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给力”职业教育创新克难谋发展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yuehe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6月25日,总投资4.85亿元的青海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开工建设;
  2011年9月30日,青海省与山东省签署“十二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协议书。
  青海职业教育的两则消息引起了本刊的关注,这也是本栏目第一次将视线投向青海:前者通过加大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极大地缓解了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增强了青海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后者以“结对子”的方式,充分利用东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在招生、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带动青海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从加大投入到开展东西部联合办学,近年来,青海中等职业教育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职业教育作出了有益探索。为充分了解青海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其经验与成就,本刊记者采访了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来萍。
  
  《教育与职业》: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各地职业教育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请简单介绍一下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来萍: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我省职业教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达40所,在校生79105人,去年招生31807人,比2006年增加16391人,增长106%,年均增长21%;在校生规模比2006年增加52249人,增长195%。目前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及在校生的比例分别为45.9%和42.3%。有教职工3061人,其中专任教师2444人。省内外校际、校企联合办学规模为23110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院5所,在校生13619人,教职工1568人,其中专任教师87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为15.14%。初步建立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沟通、与普通教育相渗透、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教育与职业》:据了解,近年来,青海省各级财政通过加大投入,加强了各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并投资4.85亿元建设青海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青海省花费巨资建设公共实训中心的动力是什么?中心建成后又将对青海职业教育发挥怎样的作用?
  来萍:近年来,青海省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逐年增加,校舍不足、师资紧缺、实训设备短缺的现象十分突出;加上青海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区的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就业质量参差不齐,进一步加大了办学难度。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省委、省政府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依托西宁省会城市优势,本着统筹规划、节约成本、集中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将青海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青海省藏区职业技术学校、玉树州第二职业技术学校3所学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项目总投资48.5亿元,占地面积435.7亩,总建筑面积122200平方米,建成后在校生规模达5000人,主要承担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和实习实训任务及面向社会开展短期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
  该项目是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它的建成将有利于缓解目前全省职业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为全省各类职业教育机构提供实习实训服务,以达到资源共享、集中办学、形成规模效益的目标。将有利于我省三江源移民工程和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也有利于解决藏区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有利于藏区社会稳定。项目的建成必将有力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为省内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实用技术人才支撑。项目现已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部分已开工建设。
  《教育与职业》:除建设公共实训中心外,在推进基础能力建设方面,青海省还做了哪些工作?
  来萍:近年来,我省共建成28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政府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从2006年起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2000万元,重点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实训基地等基础能力建设。2007年增加到4000万元,2008年达到6000万元。2009、2010年每年财政预算安排5000万元,2011年省财政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7100万元。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全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总投资达到5.49亿元。改扩建了一批职业院校。与此同时,省内州(地、市)县政府也相应设立了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改善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
  《教育与职业》:除投入外,师资力量不足也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事业发展。针对这一难题,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来萍:近年来,我省对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抓好规划。制定了全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二是抓好培训。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同时每年举办专业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省级培训。建立了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所有校长、50%以上的专业教师均接受过培训。三是解决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编制不够、教师数量不足的难题。2009年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出台中等职业学校“特聘教师”政策,财政对特聘教师每人每年补助万元。两年内共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944人担任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有效缓解了教师队伍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困难,政策出台后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2010年又制定《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见习岗位教师计划实施方案》,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见习岗位教师计划,招聘见习教师400名。
  《教育与职业》: 2011年9月30日,青海省与山东省签署了“十二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协议书。请问此次合作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来萍:主要在招生、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
  一是开展合作办学。山东省在“十二五”期间接收万名左右青海籍学生到山东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或山东省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合作方式主要有“0+3”“1+2”“2+1”等多种模式(三年全部在山东省学习;第一年在本省学习,第二、三年在山东省顶岗实习;第一、二年在本省学习,第三年在山东省顶岗实习)。双方共同确定合作学校、专业及招生人数,其中三年全部在山东省学习者由我省负责面向农牧区组织招生。
  二是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山东省职业学校与合作的青海省职业学校在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上给予软硬件等多方面的支持,双方定期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活动,帮助我省职业学校更新办学理念,推进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山东省“十二五”期间接受我省400名左右教师到山东省学习,并派出400名左右教师到我省学校挂职授课,时间为1个学期。双方在“十二五”期间相互接受对方100名左右行政人员挂职锻炼,挂职时间为1个学期。互派的教师和行政人员由当地免费提供住宿。
  四是根据学生及家长的意愿,双方共同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和推荐就业工作,鼓励学生毕业后就地就业;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学生,山东省将给予与山东籍学生升入高等职业学院继续学习相同的待遇。
  五是我省对赴山东学习的青海籍学生按每生每年3300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补助,用于他们的学费、住宿费、课本费、床上用品费和各种保险等费用,并提供每人每年3200元的生活补助(三年级2200元)。山东省学校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并为青海省学生提供一年两次往返交通、校服等费用;另外,根据国家规定申请发放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
  《教育与职业》: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东西部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中明确了东西部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的目标任务;在2011年度全国职成教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又对东西部合作办学进行了部署。具体到青海省,我们与哪些省市开展了合作?
  来萍:近年来,我省各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与天津、北京、江苏、山东、浙江、陕西等外省市43所职业学校开展了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4所职业院校与358个省内外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实行两个“三段式”办学模式。2010年我省东西部、城乡校际和校企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规模达23110人,比上年增长了14.5%,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总规模的30.3%。其中,与省外的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规模达9097人。通过联合办学,我省职业教育资源不足的困难得到有效缓解,促进了毕业生就业,提高了就业质量。
  《教育与职业》:青海省是我国的农牧业大省,近年来,国家相继推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资助政策,这些政策对推动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政策的落实情况如何?
  来萍:2007年,国家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2009年又出台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免学费工作的意见》。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职学生各项资助政策,从根本上解除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后顾之忧,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的意愿明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我省享受国家资助政策的中等职业学生共212780人次,资助面占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的90%以上。2009年起,我省实施了“三加一”人才培养工程(生态移民、重点企业急需人员、两后生加高校毕业生技能培养),今年起对藏区六州中职学生实行免费教育,这样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实现了免费教育。
  《教育与职业》:加强基础能力、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东西部合作办学,不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范围,青海省通过多项举措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成绩显著。着眼未来,您认为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还存在哪些“瓶颈”?
  来萍:我省职业教育事业近年来持续较快发展,但仍然是全省教育事业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还不能完全适应“四个发展”的需要,存在较为突出的制约因素。一是职业教育投入仍然严重不足,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教师队伍严重缺编、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有待加大。三是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设置还不能很好地适应青海产业发展的需要等。
  《教育与职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颁布实施一年来,各项改革试点正在积极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青海省当前及下一步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来萍:2010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省教育大会,全面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省委、省政府印发了《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十年青海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同样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深入落实全国、全省教育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以提升服务青海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能力为根本要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缩小发展差距,深化教育改革,打造若干亮点,全面增强我省职业教育办学的生机和活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巩固并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加强职业教育政府统筹,强化州(地、市)、县(区、市)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确保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同步协调发展。加强对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统筹调控和管理,积极引导和合理分流初中毕业生,切实做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落实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和免学费政策。2011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2.8万人。
  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构建省、州、地(市)、县、校职业教育建设体系,引导地方政府、行业和职业院校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2011年重点启动青海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工作。支持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和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力争使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分期分批入驻青海教育园区。积极争取并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国债二期)项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和全省藏区职业教育建设等项目。改善办学条件,扶优做强一批特色鲜明,能够起辐射、示范、引领作用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努力扩大职业教育资源总量。
  三是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围绕我省支柱、特色、优势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以企业需求和市场就业为导向,进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完善专业设置。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和有偿培养机制,努力增强职业教育为省内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努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深化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逐步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规模,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及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模式,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四是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提升教师素质。积极争取教师编制,继续实行中等职业学校“特聘教师”计划和见习岗计划,进一步缓解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问题。大力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依托相关高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职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五是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农牧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深入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中央对口支援重大举措,抓住国家确定的6个发达省(市)对口支援我省藏区的难得机遇,以及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等有利条件,组织我省6州职业学校与对口支援省市职业学校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充分利用内地优质教育资源,招收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通过联合办学或异地办班,让更多的牧民子女接受职业教育,促进当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我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为着力推进我省“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六是实施免费职业教育,促进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青海藏区发展,改善藏区民生,提升劳动者文化技能素质。从今年起,青海藏区全面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即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让藏区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的孩子继续接受3年免学费中职教育。在藏区本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每年补助公用经费2700元,补助生活费1500元,共计4200元;在异地就读的藏区学生每年补助公用经费3300元,补助生活费3200元,共计6500元,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承担。对藏区学生实施免费职业教育,是着力培养藏区新型人才,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举措,不仅能促进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将推动藏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又好又快地发展。
其他文献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20年过去了,这个4%的目标终于要实现了,按理说我们应该欣喜才对,但笔者以为,教育投入“二十年磨一剑”的背后,饱含着许多无奈与酸楚——一项既定政策的落实竟要等上20年,这不由得让人有些酸楚,有些忧伤。  试想,有人欠了我们20年的巨债,今天突然说要还给我们了,这样的消息乍一听可能有点惊喜,
期刊
在澳大利亚众多高校中,迪肯大学一直是中国学子追逐的热门学校之一。它在应用性教学方面具有的特点与优势,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就读。    享有盛誉的学府  迪肯大学成立于1974年,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现有五个校区,分别位于维多利亚州的墨尔本、吉朗市和瓦南布三个城市。在校生约4万多人,此外还有近3万人接受学校提供的网络及远程教育。迪肯大学是澳大利亚著名高校之一,是澳大利亚唯一一所两次荣获年度重点大学
期刊
随着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多,各省各地学校校舍、设备等“硬件”资源较以往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软件”资源——教师素质的提升便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日前,为了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河南省教育厅出台了《河南省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教育人才规划》)。本刊特邀请河南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张涛、《教育人才规划》编制专家组核心成员陈国维和王振存,对《教育人才规划》进行了解读。 
期刊
大学生体育消费作为现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不是一个单独的经济消费问题,而是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问题和社会生活问题。因此,对该群体的体育消费需求、消费水平和消费动机等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西昌学院是一所综合型高校,在校生人数2万余人,学生生源分布全国各地,家庭经济背景不同。本次调查以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汽车与电子工程学院、轻化工程学院、文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徐建国: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科学指导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时期的建设,特制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与职业》: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如
期刊
当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人类向自然界过度的索取,环境和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资源大量消耗,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可以说,地球的承载能力正面临极限。有鉴于此,一些国际组织和有识之士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呼吁实现“我们共同发展”,即人类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大学需要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
期刊
目前,我国在民航飞行员培养中,越来越重视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即培养、生成或培养、成长的过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为把学生锤炼成思想过硬、纪律严明、行为规范、技术精湛的飞行员,山东滨州学院飞行学院在办学的过程中,按照民航行业特殊要求,借鉴军队的管理模式
期刊
山东滨州学院飞行学院是200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民航总局同意创建的全国地方高校第一个飞行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人,博士、硕士18人,设有飞行技术(飞行驾驶)、飞行技术(飞行安全)、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3个本科专业,拥有飞行技术(飞行驾驶)养成生292名、飞行技术(飞行安全)学员34名、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方向)学生76名。为海南航空公司、山东航空公司等培养“大改驾”
期刊
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极快,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屡创新高,成绩有目共睹。但成绩背后,也不可忽视一个现象,那就是职教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尤其是某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几乎像出自一条生产线的标准产品,就连缺陷也是同一个版本。   应当承认,过分单一的结构模式,直接导致许多职校缺乏特色。至于哪所职校出过哪些有名有姓的人才,又是通过何种程序成长成型,家长和求
期刊
开创“渤三角”  职教名城的邢台模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邢台市政府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发展成绩斐然。尤其是近年来,邢台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打造“渤三角”职教名城的战略,以职教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使得该市职业教育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高潮。送教下乡、搭建“职教广场”等一系列创新工程、实践工程使得邢台职教享誉全国,“北看邢台,南看深圳”已经成为全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