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语文教学思想“岗位能力本位”的思考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语文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课,肩负着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语文能力的重任。高职语文实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教学是以职业岗位能力目标驱动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等诸多方面都要突出“岗位能力本位”,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人才。首先在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材内容的选择、编排上要适合对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语文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语文;模块化教学;岗位能力本位
  作者简介:李晓芳(1963-),女,浙江东阳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外国语学院,讲师。(浙江 东阳 3221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7-0114-02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懂技术、能操作和会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它的产生,意味着教育领域的又一次变革和调整。作为基础之基础的高职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岗位能力本位”现状思考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学生,对基础课的高职语文,一般都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把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到了重要位置。但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中,对综合素质教育和语文岗位能力的培养往往重视不够;有的学校干脆砍掉语文课,为专业课让路;或者按专业需要有选择地开设语文类课程作为点缀,这些课程的开设,都只侧重于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还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目前,高职学生的语文知识、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等方面严重不足,高职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第一,高职学生语文知识严重缺乏。从高职院校生源情况看,高职学生主要来自中专、技校、职高和普通高考勉强上线者。这就决定了高职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有的甚至是“字不成体、文不成句、语无伦次”。[1]第二,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够。高职学生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文化素质相对来说要稍低一些,他们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精神较差,还有些学生考到职业院校存在思想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对未来就业信心不足,素质方面存在种种问题。第三,高职学生语文能力先天不足。中学教育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职业院校的能力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汉字书写能力较弱、语言交际能力欠缺、实用写作能力薄弱等等。总之,高职学生在语文知识、人文素质与语文能力方面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高职语文课程定位缺乏高度;高职语文教学目标没有到位;高职语文教材体系没有体现“能力本位”;高职语文教学方法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语文课程学时比例小等等。所以,对高职语文教学目标应重新定位,应着眼于高职学生岗位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尤其注重对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发展;然后根据全新的高职语文岗位能力目标体系编写高职语文教材,这是岗位能力目标驱动下的高职语文创新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二、“岗位能力本位”目标体现
  1.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上岗所需要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是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核心。在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等培养目标中,能力目标最为重要,高职教育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必须“改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职语文作为职业院校的基础课,必须为专业服务,服从高职院校总的培养目标。根据高职教育能力目标的要求,强化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2.以“能说会写”的语文能力为教学目标
  通过对企业岗位语文能力需求的调查,企业需要“能说会写”的高职人才。例如上岗应聘的求职自荐信及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各种实用文的写作能力。与人交流、沟通及演讲、辩论的能力,规范、美观的汉字书写能力,等等。[2]这些语文能力已经成为一种生存技能,是高职学生就业上岗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所以,“能说会写”的语文能力是高职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
  “能说会写”的语文能力来自于扎实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是提高素质和能力的基础,更是企业活动、上岗就业所不可缺少的。例如,与他人沟通、交流,就必须懂得语言交际的规则、方法与技巧;写求职自荐信、合同、调查报告等各种应用文,就要懂得这些文体的特征和写作的规范要求;欣赏各类文体,就必须首先懂得各种文体的特点和鉴赏规律等等。所以,语文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能说会写”的语文能力还来自于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对于企业岗位职工来说,就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是企业的内在要求。例如:爱岗敬业精神,有责任感,讲究职业道德,有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毅力和承受风险、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锐意改革的创造精神,有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有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等。这些综合素质决定着一个人的整体水平,决定着一个人在事业发展中能否成功,在企业竞争中能否站稳脚跟。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是“能说会写”的技能型人才的内在需求,也是重要的“职业岗位能力”。
  所以,高职语文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语文基础知识讲授、素质提高和能力训练的重要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三、“岗位能力本位” 教材略议
  “岗位能力本位”,教材先行。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非常重视对高职学生综合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从教材编写入手,不断探索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之路,从一开始的选编补充教材《广厦企业文化熏陶》、《社交应用文写作》、《网络文学欣赏》等,到不同专业分别开设不同类型的高职语文特色课“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最后按照社会对高职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编写出“能力本位”的模块化教材《高职语文》。该教材由我院院长许华春任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自编教材《高职语文》,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学生实际需要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文字书写、口语交际、文章赏析、实用写作等四大能力为教学目标;以文字与书法、语言与交际、课文解读、实用写作等“四大模块”为主体内容;以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为核心,以“理论教学 + 技能训练 + 人文讲座”为基本模式,打破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界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人文性和实用性,注重技能实训与能力培养,构建与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相一致的教学新体系,实行全新的模块化教学。全院各专业均开设两个学期,每周两课时,共64课时,进行“岗位能力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
  高职语文教材改革以能力为本位,把教材内容确定为四大模块,形成“四编一附录”的架构,从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第一编,文字与书法。包括“文字概述”与“书法训练”两个部分,突出一个“练”字,旨在让学生把字写“对”、写“好”。第二编,语言与交际。包括“语言的特征”、“语言的表达”、“语言的修炼”及“语言的交际”四个部分,突出一个“说”字,旨在让学生把话说“通”、说“顺”、说“美”。第三编,课文解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及“论说文”四个部分,突出一个“读”字,旨在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能力。第四编,实用写作。包括“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科技文书”、“财经文书”、“司法文书”、“新闻三体”及“学术论文”七个部分,突出一个“写”字,旨在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体的能力。“附录”部分,主要涉及一些知识性、法规性和工具性的文件及资料,突出一个“用”字,供师生于工作和学习中选用。为此,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能力提高的“文化中介”的高职语文教材,便具备了“灵活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等特点,较好地体现出了“岗位能力本位”的特色。
  1.于“灵活性”中体现“岗位能力本位”
  所谓“灵活性”,是相对于以往教材编写的体例、形式而言的。最易为学生所接受、最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教材就是最灵活的教材。[3]《高职语文》教材采用“四编一附录”的体系,是针对高职学生兴趣爱好广泛、热衷时代焦点、关注网络信息、关心职业前景,而文化基础知识却不及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牢固的实际,在适应社会需求方面又不能不同时具备文字书写、语言交际、文章赏析、实用写作等“四大能力”,突破以往大学语文的思维局限与内容局限,大胆提出的架构。“四编一附录”的体例和呈现方式的灵活多样,符合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他们的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教材在重视选文的基础上,重视活动设计,鼓励学生探究创造,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出发,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案例,以及丰富多彩的探索性活动(如演讲、辩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4]同时,教材的编写注重教材的形式美以及呈现形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的激励作用。
  2.于“开放性”中体现“岗位能力本位”
  所谓“开放性”,是相对于保守性、单一性而言。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长远需求,高职语文教学内容须充分融进社会生活,具有时代感,就要打破传统的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我院的教材注重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角度安排教学内容,广泛涉及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给学生以人文教育,同时,把人文性与实用性充分结合起来,除安排文学作品等内容外,还安排能力素质的训练内容,如文字书写、口语交际、实用写作等方面的内容。“一本多用”是大势所趋,教材多用性是社会使然,而且在篇目数量上考虑到课内精讲和课外泛读相结合的需要,既让教师备课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又让学生课外阅读有自主选择内容的权利,更具人性化,更接近学生健康发展的实际需求,使用教材时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障,在开放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岗位能力本位。
  3.于“时代性”中体现“岗位能力本位”
  所谓“时代性”,是相对于陈旧性、僵化性而言的。高职语文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就教材而言,难寻一本适合全国通用的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现行大学语文教材、教学参考书内容陈旧落后,不适合时代发展要求。[5]如教材选文篇目时代性不强,缺少“源头活水”,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能激发学生研读文本的兴趣。因此,高职语文教材必须与时俱进,联系生活实际,也就是把语文的基础性与高职的专业性(即高职学生的岗位能力实际需要)紧密结合。高职语文作为我院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和竞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服务。我院以“四大模块”教材内容为依托,紧密结合各专业实际,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既培养了高职学生应具有的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又兼顾到了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实用性,如“课文解读”模块的论说文单元就选了范文照的《中国建筑之魅力》,对以“建筑”为特色专业的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说,学习此文,不仅可欣赏作品严密有力的论证结构、深沉理性的民族感情和缜密灵活的语言表达等论说文的艺术特色,更是了解中国建筑辉煌成就的历史、建筑艺术独具魅力的本质特征、中国建筑突出的理念及其变迁等专业基础知识的良好途径,这既具时代性,又有专业性,充分体现了《高职语文》教材“岗位能力本位”的特色。
  四、总结
  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把语文综合素质和语文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首先,在高职语文课程定位和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中,应遵循“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实践为重点”的原则;高职语文教材体系要突出“岗位能力本位”,这是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其次,课堂结构要趋于开放、灵活,组织形式上趋于宽松、民主,评价要趋于多元化,等等。以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为驱动,突出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语文能力的培养,构建适合于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让作为基础课的高职语文在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人才的培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中义.大学新语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力.王力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6.
  [3]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张天来,徐同林.大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苏宇嵬)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分析以“教”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利弊,进一步阐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理论以及双主模式下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双主教学模式在“VF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在实际教学中把双主模式引入“VF程序设计”课程中,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主教学;教学模式;程序设计  作者简介:张舒娟(1977-),女,山西汾阳人,中北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生活中每个人都知道真正的自由并非完全自由,真正的自由在于完全自由与限制性之间的平衡,设计活动也是如此。有人说“设计是带着锁链的舞蹈”,这一比喻非常形象。  设计是指人们参与的旨在提升后继创新行为质量的活动或过程,意味着开发某些事物或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执行计划之前,要经过一个系统的、精细的规划和观念生成的过程。就学生而言,设计是他们日常必做的事情。例如,制订学习计划和假期出游计划、决定自己房间的布置和
随着机组参数的提高和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电厂化学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不断更新,化学作业内容不断增多.高职院校的电厂化学专科专业已逐渐发展为涉及给排水工程、电力环保、
针对传统大学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并设计了量表对改革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更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都显著提高.
摘要:傅里叶变换是“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和难点之一。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基于连续和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物理和波形模型,对传统的傅里叶变换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改革,提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运用该教学方法进行傅里叶变换的教学,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连续傅里叶变换;离散傅里叶变换;波形模型  作者简介:张培珍(
这就是我最初进入研究领域的历程。研究的过程这么美,在事实与价值、现象与理念、经验与超验、具体与抽象之间探索并联结。或许,那正是莫奈创作《日出》所站立的位置。  1995—1998年,我在华中师范大学读硕士,学习比较教育学,师从杨汉清先生。杨先生和福建师范大学吴文侃先生主编的《比较教育学》,是极有影响力的教材。  杨先生希望我研究比较教育学方法论,我正好困惑于其价值判断问题:研究者能否对所分析的跨文
在孩童时期,最重要的是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而非赢在起跑线上的百米冲刺。让孩子上学是为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准备,而非争得第一。
香港地区的新课程充分反映出这个重要的教学范式转向。要想有效达到新课程的目标,“学与教”应把重点放在学习上。上课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互动、具有挑战的学习活动(学习经历),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学得更有效。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上期文章中,笔者主要介绍的是香港地区过去几十年的教育演变,本文主要介绍香港地区当代教育的取向,并分析其范式转向(paradigm shift)。范式转向是指
“传热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从该课程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教学手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助于提
“教育家书院”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组建,是一个发现、孕育教育家的基地,是促进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是中国优秀教师开展国际国内交流的平台,是中国教育家的学术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