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优化策略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ak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托“互联网+”,教育技术信息化融合了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媒质,使语言文字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较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全新的多维感官体验,为其积极、深入地思考奠定了基础。在这一背景下,教育技术信息化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语文教学从教师单向教学向学生主动学习转变。
  【关键词】互联网;习作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157-02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所谓“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相融合,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那么对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而言,如何实现“互联网+”模式下的习作素养提升新形态呢?笔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尝试从激发习作兴趣、丰富习作素材、优化习作评改这三方面来阐述“互联网+”优化习作教学的策略和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习作训练,心中对此充满好奇。引导这个阶段的学生爱上写作,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训练“写日记”为例,这是该单元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运用网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一起看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哪些同学写过日记,请举手?
  师:(夸赞)哇,这么多同学都写过日记呀。那么老师再考考你们,到底什么是日记呢?
  生1:日记就是把当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
  生2:记录的是每天发生的、自己记得最牢的事。
  师:那你们知道好的日记是什么样的吗?
  师呈现《金鱼日记》封面图。
  设计说明:教师借助互联网资源,利用绘本《金鱼日记》导入,精美的插图,有趣的文字,翻动的扉页,拓宽了学生对日记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师:这就是一本很好的日记。想看看日记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吗?我们来读一读吧。
  (全班读——第一天,我在鱼缸里游来游去。)
  师:想不到吧,这就是日记。
  (接着读——第二天,我还在鱼缸里游来游去。)
  师:怎么样?简单吗?这就是他的生活呀。
  (继续读——第三天,我仍然在鱼缸里游来游去。)
  师:日记就可以这样从一句话开始写起。
  教师引导学生从写一句话入手,让学生敢于写,乐于写。在“互联网+”模式下,学习写日记省时省力又高效,实现了资源整合,搭建了素材平台,效果显著。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习作教学中灵活地运用网络呈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源,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让学生入境而动情,情动而辞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手、脑、耳、口多种感官在亢奋状态下同时启动,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主动提笔把美好记录下来。此时,写作也就从“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成了发自内心的需要。在这样的情感基调下,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亦不是难事。
  二、整合空间,丰富习作素材
  学生对写作无从下笔、无话可说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写作材料。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化,来源于生活,要想将缤纷多彩的客观世界在文章中展示得淋漓尽致,素材的积累十分重要。因此,教师教写作,一定要教会学生积累素材。笔者用网络创建了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建立了自己班级的素材驿站,命名为“童眼看天下”。这个“站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入情入境。学生只要轻轻一点鼠标,缤纷多彩的世界就会展现在他们的眼前。“时事新闻”“奇人异事”“自然风光”“百科全书”……学生有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感觉。为了让学生明白习作应根植于生活的土壤,同时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敏感度,笔者建议学生每天将生活中看到、听到、想到的事情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文并茂的方式上传,不断为“驿站”扩容。学生每天都来此停留片刻,囤足“精神食粮”,一起在习作之旅上愈行愈远。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的题目为“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写“观察到的印象深刻的一事或者一景”。笔者让学生将自己眼中的缤纷世界以图片、声音、文字等形式上传到“童眼看天下”,在课堂上先欣赏后写作。这样既使学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写作素材,也解决了学生因素材少而怕写作的困境。互联网开辟了学生自主作文的新途径,在教学中,笔者借助互联网,让学生边看素材边议论,并进行补充,借助图片唤起学生的记忆,借助声音引发学生的想象,借助文字使学生产生共鸣。
  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写作资源,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克服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探索大千世界的情感和写作素养。
  三、立足学生,优化习作评改
  习作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俄罗斯文学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说过:“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除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文章在不断修改中才能得以完善,习作水平在不断修改中才能得以提高,可见评改的重要性[1]。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网络开放性、灵活性、及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优化作文评改。
  信息时代讲求短时高效,教师可以布置“百字作文”,讓学生每天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么学生如何与教师及时分享这些记录呢?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实时上传。教师通过网络也可以及时批阅学生的习作,发现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学生可以反复修改,这充分体现了网络评改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评改,每个学生既是被评者也是评价者,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的开放性、交互性很强。教师可以在网上设一个共享空间,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发送到此,互评互改。这样的方式也能很大限度消除学生面对面交流带来的局促不安和拘谨羞涩,可以让一些内向的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同学、教师进行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沟通。   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看图写话是第一次使用“四联章”的形式,借助图画,编写关于小虫子、蝴蝶、蚂蚁和半个蛋壳的“有趣的一天”的故事。互联网更是在此课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课前,笔者通过班级QQ群对此次写话练习作了初步安排。学生按照号数顺序组成四人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组长,由组长安排组员来写哪幅图。之后在直播课中,每个学生读出自己写的话,然后各组将本组学生写的话串联组合成一篇完整的写话,题目就叫“有趣的一天”。
  下面以直播课中一个小组的合作交流为例。
  师:请第一小组的各位同学读出各自的写话片段,我来串联大家的话。
  师:一天清晨,小虫子、蚂蚁、蝴蝶三个小伙伴在路边相遇了,他们发现了半个蛋壳。
  生1:早上,蚂蚁和小虫子在蛋壳上架起木条,玩起跷跷板。蝴蝶说:“哇,你們真会玩。”三个小伙伴心里乐开了花。
  师:嗯,这里就不用说“早上”啦,因为我之前说了“清晨”。请再说一说。
  生1:蚂蚁和小虫子在蛋壳上架起木条,玩起跷跷板。蝴蝶说:“哇,你们真会玩。”三个小伙伴心里乐开了花。
  师:真棒!能通过画面,想象出三个小伙伴心里的感受。过了一会儿,他们又想出了新玩法。
  生2:蚂蚁和小虫子再把蛋壳放在了塑料袋上,玩起了热气球。蝴蝶说:“呀,你们还会飞呢!”三个小伙伴飞到高空,心里美滋滋的。
  师:下午,居然下起了雨。
  生3:小虫子、蝴蝶、蚂蚁把蛋壳倒过来,躲在蛋壳下,一滴雨都淋不到。三个小伙伴心里感到很温暖,很幸福。
  师:这里可以补充蚂蚁是怎么说的。
  生3:蚂蚁说:“哇哦,还好有这个蛋壳。”
  师:晚上月亮出来了,星星出来了。
  生4:小虫子、蝴蝶、蚂蚁睡在蛋壳里,还盖上了树叶被子。三个小伙伴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做了甜甜的梦。
  师:快乐、有趣的一天就过去了。
  这堂短短四十分钟的直播课,充分展示了“互联网+习作”的优势。“太阳升起来了,美好的一天开始了”“天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大雨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了下来”“弯弯的月亮爬上了树梢,露出了笑脸”“三个小伙伴的心里乐开了花”……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精彩无限。
  随后,笔者让学生将小组编写的故事以文档的形式上传,并配上插图。笔者再将一篇篇习作做成美篇进行分享。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发声,在交流中发表各自的评价,学习不再是一个独自感悟的过程,而是在个体表达与相互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学会理解、学会思考、学会更好地表达和沟通的过程。“互联网+习作”实现了从单人习作到在线论坛,从单一思考到交互思考,借助倾听、辨析、表达等语文学习策略,无论是语言积累、思维品质,还是个性品格都得到了提升,语文素养正是在这样的平台下积跬步而至千里。
  “互联网+”让习作教学得以优化,让教学动态化、生动化、多样化,不仅增加了学科知识的容量,扩展了习作评议时空,还为学生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探究的环境,使习作教学更加精彩、富有成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2]。长此以往,每个学生都将享受到“互联网+习作”带来的乐趣,学生的写作能力必将在轻松愉快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吉才.“互联网+”背景下的习作教学[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5(10).
  [2]陈清云.“互联网+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2018(14).
  【作者简介】
  郑劭(1978~),女,汉族,福建福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重视音乐教学,有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学生音乐教育的要求逐渐提高,以往比较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经很难符合当前的教学形式。良好的音乐素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学习能力、道德素养等,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已经成为众多小学的工作重点之一。奥尔夫教学法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使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
期刊
【摘 要】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有必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使之更加贴近农村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本文探讨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神器”,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另辟蹊径,因地制宜地创编英语校本课程,以达到培养农村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导图;农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4
期刊
【摘 要】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的支柱,没有节奏,音乐就失去了魅力。人们对音乐的向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奏,学生音乐学习的关键也在于节奏。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要重点聚焦在学生的节奏感培养,通过节奏感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审美能力,是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基于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论述如何开展节奏训练,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可供小学语文教师选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而由于学生在特性、基础知识、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不同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正处于认知发展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天性比较纯真,学习意识不够强烈,且对新知识、新事物普遍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索欲望,这使得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渗透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因此,教师在
期刊
【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帮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全面发挥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而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这一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深度理解语文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率等。故此,本文以项目式学习内涵的分析为切入点,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方式的应用流程进行深刻分析,并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学习结构和学习体验的深化三个方面阐述项目式学习应用的具体效果。  【关键词】项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从采用各种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读促写,切实降低写作练习难度;转变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合理反思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149-02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根本属性是工具性。语言建构与应用这一素养是其他素养培养的基础
期刊
【摘 要】英语单词教学既是英语教学的基础,也是英语教学的重点。英语单词的数量庞大,学生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增加词汇量,为后续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部分小学生在记忆英语单词时死记硬背,不仅记忆效率低下,记忆的速度以及准确率也不够高。部分学生也没有掌握正确的单词记忆方法,由于记忆单词的过程过于枯燥,所以对记忆英语单词产生抵触心理,难以主动记忆单词,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对此,教师应创新记忆单词的方法,引导学
期刊
【摘 要】语文是一门比较基础同时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少教一点,让学生多学一点,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少教多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成为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小学语文教师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也要跟上时代步伐,创新优化课堂,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少教多学;模式构
期刊
【摘 要】新课改的提出并逐步深入,使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得到转变,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各项素养。在小学阶段,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学习各门学科以及未来发展均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掌握一些生字词,还应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
期刊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一个班级的面貌,起着比一般教师更为重要的作用。一个班级的面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耐心;爱心;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169-02  班主任工作繁琐而辛苦,在小学阶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