高远、深远、平远”,这是郭熙在《林泉高致》所提出的“三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中国山水画的取景是以散点透视展开,画面山水景观通常都显得十分辽远开阔,这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洋绘画的一大特点。杜甫在描述王宰的山水画时用“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谈到他在构图、布局等方面堪称天下第一,能在咫尺大小的画面上绘出万里江山的景象。杜甫非常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的特点,他也深知山水画的美就在于它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用以造境,在小小的画幅里便可欣赏到万里景色。
  虽然杜甫并非是第一个创作题画诗的人,但他在题画诗上的成就毋庸置疑,并且对后代题画诗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也影响着许多诗人和画家,例如苏轼。苏轼曾云“少陵翰墨无形画,韩斡丹青不语诗”(《韩干马》),在这里称杜甫的诗歌是无形画,诗人们以饱含诗意的眼光欣赏绘画,又用优美的诗句再现画作。后来宋代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诗画结合”的重要发展时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唐代诗人和画家们融合了诗画艺术的创造性成果,也形成了中国诗歌与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
  杜甫以诗评画、书写画意,运用绘画的表现手法写出了一首首优美的题画诗,他主张绘画形象要传神,能够感受到其内在精神品格,就像能从杜甫的诗歌里感受到他的铮铮铁骨。此外,在他的诗歌中所表露出的审美态度和创作观念也展现了唐代绘画的风貌,对于研究唐代绘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后世的题画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参考文献:
  [1]袁成福.郭熙“三远法”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2014,I206.2:36-38.
  [2]陈杨.杜甫题画诗中的绘画艺术思想[D].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2018.
  作者简介:
  冯姝瑶,女,汉族,四川达州人,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西南美术遗产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在其代表作《苔丝》中,对作为全书悲剧基础的亚雷诱奸苔丝的情节并未展开正面的细致的描写,而是通过诱奸前大量的环境铺垫与诱奸后苔丝的境遇的直接拼接来为那个过程留白,却起到了惊心动魄的效果,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 高潮;留白;沉默;意义的召唤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5-00
期刊
【摘要】 《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是一部伟大而且经典的9·11作者作品,麦凯恩利用法国人菲利普·珀蒂在世贸双塔之间走钢丝这件事将十余位人物连接起来,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在《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中描写的众多人物中,有几位母亲的角色,分别是黑人妓女蒂莉·亨德森,越战军人母亲的克莱尔,还有生活在贫民区的黑人母亲格洛丽亚。她们作为母亲,都失去了孩子,在生活里,在战争里。她们心痛,她们懊悔,她们自责,她们生命的
期刊
【摘要】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发表于1868年的小说《小妇人》是英美文学经典之作,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从解构主义视角对该小说进行研究,有助于挖掘更多的文学内涵。笔者认为小说解构了三组二元对立概念:男性与女性、物质与精神、传统与现代。本文运用解构主义的文本阅读理论,发现小说男女主人公在生活上的成长历程也可以被理解为作者对西方“中心”和“权力话语”的解构历程,进而揭示出小说背后蕴含的多重符码。  【关键
期刊
【摘要】 在2018年6月份,教育部正式提出了“金课”这一概念,并且在之后的几个月内,“金课”这一概念被正式写入教育部文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使得打造金课这一任务必须完成。而如何打造“金课”,打造什么样的“金课”,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将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共同打造符合标准的高质量金课,尽自己绵薄之力,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期刊
【摘要】 莫言在《蛙》中对妇产科医生姑姑投射了大量的目光,通过讲述其在计划生育时代浪潮下由迎接生命的“送子观音”到扼杀生命的波澜起伏的经历,揭示了姑姑对于生命的拯救、毁灭与救赎的三个阶段,表达了她对于生命的敬畏以及时代和人性的反思,全文闪烁着对于生命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  【关键词】 蛙;生命;忏悔;人性;反思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
期刊
【摘要】 如果说儿童文学是正在蓬勃生长的一棵树,那么儿童诗歌就是这棵树长势最喜人的那根枝丫,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创作的儿童诗歌,就像是这根枝丫在凛冽寒冬肆虐的恶劣天气中不畏严寒冒出的新芽,带着寒风中的点点露珠,但只要接收到一丝丝的阳光,便会透出闪闪的新绿光芒,迸射出熠熠闪光的清澈力量。  【关键词】 抗疫;儿童诗集;童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 明中叶三大传奇戏剧之一的《宝剑记》以《水浒传》中林冲故事为题材,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流变。一方面是沿袭了其故事框架、忠义思想和人神文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渗透了改编者的思想意志,在文体转化的过程中有所发展创新,使林冲的形象发生嬗变、内在的女性形象更加丰满、故事的结局也发生了由悲剧向“大团圆”喜剧的转换,满足了民族喜好以及民众心理的期待。  【关键词】 《宝剑记》;《水浒传》
期刊
【摘要】 本文探析托马斯·曼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中嵌入的希腊神话典故与死亡隐喻,探究其对于小说创作手法与意蕴内涵的影响。联系资本主义和工业化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透过阐释主人公阿申巴赫所认同的“弱者”的悲剧英雄主义,管窥作者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坛所弥漫的“颓废”主义呈现的态度。  【关键词】 《死于威尼斯》;阿申巴赫;古希腊神话;“弱者”英雄主义  【中图分类号】I516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巨翅白鸟》是洛阳青年作家维摩的第一部小说集。小说中呈现了不同叙事手法,其中同名小说代表了这部小说集的精神内核。“白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象征意象。闭环式写作具有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小说中,作者的文学故乡洛阳如一角红檐在丛林掩映中若隐若现,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空间形象。多篇小说开头和结尾别具匠心。这些不同风格和叙事手法的小说,体现了作者在小说创作之路上的不断求索。  【关键词】 叙事;精神内
期刊
【摘要】 文学作为一种以语言文字为工具载体充分表现作家丰富心灵世界的艺术,其具有社会性、真实性以及民族性等特征。在经典外国文学作品中塑造出了众多极具个人魅力的女性人物形象,这些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影响了一代代的人,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科学有效描绘,充分展现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女性的个性特色与精神风貌,同时也让更多人关注到女性个体的发展,促使女性群体在社会范围内获取到更多的自由与尊重。本文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