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富豪跪借百万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5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6月30日,在成都市武侯区航空路新希望大厦外,一名头戴玫瑰花冠,肩围玫瑰花环的男子携14名大学生集体下跪,他们向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借款治病:“借我100万,打工还你一辈子”。
  事件主角名叫莫向松,是一名大学生,今年24岁,白血病患者。
  莫向松出生幾个月便沦为孤儿,一对好心的夫妻收养了他,并供养其读到大学。
  为了给他治病,养父母花光了所有积蓄。一位热心的网友建议他找富豪借钱,因其就读于畜牧专业,莫把目光投向中国畜牧龙头企业——新希望集团。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莫向松说,希望人们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希望能通过借款治好自己的病。
  莫的主治医生介绍,莫向松已经进行了6个疗程的化疗,最好的方法是做骨髓移植,这需要高昂的费用。
  目前,莫向松已办理了休学手续。
  @李学鹏:这事挺恶心。不是借钱,是道德绑架,是正义勒索。
  @王杰熊:我看到了一个青年的挣扎和纠结,看到了他对生存的渴望。衷心祝福他早日康复。
  @水上飞:跪求借钱?男儿膝下有黄金!
  @生我才:富豪若帮助,是一种道义;如拒绝,无可厚非。
  @花朵朵:走错门了吧,找慈善机构呀。
其他文献
师昌绪是我国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55年,师昌绪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挠返回祖国,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从事合金钢与高温合金的研发,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之一。1964年,他临危受命,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  师昌绪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制订及科技机构
期刊
你不仅要知道你和你想实现的那个目标之间,需要怎样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什么是与你有关的,还有什么是与你无关的。  亲爱的你:  大学生活还是让你不满意么?课程枯燥,老师敷衍。有人创业,有人恋爱。你也心志不低,想要一份光辉未来。你想要一份人人羡慕的职业,也想要一份自由自在的生活。你对经济、文化、艺术、旅行都有兴趣。你说大一过得浑浑噩噩,大二也在稀里糊涂中即将过去。每天醒来都告诉自己要努力奋斗
期刊
方舟子在博客中把张培刚先生说成了一个“显然善于吹牛”的人。对有人称张培刚为“发展经济学之父”, 方舟子在google中进行检索,发现没有英文文献支持这个说法。其实这个话不是张培刚自己或弟子说的,而是发展经济学名家钱纳里1982年在华讲课时说的(他当时的身份是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这样说固然有恭维的成分,但也不是没有道理。有人认为,发展经济学之父,严格说是熊彼特,他的“经济发展理论”是真正的“发展经济
期刊
2003年高考期间,江苏省部分考生认为数学试卷的一道题存在错误。围绕考题的对错是非,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部历时近5个月,4次组织专家论证,问题仍未获解决。当年11月5日,中国科学院朱如曾教授、中科院数理学部5名院士及其他7名院士联合发表声明,建议教育部实事求是地承认试题错误。“数学是最容易辨别是非的。”12名院士在联合声明中以华罗庚先生的这句箴言开始。这句话既说明了数学对错分明的学术特点,也揭
期刊
多走一步,这一步并不大,却能够教给人很多东西。  不久前遇到一位同学的妈妈,她热情大方,正巧她买了一袋板栗,就顺手给了我一大把。我向来不爱接受陌生人的食物,何况我也不爱吃板栗。但是盛情难却,我就收下了。  虽然收下了,但我内心倒不见得有多高兴,这种不问别人喜不喜欢,把东西强塞给别人的行为让我想到我奶奶。每每家里来了客人,在餐桌上,奶奶就不停地给客人添菜:一块鱼肚、几片牛肉、几块鸡丁,还来一大勺海带
期刊
1861年,美国南北对立,北方自由劳动制度与南部奴隶制度之间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南部各州宣布退出联邦,组织起了“南部联盟”。4月15日,林肯政府发布了讨伐令,统一的美国顿时陷入了内战的烟云之中,南北战争爆发了。  这是一场令人痛心疾首的内战,一个国家的同胞们从此扛起枪对抗起来。美联邦有一位叫罗伯特·李的大将军,听到讨伐令时,顿时泪流满面。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国家会陷入到需要战争来维护
期刊
人总是要做两手准备的,一手准备着营造生活的温情,另一手准备着挑战自我。当你打开这两扇大门,不要在门口徘徊,多走一步,就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我从小就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缘于一道心理的屏障,一旦跨过,就不会再有沟通的困难。我曾有很长一段日子在医院度过,每到治疗的闲暇,我总会到处闲逛,从心脏科溜达到血液科,然而我的旅途总会在肿瘤科中止,因为我听到的有关肿瘤的骇人听闻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每当我看见
期刊
“南有张培刚,北有马寅初,两人都对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知识贡献。”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这样评价张培刚。  然而,这位令国内外众多著名经济学家为之脱帽致敬的经济学家,正当壮年、最富创造力的三十多年里,却是在养牛、种地、盖房子中度过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培刚受到了冲击,在随后的十余年中,他先是手持沉重的洋镐修补马路,后来下放到湖北咸宁向阳湖农场,在菱角刺和蚌壳碎片成堆的湖田里参加过围湖造田劳动
期刊
我第一次见它时,望着它比我高出许多的身躯,只能仰着头从稀稀疏疏的空隙中望到树梢。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我的双手已经可以环抱住它的大半个身躯。时间将我的身高不断拉长,对于它,却似乎并没有过多的恩赐。  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它似乎是上天赐给我的最好宝物。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我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沉默的个性便将我与小朋友们隔离开来。每天待在家中,只能去院墙边坐在小板凳上,与同样沉默的它待在一起,一遍遍对着它讲
期刊
我第一次见它时,望着它比我高出几个头的身躯,只能仰着头在稀稀疏疏的空隙中望到树梢。一年又一年过去,直到我的双手可以环抱住它的大半个身躯。我已经不需要伸直脖子,踮着脚向上仰望,只轻轻将手向上一抬,便可触摸到最末的枝干。那时我在想,成长或许就是我一点点地长高,而它始终以微笑温和的姿态,将身子没入土中,用美丽却并不浓厚的叶子替我撑起一片天空。而它,却始终只成为一棵瘦弱、不再成长的小树。  人们总说银杏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