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这样的车就是未来的话,那的确还不错。
时速已经超过了100km/h,可此时i3的加速力始终就不曾有过一丝松懈。这股推背感虽不及超跑,但足够媲美一台大排量引擎。就拿上一代的梅赛德斯-奔驰C63 AMG来做个比较,安静的i3只能给你的背部和视觉带来刺激,但耳边缺少了内燃机那种高亢激昂的声响,所以主观上感觉i3会稍逊一筹。
很快它就突破了110km/h。尽管此时我们身处三环路,然而我并不想松掉脚下的“电”门,坐在副驾的同事大概稍微有一些紧张,不过在他的兴奋面前,那点儿紧张感简直就不堪一击。而我要做的就是只需轻松握住方向盘,专注于前方的路况。
不需一会儿,我就听到副驾喊到:“120了,还是这么猛,马上就要130了”。相信我,他之所以要大声地喊出来只是因为兴奋,并不是因为车内有多么大的噪音。车速冲到130km/h之后,由于路况限制,我们就没继续下去,不过我推算i3的加速力应该能坚持到车速突破140km/h,因为车速还在一直增加。我知道在环路上这样做不对,既危险又超速……但管它呢,这可是i3,这是我们最接近未来的一次。
——以上情景发生在我们完成i3的拍摄,走在归还试驾车的路上。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敢这么放心大胆地挥霍i3的电能,要知道我们在这一天之前的时间里,一直都是精打细算:油门踩得超温柔,车子开得慢吞吞,空调舍不得开,甚至连转向灯所要用的那点儿电量都能省则省。另外,我们之所以要这么“玩”,也是想要耗尽i3的电能,让那台排量为0.65L的双缸引擎启动,看看在引擎介入工作后这部车又会怎样。
但不幸的是,到最后我们也没用完i3的电量,不过,据之前试驾过i3的同事说,在电池电量差不多快耗尽前,汽油引擎便会启动为电池充电,而很神奇的一点是,在增程模式下,i3的动力表现并不会受到丝毫影响,更不会像之前我们试驾过的一些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款一样,在电池耗尽后动力一下子下降到原来的一半不到。只是在激烈驾驶时,i3的汽油引擎会提高转速来保持充电速度,此时的引擎噪音会稍稍有些明显而已。
身为一个试驾编辑,有幸能够先于读者诸君接触到一些新车型,这是工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分;而之后,要把自己的试驾感受,力求用最生动的语言将其一丝不挂地传递给读者,这是最难的,也是我不怎么喜欢的部分。试驾过i3之后,这部车的表现令我瞠目结舌,远远超出了开始的预期,并且之后还能让人主动去思考一些宏观上的东西。所以,我只能先用一个宏伟的文章题目,来为奠定一个感情基调,力求使诸位能够跟我沉浸在同一种情绪中。
五年前,我们最早通过宝马Vison EfficientDynamics概念车看到了i8的雏形,那部车有着摄人心魄的外表、抽象科幻的内饰,还有一对通透轻盈的蝉翼做车门。大家对于概念车的一贯想法都只不过是看看就好,谁能料到随后宝马发布了i8和i3概念车,并将其归入全新的“i”品牌,但宝马的i系列从一开始就让人觉得遥不可及。
但随着近两年电动车的强势发展,尤其是在特斯拉Model S和菲斯克 Karma名声大噪之后,似乎电动车忽然之间也没有那么神秘了。但i系列要比特斯拉和菲斯克在未来化的进程上更进一步,因为宝马推出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动车,还包括宝马制造电动车背后的前瞻理念,以及环保的生产过程。
i3 的锂铁电池组由宝马自主研发,可储存22kWh的电能,电池组被布置在底盘上,这使得i3获得了非常低的重心,尽管i3的车身比较高。低重心为操控带来的好处是:高速行驶时车身会十分的稳定;在快速过弯时,车身的侧倾程度也很小,小到几乎感觉不到,因此在铺装路面上会让人以为它的悬挂很硬。而事实正好相反,i3 同其他的宝马车一样,悬挂的设定比较软,韧性也很足。无论驶过何种大小的坑洼,在高扁平比的轮胎配合下,悬挂总能平稳地托住车身一掠而过,避震的质感称得上是豪车级。
这还不算完,最能体现i3下盘功夫了得是,当你狠踩下油门去劈弯,车头不推,车尾也不甩——要知道i3的前后轮宽分别只有可怜的155和175mm,这样做能够大大降低滚阻——伴着胎响,车身精准的沿着既定线位驶过,原本会以为这样的轮胎会比较容易突破抓地力。那么i3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首先得承认,电池组给i3的底盘确实是带来了不小的额外重量,就算电动机的最大扭矩从一开始就蜂拥而出,也无法克服底盘的惰性;另外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i3的悬挂几何始终能够应付得住车辆在弯中蛮横的横向加速力,即便车头重量好似空空如也,悬挂始终能让轮胎紧紧地咬住路面。
宝马毕竟是宝马,就算是一部以城市通勤为诉求的日常用车,工程师也会努力调校一番才会满足,难怪从最初亮相到最终量产,宝马花了这么长时间。这并不是简单地将一副底盘、一个车壳、四个轮子外加一套动力系统拼凑在一起就算完了,结果油门踩下去就像踏在棉花上,整个驾驶体验糟糕透顶,险些让我们对电动车失去信心。
有一处非常奇妙的体验是,你可以用“one-foot driving”的方式驾驶,完全不用刹车,仅用踩/放油门的方式就能让车辆前进和停止。这是依靠i3的减速制动技术实现的,不管时速多少,松掉油门时发电机会提供一股强大的制动力,即使处在下坡,车辆也能完全停止下来。若是熟悉了之后,跟车过程就会变得非常有乐趣,把握好时机,你只需松掉油门就能让车辆精准地保持距离或是停下来。另外,i3的车身物理构造也十分有趣,其结构类似于Smart所使用的“三明治”车身,上下分别由CFRP材料的座舱和底盘组成,位于尾部的电动机则被夹在这两层中间,这也是宝马官方宣称的LifeDrive架构模块。
得益于CFRP碳纤维增强复合型材料的使用,才平衡掉了电池组带来的巨大重量。但CFRP材料应用的意义并不止如此,它使宝马i系列的车身摆脱了对钢材料的依赖,这就避免了钢材在生产、防锈处理以及焊接等环节所产生的污染,CFRP是可以用特殊的胶水进行粘结。
i系列车身的回收率高达95%,这种先进的材料不仅本身环保,其制作过程也非常环保:宝马将生产CFRP材料的工厂选在美国摩西湖附近,工厂使用的正是摩西湖附近水电站产生的清洁电能;而全球唯一的整车生产工厂,则位于城外布满风力发电风车的莱比锡,生产i系列所使用的也全部都是清洁的风电。所以在低排放的i系列车型背后,是力求环保清洁的生产过程;而在这个过程背后的则是宝马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理念,同时也是一家传统汽车制造商进行变革的形态和体现。这样说来,i3并不仅仅是一部电动车,它更是宝马对未来新能源的一种理解,象征着宝马对未来造车方式的转型。
最后,我们再说回开头提到的续航里程问题上来。我们现在都习惯了有事没事就给自己的智能手机充上电,不管手机剩余的电量是多是少。那么如果充电桩数量到位的话,我们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比如在家充满电之后开到公司,然后停车时在停车场继续把电充上,去商场也是一样,所以续航里程的问题容易解决。
那么,还有什么问题呢?CFRP材料具有与钢材相同的硬度,但重量比钢材轻50%。另外还有易于塑形等诸多优点,但由于其生产成本过高和生产工艺过于复杂而极少用在量产车上,单部造价数百万美元的F1赛车就用了CFRP材料。不言而喻,价格是个大问题。
i3典型的宝马式的操控拉近了它与我们的距离,然而高昂的售价又使它保持了陌生——要不然的话,i3触手可得,满街都是,这还算得上是哪门子的未来?
时速已经超过了100km/h,可此时i3的加速力始终就不曾有过一丝松懈。这股推背感虽不及超跑,但足够媲美一台大排量引擎。就拿上一代的梅赛德斯-奔驰C63 AMG来做个比较,安静的i3只能给你的背部和视觉带来刺激,但耳边缺少了内燃机那种高亢激昂的声响,所以主观上感觉i3会稍逊一筹。
很快它就突破了110km/h。尽管此时我们身处三环路,然而我并不想松掉脚下的“电”门,坐在副驾的同事大概稍微有一些紧张,不过在他的兴奋面前,那点儿紧张感简直就不堪一击。而我要做的就是只需轻松握住方向盘,专注于前方的路况。
不需一会儿,我就听到副驾喊到:“120了,还是这么猛,马上就要130了”。相信我,他之所以要大声地喊出来只是因为兴奋,并不是因为车内有多么大的噪音。车速冲到130km/h之后,由于路况限制,我们就没继续下去,不过我推算i3的加速力应该能坚持到车速突破140km/h,因为车速还在一直增加。我知道在环路上这样做不对,既危险又超速……但管它呢,这可是i3,这是我们最接近未来的一次。
——以上情景发生在我们完成i3的拍摄,走在归还试驾车的路上。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敢这么放心大胆地挥霍i3的电能,要知道我们在这一天之前的时间里,一直都是精打细算:油门踩得超温柔,车子开得慢吞吞,空调舍不得开,甚至连转向灯所要用的那点儿电量都能省则省。另外,我们之所以要这么“玩”,也是想要耗尽i3的电能,让那台排量为0.65L的双缸引擎启动,看看在引擎介入工作后这部车又会怎样。
但不幸的是,到最后我们也没用完i3的电量,不过,据之前试驾过i3的同事说,在电池电量差不多快耗尽前,汽油引擎便会启动为电池充电,而很神奇的一点是,在增程模式下,i3的动力表现并不会受到丝毫影响,更不会像之前我们试驾过的一些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款一样,在电池耗尽后动力一下子下降到原来的一半不到。只是在激烈驾驶时,i3的汽油引擎会提高转速来保持充电速度,此时的引擎噪音会稍稍有些明显而已。
身为一个试驾编辑,有幸能够先于读者诸君接触到一些新车型,这是工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分;而之后,要把自己的试驾感受,力求用最生动的语言将其一丝不挂地传递给读者,这是最难的,也是我不怎么喜欢的部分。试驾过i3之后,这部车的表现令我瞠目结舌,远远超出了开始的预期,并且之后还能让人主动去思考一些宏观上的东西。所以,我只能先用一个宏伟的文章题目,来为奠定一个感情基调,力求使诸位能够跟我沉浸在同一种情绪中。
五年前,我们最早通过宝马Vison EfficientDynamics概念车看到了i8的雏形,那部车有着摄人心魄的外表、抽象科幻的内饰,还有一对通透轻盈的蝉翼做车门。大家对于概念车的一贯想法都只不过是看看就好,谁能料到随后宝马发布了i8和i3概念车,并将其归入全新的“i”品牌,但宝马的i系列从一开始就让人觉得遥不可及。
但随着近两年电动车的强势发展,尤其是在特斯拉Model S和菲斯克 Karma名声大噪之后,似乎电动车忽然之间也没有那么神秘了。但i系列要比特斯拉和菲斯克在未来化的进程上更进一步,因为宝马推出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动车,还包括宝马制造电动车背后的前瞻理念,以及环保的生产过程。
i3 的锂铁电池组由宝马自主研发,可储存22kWh的电能,电池组被布置在底盘上,这使得i3获得了非常低的重心,尽管i3的车身比较高。低重心为操控带来的好处是:高速行驶时车身会十分的稳定;在快速过弯时,车身的侧倾程度也很小,小到几乎感觉不到,因此在铺装路面上会让人以为它的悬挂很硬。而事实正好相反,i3 同其他的宝马车一样,悬挂的设定比较软,韧性也很足。无论驶过何种大小的坑洼,在高扁平比的轮胎配合下,悬挂总能平稳地托住车身一掠而过,避震的质感称得上是豪车级。
这还不算完,最能体现i3下盘功夫了得是,当你狠踩下油门去劈弯,车头不推,车尾也不甩——要知道i3的前后轮宽分别只有可怜的155和175mm,这样做能够大大降低滚阻——伴着胎响,车身精准的沿着既定线位驶过,原本会以为这样的轮胎会比较容易突破抓地力。那么i3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首先得承认,电池组给i3的底盘确实是带来了不小的额外重量,就算电动机的最大扭矩从一开始就蜂拥而出,也无法克服底盘的惰性;另外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i3的悬挂几何始终能够应付得住车辆在弯中蛮横的横向加速力,即便车头重量好似空空如也,悬挂始终能让轮胎紧紧地咬住路面。
宝马毕竟是宝马,就算是一部以城市通勤为诉求的日常用车,工程师也会努力调校一番才会满足,难怪从最初亮相到最终量产,宝马花了这么长时间。这并不是简单地将一副底盘、一个车壳、四个轮子外加一套动力系统拼凑在一起就算完了,结果油门踩下去就像踏在棉花上,整个驾驶体验糟糕透顶,险些让我们对电动车失去信心。
有一处非常奇妙的体验是,你可以用“one-foot driving”的方式驾驶,完全不用刹车,仅用踩/放油门的方式就能让车辆前进和停止。这是依靠i3的减速制动技术实现的,不管时速多少,松掉油门时发电机会提供一股强大的制动力,即使处在下坡,车辆也能完全停止下来。若是熟悉了之后,跟车过程就会变得非常有乐趣,把握好时机,你只需松掉油门就能让车辆精准地保持距离或是停下来。另外,i3的车身物理构造也十分有趣,其结构类似于Smart所使用的“三明治”车身,上下分别由CFRP材料的座舱和底盘组成,位于尾部的电动机则被夹在这两层中间,这也是宝马官方宣称的LifeDrive架构模块。
得益于CFRP碳纤维增强复合型材料的使用,才平衡掉了电池组带来的巨大重量。但CFRP材料应用的意义并不止如此,它使宝马i系列的车身摆脱了对钢材料的依赖,这就避免了钢材在生产、防锈处理以及焊接等环节所产生的污染,CFRP是可以用特殊的胶水进行粘结。
i系列车身的回收率高达95%,这种先进的材料不仅本身环保,其制作过程也非常环保:宝马将生产CFRP材料的工厂选在美国摩西湖附近,工厂使用的正是摩西湖附近水电站产生的清洁电能;而全球唯一的整车生产工厂,则位于城外布满风力发电风车的莱比锡,生产i系列所使用的也全部都是清洁的风电。所以在低排放的i系列车型背后,是力求环保清洁的生产过程;而在这个过程背后的则是宝马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理念,同时也是一家传统汽车制造商进行变革的形态和体现。这样说来,i3并不仅仅是一部电动车,它更是宝马对未来新能源的一种理解,象征着宝马对未来造车方式的转型。
最后,我们再说回开头提到的续航里程问题上来。我们现在都习惯了有事没事就给自己的智能手机充上电,不管手机剩余的电量是多是少。那么如果充电桩数量到位的话,我们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比如在家充满电之后开到公司,然后停车时在停车场继续把电充上,去商场也是一样,所以续航里程的问题容易解决。
那么,还有什么问题呢?CFRP材料具有与钢材相同的硬度,但重量比钢材轻50%。另外还有易于塑形等诸多优点,但由于其生产成本过高和生产工艺过于复杂而极少用在量产车上,单部造价数百万美元的F1赛车就用了CFRP材料。不言而喻,价格是个大问题。
i3典型的宝马式的操控拉近了它与我们的距离,然而高昂的售价又使它保持了陌生——要不然的话,i3触手可得,满街都是,这还算得上是哪门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