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语文课的美好--听王爱华老师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有感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0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教学,引发了我对好的语文课的思考与追问。好的语文课,一定是自然而然、不动声色、轻轻悄悄地,给儿童学语文留下美好的印记、念想和憧憬;一定是扎扎实实地品词析句,在语言文字的朗读、理解与想象中,让儿童学语文更有新鲜感、获得感以及学习的张力与灵气;一定是为儿童的思维进阶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学习支架,从而真真切切地促进儿童的理解、表达、运用;一定是让儿童亲历语文学习,尤其是在课堂有限的时空里,增强儿童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让语文与生活发生联结。
其他文献
“儿童”和“哲学”本身的意涵决定了“儿童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应有其独特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方法论,但这应以勘定“儿童”与“哲学”的内涵与关联为前提,从而基于思想史
文学对每一个人精神成长的照耀,对每一个人审美情操的滋养,是别的任何物质的东西都不能替代的。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把"爱文字,爱阅读"这种素质浸润在语文教学中,传达给学生
“童声嘹亮”微项目群,是基于项目研究活动、用清亮的童声多元化表达的微项目集群,旨在实现校本课程在平面与立体结构上的重构,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的课程要素,满足儿童全面
“向阳花开”班本课程的开发,以坚守“儿童本味”为基础,采用问题导向、知识融合等策略,结合班级文化建设,为儿童营造开放的生活空间,提供观察、表达、探索、合作等成长路径,
“葫芦科艺”课程是以葫芦为载体,对学生开展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校本综合实践课程,包括“课程物态环境建设”“课程内涵文化建设”“课程综合活动建设”三大基础
确定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学习任务,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教学能力。确定教学内容,需要养成研读文本、研究助学系统、研究学情的习惯。整合教学资源,需要教师具有
2020年10月16日,由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休闲·审美·创意”学术丛书发布会暨学术沙龙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位学者参加了
近年来美术史的研究逐渐呈现出一种跨地域、跨文化的趋势,这背后有何原因?回顾以往的艺术史研究,形式分析、图像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史等方法,都是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和
一百年前,梁启超提出“中国果有教育家否”的疑问。“梁启超之问”反映了梁启超寄希望于教育家,从而扭转教育颓势、促进教育改良、振兴国家大业的良苦用心和迫切愿望。梁启超
课堂,是学校深化课改、提升办学品质的主阵地,是教师展示教学水平和个性风采的舞台,是赢得学生尊重和喜爱的大好机会,更是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的主要途径。优质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