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高考(大纲卷II)物理部分试题分析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是全国全面进入新课程迎来的第一次高考。与以往的高考试题相比,今年的试题充分体现了稳定性、过渡性、基础性、选拔性的特點。考虑到第一年进行新课程高考省份的实际情况,试题既保证从旧大纲要求向新课程课标要求的过渡,又体现了高考的基础性和选拔性。试题不偏、不怪,难易适中,有创新、有亮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考查重点,对学生的各项能力也起到了很有效地考查作用,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一、试题结构及各部分分值分布
  今年理综题结构与2012年新课程宁夏卷基本一致,总体结构上保持了新课标卷的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选择题将单选和多选分开,降低了学生答题的难度。
  从分值分布可以看出,不考虑选考内容,与去年全国大纲卷和新课标宁夏卷相比,力学部分和电磁学部分所占比例介于二者之间,选做题和实验题内容和分值都与2012年宁夏卷一致。
  二、试题评析
  1.选择题
  第14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和图像的结合。第15题为物体在斜面上受静摩擦力静止的临界条件问题。第16题为电磁感应中的力和运动问题,同时考查运动图像,属于力电综合的基础内容。第17题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问题,考查基本原理及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第19题为电磁学物理学史的题目。第20题为卫星的变轨和能量问题。这几题均属基本内容,较易。18题为电场中带电小球的平衡问题,由于涉及场的叠加和力的合成与分解,有一定的数学运算量,属于中等难度。2012年本题也是一道关于场的叠加问题。本题学生答题情况不很理想,反映出三角函数运算能力的欠缺,这也是历年学生的主要失分点,属中等难度。
  第21题为圆周运动中汽车转弯问题,虽是最后一道选择题,但由于所考查知识点是圆周运动的基本问题,教材中对该部分也有专门的章节,故大多数学生能答出,属于中等难度。
  2.实验题
  第22题是一道力学实验题,实验目的是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实验方法运用了转化法,数据处理和分析上用到了图像法。实验虽然不难,但在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上有创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非常全面,是一道难得的好题。
  第23题是电学实验题,以电表的改装为背景,考查了电路实物图的链接,欧姆表的原理,改装中串并联电阻的计算等。虽然在考试说明中没有把电表的改装列为必考实验,也没有以前大纲中对该实验的要求,但新课标将电表改装的原理作为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应用的实例,这道实验题也是基于这一基本理念设计的,所以并不属于超出考试说明的范畴。
  3.计算题
  第24题是电场中电荷做圆周运动的问题,涉及电场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动能定理等知识点,需要学生通过解三个方程的方程组得出结论。题目本身物理情景清晰,过程明确,要求学生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并列出方程,最终准确解出结果。本题是力学和电学的综合题,难度中等。
  第25题作为压轴题没有出现大家猜测的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问题,而是出成了力和运动的综合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并解读v—t图像,正确分析水平面上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特别是两个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的情况,更是本题的关键点。如果学生能安下心来,中上等的学生是可以分析清楚物理过程的,如果采用的方法恰当(如图像法),本题的运算量也不大,故虽是难题,但与前几年的最后一题相比难度还是相对较小的。
  4.选做题
  3-3的题第一题是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基本内容,都是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较易。第二题是两部分气体的等温变化过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气体状态变化的处理方法,会解两部分气体的方程,属于中等难度
  3-4的第一题是弹簧振子的能量和周期问题,较易。第二题和预测一样是几何光学的题目,涉及折射和全反射,难度中等。
  3-5的第一题是原子核的结合能问题,这是以前原子部分教学中的薄弱点,相当一部分高中老师对原子的结合能理解都不是很到位,有些学校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采取的是自学,而学生要向自己搞清楚结合能是怎么回事是有相当的难度的,所以该题成为原本不难的难题,很多学生失分。第二题是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题,涉及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动量和能量分析,由于涉及三个物体和多个过程,学生分析起来有一定难度,本题属于中等稍难。
  总体上选作部分3-3和3-4难度相当,3-5难度稍大。
  本次高考是对这三年新课程教学的一次检阅,试题看上去朴实无华,没有刻意套用新名词、新背景,都是学生熟悉的物理情景。但题目构思巧妙,于平凡中见深意,考出了学生真实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其他文献
摘 要:只有注重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扎实地落实“工具性”的同时又渗透“人文性”,才能完满地完成“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要知道有效教学并非只是有效演讲,关键还要看学生是否真的动了脑筋,思维是否活了起来,否则越是设计得精致的课,反倒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窒息师生的灵性。  关键词:写与听说读齐重;交流与讨论并重;实效与流程同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 郭佳兴  不一样的家乡?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没有发现家乡有哪里“不一样”。不过,奶奶、爸爸、妈妈口中的家乡,却和我眼中的大相径庭呢!你可别不信,来来来,风景这边独好—  听奶奶说,以前的路面全是土灰,平时走起来一身灰也就算了,最怕的是下雨天—垃圾、沙土、石子,统统被冲到了土路上;路面更是不堪入目,一脚踩上去,都可以陷进“大深渊”里。不过,自从党的好政策推出后,水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師地位在课堂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真情和激情。因此,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点59分,我们国家担任探月工程任务的嫦娥5号返回器,成功地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着陆,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大成就。举国欢庆之余,我不由得想起了60多年前,父亲乌兰夫领导内蒙古人民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艰难起步,所付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扛鼎之力。  一  1958年2月14日,父亲乌兰夫接到通知,到北京三座门参加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主持召开的军委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因此,在教学中要将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读懂文章,读出独特的感受、体验。  如何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是物理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教学中应该积极改进一些物理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自己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借助身边的物品来替代实验室里的实验器材,亲自设计实验探究物理现象,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最后形成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初中;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是判断认识是否具有真理的标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形式之一。通过实
摘 要:结合初中英语课改实践,阐述了对《樊城课改白皮书》的学习体会  关键词:课改;高效课堂;学会学习  《樊城课改白皮书》是指《课改路上》《“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标准、流程与操作要求》两本没有书号的“白皮书”,装帧很普通,但我认为很值得一读,它是我们樊城教育人的课改原创性成果。如何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真正实现“会学才能学会,好学才能学好”?这着实是个让我们教师考虑的问题。《樊城课
摘 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爱的阶梯,通过一个又一个细节成就作文教学的精彩。  关键词:写作;赏识;细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
提起写作文,一些小学生常常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作文难,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就很难写出真实而富有情感的文章。为了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我从学生认知实际、生活实际出发,开展了一系列课内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作文素材,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自主设计班级活动  1 课前热身。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
摘 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综合性和地域性。现代社会要求人们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关键词:形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