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化资源,打造岭南特色古村落

来源 :神州民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jiao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多古老传统正在离我们远去。古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见证,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变迁与血液延续。为了让下一代有根可寻,有故土可守望,保护和开发传统古村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活化传统历史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特色小镇等战略的提出,给保护傳统村落提供新机遇。
  [关键词]发展现状;文化资源;发展设想;特色古村
  一、迳联古村落基本情况
  桥头镇地处东莞市西北部,地理位置偏僻,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传统古风浓厚,保留较为完整的古村落。主要有迳联古村落与邓屋古村落,由于邓屋古村落较为局限,本文将重点探讨迳联古村落的开发与利用。2009年,迳联古村落被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
  (一)地理分布概况
  迳联古村落毗邻桥头镇中心区,由南至北位置、集中西文化组合而成,面积1.5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时期,现有12个古代文物景点:东门围门、北门围门、麻石路、四房书房、古井、凤凰亭、罗氏宗祠、进士府、罗少彦故居,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以及民居群。另外还有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政委王作尧将军当年率领部分指战员转战到迳联古村落三房书房中一座西式碉楼中召开军事秘密会议旧址。古村落周边苍松翠柏,鸟语花香,自然景观比较良好。
  (二)“进士村”的由来
  风水宝地养育名人,迳联村素有崇文尚学、读书兴文兴业兴家的村风美德,明清时期就在大围等自然村建起了“四房书房”,“三房书房”(现文化站、图书馆),因此,迳联古村落培育了不少文化名人,如明清时期的罗中、罗一道、罗龙骧,一门三进士,被誉为远近闻名的“进士村”。近代也从这里走出过较为知名的人物,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七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的罗少彦(军长张云逸,政委邓小平),史有“祖孙五进士,叔侄两藩候”美誉,而迳联古村落罗氏宗祠大门两侧也悬挂着这一副对联,是为迳联村的佳话。
  (三)丰富的民俗及传说
  迳联古村落有着丰富的民俗风情与民间故事。如:猎岭的传说,题诗教子,孩童巧对罗一道,罗一道安葬记,凤凰亭上金鸡叫等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还有贴春联、九九重阳祭祖、添丁庆贺、撞家风、抢新水等民俗风情,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民俗更是给迳联古村落增添了许多原汁原味的民族风味。
  二、迳联古村落发展现状
  桥头镇不缺乏传统文化资源,不仅有古村落资源,还有不少的古宗祠建筑、旧街、将军古碑、革命烈士纪念碑、李恺古墓,以及名人故居。但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却不为外界所知,特别是迳联古村落破败荒芜,人迹罕至,静静等待着时间的风化与腐朽。
  一是宣传不足,知名度不高。迳联古村落虽然属于广东省古村落,被誉为“进士村”,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面貌保存也比较完整,而且属于免费对外开放的。但是相较而言,迳联古村落在古村落众多的东莞市并不是很出名。远不如茶山的南社古村落,石排塘尾古村落等名声在外,这也说明了桥头镇对于迳联古村落的宣传力度不够,外界知之甚少。
  二是承载单调,吸引力不够。桥头镇迳联古村落自有其独特的历史风韵和观赏价值,但是在其承载内容上还是过于单调,只有几座干巴巴的古旧建筑,而且与现代化建筑融合在一起,没有独立划分开来,又缺乏其它配套旅游设施与参与项目,几分钟便可游览完毕,缺乏其它能够吸引人驻足的创新内容。
  三是联动不足,开发度偏低。近年来,桥头镇强力打造“一湖两花”特色旅游品牌,每年两节期间,全省内外慕名而来此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但是大部分游客转完了莲湖风景区,看完了娇妍多姿的荷花、菜花以后,再无去处便只能打道回府。并不知仅一条马路之隔,还有迳联古村落静静守候在那里可供人寻味,这也说明桥头镇在整体旅游线路规划上缺乏有效整合。而且目前政府只在重视古村落的修缮保护,还并未制定完整而行之有效的开发利用方案。
  三、迳联古村落未来设想
  “古村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保护几栋老建筑,也不是单纯的开发经营。它涉及到保护、经营和监管的诸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点,是传承文化的必要条件,也为古村落经营提供了文化资源;经营是古村落发展的动力,是有效利用文化资源的手段和途径;监管是古村落发展的保障,是协调保护与经营矛盾的手段。顾此失彼,则无法实现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有鉴于此,桥头镇的古村落未来发展规划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政府主导,统筹保护开发。
  桥头镇政府要把加强古村落保护活化利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来抓,切实担负起统筹协调职责,加大财政投入,立足凸显桥头镇荷文化艺术之乡、莞邑文学重镇、非物质文化之乡等特色名片,因地制宜,将迳联古村落开发定位为文艺气息浓郁的特色古村落,将原建筑按进行重修修缮改造,确保整体风貌统一,增添文艺装饰元素,打造岭南特色古村落。同时,为了加强与桥头莲湖风景区的呼应,建议在迳联古村落的两处风水池种植荷花,彰显桥头荷文化特色,在其它空地荒地全部种植油菜花,既能美化环境,还能形成一条完整的赏花旅游线路。此外,文物、文化、住建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集中资金有效解决古村落的文物保护、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等,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任务。特别是改造后的建筑风格要统一,墙、窗、瓦等建筑元素要与古村落相协调;同时,建筑高度要严格控制,与古村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要拆除。
  (二)多元管理,村镇共享经营。
  开发古村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目前迳联古村落基本属于空心村,无人居住,但政府也要妥善解决建筑产权问题,加强与迳联村委会的合作商议,可提出两种方案供村民自选。一种方案是考虑在政府统筹规划下,由村民自筹资金进行改造,产权属于村民,收益归村民自得。另外一种方案是政府投入资金整体改造,产权仍属于村民,但收益由政府与村民按约定比例分红。规划开发之后的古村落景区应当加强保护,设置管理处,并收取一定金额的门票,规定游览开放时间,控制游览人数,专人做好古村落的日常维护与设施保护。   (三)文化定位,全面活化利用。
  1.扶持名家艺术工作室。桥头镇作为东莞的文化重镇,近年来,各文艺协会蓬勃发展,特别是2017年创新推出的“莲城艺术巡展”项目更是入选东莞市尚艺节最具潜力项目奖。可进一步将巡展引进古村落,并在古村落艺术区打造各艺术门类的名家工作室,以本土文艺名家为主,市内少数名家为辅,充分利用本土文艺资源,激活文化氛围。同时为了增加文艺名家的积极性,在租金上采取先租后返的模式,开设工作室的艺术家应当保证在签约期间按时在景区开展艺术展览、文艺沙龙活动,完成预期活动目标,经由政府验收通过,则可返回对应租金,从而全面增强古村落文艺气息。
  2.开设特色手工艺作坊。要让古村落更加吸引人,留得住游客,就要设置一些DIY动手参与项目,加强游客的参与性及互动性。可在古村落发动本土村民自主经营或者租出商铺开设陶艺坊,陶瓷绘画工坊,并提供配套的陶胚烧制间,印制成套带有本土特色的荷花陶瓷餐具或者茶具等供游客自选作为纪念品。还可以从传承桥头非遗项目角度出发,开设一间桥头凉帽手工制作工坊,既让大家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又提高了大家的动手性和趣味性。
  3.成立青少年教育基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离不开教育的传承。特别是对于迳联古村落革命传统的瞻仰和精神继承,更是离不开对青少年的熏陶。基于此,可在古村落景区成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学习古村落悠久的历史文化,瞻仰古人的先进事迹,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古村落举行的各项展演活动。让学生自愿成为古村落景区的志愿者导游,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让古村落的传承与保护渗透到下一代的思想教育中,从而真正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
  4.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如今除了翻阅当地镇志有清晰记载,高龄老人才能对迳联古村落的典故如数家珍,而年轻一辈已与传统文化越走越远。开发迳联古村落,要有重点地把这些传统习俗捡起来,可以在设置统一文字展示区,详细讲述每个民间故事,同时使用雕塑或蜡像人物来还原传说故事形象及民俗喜庆场景,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另外,当地文化部门要与所属村加强联系,在固定节庆日沿袭传统,或推广本土特色非遗项目莫家拳,在展演区定期举办民俗活动与莫家拳拳法现场教学展示,让古村落景区有看點,有热点,有人气,能够重新焕发生机。
  结语
  迳联古村落有着自古以来崇文尚学的优良传统,再结合桥头镇文化名镇的规划,把迳联打造成具有“中西文化同辉、文化传世名乡”特色,建成“广东省古村落”、名家艺术工作室、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产业创作基地的岭南特色古村落,是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共桥头镇委员会,桥头镇人民政府.东莞市桥头镇志.(第八篇 文化·教育·科技之第一章第八节).桥头文物古迹.2006(12);
  [2]蔡育新,冼挺超.古村落利用与开发保护思路探讨——以东莞南社明清古村落为例.小城镇建设,2008(12);
  [3]樊海强.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三位一体”模式探讨——以建宁县上坪村为例.城市规划,2010(12)。
  作者简介:程梦琪(1991--),女,本科,三级作家。现任职东莞市桥头镇文广中心。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意义日渐显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  近年来,互联网的急速发展,有效的提升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极大的增强了社会各类文化资源的共享度。在网络时代下,大部分社会群体纷纷
期刊
[摘 要] 广东省文化厅设立首批“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试排试演基地”,旨在从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获金奖和银奖的戏剧、曲艺类台本中挑选部分进行示范性的二度创作,立上舞台。荔湾区文化艺术中心是基地之一,在创建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形成有效的运作模式,基地创建初具规模,为今后排演更多优秀的作品奠定基础。  [关键词]群文作品;省试排试演基地;实践;探索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传统的文化产品以及服务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馆是人们开展文化活动的中心,并为群众的文化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支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结合“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数字文化馆是建设创新文化馆的重要举措,从创新的理念和思维角度出发,为文化馆建设智能化平台为目标,让数字文化馆服务满足人们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
期刊
[摘 要]群众文艺在群众文化工作中起到突出作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民群众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促使了群众文艺不断快速发展。在新常态下,群文工作是担负着繁荣群众文艺重要而光荣的一项任务。本文分析繁荣发展群众文艺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希望本文为群众文艺的发展及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提供研究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繁荣;群众;文艺;文化生活  城市文化建设突飞猛进,群众文艺是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一环
期刊
[摘 要]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当前社会背景下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基本要求的提出,如何实现对数字服务的有效推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以2017年广东省“百姓大舞台”品牌项目推广为例,针对“文化共享直播”数字服务推广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期望在明确推广主要任务的基础上,为其他“文化共享直播”数字服务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具有实操性的参考案例。  [关键词]文化共
期刊
锡伯族民间有许多传统节日,除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这些与汉族相同的传统节日外,锡伯族还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节日,如抹黑节和杜因拜扎坤节。尽管一些传统节日与汉族相同,但过法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有关锡伯族清明节的那些事儿,节气加节日,郊外祭先祖,别有一番风俗。  清明节在锡伯语中叫做“杭西”。“杭西”一词,是“祭祖坟”的意思。生活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地区的锡伯族人,一般只会在农历三月
期刊
[摘 要]构建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设计,园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较低,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佛山高新区以建设产业园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示范点,着力破解园区公共文化服务难题,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科学、创新、可借鉴的园区公共文化服务路径。  [关键词]高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佛山高新区  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知识密集型
期刊
说起清明节,人们耳熟能详,大都会说出个子丑寅卯。但您可知道在福建东山岛和台湾,有个类似清明节但比清明节更特殊,更重要的节日吗?  每年春季,如果大家有机会到东山岛和台湾一趟,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乡村偏不在清明节这天扫墓,却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扫墓。这是什么缘故?原来,明末清初以来,每逢农历三月初三,东山岛和台湾民间就有一个敬祖旧俗,谓之“三日节”。说起这个敬祖节,还有着一段两岸渊源关系的传说
期刊
[摘 要]社区文化是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发挥文化工作教育、知识、娱乐、美育的功能,提高全民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让先进的文化思想占领社区文化设施,并通过组织和调动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广大群众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关键词]社区文化;家庭文化;文化惠民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社区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也有了新的发展。社区文化作为新时期城市
期刊
[摘 要]基层文化站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应深入挖掘本地优秀文化资源,立足于长远持久的品牌效应,办出特色。本文结合广州市黄埔区联和街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近年来的探索实践进行阐述。  [关键词]特色文化;品牌;效应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