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 :现代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15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是教师高度融合教学规律和审美规律,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身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涵咏、体味、联想和想象等,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文章将从培养兴趣、激活体验、陶冶情操三方面对其进行探究分析,并力图作一初步论述。
   【关键词】 培养兴趣;激活体验; 陶冶情操
  一、培养兴趣,引导思维创新
   创造心理学把美感称为“审美智慧”,并认为审美智慧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 (P160—163)这是因为美感能触发人的探索欲望和创造激情,让思维显示出微妙的神通和巨大的活力。在语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咀嚼玩味其中包蕴的思想和情感。殴阳代娜在进行语文教法改革时,强调在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中,应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教学的着眼点与归宿。
   2 (P190)马斯洛说:“深层心理是人的一切欢乐热爱和能力等的源泉,也是创造的源泉。”审美式阅读教学强调情感性,是情感解放的过程,具有解放无意识并使之得到适当释放和文化提升的功能,从而能减轻对深层心理活动的束缚与压抑,使之不断受到激发,保持旺盛的活力。以情感来打开受教者心智的大门,以情激情,怡情悦性,提高认知效率,是审美性阅读教学的目标和模式。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平铺直叙,提问穷追猛打,练习排山倒海,答案标准统一,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心灵,遏制了学生智慧和能力的开发,师生双方渐渐在这种紧张被动的教学场境中趋向对立。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更是身心疲惫,精神苍白。研究表明,只有当人的心灵处于自由状态之下,人的大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才能充分激发与发展。审美性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起着不可忽略的独特的作用,教师通过艺术化平台,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让学生在怡情悦性的同时,了解自然历史,了解社会,获得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并同时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在审美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所构成语文教学审美系统中的审美三元,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共振中,这会大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认识和掌握事物内在规律的强有力的内驱力。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自由思维、自由讨论,充分进行情感体验,自身始终处于一种满足感和愉快感之中,学生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情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头脑清醒,思维活跃,几欲进入欲罢而不能,不吐不为快的境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理解力都会得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从而真正实现语文审美教育的深层次任务—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深刻的理解力,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二、激活体验,唤起丰富语感
   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语感,它是语言能力多种因素的综合。它不仅包括对语言文字表面意义的了解,深层意义的领悟,更重要的是能从这些意义中品味其中的情趣,体会其中的感受。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以通过语感判断感情,判断语意,有助于深入理解思想内容。叶圣陶也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3 (P267)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语文学科性质工具说”、“知识中心说”、“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认识,使我们的很多语文教师整天拿着所谓的“知识点”、“训练点”首先折磨自己,然后再去折磨学生,结果使我们的活生生的孩子变成一只只只会灌装知识的容器,千人一面,学生不会思维,不会表达,说别人要他们说的话,做别人要他们做的事。总之,使学生患上了严重的“感觉麻痹症”,使我们的语文学科患上了严重的“丧魂失魄症”。王丽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还不足以证明这一点吗?由于汉语充满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是一种“神摄”而非“形摄”的语言,仅仅靠课堂上教师讲授一些理性语法知识而忽视语感上的培养,结果是学生往往只能望法兴叹。由于语感具有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功能,高品位的语感还能使人听得真、懂得深、说得好、写得美。可见,语感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水平有重大意义。语感教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即以语感为中心,使学生的语感由片面而全面,由肤浅而深刻,由贫乏而丰富,由迟钝而灵敏。而语感只有在大量阅读实践中才可能,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阵地,探索一种有利于提高、丰富、发展学生语感的阅读教学方法将是当务之急。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表明,审美式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品味。
   首先,培养和丰富学生的语感必然以学生为主体,它不能给予、灌输与强加,也不能移植,不能粘贴给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诱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让学生陶醉于教学情境中,陶醉于自身的阅读实践中,让学生主动去发现与创造。“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并遵循阅读活动自身的规律,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同化与顺应不断趋向新的平衡,从而使其语感素质不断得以提高。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导学生,或是束缚学生,而是通过课文向学生提供一个语感活动更为活跃、更为开阔的空间,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即能进行创造性理解的读者。”教师作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引发学生作为感觉主体感觉,是启发学生去感觉自己的感觉,不断充实和丰满自己原有感觉,并真正享受这种感觉。
   其次,语感以言语为对象,言语本身来自生活或以生活为源泉,因而语感的培养、丰富,必然是以生活为课堂,让学生用“心”读写听说,在读写听说中品味生活,感悟生活。在审美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须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去体会语言的妙用、领悟语言的情味。叶老在谈到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学语言的问题时,举了一个人从事劳动后发出“感到了健康的疲倦”的感叹的例子,说明没有生活经验因而语感欠敏锐的人不仅体会不到“健康的疲倦”的真情实感,反而会认为这种表达有毛病。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朗读。朗读是丰富语言的积累,是培养语感的重要形式,它可以使书面语言转化为以音响为媒介,诉诸听觉的艺术,能够把作者精心设计的意境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入乎其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获得极大的艺术享受,教师那感情浓烈、声情并茂的美读示范,气韵生动,摄人魂魄,强烈地吸引着学生,震撼着学生,感染着学生,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语感和情感同时得到了陶冶。在审美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丰富的阅读情境,为学生准确而丰富地体会语感创造了条件。教学中抓住教材的传神之笔,变抽象概括的词语为生动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自觉理解能力和精确的领悟能力。
  三、陶冶情操,促进人格完善
   陶冶情操、塑造美的心灵是审美教育的基本功能。它的特点是教师以各种富有情感的审美媒介去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在美感共鸣中陶冶其精神世界。早在两个世纪以前,德国哲学家席勒发表了书信体著作《审美教育书简》,就首次独立地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认为美育可以发挥涵养人性的作用。蔡元培是德国古典哲学在中国的重要传播者,也是席勒美育思想在中国的第一传承者,他倡导以美立教,使整个教育充满美的因素和作用,以更好地实现美化人生和美化社会的任务。杨斌、蔡明在《关于语文教学美育的对话》中也特别强调“不能将审美教育只看作是一种狭隘的鉴赏、愉悦,甚至是‘玩玩而己’,而要把审美教育的人格塑造、情操陶冶、高尚的人文情怀的培养与创新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语文的载体使之整合、提升。”4 语文是众多学科中最有利于进行德育渗透的学科,发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原则。钱梦龙在谈及“学生主体”这一观点时,认为“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政治说教式的思想灌输,从而使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养成和世界观的形成方面,真正发挥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2】(P135)于漪认为教学要紧扣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细水长流似的滴灌、渗透,在“润”字上下功夫。她强调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强调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强调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最佳入口处,激荡学生的感情;强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2】(P7—10)而语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道德教育与美感熏陶高度融合,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审美的教学情境,从而唤起学生深切的美感体验,教会学生运用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去感知和领悟作品中蕴涵着的“真善美”,达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完善人格,并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人生的目的。比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不能泛泛而谈父爱子、子怜父的父子亲情,而应从审美的角度去挖掘隐含于作品文字中的深层意蕴。如文中写到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用“蹒跚”一词来描写他的体态,教学中如果仅从语义层面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只会从字典、词典中找到答案,对那种至真至挚的人间亲情很难产生共鸣。而在审美式阅读教学中,教师立足于审美这一角度,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使学生体会出“蹒跚”这一词不仅写出了半生惨淡的父亲对儿子的厚重的爱,也表现了儿子对父亲未能尽孝敬之责的愧疚。在学生的情感受到震撼、感动时,教师趁热打铁,列举古今中外有关亲情的美谈佳话,使学生沉浸在浓郁的亲情包融中,心灵在这种纯净至爱的氛围中得到熏陶,得到净化,得到升华。
   在审美性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受教育者进入审美情境,使学生的情感超越了日常情感而进入审美的情感氛围中。这种审美的情感氛围渗透着理性和社会性,能超越个体的私欲和实用功利目的,故而能使学生的理性、信念、道德、情操获得提升,从而实现怡情悦性、美化心灵的目的。
  四、结语
   阅读书籍带给人类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能满足人们求知的需要,能满足人们增进智力的需要,能满足人们陶冶情操的需要,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等等。在阅读价值的基础上,阅读教学相应地就有传授知识的功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阅读技能的功能,陶冶学生情操的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功能。 泰勒认为,“教育不能只是知识的灌输,要以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才能为目标,对教育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5 (P283)审美阅读性教学是教师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涵咏、体味、联想、想象,从而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和理性的启迪,培养起富有个性的审美素养和富有创造性的审美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抛弃了过去语文教学中单向的传授法、灌输式,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语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旨在吸收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优秀经验的同时,追求语文教学的艺术化,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探讨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语文教改之路。
   参考文献
   [1] 周昌忠编译.创造心理学[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2] 王伟主编.当代中学语文教育专家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3]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 杨斌、蔡明.关于语文教学美育的对话[J].中学语文教学,2001(1).
   [5] 韦志成. 现代阅读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推行与实施,给教师与学生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提到:“要启发学生动脑筋,善思考,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随着学习知识的不断丰富,一些学生由于主客观的因素(留守学生较多)在学习表现出不同情况的困难,这样就出现化学学习的困难生。如何帮助困难成走出困境呢?我认为:  一、在了解中找出困难生的原因及转化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其全面、主动发展的教育。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式,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师在有限的时空中,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少”、“慢”、“差”、“费”、“灌”、“搬”、“乱”的现象还很严重,为扭转上述局面,“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课堂生命状态,优化课堂教
期刊
语文学习包括语言表达和文字学习的内容,语言表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口头语言的使用范围更广,频率更高。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是观察、分析、概括等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画上具体形象的内容进行口语训练是一种个年级广泛采用的口语训练方法。这种针对学生的好奇性强,对事物
期刊
【摘要】学会倾听是必备素质,优化学生听课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质的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倾听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正确评价;学习的主人  学会倾听是社会中人与人交往的必备素质。不会倾听的人就不是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倾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教师能在经验中探讨出更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本文仅以我个人探索的“课上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接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讲话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的劳动效率。”一堂好的历史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是固然、是陶醉,如同欣赏一幅山水名画,心旷神怡;如同欣赏一首经典名曲,余音在耳。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一位对教育艺术有着不懈追求的历史教师,必须精心、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从而运用这种富
期刊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方法会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新教材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就对我们教师的业务素质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演讲者,而是积极参与到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不断反思,总结出点滴体会,个人认为教学中,如教师能在三尺
期刊
【摘要】列举了四个例子,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都运用了等量替换的方法。  等量替换的方法解决了由于小学生知识局限解决不了的问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等量替换;巧解面积  小学生到了六年级,学习了圆的面积后,出现了各种各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习题。通过解答这些习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拓展了学生知
期刊
【摘要】要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随时注意,随时总结,建立严肃、认真、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让学生在安静、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上好一节课除备好课外,控制好课堂纪律非常重要。   【关键词】技巧;威信;及时;互动;转变观念、优化课堂  课堂纪律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让学生在安静、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
期刊
【摘要】班主任工作应该与时俱进,班级管理从一定程度上也是某一阶段教育特点的反应,这就需要班主任不断研究教育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把握学生特点,树立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针对教育环境的变化,针对学生和家长对班主任工作要求的变化,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班主任应摆正位子,专业发展,科学育人,牢固树立服务于学生的思想,心态平和一点,过程耐心一点,工作做精致一点,这样或许就会大大减少来自学生和家长的诸多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