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订阅2011年《世纪》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uto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主办
  大16开80页,逢单月出版定价:8.00元,全年6期48.00元
  全国各地邮局征订邮发代号:4-557
  
  欢迎您到当地邮局订阅2011年《世纪》。如订阅不便或错过邮订时间,本刊发行部随时为您办理补订和邮购(平邮免收邮费)。为答谢新老读者的厚爱,本刊特推出以下优惠活动:凡订阅2011年《世纪》的读者,可8折邮购本刊历年合订本(免收邮费):1996年、1997年、1998年每册30元,2003年、2004年每册35元,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每册精装50元(上述所列价格均为原价)。
  汇款地址:上海(市南)思南路41号《世纪》杂志发行部邮编:200020
  联系电话/传真:(021)53062023
其他文献
编者按:本文口述者周尔鎏是周恩来的堂侄,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社会学教授。曾任对外文委、中联部的司局长等职务。还曾出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在驻英使馆工作期间,和李约瑟夫妇、鲁桂珍有较深的交往。本文传递了周恩来对李约瑟、多罗茜、鲁桂珍三人关系的关切之情。如果没有周尔鎏先生的讲述,这段《中国科学技术史》背后的故事,恐怕就会被湮没了。  一说起李约瑟,眼前就浮现出一个高大、
期刊
编者按: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前夕,本刊特约葛昆元先生采访93岁高龄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杨小佛先生,听其讲述外祖父赵凤昌如何催生中华民国的经历。  葛昆元(以下简称葛):杨老,您好!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全国以及海外华侨、华人都在以各种方式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您老作为辛亥革命志士的后人,一定有许多感想,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读者说。  杨小佛(以下简称杨):是的。因为我的父亲杨杏佛1911年
期刊
编者按:由上海市委统战部和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辑的《一寸丹心图报国——口述上海(统战卷)》,即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期刊登《1985年在全国首创海联会》一文。该文口述者毛经权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上海市政协第六、七、八届副主席。本文刊载时,对原文标题作了改动,文字有所删节。    上海有丰富的“侨”资源    我是1985年5月从市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调到市委统战部担任部长的
期刊
新西兰诗人、作家路易·艾黎(1897-1987)是数十年如一日献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几位最著名的国际友人之一。他由澳大利亚乘船于1927年4月21日抵达中国上海。1934年加入上海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协助掩护中共的地下工作者。后与埃德加·斯诺、海伦·福斯特·斯诺一起,共同为战时的中国“工合”(即“工业合作社”简称)运动蓬勃发展立下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四十年代中期在甘肃省山丹县创办培黎工
期刊
田中角荣来华前曾对独生女儿、后来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外相的真纪子说:“我这次一个人去,你留下看家。万一我被刺杀丢了性命的话,你千万不要惊慌,要镇定地办理后事。我此行的目的极为重大的,是为了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日本的普通国民能够自由来往。我为实现这样的时代而去!我为坚定自己的政见而去!”  中日两国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两国关系成为中日之间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一个阶段。日本不仅对
期刊
编者按:本刊特邀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李玉贞研究员推出解读俄罗斯档案中的中国国民党(1927年前)系列文章,拟以中国社会为大背景,以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国家利益为支点,展示那个时期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国际关系的各个层面,在更加广阔多彩的幕布上介绍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如国共两党还在1921年底就组成庞大的代表团携手登上国际舞台,谱写了国共合作的序曲;孙中山在上海的宅邸莫里哀路29号发生了哪些故事;192
期刊
蒋介石与邓演达自1922年开始交往以来,经历了由陌生到紧密合作,继而分道扬镳的过程,并以1931年蒋介石下令杀害邓演达而告终。在这十年的交往中,1927年初成为两者关系转变的重要分水岭。从现有史料看,1927年以前蒋介石与邓演达之间尽管因中山舰事件影响而出现分歧,但总体上仍可称融洽,两人保持着较密切的合作关系。然而,1927年1月至4月间,双方关系急转直下。短短几个月间,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蒋邓两人从
期刊
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莫斯科来华使者和共产国际刊物中,孙中山器重的陈炯明一度相当风光。这些带来无产阶级世界革命“天火”的人,慷慨地把“革命”、“进步”的桂冠加在陈炯明的头上,陈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共产国际想以他为中心开展中国和东亚的共产主义运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败退出关,黎元洪复任总统职,陈炯明认为护法完成,法统恢复,故不支持孙中山北伐。广州“六·一六”事件发生后,孙陈矛
期刊
我的父亲武和轩,1902年生,曾用名肇煦,山西文水人。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政治学专业。回国后,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内政部、蒙藏委员会任职多年。上世纪30年代初,父亲在上海、北平、广州等地,参与反对蒋介石专制独裁和对日屈膝投降的活动,曾一度被开除国民党党籍。抗战后期,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和国民参政会驻会委员,与中共方面参政员多有往来,对中共的提案常签名联署,积极支持。抗战胜
期刊
“文革”前,稿费是不好随便拿的——虽然那时确有稿费制度,而且是官方定下的。谁要是发表点文章,有了点稿费,各种议论便会纷沓而至:  ——“不专心工作”。这是最轻的一种。逻辑是这样的:他要写文章,自然心思就不会放在工作上。你看,我们白天做工作,夜里想工作,就这样,还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怕达不到领导的要求,哪里还会有心思去写文章!  ——“风头主义”。文章谁不会写!就他臭显摆。这种人就是要出风头,不愿做
期刊