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kw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挖掘,采用适当的方法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引导学生情动辞发,捕捉作者寄托在作品里的情意,产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正确把握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准确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陶冶性情,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
  一、在教学中寓教于乐
  1.利用课文导语以渲染情感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还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情的导语和过渡语,将学生的情感点化出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我所在的是一所乡镇小学,班级中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在教学《一封信》时,我以 “有多少同学的亲人在外地打工?”“你们多久没有见面了?”“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话吗?”等一连串的问题发问,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情感中来,引发了他们与主人公的共鸣。随着课文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渐渐体会到了作者情感的变化,认识到亲人背井离乡的艰难与不易。此时我再次抛出“你还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这个问题,学生从最初单纯的想念甚至埋怨,过渡到了关心、体贴。一个与父亲分开3年的女孩子眼眶泛红,一段真情告白带动了全班的情绪,教室里暖流涌动。
  2.指导有感情朗读以激发情感
  语文学科的情感丰富,有感情朗读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唤起情感
  多媒体教学以其声像并茂的特点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形象直观,资料丰富,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为学生带来强烈的听觉、视觉冲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让他们更加容易地释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
  二、调整自身情绪,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情施教
  情感教学是教师先感悟自己的“情”,而后以教学的“情”引发学生的“情”。以此,既可以让学生发挥个性,又能有效地统一出共性,让教学更加和谐。教师以情诱情,学生因情动情。教师有效带动学生的情感活动,能使其学习更加积极主动,达到教学的目的。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有一次班里一位家长给我发信息,她告诉我孩子回家说:“妈妈,最近××老师心情好像不太好,上课时经常发脾气,脸上都没有表情,我好害怕上他的课,能不能帮我请假不上他的课?”我非常吃惊,与家长做了一番沟通后侧面了解了一下这位老师的情况,得知他家里出了一些棘手的事导致情绪不佳,不知不觉就将情绪带入了课堂。当今社会人们的压力都很大,而教师的情绪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工作热情、学校声誉,如果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轻则影响日常工作,对学生的正常学习形成阻碍,重则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受到损害,让自己身心疲惫,生活失去光彩。所以,教师保持好的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注重师生的情感交融
  1.师爱的力量
  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形的榜样,而教师的爱心则是成功教育学生的动力源泉。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就是教师无私地奉献自己爱心的典范。每一个学生,不论是高智商还是低智商,不论是调皮不安分还是听话乖巧,教师的爱和尊重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十分珍贵且重要的,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烛光。著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过:“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著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爱能唤起美好的人生,从这个角度讲,学生美好的人生怎样开始是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的。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能体会到最深刻、最强烈、最丰富的情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这种爱与“母爱”“父爱”不一样,也和普通的“情爱”“友爱”不同,“师爱”是最高境界的爱,是一种全面而纯洁、理智而自觉的爱,更是一种无私、伟大、高尚的爱。
  2.抓住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就必须深入了解并尽量满足学生的依恋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
  3.师生情感交融的艺术
  (1)从细节中体现关爱。大部分学生总是对老师言听计从,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无论是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教师都是一个完美高大而又很有威信的人物,甚至教师一句话就像圣旨一样神圣,所以他们即使有心亲近也只能敬而远之。可怕的是,在教师的潜意识里,学生只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他们的一些话可以不放在心上甚至忽略,虽然很多时候教师在言行上也能表现出亲和力,但在细微之处,做的还不够。细节决定着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微笑教学和激励教学很重要,但“走下神坛”,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小天地之中更重要,就算是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或者补习时,也能让学生坐到对面或旁边的椅子上,拉近师生心的距离,给学生创设一种平等的愉悦心情。偶尔也可以向学生示个弱,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
  (2)制造意料之外的惊喜。如果想要让学生产生一个比较大的情感震动,就得设法让一些事情超出个人的预期,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做一些举动,给学生制造一些出乎预料的感觉。
  例如,在每年一度的学校家长开放日,学生的优秀作业将会被展览,我告诉学生:“××同学的语文作业将被送去参展。”学生听了都非常吃惊:“他成绩不好,老师怎么能选他呢?”我随后给出了答案:“他的语文作业本干净整齐,书写很认真,正确率也很高。自期中考试后,每次作业都很认真,学习态度有很大转变,做作业的质量提高了很多。”大家热烈鼓掌,向他表示祝贺,这个学生的脸上顿时充满了自豪的微笑,从他的微笑中能看到感激、自信,更能看到希望。
  (3)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更大的空间。情感交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当然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否和谐,教师的引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给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更多空间呢?首先得改变教学模式。“多向信息交流”是一种在教学中师生进行的信息交流,同时也是学生间进行交流的一种模式。其次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立题,自己解题,和身边的伙伴共同探索,分享智慧,这样的情绪体验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情感交流上的和谐、融洽。接着,当学生答题出了错,要请其他学生帮助解决,这种学习中相互帮助的气氛,也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为获得某种成功而相互鼓励。学生非常重视同龄人之间的互评,获得教师和身边同学的共同鼓励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是积极情感的积累,尤其对差生来说更是莫大的鼓舞。
  (4)课余时间也可以充满关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不一定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在教学活动之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非常有效。如,课余时间,教师和学生交流他们喜欢的歌曲,把自己喜欢的歌曲介绍给学生,学生也把他们喜欢的歌曲介绍给教师,有时间的话还一起欣赏,尽管这样的时间不会很多,但是在享受音乐美好的同时,彼此有融洽相处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情感教育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需要对情感教育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多与学生进行接触和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从而更有效地亲近、了解学生,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当然,实施情感教育不会一蹴而就,只有用心体会,并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与研究,才能将情感教育实施得不留痕迹又效果显著。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邗江区维扬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我是个脾气比较急躁的人,年轻的时候,曾狠狠地体罚过一名犯了错误的学生,现在想起来,很后悔。着实印证了一句话:冲动是魔鬼。  今天轮我值班。早晨,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天空下着细细、凉凉的小雨,我站在新建的教学楼前,注视着络绎不绝进入校园的学生。突然,一阵咚咚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学校塑胶操场南面东边的篮球架的底座上,两个一年级的学生在上面不亦乐乎地跳着。那不停的咚咚声,在较为安静的早晨显得特别刺耳。我
课标指出:“在语文学習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平日的阅读教学中,我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经典语句一一摘抄下来,然后认真地写在自制的空白书签上,又把书签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奖励给学生,同时教给学生自学书签内容的方法,激励学生自学内容,并向教师汇报。汇报之后,教师再次把书签返还给学生,学生既可以当作书签用,也可以作
“啪!”一篇习作摆在了小雅面前,小雅不敢直视我的眼睛,因为她知道一篇抄来的习作会让老师多么愤怒。确实,我很生气。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每天都要批改他们的日记,并用心地写上评语,耐心地提出修改意见。课本中的每一篇习作,我都认真备课,制作精美的课件,甚至花时间写“下水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习作时不至于抓耳挠腮,无从下手。小雅是个成績不错的学生,竟然抄袭了。“今晚回家重新写一篇,明天交!”望着与网上
不少教师视“流水账”习作为废习作,常要求学生重写。笔者以为,“流水账”习作并不是废习作,存在着不少教学价值点,教师要以客观、欣赏的眼光看待,引导学生将暗淡微小的价值点放大成闪光的“宝石”,让“流水账”习作在修改中实现华丽转身。  一、以客观、欣赏的眼光看待“流水账”习作  笔者曾让学生以“扳手腕比赛”为题写一篇习作,有学生在初稿中这样写道:  今天,我们在教室里举行了扳手腕比赛。比赛用的桌椅放好后
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的价值  判断,是促进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更是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手段。  一、评价要有适度的激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不仅是激励,更是一种调控。当提出问题后,我常常会这样说:“我请举手姿势最漂亮、最端正的xxx来回答。”“我请刚才讨论最有秩序的xxx小组来展示。”一方面这是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学生的提醒。这样的评价显然比严肃的命令好得多。  当课堂
猜读是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的内容去推测未知的一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借助猜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读思结合中开发学生的智慧,启发想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借助猜读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呢?  一、借助插图,猜读课文内容  选入教材中的文章具有文质优美、插图生动有趣等特点,它们不仅给学生的阅读带来美感,还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充满了猜测,尤其是一些连环画中的插图,
当下学生的习作多是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因此,常常篇幅短小,语言偏于粗轮廓的白描,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状物,都以写实为主,很少穿插情感、细节的描写。针对这样的习作状态,我尝试循着他们的初思维,引导他们从“粗放”走向“细致”,在前后语言的对比中,斟酌语言、结构的重要性,从而抛开急于求成的习作心理,潜心构思、酝酿,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习作来。  一、广开言路,广泛收集思维碎片  在习作之初
言,即语言;意,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是指感受、感想、情感、思想、观点等。言语表达与言语理解作为语言文字运用的两个关键能力,其本质是指学习如何用语言形式来表情达意。由此可见,由“言”到“意”的转换是一个“言语理解”的过程,由“意”到“言”的转换则是一个“言语表达”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言意转换的训练是落实学生语言训练的有效途径。那么,在教学中,基于“言意转换”的教学应该如何实施呢?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课堂提问也受到很大的关注。农村教师的教学工具简陋,只有极少数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标实施后,许多农村教师简单地理解为“满堂问”就是體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大量使用提问,“满堂问”越来越严重,借此推动课堂授课的进程。为了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我们从调查了解到的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入手,研究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的习作再现了真实的生活,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包含了学生创作的心血与汗水,只要是学生用心写的习作,教师都要给予赏识与肯定。教师在给学生撰写习作评语时,要做到以生为本,对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表示尊重,对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行关注,用“情感”化评语对学生进行激励、启发、触动和感染,使习作评语变得精彩起来,进而让学生拥有更为广阔的习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