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画艺术之美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ou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壶是茶具主角之一,古往今来,各类陶、瓷茶壶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本文介绍的是画家笔下的茶壶画,它们或神似,或型似,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以抽象的艺术语言,展现别具一格的艺术之美。本文以边寿民、薛怀、陈曼生、吴昌硕、齐白石近现代书画名家所作茶壶画,浅析其艺术之美。茶壶画源于生活,美于生活,别具美感,为中国茶文化留下了精彩之笔。
  边寿民:壶画书法别样美
  在早期茶壶画中,较具特色的是清初著名画家边寿民(1684~1752)。其爱茶爱壶,作有多幅以茶壶为主题的茶壶画,如《壶茶图》《茶与墨》《壶盏图》《茶喜》《茶具图》《茶馨图》等,其特点是书、画连璧,布局匀称,画面美观,大幅题款,配上名家名句,或自撰诗词妙语,书法精到,喜闻乐见,极具艺术冲击力。
  边寿民,善画花乌、蔬果和山水,尤以画芦雁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更为佳妙。又工诗词、精中国书法。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代表作有《芦雁图全套八幅册页》《碧梧双峙图》《老圃秋容图》等。
  其茶壶画代表作为《壶茶图》。该画作于乾隆十六年(1751),画面前为两把紫砂壶,左右排列,其中左为侧把壶;后面有一茶叶罐,出露大半个罐体。上方三分之一多题满精美行书。整个画面书、画满纸,但布局得当,富有美感。
  上部题款为苏轼《汲江煎茶》诗,但个别文字与原诗不同:“古人称茶为晚香候,苏长公有诗可诵:‘活水仍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香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犹作泻时声。枯肠未易倾三盏,卧听山城长短更。’”钤有白文印二枚,分别为“茶熟香温且自看”“寿民”。
  另一代表作为同年所作《壶盏图》。画面左侧为紫砂壶和盖碗,呈前后排列;右部题款词云:“石鼎煮名泉,一缕回廊烟细。最爱嫩香轻碧,是头纲风味。素瓷浅盏紫泥壶,亦复当人意。聊淬词锋辩锷,濯诗魂书气。调寄好事近。苇间居士。”“素瓷浅盏紫泥壶”“濯诗魂书气”,诗、书、画俱美,为茶壶画难得之佳作。
  与该画相仿的,另有私人收藏的《壶盏图》,作于乾隆十三年(1748),画面右图左词,盏在前,壶在后,款识相同,落款为“绰翁写并题”。
  配有大幅题款的,另有《茶与墨》,画面为紫砂壶、茶叶罐和墨锭。上题款识:“东坡云:司马温公尝与余言:茶与墨二者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余日: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公叹以为然。庚戌初夏,龙眠马相如来自闽中,遗我武夷佳茗一小瓶;石城张仲子赠古墨二笏。品俱上上。因为写图,并书东坡清语一则,二物昔贤所珍,雅惠弗可忘也。寿民时客邗上。”该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还有《茶馨图》,画面为盖碗茶和竹编茶叶盒。左上题宋人程宣子《茶夹铭》:“石筋山脉,钟异于茶。馨含雪尺,秀启雷车。采之撷之,收英敛华。苏兰薪桂,云液露芽。清风两腋,玄浦盈涯。程宣子《茶夹铭》。寿民。”同一题款还出现在多幅茶壶画上。
  薛怀:山窗清供蕴清风
  边寿民之画风,对其外甥薛怀(1717~1804)影响较大,尤其是茶壶画、花乌画,有的构图和题款与边寿民非常相似。
  薛怀自幼在淮安随边寿民学画,故耳濡目染,得其真传,亦以芦雁驰名,在清代花乌画中具有重要位置。
  薛怀爱茶,有涉茶画《博古》《茗事图》等多幅。其《茗事图》构图模仿边寿民《壶茶图》,题款完全相似:“古人称茶为晚香候,苏长公有诗可诵,活水仍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香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犹作泻时声。枯肠未易倾三盏,卧听山城长短更。竹居薛怀”
  其代表作《山窗清供图》,为著名茶壶画。该画以线描绘,有大、小茶壶和盖碗各一,明暗表现恰倒好处,左上题有五代诗人胡峤诗句:“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候。”另有画家好友诗人、书家朱显渚题六言诗一首:“洛下备罗案上,松陵兼到经中,总待新泉活水,相从栩栩清风。”表现了文人雅士、隐士,在山中书屋耐得寂寞品茗读书、修身养性的清寂之美。
  陈曼生:茶熟菊开候客来
  “千年紫砂,绵延至今;雅俗共赏,文化先行;前有陈曼生,后有梅调鼎。”这是关于紫砂文人壶当代流传较广的一句评语。
  陈曼生嗜茶爱壶,不仅为紫砂文人壶翘楚,其茶壶画亦享誉于世。
  其多年为官,与文人壶友交游甚广,与杨彭年、凤年兄妹等多名制壶名家合作曼生壶,融造型、文学、书画、篆刻于一壶,以造型别致,原创铭文独具匠心,附刻山水花鸟画为主要特色。
  陈曼生爱壶及画,画过多幅《壶菊图》,其中上海博物馆藏有其三幅《壶菊图》册页,构图相近,均以紫砂壶和菊花入画,画面简洁,清秀可爱,足见曼生嗜壶之癖。三幅画均有相同题款:
  茶已熟,菊正开;赏秋人,来不来?
  该题款笔调轻松,读来可亲。正是菊黄时节,主人烹茶以候,以茶会友,期待老友前来品茗赏菊。此题款常被后人用于茶壶画或壶铭。
  稍晚于陈曼生的寧波慈城籍书法大师、诗人梅调鼎(1839-1906),曾创办玉成窑,在—把笠翁壶上所题壶铭有异曲同工之妙,或为受此影响。其铭曰:“茶己熟,雨正蒙,戴笠来,苏长公。”《壶菊图》另有题识云:
  杨君彭年制茗壶,得龚时遗法。而余又爱壶,并亦有制壶之癖,终未能如此壶之精妙者,图之以俟同好之赏。
  该题识一是赞美杨彭年制壶之精妙,传承了龚(供)春造壶遗法。二是介绍自己嗜好紫砂壶,也有制壶之癖好,自谦技艺欠缺,无法与精妙者相比,因此创作《壶菊图》供同好欣赏。
  嗜壶、制壶、画壶,陈曼生当为紫砂第一人。他多次绘画《壶菊图》,期望能有更多茗壶爱好者,同赏砂壶之美。这应是其夙愿吧。吴昌硕:梅梢春雪活火煎
  清末民初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诗人吴昌硕(1844-1927),酷爱梅花,嗜好茶饮,作有数十幅《茗具梅花图》《茶菊清供图》《茶壶幽兰》等茶壶与梅花、菊花、兰花相关的茶壶画。   其茶壶与梅花代表作有《品茗图》。该画以浓墨劲写梅花,以素墨淡写茶具,形成鲜明对比。画面中一丛墨梅绽放,线条浓淡相间,交叉错落,春意盎然;淡绿色茶壶造型别致,白色瓷杯晶莹剔透,茶香与梅香跃然纸上,相映成趣。左上题款云:“梅梢春雪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表达了画家摆脱世间尘杂,向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田园生活,与三五好友煮雪烹茶,于梅林香雪海中,静心品茗赏梅的内心世界;同時体现了画家高洁、淡泊的性情和高超的审美情趣。
  该题款还出现在多幅同类茶壶画中。其《茶壶幽兰》画面为两枝剑兰,茶壶为翡翠色,同为白色瓷杯,茶香与兰香相融。右下角题款云“写案头即景,却似种榆仙馆主人得意之作,朱漕帅涉笔,亦时时有此隽想。苦铁。”其中“种榆仙馆”为陈曼生大号,苦铁为画家大号,意为画家案头常备茶具、兰花,即兴之作,颇有陈曼生、朱漕帅书画之风,描绘了画家于书斋中以兰、茶为友,启迪灵感之高雅艺术与审美情趣。
  其《菊花茶具图》画面均为文人雅士心爱之物:一枝盛开的菊花,一把淡绿色茶壶,一对白色瓷杯中,注有金黄色茶水,花盆中有两丛茂盛的菖蒲,下方左右有五枚枇杷,没有题款。画面布局和谐,富有美感,展现了画家娴熟高超的绘画艺术和审美情趣。
  齐白石:梅花茶具叙乡谊
  现当代茶壶画中,最著名的当数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梅花茶具图》。1952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59岁(60虚岁)生日。毛泽东与齐白石同乡,虽未曾谋面,但乡谊深厚,曾邀请齐白石到中南海家宴。齐白石崇敬毛泽东,此前曾为毛泽东治印。这年岁末,他还想作一幅国画,祝贺毛泽东60岁生日。这便是《梅花茶具图》的诞生背景。
  《梅花茶具图》画面为一枝红梅,一把抽象紫砂壶,两个印花瓷杯,构图简洁,恰到好处,既超凡脱俗,又拙朴亲切。左有边款:“毛主席正,九十二岁齐璜”,钤有“大匠之门”等三枚印章。该画寓意美妙,红梅具有喜庆色彩,同时象征毛泽东高贵品格;而细细品味,齐白石与毛泽东俱入画中,两个杯子,象征两位同乡好友,一个是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一个是享誉世界的画坛大师,仿佛两人一边品茗,一边观赏红梅,畅谈艺术与人生,家事与国事,意境深远。
  齐白石还画过《酒壶螃蟹图》等作品,主题为酒,壶为茶壶,别具美感,不同于画家所画其它酒壶,这可能是画家对茶壶之偏爱。
其他文献
松花堂昭乘法师在日本宽永十四年(公元1637年)时辞去真言宗寺院的住持—职,在京都府八幡市男山的“泉坊”处建了—座“松花堂”草庵,并在这里度过了晚年。由于明治时期的神佛分离,泉坊后来被拆除,于1891年将松花堂与其客殿、庭园等一起从旧址转移到八幡市男山东南的现址,即现在的松花堂庭园处。1957年位于男山的松花堂遗址与现在的松花堂一起被列为日本国家史迹地。从1977年起,松花庭园正式向大众开放,20
期刊
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本该沉浸在节日喜庆气氛里的中国人投身到一场没有战火没有硝烟的激烈战役中去。这场战役所要面对的敌人,正是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它们,肉眼看不见,却无孔不入,并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来扩展自己的“领地”。更令人心惊胆颤的是,它们狡猾得很,会潜伏在人体内,短则一天,长则十多天乃至二十多天。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当新冠病毒凶猛来袭时,全国上下,各行各业,万众一心,纷纷
期刊
年前一场突发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秩序,谁也没想到,七天的春节假期会演变成遥遥无期的“大长假”,而身处假期的我们,多是满怀焦虑的心情。我们每天关注着感染数据的变化、武汉乃至整个感染核心区的各种报道,一线医护、警务等工作人员的安危,自己所在地的危险系数等情况。这场波及全国的疫战,没有一个国人能置身事外。  然而,除了奋战—线的工作人员,多数人可以出力的方式仅是安静地“宅”在家中,不给国家添乱。而
期刊
前《南都周刊》、《新周刊》主笔。从事茶文化研究与写作多年.现在西双版纳筹备茶学院。出版过《词的冒险》、《茶叶侦探》等书。  公元780年唐德宗首次收茶税之后,对茶农疾苦的感同身受让他取消了茶税。但缺钱实在没有办法的事情,再加上食髓知味的惯性,793年他正式恢复了茶税。税率百分之十,当年收入四十万贯。  民间对茶叶带来的财富渴望不亚于官府。陆龟蒙、白居易都经营过茶园。白居易的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在
期刊
对于明朝那些事,由于17位皇帝的缘故,总是跟“奇葩”沾边,比如开国皇帝朱元璋当过和尚、明宣宗朱瞻基热衷斗蟋蟀、明世宗朱厚熄热衷炼丹、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明熹宗朱由校热爱木匠事业等等。其实这都只是表象,大明王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没有屈膝投降,没有割地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我们必须对明代文化和社会重新审视的原因。  明代废团茶、兴叶茶,不僅是冲泡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更让
期刊
当人们在一个独立空间时,更多的时间会用来做什么?寻找有趣的事情?还是追随网络上那些让我们悲喜大起大落的话题?随着疫情慢慢过去,飘浮、喧嚣的尘埃逐渐落下,一切转为平稳,激烈的想法会让位于冷静后的思考。  在当下,茶道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茶增强了身体体质,提升了免疫力,它还给人以更多心灵的慰籍。对于饮茶人而言,不管悲伤失落,茶永远是他们真实的朋友。那么,我们还可以从茶中学到什么呢?  1关于茶道精神 
期刊
武汉“解封”已经半个多月。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座英雄之城,正慢慢复苏。车水马龙的街头,热腾腾的热干面,久违的熟悉的烟火气。  幸好,春天还没完全走远。  茶,是春日里最鲜活的犒赏,是经历了漫长沉寂后的苏醒与热闹。从东到西,由南至北,新芽嫩叶,在时令的序曲里逐一奏响了律动的音符。“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茶,是茶农的财富,也是茶乡的希望。  也许今年的春茶季,似乎不太遂人意,没有了昔年的追逐与热捧,留给
期刊
第13届海峡两岸茶博会期间,《武夷月明: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纪念文集》一书才刚首发,黄锦枝带到现场的500册就被人们抢购—空。该书不仅汇集了姚月明事茶53载的技术经验与学术思想,也饱蘸了茶界对这位武夷岩茶泰斗的深切怀念与景仰。  尽管与新书擦肩而过,但幸运的是,首发式第二天,我们在福莲茶庄园的嘉叶山舍里见到了前来访旧的黄锦枝、黄集斌父子。年届期颐的黄老先生,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声音洪亮,使人感觉到一股
期刊
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很多社会热心人士,纷纷为医院和医生捐款捐物。除了收到面包、酸奶、红牛,作为医生的老同学还收到了一罐碧螺春爱心绿茶。  老同学当年是我的高中同桌,学霸级别,路读到博士,在她还是小囡囡的时候,总是会给我邮寄一些苏州的特产鲜肉月饼。寄茶,这还是头一回。  老同学在苏州的医院工作,老公也是一名医生。疫情期间,他们每日6点多起床,早早赶到医院,然后开始办出院、查房、写病历、记病程、分
期刊
在文人雅一土的心目中,茶是南方嘉木,是百草中的精华,更是天地山川之间至灵至性的仙品之物。宋人的风雅是出了名的,风雅里头自然少不了茶。而在明代,文人茶事更充满传奇佳话,一改前代的奢华富丽,开始趋于自然简约,走上返璞归真之路;一杯清水在手,添入香茶几许。自然率真而又精深雅致,这是明代茶文化的精神所在。明代饮茶之雅,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隐逸之雅  明朝开始以芽茶冲泡而饮,冲泡方法简单明了。虽然饮茶步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