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两道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教学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文从两道单项选择题来进行分析及探讨,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解答类似的问题。
  (一)2007年河北省对口升学《电子电工》专业理论选择题有一道单项选择题如下:
  已知,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中电源相电压为100V,则电源的线电压为--------( )
  A.58V B.7V C.100V D.173V
  【分析】此题已知条件告诉的是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对于该供电系统的应用,我们知道除了高压输电采用此种供电方式以外,就是低压供电网络里也采用此法。而通过此题的数据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该题中的供电系统显然应该是低压供电系统中的问题。而低压供电系统(供动力和照明混合负载使用的电力系统)中,我们常见的是三相四线制对称星形(Y/Y0)供电网络,针对此种供电方式,我们知道可以存在这样的等式即U线=U相,即电源的线电压等于电源相电压的倍,而如果当三相负载对称时,比如三相对称负载为三相电动机或者是三相变压器时,则电源可以采用三相三线制星形供电方式,这时,中性线可以省略掉,此时三相电源仍有U线=U相这个等式成立。那么回到本题,因为已知条件有U相=100V,即相电压为100V,则根据U线=U相=×100=173V.那么此题的答案显然应该选择(D).但如果从另外一个理论角度来思考的话,该题中的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若采用的是“△”即三角形连接形式,也即采用(Y/△)接法(高压绕组采用星形,低压绕组采用三角形)时,因为三角形接法有U线=U相,即电源的线电压等于电源的相电压,所以对于此题,当U相=100V时,根据U线=U相,可以得到U线=100V即电源的线电压等于100V的这个结果,也就是说该题是否也可以考虑选择答案(C),所以我认为此题值得探讨。
  (二)2008年河北省对口升学《电子电工》专业理论选择题有一道单项选择题如下:
  某三角形联结的纯电容对称负载,接于线电压为UL=380V的三相对称电源上,已知各相容抗XC=6Ω,各线电流IL为10A,则三相电路的视在功率S为---------------------( )
  A.1800VA B.1800W C.600VA D.600W
  【分析】 对于此题,同学们在分析的时候出现了困惑和问题,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我们看到本题需要解决的是视在功率的问题,而我们知道,视在功率这个物理量的单位应该是伏安即VA.从国际单位制的角度来说,我们就可以排除掉(B)和(D)两个选项,只有从(A)和(C)两个选项考虑。而对于计算视在功率的方法,对于三相对称电路,我们可以利用现成的公式,如S=ULIL,式中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线电压和线电流,还有S=3UPIP,式中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相电压和相电流,或者可以用S=3UPIP =3IP2z,(UP=IP×z)式中的电流IP为相电流,电压UP为相电压,z为负载总阻抗大小,而此题中的总阻抗即为容抗XC。按道理说,应用这三个公式都能推导出同样的结果,可对于本题如果用三个公式分别去求解的话,有的同学却出现了下面的问题。即如果应用S=ULIL计算的话,S=×380×10=6581.6VA.,如果应用公式S=3UPIP 来计算的话,因为对称负载作三角形联结时,有UL=UP=380V. IL=IP则有S=3×380×10/=6581.6VA.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但很显然,题目中的四个选项却没有这个答案。而当应用另外一个通用的公式计算时,即S=3IP2z=3×(10/)2×6=3×(100/3) ×6=600VA,很显然第三个公式能计算出符合选项的结果,那就是答案(C).这样就出现了问题,为什么三个公式都是相通用的,可计算结果却不一样呢?在同学们的实际应用中,之所以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而我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同学们在思考本题时,没有搞明白题目中清晰的或者是隐含的条件哪些是确定无疑的,哪些条件是不一定的。比如本题,已知容抗XC=6Ω是确定无疑的,线电流IL=10A也是确定无疑的,电源380V这个条件也是肯定的,但这里需要细心考虑的是 ,这已知的380V电源线电压在本题中是否全加在6Ω的容抗上就值得深思熟虑了。因为根据相电压UP= IP×XC,可以计算得到UP= IP×XC=(10/)×6=20=34.64V,再根据对称负载作三角形联结的特点有UL=UP,即电源的线电压等于相电压,本题已知条件里电源的线电压等于380V,可是通过上面计算出来的负载的相电压却是34.64V,A二者并不相等,从这个矛盾的结果来分析,这个380V的电源电压并不是6Ω容抗所承受的实际电压,所以有些同学用前两种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有了问题,而可以肯定的是,6Ω的容抗所承受的实际电压应该为34.64V,那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应该是电路有其特殊的或者是隐含的条件所致,所以同学们在分析思考这道题目的时候,如果就是简单地套用公式而忽略了题目中的条件的明确性肯定性,就容易出现上述问题。
  总而言之,在应用不同的公式计算同一电量时,应该格外注意题目中所涉及条件的真实确定性,从而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初中生进行必要的国情教育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思想品德课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注意不失时机地渗透国情教育,其方法如下:在学期计划中渗透、导入新课时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热点讨论中渗透、设计练习时渗透。  关键词:思想品德 渗透 国情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
期刊
【摘要】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因此,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我们要合理运用好课本中的史料,适当补充史料,引导学生仔细研读并分析、理解史料,有效地运用史料进行教学,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史料;历史教学;运用;补充;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练习,对称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在每年的高考命题中都有所渗透和体现,从侧面体现考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和客观的猜想推理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 练习 对称性 模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中物理练习,对称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在每年的高考命题中都有所渗透和体现,从侧面体现考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和客观的猜想推理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初中思想品德考试改革力度的加大,开放性题目越来越多,而漫画类试题就是其中的一类。  关键词:思想品德 漫画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漫画取材丰富,角度新颖,往往以辛辣的讽刺手段来揭露问题的实质,用形象生动的形式来启迪人们领会深刻的道理。漫画入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以往人们认为严肃有余的思想品德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主线,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学生经充分的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以及学习过程中对新产生的问题的再解决,学生能主动获得知识和能力,使学习逐步深入,体现了新课程实施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要求。  关键词: 高中生物选修 问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  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采用“教师精心设计问
期刊
摘要:九年级思想品德学科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国策和发展战略,相对于七、八年级的内容,九年级的知识显得较为枯燥,为了帮助学生把枯燥知识形象化、把理论知识通俗化,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渗透时事教育的思想,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九年级思想品德 时事教育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1 【
期刊
【摘要】 朗读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同时也是最为基础的训练项目,通过朗读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和作者主题的理解,还有助于对字句发音、语气和语调等能力的培养。当学生通过标准的语音和生动的语气将课文进行表达时,就可以对语言文字进行立体化的感受和体会,此外通过朗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日常语言和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本文在简单介绍朗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就目前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 由于多媒体的介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抽象的概念、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课堂教学省时、高效,突破了重、难点。多媒体,这一凝聚着高科技的产品,如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四个方面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课堂 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b)-0142
期刊
摘要:实现函数与方程的互相转化、接轨,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高中数学的许多题中都有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和体现,  关键词:函数 方程 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或方程与不等式的混合
期刊
【摘要】支架问题的设计思想,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问题通过脚手架作用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强调的是学生自身内部建构知识的过程。高中物理由于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时就需要设立支架帮助学生达到掌握知识的要求。本文笔者以求解弹力突变问题为出发点,谈谈支架问题的设计。  【关键词】弹力 速度 突变 支架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