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传承中华文明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ee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手艺史是我们祖祖辈辈的劳作史,里面饱含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记录着他们的情感和故事。不知从何时开始,“手艺”这个词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要想把它找回,如今只能去那些热闹的旅游景点、博物馆,或者从老人的口中听闻、从商店橱柜的手工艺作品中感受、从媒介的信息库中了解,可惜都只是一知半解。
  90年前一个叫做鲁道夫·P·霍梅尔的德裔美国学者,为协助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伊尔斯敦的莫瑟博士进行工具调查,只身前往中国进行民间手工艺调查。文化不同、语言不通的霍梅尔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里走家串户了8年时间,用自己的相机和尺笔帮我们记录下百年前中国的民间手工业。
  霍梅尔记录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手艺和工具,他触摸到的是真实的中国文化,在进行细致的调查时,他处处小心,深怕犯了中国人的忌讳,他曾深有感触地说:“对于当时的中国人而言,拿尺子量东西和给他们照相同样犯忌,这甚至被看做是最致命的一点,可能就像是用尸体去量棺材的大小一样令他们难以接受。”就是在这种困境下,霍梅尔完成了大量令人难以置信的调查工作。
  在霍梅尔的镜头和笔触下,中国上世纪20年代的手工业器物,从风箱到水磨,从扁担到纺锤,从夯土墙畜力车到磨剪织布……南北东西不同地区的人们使用的各种工具像电影胶片一样相续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些器物曾经牵扯着中国人劳动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在吃穿住行用的每一个环节里,这些器物所还原的正是当时中国人生活的本来面貌。
  “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偏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这则在中国妇孺皆知的绕口令至今还被孩子们用来练习舌头,而绕口令中的主角之一——扁担,不知陪伴了我们多少代祖辈。从古自今,大小货物都可以捆成一捆,或装进筐里,再用绳子系在扁担两端,就可以挑着扁担出发了。如今,在工业时代,这种较为原始的搬运方式已经被淘汰了,扁担也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不过在重庆、武汉等地区,街上依然闪现着挑着扁担的“棒棒”们的身影。
  纺锤是用来纺线的,它是由一块大约4.5英寸长、1.5英寸厚的木头,加上一个当钩子用的叉状树枝(或弯成钩形的铁钉)做成。使用时,纤维在纺纱者手指间或大腿上搓捻一截线。线一端拴在纺锤的倒钩上,另一端拿在纺线者的手里,纺锤自由地垂下,纺线者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夹住倒钩,把它捻转起来,纺线的原料(丝、麻或棉花)跟着转动拧成线,不断捻转纺锤,不断接续新纤维,当线长得使纺锤要触到地时,纺线者就将纺成的线绕到纺锤上,再重新开始。现在,纺线的活儿已不需要人们操心,有机器代劳,倘若还能看到纺线的,定是专门做成昂贵的手工艺品,供人欣赏。
  鞋匠曾经是流动的,他们随身携带着修补鞋子所用的全部家什。肩上挑着扁担,一端挂着放有工具的木箱,另一头挂着筐子,装着其他的用具,箱子能当凳子用。那个年代,人们都穿布鞋,布鞋很容易磨损,脚趾部分的布通常会最先磨破,然后鞋底磨薄,脚后跟部分磨偏。这时,鞋匠就有活干了,他用随身携带的皮子给磨损的鞋打补丁。现在,布鞋我们已经很少穿,鞋匠虽然还在,但他们都有了自己固定的店面,用的都是电动缝制工具了。
  许多古老的工具已经被现代科技所替代,渐渐消失,与之相伴的民间传统手艺大多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逐渐消失了,成为一种永恒的回忆。但无论是这些工具还是手艺,都承载着中国的文化和乡情,当现代化越来越普及,民间传统的东西就越显宝贵。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看过《手艺中国》一书后,表达了对民族精神传承的反思。他说:“本书作者在中国工业化前夕来到中国,付出了极大精力和毅力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任务,才让我们今天有幸看到我们自己百年前乃至千年前的缩影,而这缩影的每一细微之处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手艺具有思想,思想能放出光芒。对中国人来说,手艺是古代中国的命根子,我们曾长久地攥着这命根子,让民族长寿至今。”
其他文献
但凡用“克”等微小单位计量的东西,自然都是高端稀缺。11月26日,在北京开幕的首届中国沉香文化博览会暨沉香文化论坛(以下简称“香博会”)上,记者看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木头,却标出了3000元每克的价格,这就是沉香。  沉香市场迅速升温  在中国古代,品香与点茶、插花、挂画被称为“四般雅事”,被古代文人视为生活品位高低的标准。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国人对香文化的认识开始复苏,香文化展现出无可估量
期刊
凡是售卖货物的店子,即使出售的品种成千上万,我们也一律称之为“百货商店”、“百货公司”,何解不称“千货店”或“万货店”?  有此传说:清朝乾隆时代,江北某地有家起名“日日兴”的杂货店,因生意兴旺,掌柜得意忘形,认为要大展鸿图,便吩咐伙计摘下“日日兴”招牌,换上“万货全”的大招牌。顾客进门,但见货物琳琅满目,要什么都有,不禁赞叹万货纷陈,一切俱全。  某日,进来一名客官,对伙计说:“我要买把粪杈子!
期刊
华歆是三国时代一个赞语不乏、骂言不少的达官显贵。此人字子鱼,平原郡高唐(今河北省禹城县西南)人,官做到尚书令、司徒,75岁去世。  华歆少年时与北海管宁、邴原为友,当时人称三人一条龙。华为龙头,邴为龙腹,管为龙尾。三人之中,管宁最具高风亮节,邴原也淡泊名利,而华歆既爱财又迷官。一次,华歆与好友管宁同在一块地锄草,突然间他刨出一块金子,惊喜地叫了起来,管宁却若无其事,头也不抬,继续锄草,又有一次,他
期刊
“备上金箍的马鞍子,佩上晶亮的银铃,驮上山里人的物品,带上亲人们的嘱托,我赶马的年青人呵,离开家门奔他乡……”这是一首在云南民间流传甚广的《赶马调》,描写的是一个特殊的商人群体——马帮赶马人的生活,他们常年奔波于崇山峻岭间,在各民族地区间贩运商品、互通有无。  在云南境内山高路险,地形错综复杂。边境贸易中,运输几乎要全靠人畜之力,加之盛产良马,马帮便成为最方便、最经济的运输形式。但1901年出生的
期刊
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与普及,出门在外的人们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手机没电了!因为智能手机的平均待机时间不超过两天,如果你还要用它来上网、玩游戏,那么,它需要充电的频率会更高。一旦你忘记带充电器或者现场没有电源可用,便会陷入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的窘境。  但是,也许在不久的未来,这种情况将会被改变,你只要穿上一件特殊的衣服,或者戴上一顶别致的帽子,或者野营时带上一款轻巧的火炉,甚至只是戴个面罩睡会觉、穿双
期刊
城镇化是件好事情,但也是件难事情。说其好,是因为几千年的农业大国瞬间迈进现代化门槛,数亿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夜之间改变了靠土地为生的身份和命运;说其难,是因为这种写在纸上说在口中的“瞬间”和“一夜之间”其实应该是一个不短的和痛苦的过程。  统计数字说,到2012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52%,这个数字的统计口径一是依据户籍的非农人口数,二是依据我国有2.62亿的进城务工人员的现实。如果没有第二个
期刊
技艺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技能,也是构成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在云南一些偏远山村,除了夏秋两季农忙外,几乎每一个年富力强的男子都要外出做工,当一回“出门子(即外出打工的男人)”。“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流传于云南民间许多手艺正在快速消失,手艺渐渐变为人们脑海中的一种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关注这些土生土长却面临消逝的技艺,是我们共同的责
期刊
一对新人来到赌城拉斯维加斯度蜜月。在那里,他们迷上了轮盘赌。三天后,他们把身上的1000美元赌本输了个精光。是夜,新郎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突然,他发现梳妆台上有个东西在闪闪发光。他凑上前去,发现还剩下一个留做纪念的5美元筹码。奇怪的是,新郎此时脑海中不断出现“17”这个数字,他觉得这是上天给的启示。于是,他披上睡袍,跻着拖鞋就到楼下去找轮盘赌台。他把5美元筹码押在“17”这个数字上。果然,小球就落在
期刊
2012年10月8日,来自湖北的夏中秀等人在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总结大会上获得“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荣誉。如果说,农家书屋工程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个大目标,那么,优秀的书屋管理员正好是一把激活农家书屋的钥匙,他们引领越来越多的村民走进书屋并享受阅读,让书屋迸发出了真正的魅力,也让农家书屋工程折射出更强大的意义。  夏中秀:八旬老人自建书屋  正值初冬,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沉湖镇老塔村,78岁的
期刊
习近平所谓的“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通过对中国梦的阐述,实际上勾画出了一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阔图景,并提出了达致这一蓝图的途径、手段和方式。  习近平同志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立意深远,内容丰富,情词恳切。其中,笔者以为最引人关注、发人深省的有两点:第一,习近平郑重承诺:“我将忠实于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