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隆重举行萧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008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 (记者沈飞德)今年1月27日,是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中央文史研究馆原馆长、本刊倡办者萧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享誉世界的进步记者及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缅怀他在报道反法西斯战争和推进中国现当代进步文化事业中的卓越贡献,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联合主办,上海鲁迅纪念馆承办,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翻译家协会协办的纪念萧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于2010年1月26日至1月27日在上海举行。
  萧乾(1910—1999), 蒙古族人, 1910年1月27日出生于北京。曾任中国政协第五、六、九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委,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第五、六届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他一生笔耕不辍,著译达七百余万字。读者熟悉的翻译作品有《好兵帅克》、《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等。他的小说、散文、特写创作同样成果丰硕,有《红毛长谈》、《负笈剑桥》、《北京城杂忆》、《未带地图的旅人》、《一本褪色的相册》、《西欧战场特写选》等。
  1月26日上午,在上海海湾园举行了瞻仰萧乾先生铜像活动。萧乾先生夫人文洁若、亲属、生前友好及各主办方的领导,部分出席27日纪念座谈会的代表以及民盟上海市委员会的有关同志出席了瞻仰仪式。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吴孟庆等代表主办方讲话。
  1月27日上午, “萧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 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会议首先宣读了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文史研究馆的贺电,接着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上海市委主委郑惠强以及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沈祖炜、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纪人、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贾树枚、上海市文联秘书长沈文忠、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吴义勤、萧乾夫人文洁若先后讲话,文化界知名人士舒乙、李济生、黎辛以及来自各地的萧乾先生生前友好、有关专家、学者约150余人出席了会议。本刊主编、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沈祖炜在讲话中说:“萧乾先生的一生,历尽坎坷,饱经风霜;经历曲折,传奇多彩;著作等身,成就斐然;声誉卓著,中外景仰。萧乾先生长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面对艰难困苦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的老一辈知识分子热爱祖国、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堪称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楷模。”沈祖炜强调指出,上海这座城市在萧乾先生的生命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并介绍了萧老晚年跟上海谱写的一段“敬老崇文”的佳话。那是1989年底,萧老为保存晚清至新中国的史料,提出由中央文史馆牵头,集全国32家文史馆及全体馆员之力,编辑一套《新编文史笔记丛书》,并亲任主编。蒙萧老的器重和信任,他把这套丛书的编辑部设在上海文史馆。该丛书历时5年编纂而成,共50册,约600万字,1994年底全部出版,还出版了港台版。曾荣获1993年度中国图书奖。这一文化工程,开创了全国文史馆联手搞文史研究的先河;其间,萧老身体力行、兢兢业业、不辞辛劳,曾亲自多次到上海组织领导丛书的编辑工作。 1992年,他又提议由中央文史馆、上海文史馆联合创办文史综合性双月刊《世纪》杂志。1993年7月,《世纪》杂志在上海创刊。他和文坛前辈冰心老人一起担任杂志编委会主任,他身体力行为杂志谋发展,撰写文章、审阅稿件、推荐佳作。特别令人感动的是,1995年4月,他为了支持和鼓励文史馆办好《世纪》杂志,把和夫人文洁若女士日夜兼程奋斗了近5个寒暑翻译的世界名著《尤利西斯》一书的全部稿酬捐赠给《世纪》杂志作为基金。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他对《世纪》杂志的那份浓浓情意,一直激励着编辑部同仁共同努力把刊物办得更好。
  1月27日下午,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又举行了“纪念萧乾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海电视台、《文汇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等媒体纷纷作了报道。本刊2010年第1期发表了中央文史研究馆文史司原司长傅春然先生的纪念文章《萧乾一生的“最后一圈”》。
  责任编辑秦明章
其他文献
编者按:本刊特邀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李玉贞研究员推出解读俄罗斯档案中的中国国民党(1927年前)系列文章,拟以中国社会为大背景,以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国家利益为支点,展示那个时期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国际关系的各个层面,在更加广阔多彩的幕布上介绍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如国共两党还在1921年底就组成庞大的代表团携手登上国际舞台,谱写了国共合作的序曲;孙中山在上海的宅邸莫里哀路29号发生了哪些故事;192
期刊
蒋介石与邓演达自1922年开始交往以来,经历了由陌生到紧密合作,继而分道扬镳的过程,并以1931年蒋介石下令杀害邓演达而告终。在这十年的交往中,1927年初成为两者关系转变的重要分水岭。从现有史料看,1927年以前蒋介石与邓演达之间尽管因中山舰事件影响而出现分歧,但总体上仍可称融洽,两人保持着较密切的合作关系。然而,1927年1月至4月间,双方关系急转直下。短短几个月间,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蒋邓两人从
期刊
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莫斯科来华使者和共产国际刊物中,孙中山器重的陈炯明一度相当风光。这些带来无产阶级世界革命“天火”的人,慷慨地把“革命”、“进步”的桂冠加在陈炯明的头上,陈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共产国际想以他为中心开展中国和东亚的共产主义运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败退出关,黎元洪复任总统职,陈炯明认为护法完成,法统恢复,故不支持孙中山北伐。广州“六·一六”事件发生后,孙陈矛
期刊
我的父亲武和轩,1902年生,曾用名肇煦,山西文水人。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政治学专业。回国后,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内政部、蒙藏委员会任职多年。上世纪30年代初,父亲在上海、北平、广州等地,参与反对蒋介石专制独裁和对日屈膝投降的活动,曾一度被开除国民党党籍。抗战后期,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和国民参政会驻会委员,与中共方面参政员多有往来,对中共的提案常签名联署,积极支持。抗战胜
期刊
“文革”前,稿费是不好随便拿的——虽然那时确有稿费制度,而且是官方定下的。谁要是发表点文章,有了点稿费,各种议论便会纷沓而至:  ——“不专心工作”。这是最轻的一种。逻辑是这样的:他要写文章,自然心思就不会放在工作上。你看,我们白天做工作,夜里想工作,就这样,还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怕达不到领导的要求,哪里还会有心思去写文章!  ——“风头主义”。文章谁不会写!就他臭显摆。这种人就是要出风头,不愿做
期刊
中央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主办  大16开80页,逢单月出版定价:8.00元,全年6期48.00元  全国各地邮局征订邮发代号:4-557    欢迎您到当地邮局订阅2011年《世纪》。如订阅不便或错过邮订时间,本刊发行部随时为您办理补订和邮购(平邮免收邮费)。为答谢新老读者的厚爱,本刊特推出以下优惠活动:凡订阅2011年《世纪》的读者,可8折邮购本刊历年合订本(免收邮费):1996年、199
期刊
文史研究馆是建国初在毛主席倡议、周总理亲自关怀指导下筹建的,是一个具有统战性、荣誉性的机构,聚才敬士之所。馆员大都是博学多才的文史耆宿。各馆首任馆长更是出类拔萃,名闻遐迩。本刊从2007年首期起,在“翰林风采”专栏中,特邀各地文史馆的同仁撰文介绍本省市首任馆长,让读者领略各馆“首任馆长”之风采,感悟一代名士之人生。    我们的爷爷邢赞亭原是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兼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第三
期刊
1949年7月24日,上海解放刚刚不过两个月,大街小巷依旧涌动着欢庆胜利的喜悦之情。然而一场空前的灾难却突然袭来。是日晚9时至翌日凌晨4时,4906号台风正面袭击申城,狂风大作,骤雨倾盆,全市因灾死亡1613人,208.3万亩农田受淹,63208间房屋倒塌,经济损失10亿元人民币(旧币)以上。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祸,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组织各方力量展开救援,军民合力,共同迎战上海解放后所遭遇的第一场
期刊
吴空先生曾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多年,先后任研究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其间主编《清代帝后生活》画册,策划组织《故宫博物院》(英文版)和《紫禁城宫殿》、《国宝》、《清代宫廷生活》三部大型画册;后受聘于香港商务印书馆,以十余年时间参与编辑完成《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大型画册六十卷。离休前曾任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世纪》杂志执行编委。应本刊邀请,吴先生撰写一组“故宫杂忆”系列文章,将陆
期刊
上海苏州河连接黄浦江处的外白渡桥,整体移走和大修后“回家”时,都有众多市民自发赶来引颈凝望,在心底激荡起浓郁的人文历史情怀。这不仅因为这座百年老桥是弥足珍贵的历史建筑,而且由于此桥承载了上海的历史沧桑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拨动了市民们记忆深处的情感之弦,才有这样发自内心的感慨!  外白渡桥最早是木桥,早在1856年,由英商韦尔斯等经营的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所建,叫韦尔斯桥,来往行人车马过桥都要收过桥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