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人物,看见真实的台湾社会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在小人物的社会圈长大的,生活中也认识了很多小人物。以一般的小人物而言,他们都被强权愚化,包括在宗教信仰上,普遍地被灌输宿命论。佛教或道教都会令信众相信命运,例如生活上的穷苦,各人遭遇到的苦难或灾祸,他们都认为是命中注定的,是前世欠下的,今世的受苦受难是还前世的债。也难怪,直到今天,相命、替人消灾解难的行业,仍然在庙旁、闹区兴盛不衰。真是阿弥陀佛!
  有些基督徒把个人的种种负面遭遇解释成:你遭受的苦难,是上帝赐给你的,上帝相信你扛得起。甚至信徒生了低能儿之类,他们会说成那是上帝派来的天使,要好好照顾畸生儿,付出耐心和爱。这当然令人同情和尊敬,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能借助信仰得到更大的力量,也无可厚非吧?哈利路亚,阿门!
  宗教信仰的自由,大家要尊重,但趋于迷信者,我们不该认同。可是小人物的社会大众,偏偏要相信这种非自然的说法,不然他们又能怎么样?小人物之所以如此,是一种恶性循环链。简单来说,小人物的家庭经济条件很差,除了被剥削劳力,他还能怎么样?民生问题都解决不了,岂能妄想去念书、去看病?他们除了出卖劳力之外,还是只能出卖劳力,最后耗尽所有,不得已去借款,没有东西抵押,万不得已借一点高利贷,只能寄希望于一再劳动,大人劳命至死,连小孩都变成童工。他们的下一代没有办法进学校学知识,没有办法脱离经济的底线,还愈陷愈深。他们要是不接受被愚化,不相信宿命论,又能怎样?那只会逼他们发狂。没错,他们曾经在东欧集体抓狂而触发革命。
  现在,虽然世界已经现代化,经济水平普遍提高了,小人物也有机会挣到钱,小孩也可以上学,有能耐的也能被授予博士学位。有这等功德,却得归功于资本主义的施行。是否真是如此?到今天还有对立的两种观点。资本主义的一方,夸耀他们的成就改变了多数人的生活,在消费市场提供丰富的物质,工作越来越细分,生活越来越方便;方便到在语文上,名词多到来不及记,动词几乎只剩下与“卖”相关的几个字。在资本家掌控的社会,钱是唯一追求的目标,人皆物化,人间失去温暖。
  所以,作家在成熟之后,自然就有他的思想,有他的看法,写出来的小说,就会有他发现的社会问题和关心到的层面。例如台湾的被殖民的问题:日本过去以军事殖民台湾,败战没几年后,又穿西装打领带,再踏入台湾以经济来殖民。日本人没有反省,台湾人失去警觉,不知不觉中丧失自尊。我作为台湾的作家,就不能不利用作品,将此抽象的现象,通过具体的人、事、物呈现出来,于是就有了《莎哟娜啦·再见》《苹果的滋味》等数篇小说。有人说比较喜欢我过去的作品,觉得艺术性比较高。但我不会刻意去追求艺术性,艺术是不能拿来画饼充饥的,眼前的社会问题更重要。
  上列几篇作品刊登出来一两年后的 1978年,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一书问世,引起对后殖民主义的各种问题的广泛讨论。可见,创作不一定是从理论知识中产生的。一个作家生活在自己的社会,尤其受到类似安东·契诃夫和沈从文的著作影响,不知不觉地走上了现实主义社会写实的道路,自然关心种种社会问题,可是社会上同时显现出来的大小问题繁多,那就凭我自己的判断作取舍。
  当整个社会商业化,台湾的人口结构就起了很大的变化。起码三代同堂的家庭结构被破坏了;有钱人向国外移民,一般百姓在国内移民,年轻人移居到都市或是劳力密集的加工区,或是它的卫星城乡,年老的人留在乡下。我也是在移动的人潮中跑到台北谋生的。这个过程中,社会的问题被一个一个地暴露出来,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老人問题。台湾逐步成为高龄化社会,即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在人口中的占有率已达到百分之十八。可是,这种老年人口的占有率用数字显示出来,对一般人而言,还是一片雾茫茫,我得用一般人看得懂的方式将它呈现出来。于是,我就写了《放生》《最后的一只凤鸟》《银须上的春天》和《死去活来》等十几篇小说。
  去年十月,我出版了一本比过去略长的小说《跟着宝贝儿走》。那时我停笔多年,又因罹癌,经过六次化疗之后,在住院时自己写文发到网络上作为消遣的游戏,我标上园地的名称“病中作乐,死不闭嘴”,内容是利用撕画配上几句文字。其中有一则,我撕了一个疲惫不堪的老头,因走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再也走不动了。他问,自己还有多少时间?时间回答他,还有多少时间不重要,应该问自己现在还能做什么?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
  那时我已经八十出头了,什么都不能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对自己念叨着“死了算了”。但再想一想,脑袋尚没有完全失智,做别的没那股力气,笔杆还可以拿得动吧?于是,我就把脑袋里存有的腹稿吐出来写写。就这样,我把早前意识到的金钱主义的社会问题,用我的专长写成小说,暴露出社会上任何东西都可以换算成金钱的残酷现实——小心,可能包括你、我、他。
  在这本书的自序《老不修》里已经谈到,面对这样的题材,我是十分矛盾的。八十五岁的老人,一路走来,看过的时代是逐渐的,也是跳跃的,有些跟不上了,但又不想认输。这样的想法,致使黄春明起码变成两个人,互相争执:一个黄春明从小在封闭的社会里长大,看到女性因为许多社会禁忌,过着阴惨的日子,所以过去的旧观念还存活在脑袋里。而现在社会风气如此开放,一上街就有乳沟可看,所以今天的黄春明欲跟上时代潮流,但又不能杀了过去的黄春明,过去的黄春明就只好站在一边看热闹。《跟着宝贝儿走》就是在这么混杂的心理活动下,一步一步争出来的。
其他文献
上海博物馆最近正在举行“从巴比松到印象派:克拉克艺术馆藏法国绘画精品展”,位于二楼的第二展览厅内汇聚了如让-莱昂·杰罗姆(Jean-Leon Gerome)的《弄蛇人》(The Snake Charmer)(你也能在萨义德《东方学》(Orientalism)的封面上找到这幅画)、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的《读书的莫奈夫人》(Camille Monet
期刊
“星星画会”是70年代一抹亮色。与“星星”有关的日子,那是情感渴望自由,灵魂相信未来的时代。三十年后,带着“星星”时代的伤痕,李爽从尘封的报纸和传说中走出来,从“中法史上最浪漫的爱情故事”里走出来,用她的私人札记《爽》展示了一个艺术家淡化伤痕、修复自我的过程。  26岁那年出狱后,李爽移居到法国结婚,一颗年轻的心怀揣着伤痛、期盼与不安,开始她在法国的艺术生涯。时至今日,她仍以中国画家的身份亮相于法
期刊
出版发行行业,是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大多数线下书店选择了暂停营业,图书电商是仅存的亮点。但是,由于快递员工复工、交通限制等因素,目前电商的运力还没有完全恢复,那么出版机构和电商该如何应对?在目前的环境下,图书电商如何做?我们整理了目前出版业的做法,并给出我们的建议。  出版企业:营销向线上转移  出版企业的销售从线下书店,转到线上书店,已经是长期趋势。针对目前的疫情,国有出版企业加快了销售向线
期刊
十年前,如果有人辞掉工作,背上家当出门长期旅行,一定会被绝大多数人看作是“不务正业”的疯狂举动。而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大学毕业后暂缓进入社会的脚步,或是辞掉城市里繁忙的工作,了无牵绊地踏上一段长长的旅程。这样的举动,已经从不被多数人所理解的“逃避现实”的荒唐行为,变成了时下逐渐被世人接受的“间隔年旅行”。而孙东纯,绝对算得上是中国推动“间隔年(Gap Year)”旅行概念的标志性人物。  
期刊
我的心,我的眼,看见台湾  作者:齐柏林  出版社:圆神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  2013年,齐柏林所拍摄的台湾第一部空拍记录片《看见台湾》终于完成,令人惊艳、感动、心疼的的台湾,撼动了所有观影者的心。许多片中看不见的故事,也都收录在本书当中,包括许多贵人相助的缘由、筹拍过程及拍摄现场的幕后故事、第一次空拍电影所遭遇的辛苦等。  塔里的男人  作者:亚拉文·雅迪嘉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
期刊
台妹时光  作者:陈雪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3年7月  陈雪书写自身年轻时候的往事,回忆她遍及台湾小乡镇与城市的足迹,故事场景集中在野溪、路旁面摊、小吃店、卡拉OK店等地。她深刻的文笔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 “台湾味”深刻的观察。  十字路口  作者:Wm Paul Young  出版社:大乐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5月  生活独来独往的安东尼,某日醒过来,发现自己置
期刊
我在小学四年级以前,受的是日本教育,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台湾光复。但光复只是政治上的,在文化上,因为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长达五十年之久,所以文字和语言的光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光复四年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败退到台湾时,人生地不熟,心里有来自双方面的恐惧。为了自身的安全,即刻实施所谓的军政时期,颁布以安定为由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动不动就是死刑的法律,把整个台湾的空气弄
期刊
过去贫困的农业时代,绝大部分百姓不识字,因而被称为“文盲”。还好凭劳动生活不怎么需要用到文字,仅靠语言即能传达、沟通、争吵、言笑和敬神祷告等。他们从出生到死亡,一辈子都使用同一种语言,比起极少数识字的人,他们的语言活很多。  从时间上来看,语言的历史有上万年,而文字的历史,就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三千八百年。到了近代农业社会转型,文字才普遍起来。我不是否定文字的价值,而是希望大家不要
期刊
你常做梦吗?四种最常见的梦是被追赶、坠落、在学校与性。因为梦,让平凡的人生增添了许多滋味,其实梦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无谓,也不尽如弗洛伊德所论,皆与“性压抑”或潜意识有关。梦,其实非常科学,也非常实用。  梦境是演化程度极高的脑部功能,一种特别清晰的意识形态。  ——科赫(神经科学家)  讲到做梦,不能不提提脑子。脑,是宇宙已知最复杂的系统。而脑中最让人迷惘、在意、还不完全清楚运作奥秘的,无疑是“意识
期刊
我个人一直把生活当成教育,认同前人所言的“在做中学”,也因此十分反对读死书的考试主义。  我童年失去母亲,在家里总是捉弄弟妹,把欺负他们当有趣,哪怕挨打也还是像狗一样,改不了吃屎的习惯。为避免在家里惹事讨皮痛,我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外头乱跑。先是在自己的小镇跑透透,跑腻了,就跨出到东西南北的他乡,又跑熟了,就再跨出更远。向东十多公里靠海,有各种不同颜色的沙蟹,各种昆虫,还有野果;往西靠山略微近些,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